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上,依法不依人,他的东西是好的,可用的,你就拿来用,不好的你不要用,就这么简单。所以你问我对他两个人我没有办法这样跟你讲,没有办法。假如你说好,他的哪一本书的哪个东西,我看了,我觉得这样,那你看怎么样?针对那个部分,这样来讲才有具体的标的。你这样对这两个人太笼统了。基本上这两个人来讲都有成就,成就以后他们所做的广告跟弟子的宣传那就不一样。所以你会看到这两个人是当今西方社会最推崇的人,但是,是不是真的达到止于至善,大概都没有,但是成就一定有他们一定的成就,只是那个成就符不符合各宗各派的标准这样而已。OK。
问:可否解释本尊上师?
答:本尊就是讲生命因素的那个部分,上师是你的指导者。我们修行的话有三个东西你要缘念,一个是缘念道场,你一定要有一个道场;缘念上师,善知识,上师就是善知识、指导者;缘念法门。本尊是指导者来启发你,你对你自己的生命一个定位,那个叫本尊。所以它是有区别的。
问:如何修身、修心、修行?
答:这样没有办法告诉你。这是整套的修行法,从修身到修心,然后到灵性的整个超越跟成长,这是整个的修行方式,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进来吧,再教你。
问:请问要怎样拜佛才能达到消除业障和忏悔业障的效果?
答:这个我们刚才讲了很多这个部分。
问:第二个,拜佛是否要观想佛的圣容?
答:你有没有见过佛?不然你怎么观想?我就跟你讲不要拟人化,他有什么圣容,他长什么样子,对不对。你要看那一些什么外星人的电影,有没有,科幻电影一些外星人,到底外星人长什么样子?但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一定都要拟人化,对不对,然后你要把他打死之前,他才显现他的那个原来的面目,长的奇形怪状。人家也不见得长的那么丑,对吧,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不这样子你没有办法看,他没有标的。一般凡夫学佛,都要把佛菩萨给拟人化,即使信仰上帝也是一样,这个一神教是最严重的偶像崇拜,拟人化就是偶像崇拜。你怎么知道他长的跟你一样?你去问狗说你们家上帝,它一定说是长的跟我拉布拉多一样,它才不会变成黄金猎犬;哈士奇一定说,是才长成我哈士奇这个样子,谁说像你拉布拉多那么丑。这一定是这个样子,那你怎么知道上帝一定长哪个样子,所以你不用去这样。不过古代他是有这样讲,要你观想圣容。古代为什么要这样讲,因为那是像法时代,它这样讲,一直到我们讲工业革命以前,我们这工业革命大概也只有五六十年而已,你这五、六十年前的人,在这种状况之下都还很有用,因为他观念很单纯。现在不是了,现在你只要家里有两尊阿弥陀佛,你就没办法观了。你看西藏的这个鸡蛋脸,尖尖的,有没有,我们中国的就肥肥胖胖,很有福相的。你要看看是北方的还是江浙的,浙江的佛像,那种长相,有没有,那长相不一样,因为那是艺术家的造型,所以你圣容要怎么观想?可是古代人可以,因为他生活单纯,他容易把心安住在那里,我们现在不一样了。
问:或者观想佛光摄受我们,或者称念佛的圣号?
答:拜佛都是称念佛的圣号,为什么?它当作一个媒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个摄心,刚好一个动作,让你语业,身业,身体在动,跟意业统摄起来,身,语,意做转化比较方便。
问:请问在家人是否可以做烟供?
答:你要有人指导,修任何密法。烟供是外道拜火教的一个修法,佛教当然也不拒绝,也接受了,可是你要修这些法最好是有人指导,不要看一看就自己修了,到时候家里就变火供了,不是烟供。那个要有人指导,有人指导就可以,你没人指导我是希望你不要尝试。你去参加就好了,哪个师父在办,你去参加就好了。
问:生命的体证是靠力行而证得的,这种精神上的体会,是经过意识上还是心识上才会产生的呢?
