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经-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十集
海云继梦和上
这经文到这里我们算是讲完了,接着就是结论,“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这是经家的结论,经家所做的结论,当然也是鸠摩罗什所翻译,但是这部经在这里作结束,有点突兀。因为佛讲经讲到这里,讲到说这个舍利弗,这是第三十四次叫舍利弗,叫了,“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到这里他没有作结论,他只说到这很难,教你们更难,没结束啊,下面还有什么呢?有没有感觉到经文讲到这里好像有点断了,有没有?这个就是这部经是从某一个地方摘录出来的。假如各位要做研究,我想我提供给各位作研究的情况是相当丰富。当然鸠摩罗什本身把经文删除的删很多,这是事实,也是个前提,但是基本上它是很完整的,这个地方应该有一个圆满的收尾,有没有,这里都没有,就到这里,突然间紧急刹车,结束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你注意到,这里有一个东西没有——菩萨,有没有,这部经没有菩萨,很特别的哦,这是大乘经典哦,而且讲大乘法门的人,非常推崇这部经哦,而这里面没有菩萨,这是为什么?这不是我加的,我只是提醒你看经典,你不要说我又在批评什么,我没有批评,我只是跟你提出来给你看一下,这部大乘经典里为何没有菩萨,有没有?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换句话说,这部经本来就是为舍利弗及诸比丘所讲的,为这些阿罗汉讲的。这就回到我们前面的基本定义,他是告诉这些阿罗汉说不要吵了,反正你们死后通通死到极乐世界去,不要再问我要死到哪里去。
前面就跟各位讲,他就是问这个问题,这些阿罗汉天天都在吵,我们在克里希纳那边,死后还可以到克里希纳的天国去,现在来到你这里说出三界,出了三界要死到哪里去,那不然失踪了,消失了吗?在法界中就不见了吗?不是。那要不是,到哪里去呢。佛告诉我们说,你们这些阿罗汉有成就的,通通到报身佛的世界去,因为你们都已经修学成就了,所以都到报身佛的成就的极乐世界去,有没有,讲的很清楚。虽然这大乘经典里,不像我们现在用语言、理论指导得很清楚,但是在这个地方,这一切都表达很清楚,你看的很清楚,他不是跟菩萨讲的,要跟菩萨讲的就直接入法界了,有没有,因为罗汉,所以到报身佛的世界。所以这一部经它的殊胜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在欲界的凡夫们,你要进入报身佛还是容易的,要直接入法界是要下点功夫,到报身佛世界不难,只要你在生活中有所觉醒。
我常跟各位讲说,世间人有很多人都成就了这个觉醒的工作,但是他因为没有佛法的指导,所以他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了,死了还是再来。而那些世间人,在工作上某一部分有所成就的,某一部分,各位有没有看过那建筑房子的那工人,一次十个砖块,十个砖块,这边五块这边五块,一次十个两排,啵!丢上去,啵!丢上去,上面的人,啵!就接过来,有没有?我们丢一块都丢到头破血流了,比较功夫够的就五块,咻!上去,上面的人,咻!接过来。功夫厉害,就老师父就一次,这手不知道怎么那么大,我就搞不懂,一撑开,这边五块,这边五块,然后手一伸,咻!上去。真的是,小时候看他们好厉害,我两块丢上去赶快抱着头跑,掉下来会打到自己。你不要看这个,他们都有所觉悟的人,你不要看那个工人,他也是大修行人,不信你去丢五块石头看看,五块砖块看看,你丢上去就五个人要进医院。即使这小动作,它都要很高深的技巧,所以古人他那个工作都很幸福也很快乐啊,对不对。你不要看,嘿!嘿!嘿!每天这样嘿多少次,因为他们一块砖算多少钱,一次十块就等于丢了十次,不能丢破,破了要赔哦。所以你不要看古人,看起来比较穷,穷是我们讲的,他比我们幸福跟快乐,即使那个最基本的粗工,对不对,粗工的生活他很快乐啊,很幸福啊。
我们看夜市场,炒面,炒粿条给人家吃,你看他炒的好高兴,有没有,一锅子都是火,哗!哗!我们很好吃,很好吃,你知道,炒的人他也很高兴,有没有,为什么?他从中产生乐趣,从中入了三昧,光是那个三昧就是一种觉醒,知道吗,那个三昧力就可以改变他的业力。要改变业力只有三昧力,三昧力的意思就是业寄法界,转了。所以你不管在人生中做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到产生三昧力,就产生兴趣啦,简单讲啊,兴趣要一直做一直做做到很熟练,这个就是一个要领。
