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經典裏頭,事實上在翻譯的過程裏,因爲它是眷屬經,它只有某一部分,它只講你修行成就的這一部分,它在這裏面沒有講你發心修行的部分,那是在《大般若經》上面講,所以昙無竭菩薩他就向東走,向東,一直向東,你回去看《大智度論》後面,昙無竭菩薩有的翻成常啼菩薩,常啼就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爲什麼?他要向東,向東去找善知識,因爲他才初發心。那南方,南方是正確的方向,所以善財童子向南方,因爲他是受到文殊師利菩薩的指導,向南方去找。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是以善財童子的教導爲核心,正確方向去修行,他從來不跟你講成就怎麼樣,你知道嗎?那麼這個地方《阿彌陀經》是講向西方,成就以後到西方,就像太陽從東邊起來,最後修行人從東邊發心,到最後成就都到西邊去,是指這個意思。前面已經跟各位講過,你不要去指西方在哪裏,你西方怎麼算,你看現在晚上九點,晚上九點的西方,你去注意看看,早上九點剛好是東方,對不對,地球在轉。現在夏至要到了,夏至的東方剛好是冬至的西方,是不是剛好相反,公轉也反,那個自轉也反,通通在反,你的西方是什麼?所以釋迦牟尼佛不會笨到用這種方位來跟你講,他不會這樣講的。
很多人說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每天都向西方念佛,你要看你幾點往生,不然你早上的西方,你看過十萬億佛國度,這一轉你就反方向了,結果你到那邊一看,對不起,passport拿錯了,這裏是東方藥師佛的世界,不是西方阿彌陀佛的世界,你這個就搞錯了,不要從一定死盯在哪個方位上,不對,它不是那個意思,經文不是那個意思。東、南、西、北只是個媒介,用來說明成就的整個過程。北方是成就以後拿來用的,妙用的地方,所以你搞不懂這些方向,你根本就弄錯了,就執著在這裏,死在這裏,這個是我們跟各位講,法、報、化佛法結構當中,它的絕對性跟卓越性,它完全超越時空的,完全超越時空。
你從這個地方來看,這個報身佛你看有多少,你只要打開佛經看,有好多好多的佛,你看那麼多的佛通通都是報身佛,《萬佛名經》有嘛,對不對,《千佛經》有嘛,你看那個看起來好像都是化身佛,只要現在不在世間的,通通是報身佛。這裏面也好多佛號,《地藏經》也好多佛號,所有的經典有很多佛號,它通通都是報身佛。報身佛他是圓滿報身,爲什麼圓滿,他起作用能圓滿,他的作用不會有肓點,不會有死角,所以作用才圓滿,叫圓滿報身,所以報身佛他是千變萬化的。化身佛就沒了,化身就來到人間,你生活中遇到很多化身佛。我跟各位講你回去算算看,你的那一半就是化身佛,他常常在協助你,有時候常常在教訓你,因爲他使你的生命成長嘛,對不對,要不然你就變成冤家死對頭,前輩子欠他的,這輩子來還債,你就變冤親債主。你要是能轉過來,嗯!他這樣子在激發我,我的生命在成長,那就化身佛了,是你心境的調適問題。所以化身佛是指現實生活中的部分,娑婆世界這個部分,報身佛是淨土的,法身佛是在法界的。你直接要進法界,可能有困難,鼓勵你透過報身到達法界,報身那麼多怎麼辦,他指定成就的這一個,阿彌陀佛。這樣子你才知道說這部經,在佛教裏頭的地位是什麼樣子。它不是突然間冒出來,因爲站在《華嚴經》的立場來看,所有的經典都是眷屬經。在眷屬經典裏它在根本*輪裏頭,它的定位是怎麼樣,它很清楚,這個很清楚。有機會,有關這個部分是值得做專題的演講跟討論,這個沒有時間,我們就不講太多了。這樣的話,法、報、化叁身跟各位介紹了,這個世間、淨土、法界,也跟各位講了。
這個淨土還有一個地方必須跟各位補充的。我們講過,當菩薩到達七住位以後,他就有他的淨土了,這種淨土,其實它是法界裏的淨土,可是在各位來講,你都可以把它當作是報身的淨土,都可以當報身淨土。到底它是報身淨土,還是法身的法界呢,你不用擔心,你通通把它叫做報身的淨土,你這樣子,觀念容易厘清。因爲當你深入到那個程度以後,你真的實修到七住位的時候,你自然就清楚,你在法界的地位是什麼,跟工作、功能是什麼,因爲你那個生命因素會起作用。現在你還沒到那裏,但是你觀念不要混淆,不混淆你的觀念,你把它定位爲報身淨土,這樣就比較好弄。爲什麼呢?因爲菩薩的淨土還不夠完美,它是真實的,但不夠完美。
