..續本文上一頁,他已經飛走了。他看到你就嚇死了,因爲人是陽氣的,也就是一種光明,你想想看,人遇到神你不會怕,鬼他因爲在極陰的地方,他看到你他會怕,所以不用怕。我們有那種感覺的時候,是指你的體質裏陰的成分比較強。這陰的成份,不是那個陰氣沈沈的那個陰,是你體質中含有的陰性,就乾坤,有沒有,坤屬陰,那坤的成份比較大,所以跟他比較會相應。
那麼你在做功課的時候,在持咒的時候,念佛的時候,不用怕,你只要起個念頭:來吧,大家一起拜。一起跟你拜,一起跟你誦經。功課做完,你假如夠了,你就帶走,夠了就帶走。有的大概一遍、兩遍就夠了,他來的時候,現前給你看的時候,他其實是要感謝你的,說謝謝你,再見,打個招呼,他要往生了,他要投生天上。這個時候都是升天,因爲他得到經咒的加持力,都要升天,是來跟你道別,感恩你的。所以你就告訴他繼續做,做夠了你就走,不夠繼續做,就這樣子。所以你可能有一段時間會說,怎麼人越來越多,我告訴你,這是前輩子你欠人家的,這輩子趕快做功課還。做功課還你還比較劃算,要生病去還債那就不劃算了,所以你就認真做,不要擔心。你沒有這個的人,你也不用感覺說:哎呦!我怎麼那麼差,都沒有人要債。你不欠人家你還不甘心的樣子,沒人要要債,不是沒有,因爲你是陽剛之氣比較強,他來的話就拿了就走,拿了就走。陰的人就好像錢都准備好好的都放口袋裏,要的話就掏出來,還有個包包,包包裏面還有個拉鏈,拉鏈裏面還有小包,小包裏面還有拉鏈,然後要慢慢拆,他要在那邊等。像你這個人不是,都錢就塞一半一半在外面,所以他一來,啪!拿多少就走,啪!拿多少就走,所以你自己感覺不到。這是我們人的,應該來講叫什麼,性格。性格其實是一種磁場,一種氛圍不同,所以你感應的衆生,跟你相處的狀況也不一樣,這不用太在意。
問:第二個問題問說,爲什麼有時候會聽到誦經的聲音,實際上附近是沒有人在誦經。
答:這個就是參禅爲什麼要參“念佛是誰”。因爲你有誦經,有參加過誦經,有念佛,有參加過念佛,那個潛意識裏會發出來。我們在參禅的時候也是一樣,禅修的人每天早上都要念佛。每天早上叁點半、兩點半,起床的第一支香,一直念到吃早餐,早餐就是太陽微露曙光,伸手可以看到掌紋的時候吃早餐,吃完早餐以後出坡運動一下,大概到八點,現在的時間來講大概八點的時候,再坐下來。那個時候不念佛,可是早上已經念了好幾個鍾頭,又禮佛,又拜佛,又受戒,還有種種的開示。禅堂裏頭念佛聲音很好聽,我跟各位講,比你們在念佛堂裏你們念佛的聲音還好聽,因爲是早上起來第一枝香,很活潑的,一個念佛號。所以因爲那個時候很活潑,現在又吃飽飯,又運動過,現在一坐下來,都不要講數息,不要講什麼,那個時候佛號就跑出來。那時候就告訴你,念佛是誰,誰在念佛,有沒有,“念佛是誰”是這樣來。現在都不念佛,哪有念佛是誰,你根本跑不出佛號的那種余音袅袅,有沒有。你這個問題跟那種情況一樣。你不要問這個問題,你這樣問的時候是知識,求答案。你說爲什麼會聽到有人在誦經,而實際上沒有,那我要怎麼參?這個就參“誦經者誰?”那就對了,你要開悟就很快了。你問這個,給你一萬個答案也不會開悟,對不對,他就是要去參。當那個感覺上來的時候,有時候你在開車,有時候你在工作,你隨時提起,嗯?那怎麼會……是誰在誦經?不是找外面,應該是裏面,是我耳膜在誦經?腦袋在誦經?還是我的意志在誦經?還是誰在誦經?那個時候真我就會跑出來,真我跑出來,你就開悟的時候了,你就找到答案了。
問:第叁個問題,爲什麼有些人時常在夢中見到佛菩薩?
答:這是潛意識作用,他擬人化才會見到。我從來沒有見過佛菩薩。我夢中的瑞相很多,都不是什麼菩薩,但我知道那是菩薩,但他絕對不是人模人樣的。跟你講有一次,那個香爐,很漂亮很漂亮的香爐,突然間,人家說那叫發爐,是不是叫發爐,它就放光,啪!很亮。然後告訴我,你要念佛,你都沒念佛。奇怪,香爐叫我念佛,我就去問我師父說,師父,它怎麼叫我念佛,我不是在念大悲咒嗎?他說你念多少,我說念一萬多遍。他說你一萬遍滿了,我說滿了,那滿了幹嘛,繼續念嘛。他說不是啦,它叫你可以了,已經念夠了。我那個師父很天才,從此我就沒有再念大悲咒了,就念佛了。菩薩的提醒,他不一定要現什麼菩薩相給你看,對不對。所以每一個人瑞相不同,這只能夠說是瑞相,不要太執著這些。
問:怎樣能知道自己的親人往生到極樂世界?