答:这个意识上还是心识上,你这个定义要先区别。这个同修问这个问题,应该你自己已经有相当深入的体验,那么你既然要分意识跟心识有什么不同,你就应该先把意识是什么,心识是什么先讲,因为你有这个问题了。我讲的是体验,你说体证,无所谓,这个没有关系,但是精神上的体会是怎么样的,我想我们不用精神这个字,精神相对于物质来讲,我在用词上是用灵性,心灵的这个词,我不用精神这个词,因为精神这个词,在现在的时代里在运用上有困难。所以我们的语言模式必须要共通,语言共通以后才有办法谈论彼此之间要沟通的部分。
问:生命的本质原是佛性、本尊的一体,是每个人原本具足的,而这种根性原是藏在人的哪个地方?哪一处?意识中的哪一识?或者遍虚空都有呢?
答:这个本尊一体、佛性、生命的本质,它是本来具足的,是存在的,你因为无明覆盖把它藏起来,藏在哪里,还是在你的生命中,离开你的生命就不算。现在你的意识把你的生命只局限在你的色身里面,你不了解真实的生命是什么。你现在这里所讲的生命,还是虚幻的生命,不是真实的生命。这个提问的同修,对佛法的了解相当的广泛。但是那个用语,语言上的使用,应该你在用的是跟你的师父那边,还是你自己的思惟里头整理的东西,跟我这边还没有形成一致,所以很多词在用的时候,我们有很大的出入。所以名词,这个叫语言,那个模式、定义要弄清楚。所以我为什么说,要一个道场,一个师父,你的语言模式才能架构起来,语言模式架构起来,你的思惟才能沟通。你语言用词都不一样,你讲的跟我讲的字是同一个字,那意思完全不一样,那就不好沟通了。思惟模式不好架构,我们是希望说能够多有这种沟通。你是说这个生命的本质,到底在意识中的哪一识?那不在意识里头,心意识里都没有,八识里头都没有,它不在里面,八识是虚幻的运作,不是真实的。它本身是存在的,只是被无明盖住而已,它不跟八识流转,这个地方是可以这样跟你讲。
问:净土会消失吗?
答:净土在报身的世界里,不会消失的,化身的世界里找不到,因为化身的世界有那么样的一片净土,它也是成住坏空。像澳洲也有一片净土,没人去的时候都是净土,人去就不是净土了,对不对,因为它会成住坏空的。可是在报身的净土里,它不是成住坏空的,这个不一样。
问:请问化身净土指的是人间净土吗?
答:可以这么说,我们叫化身,不是化生,他写的是化生,我们讲化身佛。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就是僧团,就是僧团,它有条件的,就是有戒律限制,在戒律的前提之下,僧众,就是四众们能够和合相处,那个净土就能成立,就能成立,关键在这个地方。那么把这个佛陀的净土加以扩大,可以构成人间净土。那目前做不到,因为佛陀的僧团全部被破了,北传的被破了,藏传的也被破了,南传的现在摇摇欲坠,有几个道场不错,但是这样的净土呢,它又不能够普及。要能够普及一定要汉传的净土,这佛陀净土,这僧团能够健全起来,透过大乘佛教的这种俗事主义,俗事,教化众生的这种理念,去推动,把僧团给予扩大,到整个人间来,那才有可能有人间净土,这是一个状况。
问:第二个问题他问,《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说的七宝池指的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中的第六,是定菩提分,如果一个人临终前心颠倒,就肯定去不了西方净土,而人心之所以会颠倒,是否是业力的牵引?
答:这倒未必,这环境塑造的问题。当然你讲业力的牵引这本身也没错,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功力,为什么到最后要颠倒呢?这个你说业力也对,我想是修行的功力不够吧。
问:因缘的合和,福报的不足或是另有他因,而这是由不得人去主宰吗?
答:不是由不得人,人只要修行,绝对可以。我也告诉各位,人是什么都不行,只有修行可以。你不要以为你行,你行,是因为有福报,你没福报的话,告诉你什么都不行,人真正能做的是修行,是修行。你一修行,天龙八部通通护持你,通通护持你,你有…
《佛说阿弥陀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