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五集▪P3

  ..續本文上一頁那不是化身佛嗎?化身佛不一定頭上要戴一個菠蘿,知道嗎,化身佛就在我們生活中,那麼你的覺性夠的話,化身佛很多,隨時都在啓發你,那你的覺性不夠的話,你到死一個也沒有,那你這輩子就白來了,我們一定會有所啓發。所以這個讓各位了解到,你只要有這種覺醒,你就可以知道報身佛所在的淨土,通通都是光壽無量,因爲他本身是一個成就者,都釋迦牟尼佛的轉變。而釋迦牟尼佛是化身佛的所有代表當中之一,百千萬億化身,有很多,我們以釋迦牟尼佛爲本師,是不是這樣,你留意看看,這是很清楚的,可是我們都被意識形態把你給控製住了。

  

好,我們也跟各位提到,成就報身就住淨土,成就法身就入法界,這個是附帶跟各位談的整個法、報、化的整個狀況。那你今天在這世間,在娑婆世界就是化身呐,你所見到的都是化身佛,對不對,諸佛菩佛示現來度化我們的,那你應該從這邊來學,這個部分我想我就不再跟各位談了。但是這段經文最後這一段,“又舍利弗,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毗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就是說這個量很大,最重要的是“衆生生者皆是阿毗跋致”,這個問題被很多人也扭曲了。阿毗跋致是指不退轉,沒有錯,是不退轉,那麼他跟前面那一個幹陀诃提菩薩是一樣,他都是不休息、不退轉的菩薩。那爲什麼衆生生到極樂世界,就都會不退轉呢?它關鍵是它啓發了一個生命因素,這個生命因素啊,也就是我們剛才講的覺醒。你發現了,假如讓我重來,我就不做那個決定,有沒有。這表示你在人生中,有這麼一個因素已經覺醒了,而這個覺醒的因素覺醒以後你就永不退轉了,知道嗎?就像種子既發芽以後,那種子就不可能收回去,再做花生,對不對,花生一發芽以後就發芽了,你說再把它炒一炒變花生嗎?不行了,它已經變豆芽菜了,你只有當豆芽菜吃,你不能再炒回變花生了。它只要一發芽,就永不退轉了,你要記得這一點。所有的菩提子啊,你要往生極樂世界,你的菩提子已經有一個已經發芽了,因爲我們的生命因素有很多,你只要激發一個生命因素,發芽就好了,那就不退轉了,你知道嗎?

  

這個地方講到這裏,我們跟各位講,所有的菩薩名號你記得,所有的菩薩名號,你通通要把它性德化,不要擬人化,你記得這一個原則。《佛說阿彌陀經》它最大的特色它講佛,佛是指所有的生命因素通通兌現出來,通通兌現。菩薩,菩薩你知道,菩薩,你是說它叫菩提薩埵,菩提叫覺悟,薩埵叫有情,所以簡稱菩薩,叫做覺有情。沒錯,什麼叫有情,覺有情是覺悟的有情呢,還是要去覺悟有情呢,還是我被覺悟的有情呢,你都沒有定義。我跟你講,那個有情用現在的話講叫生命元素,或者生命因素,知道嗎,它是個元素,而我們的生命裏有很多這些因素。這些因素啊,我常跟各位講說你要定位,就是決定把哪個生命因素給兌現出來。這樣講是很理論的,可是你事實上你是有的。

  

很多人在問,師父你看我修那個法門好,那沒有用,因爲法門是你決定的,不是師父決定的,當師父跟你確定,說你修這個法門修那個法門,那是已經意識形態了,你的修法已經不是法如是的法,你是腦筋裏面的法,不是生命裏面的法,不對了。所以你只要能夠去反省檢討,找出你生命中的東西來做確認,你要記得,那個就是你所定位的地方。但是你沒有專業訓練的話,你那個定位只能夠自然成長,你能夠確認你有專業訓練,那個你就可以養護成長,對不對。萬一兩個月不下雨,我澆水,你讓它自然成長,兩個月不下雨,它沒水,它幹幹的,還不見得會死啊,菩提子是不會死,但是它有可能就永遠枯枯瘦瘦在那裏,等著下一次下雨來它才會再長一點嘛,關鍵是在這裏。所以我們透過訓練,我們可以讓它成長很快,我們沒有接受訓練,只有自然成長,那個成就就很慢,你要精進修行都很慢。你要記得只要你有個覺醒,你下輩子,絕對比這一輩子來得燦爛,知道嗎,因爲你這輩子是種子而已,下輩子至少發芽了。你假如經過訓練以後,你下輩子這個種子的專長,它還會給兌現出來,它只會一直成長,它不會退縮,因此叫做阿毗跋致,你要懂得這個意思,所以我們才鼓勵你要真的能夠好好的覺醒。

  

