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七集

  

彌陀經-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七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前兩天跟各位談的,是有比較深了一點,其實它不是深,只是平常你沒聽過,現在了解到這樣的一個架構,會有一種生疏感。

  

今天我們要跟各位做一個總結,也就是爲什麼佛門中,尤其大乘佛教,會有一個淨土的觀念産生,你大概不知道爲什麼。人家其它宗教講天國,我們佛教講淨土,只有這樣嗎?這樣佛教的淨土跟其它宗教的天國,那就沒兩樣了,那這個就不一樣了。我跟你講,不是這樣的觀念。你假如是這樣的觀念,基本上你對佛教的認知,跟其它宗教的認知,也差不多啦,佛教是什麼,你還是搞不懂。

  

我跟各位講,這裏面有很多很深層而且也很有價值的意義在,是從你自己的生命中來看的。我要告訴各位,宗教的産生是來自于我們對生命的體驗。這個定義是跟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對一個宗教的定義,它第一個要有教主,第二個要有經典,第叁個要有儀軌,等等,這戒律等等,他們是從這個表相上來定義。我們不這樣定義的,宗教這兩個字,不是我們中國人翻譯的,它來自于外國,它叫religion。那麼來到東方以後,是日本人翻譯叫做宗教。翻的對與不對我們暫且不管,但是把這個東西,宗教的這個東西來講的話,我們原來是叫叁教九流,你記得,有沒有,叁教九流。老百姓那受創傷的心靈,需要一點撫慰,所以大家就找一個什麼東西不管,給他寄托的。後來搞出一個人模人樣的,這神祇,叫神祇,你來膜拜,對它傾訴內心的苦,那是最好,因爲它是本雕的,泥塑的,它不長舌。跟人講很麻煩,跟人講一樣,常常就會跑出那種狀況來,我本來這樣跟他講,他怎麼那樣跟我講出去,就變成這種狀況。而且你知道,今天是好朋友我跟你講了,明天變成敵人,那你就糟糕了,對不對,有這種情況。因此這一種宗教,叁教九流的這一種宗教,事實上對于基層、底層社會的老百姓來講,它有很大的作用,就是安撫內心創傷的靈魂,這個是非常好的。

  

我們一般來講,像各位,我們這樣的知識分子來講,你所要的不是這種叁教九流的宗教,你要的是叁家之言的真理,所以儒、釋、道叁家,那是講真理的。真理,你記得絕對跟生命有關,與生命無關的真理,那叫物理,不叫真理。物理跟真理有很明顯的差別,真理的這種東西絕對跟生命有關。

  

所以儒、釋、道叁家所講的,儒家叫理學,道家叫玄學,佛家叫論學,經律論叁藏,論學。論叫阿毗達摩,它不是哲學,我們叁家都沒有哲學,西方才有哲學,現在把它翻成哲學以後,我們儒釋道叁家都有哲學。其實這哲學的基本定義,跟我們所講的理學不一樣,跟我們所講的玄學也不一樣,因爲他們的哲學,只是大腦裏面的東西。你要記得,哲學是大腦裏面的東西,它是用推理的,所以哲學有一個流行趨勢。你看學術界,它一直有一個流行趨勢,幾十年就翻一個大理論,因爲假如不翻大理論,他就沒飯吃了。所謂大學者,就是發明理論的叫大學者,那些理論過幾十年就沒人要理了。

  

但是玄學、理學,或者佛教講的論學阿毗達摩,或者我們中國叫做義學,佛教有這兩個系統,大乘叫義學,小乘的話就叫論學,論藏。這裏面在談的是什麼,它不講推理,它講契理,記得嗎,契理。所以你講經,契理沒有,不契理,知見不正確。你要記得,它第一個要契理。契理講到大家都睡著了,這個叫不契機,對不對。淨空法師講的很契機,大家都認識,最近又有一個新的明星出來,叫海濤法師,他也很契機,對不對,有沒有契理我們不管他,但是他很契機,我講的就不見得契機,我講的大家都皺著眉頭都入定去了。要講契理,就很難契機,要講契機,就很難契理,要講到真的能契理又契機,那就要高明的功夫,就要義無礙,辯才無礙,還要詞無礙,你想想看,你有這個本事嗎?要四無礙的只有佛陀,我們四個當中總有一個兩個會不輪轉,有時候講到那邊轉不過來,有時候勉強講出來,你聽不懂。

  

講經的人他有叁個原則,第一個不能講錯,講的他絕對負責,要背因果的。第二個不能給你聽錯,我們就發現聽的人常常聽錯。講的沒意思,因爲講的跟寫的不一樣,講有時候是以爲你懂了就帶過去了,有時候在當中會漏了一些連接詞,或者轉折的漏掉了,結果你就聽錯了,這個不能給人家聽錯。第叁個你聽了以後,出去講給別人聽,也不能夠轉錯。你講給人家聽不能轉錯,所以我們很多人聽完經回去以後,是非競起。爲什麼是非一直起,因爲各人聽的都不一樣。

  

