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經-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六集
海雲繼夢和上
現在,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這個就是你前面的已經成就的那個,沒話說——你現在有所覺知,不管是從生命上、從人性上、從人生上面有所覺醒,這些人若能散亂心念佛,都可以往生,這表示前面所講的那個善根福德因緣都具足,到了以後能跟諸上善人聚會一處。
這個聖衆,阿彌陀佛跟這些聖衆是哪些人,很多人就有問題了。有哪些人,這裏都沒寫,我們要依據什麼,大概依據你的經典來寫的,都算。但是最根本的有四大菩薩,這四大菩薩就是《華嚴經》上面所講的:彌勒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這四大菩薩。這是胎藏界裏頭,東南、西南、西北跟東北四個菩薩,八葉院也有東、南、西、北四方,那麼有四隅,就有四維,就是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這四維,它是用菩薩,不是用佛。也就因爲這個原因呐你就發現,爲什麼鸠摩羅什把十方佛刪爲六方佛,就把這個四維的刪掉,因爲它表法是表四大菩薩。它已經有講“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臨命終時一刹那際,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十大願王你翻翻看,“到已即見阿彌陀佛”,下面“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普賢菩薩”四大菩薩,主要是這四個。那麼其它的呢,你加上誰都可以,有的再加大勢至菩薩,有的再加地藏菩薩,那無所謂,但是這四個菩薩一定有,因爲你的經典所依據的出處不一樣,所以有《阿彌陀佛來迎圖》,有沒有,那裏面有八大菩薩,那就再加,那不要緊,但是這四個菩薩一定有,這是一個關鍵處。就是說爲什麼會有,因爲你都在胎藏界的範圍裏,胎藏界是整個法界的結構,也就是你的生命結構,生命裏最主要的幾個因素,它分這幾大類把你顯現出來。有機會我們再跟各位講密法的時候才講,因爲講淨土講到那邊去,現在已經夠深了,有的人已經睡著了,再講那個通通擺平了,那不但要軟鋪,還要臥鋪呵。這個是我們在談的有時候我們在講經的時候,適可,適可而止,大家昏昏欲睡就好了,不要睡到都打呼了。
好,到這個地方還不打緊,最後這一句是最重要,“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衆生聞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這一段話,“衆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第一句跟最後一句,都講這樣,第一句跟最後一句,在這一段裏他講了兩次。重點是“我見是利”,我看到這個優點,這個利益。你們既然天天都吵,吵說要死到哪裏去,那我告訴你,這是一個你們最好去的地方。
這個裏面我前面就先跟各位講了,因爲在印度的文化裏,佛陀的成就是印度文化的一朵奇葩,他也給印度文明帶來了極高度的進步。印度文明本來就很進步了,但是佛陀的這個創見,對印度文明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當時社會的菁英,那些四禅八定,九次第定,這些大成就者一聽到佛陀的理論,通通轉過來了。所以我們才跟各位講,佛陀當時講的法,其實是都跟這些色界無色界的人講的,不是跟我們講的,我們欲望、雜想太多了。那一些證得阿羅漢以後的人,他就産生這樣一個問題了,我原來在克裏希納那邊,在siva那邊,在大梵天那邊或者毗濕奴那邊,都有他們的國土好去。我來你這裏,我那裏去不了,請問我要去哪裏,對不對。本來我還有個茅棚住,現在給你這麼一弄茅棚去不了,那現在要去哪裏?他說有,有大樓可以住,這個社區的大樓不錯,你可以去,爲什麼呢?我見是利,我看到這裏,因爲這個地方最適合你們去。話是這樣講,是這樣嗎?不是,因爲這是法如是故。佛陀的法如是,就是自然真理如此,你有成就,你當然就到那裏,但是你們看不到,我看得到,這是真理的軌迹如此啊,那我看到,我告訴你們,所以我才這樣講。佛陀就告訴這些大阿羅漢講,我不是安慰你們,也不是隨便講講,這是真理的軌迹如此,你們必然會要到極樂世界去。所以你現在要找舍利弗在哪裏,我告訴你,就在極樂世界了,在哪裏。目犍連、摩诃迦葉在哪裏,通通在極樂世界了。你不去也可以,假如你不去極樂世界,你就到兜率天彌勒內院去,跟彌勒菩薩一起再降生人間,也可以,就看你決定。你既然有所成就,那你就可以做決定了。這是第一個,佛陀看到真理的軌迹,他這樣講了。
第二個,就是這一段話,《彌陀經》裏講這一句話“衆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總共講叁次,有叁句,這一段就講兩句,第叁句是到結論那邊才講的。所以這個地方你看到,他在這一段裏爲什麼強調這個呢,就是告訴我們,你們這些阿羅漢,不用擔心,在我這裏修法,自然有你安身立命的地方,知道嗎?
