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上,依法不依人,他的東西是好的,可用的,你就拿來用,不好的你不要用,就這麼簡單。所以你問我對他兩個人我沒有辦法這樣跟你講,沒有辦法。假如你說好,他的哪一本書的哪個東西,我看了,我覺得這樣,那你看怎麼樣?針對那個部分,這樣來講才有具體的標的。你這樣對這兩個人太籠統了。基本上這兩個人來講都有成就,成就以後他們所做的廣告跟弟子的宣傳那就不一樣。所以你會看到這兩個人是當今西方社會最推崇的人,但是,是不是真的達到止于至善,大概都沒有,但是成就一定有他們一定的成就,只是那個成就符不符合各宗各派的標准這樣而已。OK。
問:可否解釋本尊上師?
答:本尊就是講生命因素的那個部分,上師是你的指導者。我們修行的話有叁個東西你要緣念,一個是緣念道場,你一定要有一個道場;緣念上師,善知識,上師就是善知識、指導者;緣念法門。本尊是指導者來啓發你,你對你自己的生命一個定位,那個叫本尊。所以它是有區別的。
問:如何修身、修心、修行?
答:這樣沒有辦法告訴你。這是整套的修行法,從修身到修心,然後到靈性的整個超越跟成長,這是整個的修行方式,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進來吧,再教你。
問:請問要怎樣拜佛才能達到消除業障和忏悔業障的效果?
答:這個我們剛才講了很多這個部分。
問:第二個,拜佛是否要觀想佛的聖容?
答:你有沒有見過佛?不然你怎麼觀想?我就跟你講不要擬人化,他有什麼聖容,他長什麼樣子,對不對。你要看那一些什麼外星人的電影,有沒有,科幻電影一些外星人,到底外星人長什麼樣子?但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一定都要擬人化,對不對,然後你要把他打死之前,他才顯現他的那個原來的面目,長的奇形怪狀。人家也不見得長的那麼醜,對吧,那爲什麼要這樣做?因爲他不這樣子你沒有辦法看,他沒有標的。一般凡夫學佛,都要把佛菩薩給擬人化,即使信仰上帝也是一樣,這個一神教是最嚴重的偶像崇拜,擬人化就是偶像崇拜。你怎麼知道他長的跟你一樣?你去問狗說你們家上帝,它一定說是長的跟我拉布拉多一樣,它才不會變成黃金獵犬;哈士奇一定說,是才長成我哈士奇這個樣子,誰說像你拉布拉多那麼醜。這一定是這個樣子,那你怎麼知道上帝一定長哪個樣子,所以你不用去這樣。不過古代他是有這樣講,要你觀想聖容。古代爲什麼要這樣講,因爲那是像法時代,它這樣講,一直到我們講工業革命以前,我們這工業革命大概也只有五六十年而已,你這五、六十年前的人,在這種狀況之下都還很有用,因爲他觀念很單純。現在不是了,現在你只要家裏有兩尊阿彌陀佛,你就沒辦法觀了。你看西藏的這個雞蛋臉,尖尖的,有沒有,我們中國的就肥肥胖胖,很有福相的。你要看看是北方的還是江浙的,浙江的佛像,那種長相,有沒有,那長相不一樣,因爲那是藝術家的造型,所以你聖容要怎麼觀想?可是古代人可以,因爲他生活單純,他容易把心安住在那裏,我們現在不一樣了。
問:或者觀想佛光攝受我們,或者稱念佛的聖號?
答:拜佛都是稱念佛的聖號,爲什麼?它當作一個媒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個攝心,剛好一個動作,讓你語業,身業,身體在動,跟意業統攝起來,身,語,意做轉化比較方便。
問:請問在家人是否可以做煙供?
答:你要有人指導,修任何密法。煙供是外道拜火教的一個修法,佛教當然也不拒絕,也接受了,可是你要修這些法最好是有人指導,不要看一看就自己修了,到時候家裏就變火供了,不是煙供。那個要有人指導,有人指導就可以,你沒人指導我是希望你不要嘗試。你去參加就好了,哪個師父在辦,你去參加就好了。
問:生命的體證是靠力行而證得的,這種精神上的體會,是經過意識上還是心識上才會産生的呢?