答:那簡單,你到極樂世界去看一下,那就知道了。這個不用問,他去不去是他的事,你要問我怎麼樣到極樂世界,不要管別人去不去。你到底去不去,對不對。你說無論如何我一定到極樂世界去,看我老爸在不在那裏,對不對,那才有用。老爸去不去是他的事,對不對。這個因果講到這裏就沒辦法,它不是自私,它本來就如此,你不去,我拉你去也去不了。你看目犍連神通第一,要救他媽就沒辦法,她在地獄就在地獄,有辦法嗎?沒辦法。有的話就是仗佛菩薩的威神力,那你就要齋僧,把所有的家産留下來,給你的財産全部變賣,供佛齋僧,把那個功德回向給他。那閻羅王受賄賂,對不對,吃飽了回去說,今天你兒子請我吃得不錯,你去吧。不但他去,他同一期的同學一起去,有沒有,《地藏經》講很清楚,對不對。你就這樣子,你要這樣做。
問:該如何棄慣性?
答:要把慣性,那就要用覺性。
問:該如何不發脾氣?
答:要不發脾氣也簡單,換慣性也簡單,就用覺性,學佛就學著用覺性。覺性要怎麼樣子,這個困難在這裏。一般就像剛才講的,你到極樂世界去找就好了,這個講起來簡單要做不容易。這個也一樣,要把慣性剪掉。慣性,佛法的術語是講的很清楚,相續心,輪回本。那個相續心就是慣性。我講話有動作,有沒有,這就是慣性。師父講話不有慣性,講話就……你會看到什麼。我看到很多慣性,像你走在街上,突然間就有一個人“哇……”奇怪,瘋子,原來他在講手機,對不對,不但講還要比,動作,這樣比,爲什麼,都慣性。不信你就拿個鏡子,放在他面前給他看一看,他一定收斂。因爲慣性那動作,他沒有去留意到別人。我們也是一樣,你要有覺性啊,你要有覺性。覺性從哪裏來?你有沒有必要每一件事情大大小小都來,那倒不一定。不過我可以提醒你幾個日常生活,你明天早上起床,你試著幾件事情,穿褲子的時候,是左腳先伸進去,還是右腳伸進去?刷牙的時候,你是這邊先刷還是這邊先刷,仔細弄清楚,上面先刷還是下面,你都是慣性我跟你講,你去留意一下。這麼幾件事情弄好就好,你大概就會開始反觀自己,對不對。
現在最重要的,慣性跟覺性,就是你誦經的時候,其實你只誦一部經,哪部經你知道嗎?叁句經。哪叁句?“如是我聞”第一句,然後就一片空白,第叁句是“信受奉行”,完畢。內容呢,內容叫一片空白,有沒有。誦經誦久了不管你誦什麼經,大概誦一個禮拜以後就變叁句經了。一坐下去,嘴巴……手也會翻,而且很順,一直念完,腦袋裏頭是一片空白,孫悟空在打豬八戒,豬八戒一直喊救命,師父都不來救,救到最後就信受奉行,哦!結束了。這就是你完全是慣性,你要怎麼樣,你要用這個地方,用這個例子來講,你才好講。你生活中也是一樣,你要想辦法。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我那個一片空白就是都沒功德,假如我在這裏面,我停一次就有一次功德,對不對。可是你會發現你去試好幾次,都是一片空白,連個蜻蜓點水也沒有。那要怎麼辦呢?我第一次試就用這種東西,用筷子,我手上抓五個,我是《阿彌陀經》念完,我要注意五次,假如沒有注意,我這五個還拿在手上,那就再誦一遍。所以第一次注意一次就忘了,那就還有四支,那就再誦一遍,又找了兩次,再誦一遍又找了兩次,通過了。這一部經你就這樣要求自己,沒有五個重點都找到,就回到經文裏頭,心念不回到經文裏來五次的話,我這部經就再誦一遍,這就是鍛煉你的覺性。後來我五支筷子就增加到十支筷子,這一卷經文誦下來我可以注意十次,有沒有,十次就有十次功德。那十次當中大概都是蜻蜓點水一下,點一下就過了,因爲待不住,因爲妄想多。可是當你這樣試的時候,你會發現十次當中,每一次的時間,會由兩叁秒鍾延長到十幾秒鍾,然後十幾秒鍾,會延長到半分鍾到一分鍾,你知道嗎?當你延長到叁分鍾的時候,十次就叁十分鍾,這卷經文念完都不起妄想,知道嗎?這樣可以嗎?可以嗎?誦經會誦嗎?這個已經灌頂了,我告訴你哦,我已經教你誦經的方法,你不要懵聽懵聽,這個已經教你誦經怎麼誦。而從你現在叁句經一片空白到能夠叁十分鍾都不起妄想,叁年的時間。叁年我告訴你,你一定減肥,絕對減肥,瘦的人一定發胖,一定會發福,跟你講是真的,你不要以爲我在做附帶廣告,這個不是skⅡ。你的身體有什麼潛伏的疾病,會起作用,會好轉,會換過去,告訴你這是真修行。
你想想看,從一片空白毫無功德到叁十分鍾都是功德沒有妄想的這個過程裏,你累積多少功德,累積多少善根,累積多少福報、因緣呐,你想想看,你的生命已經改變了。你不要看這樣子,就要叁年以上的時間,你要很認真每天去做,叁年一定做得到。你想想看,有時候一天,你在做的功課,不管《普門品》《彌陀經》,哪一部經都一樣,你都要誦個四五遍。你在抓重點的時候,假如你要智慧增長的話,你就准備一本筆記本,好一點的。我以前是沒有,以前是隨便記錄,因爲沒人教我,我寫一…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