很多人問,我們淨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你們華嚴往生哪裏?這還需要再講嗎,這個不用講,對不對。我們華嚴絕對往生極樂世界,那是指什麼,最笨的人,往生極樂世界。你們那種念佛法還未必往生,因爲你一點概念都沒有,不可能往生,而且很有可能跑到化身佛的世界去,而不是到報身佛的世界,你要留意到。我們是最少到報身佛世界,是最少。要高明一點的人都入法界去,到法身的地方去了,才不要到淨土去,我們入法界不是更好嗎,爲什麼要到淨土去呢?這是很多人不了解的,因爲你以爲念佛就往生淨土,就結束了,還沒,你到淨土以後事情還多了,因爲終點是入法界,淨土只是化城而已,因爲它是報身佛的地方,不是法身佛的地方,你弄清楚。
我跟你講這個不是要跟你挑戰,假如你現在是念佛,你還是乖乖念佛,照你的方法,不要聽我講,聽了你就心大亂了,回去就不知道念不念了:極樂世界竟然跑出兩個來,而且聽說還是化城,不是終點站。告訴你,它怎麼會是終點站,因爲你到那裏還沒成佛,你要成佛是往後走。因爲極樂世界是第二世界,第二世界後面還有第叁世界,第四世界,一直到N加1個世界。你不可能停在第二世界,你還要第叁、第四……
所以這一段話就是很明顯的告訴我們,是跟那些阿羅漢講的,你不要一直想要找一個棲身之處嘛,成就以後整個法界你是自在出入的,整個法界就是你的法身。你不到那裏去,你一直要找一個你要安身立命的地方,那你還是法界的孤兒,還是法界中的生命孤兒,流浪法界的生命孤兒。那還是太可憐了,只是比較好一點而已嘛,人家叁歲流浪,你是五歲流浪,只差這兩歲而已,還差什麼,人家在第一世界流浪,你在第二世界流浪。
那你要直接進入法界去,那要入法界,華嚴的行法是最特別的。這個法門本來是從華嚴的立場來講,它只是一個眷屬經,今天弄成一個主要經典,那你都一頭栽進去了,對不對。蜂蜜很好吃,結果你這只蒼蠅就掉到蜂蜜裏頭去了,你飛不出來,已經被粘住了,那種蜂蜜有什麼好吃,這個就弄錯了。好,這個是這一句話,我跟各位提醒的,給各位做參考。
我們不是诋毀這個法門,我也沒有絲毫的瞧不起阿彌陀佛,你放心,我也沒本事,因爲人家是報身佛,對不對,我是大地凡夫,不是說我在诋毀他,你不要弄錯,也不要聽錯。我們只是把整個佛教對法界的結構,這個真理,弄給你搞清楚,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這部經不好講,我跟你講,這部經很不好講,因爲它是佛的境界,我們這些都是很厲害,拿來就講,然後就自己想自己講,到底他是講佛的經還是講自己的經,我們就搞不懂了。我跟各位講,你不像我這樣講,不行啦,我不是說我是標准的,我是起碼而已,起碼像我這樣講,要講更完整一點,那還要打什麼,打那個熒幕,還要那個圖像一個一個弄給你看,那個還比較完整,因爲我們講經不是專門寫論文的,沒有把這些資料整理出來。我估計要講這個部分,它資料叁、五萬個字,是需要的。剛才那個理論就叁、五萬個字了,這部經講叁、五萬個字,那不是太少了嗎?再加上那些圖表來講,那就更不容易。所以爲什麼疏鈔,《彌陀疏鈔》是蓮池大師寫的,爲什麼要寫那麼多,是有道理的,不是沒道理的。
好,我們再往下看,這是另外一個領域。十方佛啊,但是鸠摩羅什在這裏,把它刪成六方佛,我們來看看,這家夥好大的膽子,佛說的話,他都不照規矩來,敢亂刪,是什麼原因,那我們來看看。
“舍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個大家都很熟,你知不知道這個東方他提了幾個佛?算算看,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五個。東、南、西、北,通通五個,但是西方七個,下方五個,上方十個。我告訴你,他非常用心,五表示圓滿,是小數的圓滿,不是大數,大數圓滿是《華嚴經》講十十圓滿。五是圓滿,七是大數,你知道嗎。這個鸠摩羅什在翻譯經典的時候,他就運用人類數學史的觀念,五進位然後七進位,七進位以後才十進位,你知道嗎?有沒有,研究數學稍微腦筋轉一…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