有一次我講有個同修發心,他很認真,很精進,他發心要講經。我就鼓勵大家多支持他,我說他沒有證初果、二果,那也有初禅、二禅的定力,那麼既然發心想跟大家結緣,他要講經,大家就應該護持他,多支持他,要把他當作阿羅漢一樣恭敬,這樣沒錯吧。好了,講完以後,下面一堆都發瘋了,說我授記他是阿羅漢。我都已經講了,他沒有初果也沒有二果,至少他有初禅、二禅的定力,我們要把他當作阿羅漢這樣來恭敬。好了,結果變成,我授記他是阿羅漢。我都不知道我是阿羅漢,我還會授記人家是阿羅漢嗎?你想想看,這個就是在講話當中常有的問題,他轉出去就轉錯了。我肯定我沒有講錯,爲什麼?因爲我從不跟人家授記誰證阿羅漢,所以我不可能說他是阿羅漢。但是就有人會說,我說他是阿羅漢,那這個就問題很大,所以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那麼我們要跟各位談的,今天要談的一個重點,就是法報化叁身的淨土,我們通稱淨土,化身是在娑婆世界,報身是在淨土,法身是在法界。這個跟天國是完全不一樣,天國還是在娑婆,你一定要弄清楚啊,任何的天國、天堂,通通還在娑婆裏,娑婆裏就有叁千大千世界,知道嗎?那淨土呢,淨土不一樣,所以我們現在大家在講說,淨土法門,淨土法門,很簡單講,淨土法門就是報身法門華嚴在講的是法身法門,這個是一個很明顯的差別。你要留意到,直接就進法身,所以華嚴在講的是法身大士,不講阿鞞跋致,你有沒有弄清楚,這樣你就應該很清楚了。但是我肯定你從來沒聽過,你不會聽過這些的,因爲這種東西你只有在華嚴裏頭你才會看得到。爲什麼華嚴要講法身大士,他是法界裏面的大菩薩,他連菩薩都不講,是大士,法身的大士,他不是普通的菩薩。普通的菩薩只是這個過程裏,在六度裏頭修行的人叫菩薩,沒有錯,但是他沒有證得法身,但是他可能有報身。所以這裏頭有一些狀況,這個理論就相當多了,我這樣講你當然聽不懂,而我要講到你懂就天亮了。這個比入定更麻煩,現在天才要黑下來而已,講到完就天亮了,你就知道這功夫要多大。

  

第一個我跟各位講,爲什麼在生命因素裏頭你要定位,我們有無量無邊的生命因素,但是定位是只選一個,讓這個生命因素開始成長。這個生命因素基本上對我們來講,不是零分,多少各位你都已經啓蒙了,但是你抓不到它,你不知道而已。譬如你有沒有慈悲心?有,你有沒有智慧?也有。但是現在跟你講說你從慈悲下手還是從智慧下手,你大概會兩茫然,對不對。慈悲也很好,不過……你又有不過。講了半天說好,可是……又來了。跟你講了半天,還有呢,還有講完了以後,但是呢……又跑出來了。不過,可是,但是,還有……很多很多,這個就是你沒有辦法定位的地方。但是沒辦法定位並不表示所有的生命你都零分,不是這個意思,你都有,基本上你大概十幾分到二十分之間。假如你現在開始就有二十幾分的,那就已經很突出了,你要定位就簡單了,你大概就在那個地方,再差勁的人也有五六分,七八分,不會都沒有。所以現在要你學佛,要你修行,要你找定位,找出一個生命因素來定位,並不是困難的事,是因爲你沒有信心。你只要有信心,你隨便一個就可以。

  

好,我現在這樣跟你舉例。因爲要找哪個生命因素出來,現在這個時代,這個學問還沒展開。這個學問我估計要五百年後,我跟你講,肯定五百年後會很發達。五百年後你再來,學佛就很簡單了,就跟現在進入大學裏面讀大學一樣,學佛裏頭有很多科系,有很多學問,通通會展開,在未來的一百年以後,它就會啓動。假如快的話,說不定二十年後你就可以看得到。這個生命因素,你現在沒辦法的話要怎麼辦呢,我們有一個叫做圓融道。

  

圓融道它有叁個條件,第一個就是對叁寶具足信心,圓融道的金叁角,第一角就是對叁寶要具足信心。第二個盡形壽行菩薩道,哪個菩薩道,這個你就好進行了。譬如說我要救濟,我要布施,或者我要寫經,我要修禅定,或者我要到道場發心當義工,我來護持,或者到道場裏掃地,或者煮飯,這個都可以,你發心做一件服務衆生的事,盡形壽要去做,不要輕易的改,這是第二個。

  

第叁個在進行這個菩薩道的同時你會有挫折,對不對。譬如說煮飯好了,太早煮,說你不會晚一點嗎?太晚煮,說那麼燙,怎麼不早點做,到底要怎麼辦?弄個熱湯出來,說湯煮熟就好了,爲什麼要煮那麼燙?爲什麼?因爲人多,口雜,意見多…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