我们可惜的是,这些世间人有了这个能力以后,他很自负,自负啊,你讲什么他不信,佛法变成流俗的一个小技巧,你跟他讲不起作用。所以他们要能够觉醒到佛法重要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都在像法时代,在末法时代佛法就难了。所以我们现在要的是全方位来调整,重建佛教的价值观,你才有办法让这个世间对佛法有重新的认识。
要对佛法重新认识,一定要肯定生命存在的价值,假如生命存在世间没有价值的话,佛法绝不会兴盛,它变成服务人民的一种工具而已。它不是服务你的欲望,它是在解决你欲望的束缚,听懂吗?佛教是在解决人被欲望束缚的那种痛苦,要把你解除掉,它不是服务你的欲望,知道吗?所有的知识都在服务你的欲望,所有的知识,包括学术,包括政治,包括什么社会主义,什么福利制度,都在服务你的欲望,只有佛法是帮助你解除束缚你内心造成痛苦的那个欲望。人只有解除欲望的束缚,他才能够解脱。
你记得,我们要解脱,就是要解除那个欲望对你的束缚,你能不能放下,你放不下,佛法在帮你做这件事。你假如想到这一点要来学佛的话,那就对了,就对了。你什么欲望束缚你,你看得到吗?看不到,至少你感觉到那种痛苦,对不对,找不到欲望,这是凡夫的通性嘛,找得到,你就快解脱了,对不对,看破了嘛。因为你找到你就容易看破,你找不到你就看不破。所以无明,无形的欲望叫无明,一直掐着你,只有佛法能做这一点。而佛法这一点,世间人又把它当做说佛法是服务欲望的工具,那就错了,它不是服务欲望的工具。
就像很多人说宗教都是劝人行善,佛教当然也劝人行善,可是它不止于劝人行善,你又不能讲佛教不是劝人行善,对不对,你不能这样讲,你说佛教是劝人行善的吗?好像不敬佛教的意思,所以在回答这一类话的时候,你都要知道,这话里头是有陷阱的。佛法不止是在劝人行善,它是在消除你的欲望,因为欲望掐着你,使你产生痛苦,它不是服务欲望的。都在劝人行善也在服务欲望,对不对,行善是你的欲望,佛法不是,佛法是解除欲望对你的束缚,这个一解除,你没束缚,你就解脱了,你就没痛苦了,是不是?把终极目标给弄清楚。OK,今天这一会我们就跟各位讲到这里,有问题的你就提出来。这里有几个问题,简单的跟各位作答。
问:请问报名参加课程的详情如何?时间、地点、法门、费用?
答:这个报名以后,我们统计以后再通知大家。详细的情况,这个我们要上的课程,我们会再进一步跟你通知。因为有很多课程我们要分类。我们想要再派师父过来,也要看我们这边同修的状况,因为大家这种层次、类别,各有参差,要怎么进行好呢,我想我们是大家各种资料汇集以后我们再研究最妥善的方法。
问:请问在房间面向窗口做归零功课可以吗?
答:那你这个时候就观想窗口外面的天空就像个大坛城一样,诸佛菩萨就在那里接受你的归零功课。OK。
问:为什么在道场诵经或礼佛时会感觉到有众生在附近?或是背后感觉到有压力?为什么有些人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答:这个常有,每个人的时间、因缘不同。你有这种感觉你不用在意,这一点跟刚才这个同修问那个持咒可否产生一些不可思议的力量一样,这两个我合并跟你作答。有些人会有一种感觉,这持咒的时候好像背后有一些众生跟着你在做功课,或者一堆人跟着你。通常有这种情况,你的这个人是属于比较敏感性体质。这个敏感,过敏性体质,跟医生讲的会过敏的那个过敏不一样,这是心理上的一种敏感性。本来我们这个世间,就有所谓鬼道跟神道的众生,本来就有,但是我们一般人是感受不到。你大概会听到人家讲我经常遇到鬼,某些人遇到鬼,这些会常遇到鬼的人,是体质偏向阴,但是你很少听到说我遇到神,或者我遇到上帝,大概很少遇到,假如会遇到的人,是体质偏向阳,阳刚之气比较多。所以阳刚之气的人,从来不会感觉到有什么鬼的问题,可是他经常会有一些瑞相出现,也就是遇到神。遇到神你不会说我看到神,可是遇到鬼,你会见到鬼,因为你在拟人化的过程里,鬼比较容易因为你的错觉而遇到拟人化的鬼;可是天神你通常不会遇到,因为天神很难被你拟人化,天神是种阳刚之气,是一种灿烂、光明的那一种喜悦的气氛;鬼的感觉是一种悲伤、忧郁、阴沉的气氛。它只是应该来讲用气氛比较贴切,可是因为你容易把它拟人化,就会以为会见到。谁说鬼那么大福报跟你长一样?你大概不知道,因为你遇到鬼的时候是向后跑,向后转就赶快跑,大概你跑的最快,两只脚大概像两个轮子这样滚,这是你最快的速度。可是当你遇到鬼的同时,你向后转的时候,我告诉你,鬼也向后转,但他用飞的。所以你会说当我回头的时候就看不到,当然看不到,他已经飞走了。你不过是向后转两脚发软,跑不掉,你就回头看一下,当然你看不到他…
《佛说阿弥陀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