要覺醒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反省檢討,所以你看大乘佛法裏,拜忏是一個很主要的法門,原因也在這個地方。拜忏不是叫你拼命拜就好了,你拜到地上一個洞也沒用,就是要反省檢討。所以我們通常說在你做功課之前,我們要你先拜一百零八拜,爲什麼?培養謙下心。功課做完佛號念完以後要靜坐半個鍾頭到一個鍾頭,爲什麼?要反省檢討。怎麼反省,那你按照理忏、通忏、事忏、別忏,這樣去忏悔,你的罪業要過很快。

  

那你人生中,人生,就每天的生活中,要是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記得,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明明就這樣,他爲什麼這樣,那叫什麼?那叫業相。當業相現前,每天,一個業相現前一百零八拜。今天有幾個業相,有五個你就拜五個一百零八拜。你可能會說“我車子停在那裏,他吐痰就吐到我車子上來,我要一百零八拜?應該嘴巴打他一百零八下才對。”告訴你,這叫業相,因爲我不如意,對不對,我不如意我就一百零八拜。我告訴你,當業相現前就告訴你說你最近有業障要來了,趕快拜,消業障,你不要等它來的時候,你才要拜,來不及了。

  

所以只要有業相,你就拜,要記得,拜完以後,通常就靜坐,就做功課的時候一起拜。一部《彌陀經》才多少時間,對不對,給你念佛念多少,念一千聲,一萬聲,念完了要幹嘛,就拜忏消業障,你有什麼業障,你自然就會過去。你不要以爲我沒有什麼業障,我告訴你,當你發現的時候已經癌症末期了,你那時候說,師父我聽說你也癌症末期,你是怎麼轉的,我告訴你那時候你已經來不及了,因爲你一聽到癌症末期,那兩只腳已經軟了,跟蚯蚓差不多了,生活已經大亂了,你要怎麼修?你一面拜忏一面想著,哎呦,業障,業障,癌症末期,你還怎麼拜,不可能拜了。等到失業,發現,哎呀!上當了,被騙了,你拜有用嗎?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當業相現前你先拜,先拜,不是一百零八拜就能涵蓋過去,有些大業障不是一百零八拜,你會常常出現,常常出現,常常出現,那你經常反省檢討,反省檢討,很微細很微細的地方你都看得到,你不反省檢討,微細的你就看不到,這個就是關鍵處,關鍵處,所以修行消業障很快。你說我消了半天怎麼業障越來越多,你在增長我執、我慢就不能消業障,所以第一個一百零八拜是謙下心,要謙虛,謙虛的心,你沒有謙虛的心你不可能的,你不可能真修行。這個是跟各位提到阿毗跋致的這個部分。

  

好,這個是有關四個“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的部分,這裏面是一篇很大很大的論文。從這一句話十二個字來談起的話,它可以講到《無量壽經》,再講到十大願王,然後胎藏界,然後你看到整個佛教的架構,理論的架構架起來,那你的人生也確實是在這個範圍裏頭。我估計這篇文章寫下來大概叁到五萬個字,包括圖表,包括那些圖像,通通在這裏面,所以它還是很精彩的。有沒有人發心要整理一下,這個可以寫博士論文,你不要看,這個可以寫博士論文。

  

好,我們把這個重點跟各位講完了,來看另外一個重點,也就《阿彌陀經》的另外一個重點,也是爭議蠻大的地方。剛才這個的重點理論是很完美的。現在我們看這個:“舍利弗,衆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這個也出了很大的問題,就是這八個字“衆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這是另外一篇文章,我跟你講這文章不一樣的,不同的理論。“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最重要是這四個字,“心不顛倒”,你臨命終時心顛倒不顛倒,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我告訴你很多老菩薩念佛一甲子,到老的時候彌留狀態,人家放念佛機給他聽,他說,不要吵了,那就完了,念了一甲子沒用。爲什麼到時候會不要吵,不要吵,吵死人我不喜歡聽了。念了一甲子,爲什麼會不喜歡佛號?告訴你,你平常念佛叫做應酬,不念不好意思,念了實在很不好意思,念到老,你耳根已經麻疲了那種音,你知道嗎,已經麻疲了,尤其現在那念佛機二十四小時念的,我告訴你,你最好是不要念,不然到時候你再聽的時候就是噪音。你不要以爲那個很好,對于一個都沒聽過的人,那可能很好聽,但是對于一個不是真心念佛的人,你念個幾十年以後,你就很討厭了。

  

在北京我遇到一個老菩薩,我記不太清楚了,八十幾歲,他八歲加入共産黨,要往生前六十二天,聽到他女兒在念大悲咒,他覺得很好聽,那是什麼,要他女兒唱給他聽,他聽了很高興,他叫他女兒一直唱給他聽,他女兒實在被煩的,好了,就去買一個念佛機,哇!他很高興一直聽,最後六十二…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