天國,天國我們知道有很多天,六欲天裏面都是天國,象鼻財神,有沒有,他就是他化自在天的天王,天人,現在大家在拜的印度教的,那個象鼻子的那個象鼻財神,他是大自在天天王,他是毗瑟奴的兒子。另外一個兒子到中國去了,那個叫做韋陀天尊,我們常常念韋陀尊天菩薩,是指這一個。這兩個是毗瑟奴的兒子,一個到中國來,一個沒來,那個象鼻天沒來。我們就把他講,它這個就是層次,它是第六層天。那一般講的天國都講玉皇大帝這一層,就是忉利天天王。忉利天有叁十叁天,統領叁十叁天的就最中間的那一個,妙聖殿的殿主就釋提桓因,中國人把他翻譯過來名字,應該不是翻譯,原始取名就叫玉皇大帝,是同一個;西方人叫耶和華,它也不是翻譯,它原來的名字就是指這一個,叁十叁天天主。他只能到這裏,因爲到這個地方的,它是欲界第二層天,也是須彌山山頂的這一天,他有很強烈的好惡欲望,喜歡、不喜歡的欲望。所以你從《聖經》裏面看呐,他發大水淹死所有的壞蛋,把好蛋通通放在方舟裏面,這個就是他有好惡心。他是不是萬能呢?他不可能萬能,因爲《舊約聖經》裏的上帝,他是講無形的,不是有形的,所以你要留意到這一點。那麼這個無形的,它就超越了忉利天天主的這個層次,這是不一樣的,那個上帝講的是真理,不是擬人化的上帝。所以一般在講的這種上帝、創造萬物的上帝,他擬人化了,他絕對不完美,因爲他還受到物理現象、社會現象、生理現象跟心理現象的控製,所以他不會完美。
所以我們一定要弄清楚,在娑婆化身佛世界裏,這四個現象是一個牽製性,你無法跳脫的,這叫有爲法。到了報身佛的淨土裏,就已經屬于無爲法,所以它是真實的,但是不夠完美,不夠完美。要完美那就要多維流淌的法界,所以諸佛淨土通通是在法界裏。但是這幾個,第一輪的這幾個是第二世界,我們進入淨土裏最方便的這一個,是第二世界,那就說在報身的淨土裏頭,它還有方便與絕對的問題。方便就是可以善巧方便,那麼絕對就是不善巧方便。像文殊菩薩的淨土,就不跟你善巧方便,因爲你要智慧到那裏你才進得去,不到那裏你進不去,它沒有善巧方便;像這個阿彌陀佛淨土,它就有善巧方便;同樣的,彌勒淨土也有善巧方便,就是兜率內院,它只要你符合最基本的幾個條件,你就通通可以去了。
好,這個部分,我就簡單跟各位談到這個地方。這裏還要再跟各位談的是,昨天談到“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佛問舍利弗,也就問我們,爲什麼這部經叫做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爲什麼?文是這樣寫,當然是這樣沒有錯,可是你不能就這樣接受,假如經文這樣寫,你就把它認爲是當然,基本上你容易迷信。我們不能這樣接受,我們一定要問爲什麼,爲什麼受持這部經,那就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我受持別的經,那佛就不護念,佛是不是有大小眼,對不對。我們看《金剛經》上面也這樣講,《金剛經》讀它一句一偈,它的功德福報,遠比那個什麼早上怎麼供養,下午怎麼供養,晚上怎麼供養,如是供養兩萬劫,所得福報,還不如《金剛經》念個一句一偈,對不對?好,當然是真的,我要證明怎麼真的。那我也念啊,我福報有嗎?有沒有,有的《金剛經》通通背起來,每天都在做《金剛經》功課,你福報有嗎?我看你還是煩惱一堆,對不對。那到底是哪裏對,哪裏不對?我肯定佛講的沒錯,但是我在做的當中,我在念是不是佛所說的那樣誦,對不對?我念它一句一偈,功德勝彼,我整本都背起來,功德在哪裏,有沒有?問題是你整本都念起來的念,跟佛在講的念,這兩個念可能有很大的差別。你知道嗎,在唐朝的時候,他們一念可以,爲什麼你念就不行,差別在哪裏?這個疑情,這個叫疑情,你要接受它,那麼從自己所進行的地方,你去找出那個錯,那個不當的地方。你講念,他也說念,你就照著他說的念,你這個念跟他講的那個念,念的那個,不同一個,知道嗎,不同一個。那你的念要跟他的念怎麼合得起來。現在不是大小的問題。譬如美金一塊錢,馬幣叁點叁,假設哦,我拿馬幣出來跟美金不合,至少我有叁分之一,它不是這樣比,它合不起來你就不能用,就不能用,就等于零了嘛。不是用數字來比大小問題,而是你那東西拿起來,不能用就是不能用。你要怎麼把它變成能用,這裏面可能就差一個什麼,一個VISA,對不對,你要去簽證,簽證了就可以用,你沒有簽證,這個不算。
好了,類似這樣的情況,你那個關卡在哪裏,你要自己去摸索。我跟各位講,我摸索叁十萬拜才摸索到,我是每一拜都這樣想:我這樣拜對嗎?我拜了十萬拜,有一位師父,真的是從地湧出,不知道從哪裏跑來跟我講說我這樣拜錯了。他教我這樣拜,我又經過十萬拜,就自己有感覺到,抓到抓到要領了,再經過十萬拜,我肯定要怎麼拜才對。那麼一次就夠了,你就已經從你現有的這個象限,轉入到一個完全嶄新的世界裏,這個就是修行,那就是生命的體驗呐。我要告訴各位是,你要去擁有這個體驗,不是我講什麼你聽…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