答:這個意識上還是心識上,你這個定義要先區別。這個同修問這個問題,應該你自己已經有相當深入的體驗,那麼你既然要分意識跟心識有什麼不同,你就應該先把意識是什麼,心識是什麼先講,因爲你有這個問題了。我講的是體驗,你說體證,無所謂,這個沒有關系,但是精神上的體會是怎麼樣的,我想我們不用精神這個字,精神相對于物質來講,我在用詞上是用靈性,心靈的這個詞,我不用精神這個詞,因爲精神這個詞,在現在的時代裏在運用上有困難。所以我們的語言模式必須要共通,語言共通以後才有辦法談論彼此之間要溝通的部分。
問:生命的本質原是佛性、本尊的一體,是每個人原本具足的,而這種根性原是藏在人的哪個地方?哪一處?意識中的哪一識?或者遍虛空都有呢?
答:這個本尊一體、佛性、生命的本質,它是本來具足的,是存在的,你因爲無明覆蓋把它藏起來,藏在哪裏,還是在你的生命中,離開你的生命就不算。現在你的意識把你的生命只局限在你的色身裏面,你不了解真實的生命是什麼。你現在這裏所講的生命,還是虛幻的生命,不是真實的生命。這個提問的同修,對佛法的了解相當的廣泛。但是那個用語,語言上的使用,應該你在用的是跟你的師父那邊,還是你自己的思惟裏頭整理的東西,跟我這邊還沒有形成一致,所以很多詞在用的時候,我們有很大的出入。所以名詞,這個叫語言,那個模式、定義要弄清楚。所以我爲什麼說,要一個道場,一個師父,你的語言模式才能架構起來,語言模式架構起來,你的思惟才能溝通。你語言用詞都不一樣,你講的跟我講的字是同一個字,那意思完全不一樣,那就不好溝通了。思惟模式不好架構,我們是希望說能夠多有這種溝通。你是說這個生命的本質,到底在意識中的哪一識?那不在意識裏頭,心意識裏都沒有,八識裏頭都沒有,它不在裏面,八識是虛幻的運作,不是真實的。它本身是存在的,只是被無明蓋住而已,它不跟八識流轉,這個地方是可以這樣跟你講。
問:淨土會消失嗎?
答:淨土在報身的世界裏,不會消失的,化身的世界裏找不到,因爲化身的世界有那麼樣的一片淨土,它也是成住壞空。像澳洲也有一片淨土,沒人去的時候都是淨土,人去就不是淨土了,對不對,因爲它會成住壞空的。可是在報身的淨土裏,它不是成住壞空的,這個不一樣。
問:請問化身淨土指的是人間淨土嗎?
答:可以這麼說,我們叫化身,不是化生,他寫的是化生,我們講化身佛。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就是僧團,就是僧團,它有條件的,就是有戒律限製,在戒律的前提之下,僧衆,就是四衆們能夠和合相處,那個淨土就能成立,就能成立,關鍵在這個地方。那麼把這個佛陀的淨土加以擴大,可以構成人間淨土。那目前做不到,因爲佛陀的僧團全部被破了,北傳的被破了,藏傳的也被破了,南傳的現在搖搖欲墜,有幾個道場不錯,但是這樣的淨土呢,它又不能夠普及。要能夠普及一定要漢傳的淨土,這佛陀淨土,這僧團能夠健全起來,透過大乘佛教的這種俗事主義,俗事,教化衆生的這種理念,去推動,把僧團給予擴大,到整個人間來,那才有可能有人間淨土,這是一個狀況。
問:第二個問題他問,《佛說阿彌陀經》中所說的七寶池指的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中的第六,是定菩提分,如果一個人臨終前心顛倒,就肯定去不了西方淨土,而人心之所以會顛倒,是否是業力的牽引?
答:這倒未必,這環境塑造的問題。當然你講業力的牽引這本身也沒錯,不過經過幾十年的功力,爲什麼到最後要顛倒呢?這個你說業力也對,我想是修行的功力不夠吧。
問:因緣的合和,福報的不足或是另有他因,而這是由不得人去主宰嗎?
答:不是由不得人,人只要修行,絕對可以。我也告訴各位,人是什麼都不行,只有修行可以。你不要以爲你行,你行,是因爲有福報,你沒福報的話,告訴你什麼都不行,人真正能做的是修行,是修行。你一修行,天龍八部通通護持你,通通護持你,你有…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