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叁集

  

彌陀經-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叁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昨天跟各位提到,這個極樂國土七寶池八功德水,甚至于在這個七寶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赤色赤光、黃色黃光、白色白光,那麼這些意義都跟各位談了,甚至于我們也跟各位談在極樂世界裏頭修法那麼叁十七道品是個主要的。那麼這個地方談到,這個青色青光、赤色赤光、黃色黃光、白色白光,基本上在講的就是這個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叁十七道品當中的基礎,這個一定要做好。我們學大乘,尤其讀這種大乘經典的人,常常忽略這個東西,以爲它不重要,那你就全錯。

   在經典裏它的表達方法,這是大乘經典的語言模式,它不是直接的用傳統的原始佛教的原始文字。那麼它不用原始文字,它還有一層意義,就是要你會應用,不是把四念處背著,說四念處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就只有這個。那別相念處四個一一觀,總相念處四個一起觀,對不對,觀身不淨也要觀心不淨,也要觀行不淨、觀法不淨,這個叫總相念處觀。不但是要觀不淨,還要觀苦,觀身是苦、觀受是苦、觀心是苦、觀行是苦。爲什麼要這樣?不是要你只有做這個,這個當然要會,這基礎上要會,更重要的是要會應用,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要會用上,那就不只是基礎的部分。

   所以昨天我們跟各位談到,原始佛教是基礎佛教,大乘佛教是應用佛教,你要留意到這一點。要應用必須有基礎,沒有基礎的工程你如何應用呢?同樣的,你基礎工程完成了,你更需要應用,假如沒有應用,這些基礎有什麼用呢?你運用的範圍不大。爲了使我們在這個世間能夠窮盡,所以應用自然有其必要,也有其重要性,這個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的。我們不否認基礎的重要,可是我們更肯定,把基礎加以應用,那麼可以更窮盡這個社會的需要,這個是尤其在科學日益發達,社會結構日益複雜的情況下,應用佛教更有其必要,這是我們的一個認知。假如沒有這種認知,光在那邊爭,大乘好還是小乘好,那就無聊了,那就好像說信上帝好還是信佛好,那就看你給我的糖果哪個多嘛,對不對,糖果多最好,那就面粉教了,對不對,那就功利了,那不是事實。我們在探求生命真理的同時,我們應當了解到生命是什麼,真理是什麼。

   好,這個地方,昨天我們跟各位談到這裏,今天從這裏我們要再進一步跟各位講。這一段經文是佛告訴舍利弗,他說極樂世界的器世間莊嚴,這個又是這段經文的另一個層面的意義。因爲這裏講的,他講到七寶池八功德水,然後四邊階道,還有池底皆以金沙布地等等,那麼這個講的就是世間,即我們講的這個世界、自然界的狀態。自然界呀,佛教的術語叫做器世間,大自然的狀態,它講的一個表面上的意思是這樣,我們不要被表面上的狀況給迷惑了,所以這一點我們也不忽略。那爲什麼這一點我在後面跟各位提出,而不在前面先提器世間的這種狀況,這個是要銜接後面的狀況。這個是器世間,下一段講的是眷屬世間。因爲它這個經文裏頭“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一共有四句。我們在讀經,你都不知道這經本有統計數字的,這經本爲什麼這個地方出現四次呢?你要留意到是這一點,它出現四次,有出現四次的用意,所以第一次出現它講的是器世間,第二次要講的它就眷屬世間。那我們看看眷屬世間講什麼,我們再一句一句的講下去。

   他說:“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爲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咽⒅诿罨┭絞蛞诜穑匆允呈被溝獎竟故塵小I崂ィ止臉刪腿缡槍Φ倫稀!這是第二段,第二個“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個昨天我們跟各位談過,這句話是語出《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是怎麼修的,我們昨天跟各位講過了,是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帶他參觀兩百一十億佛刹以後,花了五劫的時間結集其中最殊勝的國土,把它作成極樂世界,對不對。其實這個是阿彌陀佛的心法,大概講經的人他們也看不清楚,因爲他只看這部經,就不知道這部經的殊勝在哪裏。我告訴各位,這個心法在十大願王裏面也出現,那是普賢菩薩的心法。菩賢菩薩的心法裏有二十四句,當中有四句是總結法藏比丘的這個做法,那麼這個做法在哪裏呢?他說“叁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我皆供養圓滿修”,有沒有,這個就是《無量壽經》上面的這種精華的結論。最後一句“以菩賢行悟菩提”,這個就很少人去提到了。那麼會講十大願王的人,也會漏了這四句,很多在導歸極樂的人,他看不出這四句的重要性,那就表示他對經典抓不到重點。我們告訴你說,你從這個地方,你看《阿彌陀經》是在這裏,就這麼十二個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在十大願王是二十八個字,不是十六個字,對不對,四句嘛——叁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那麼在《無量壽經》裏,那法藏比丘又花了五劫的時間結集精華,構成極樂世界。這個經文你看看,叁部經文前後一貫在講一個東西,這是阿彌陀佛的心法,也是普賢菩薩的心法,也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心法,你大概不知道。

   所以我告訴各位,你讀這部經《阿彌陀經》,它最大的特色告訴我們,你可以排除一些冤枉路。各位你在發起覺醒說,人生這樣活著有價值嗎、有意義嗎?開始在摸索怎麼樣活著才是對的,我是誰,我生從何來,我要到哪裏去,我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什麼的時候,你有沒有摸索過很多冤枉的路?也學過書法,也學過插花,有沒有,也學過象棋,也算過命,不是給人家算,自己都學算命,甚至于陽宅風水,有沒有,你看看都摸索過了。這些人生是你在追求人生真谛的時候,你摸索的必然現象。各位可能摸了一半又回來了,不想再摸下去了,所以回到佛門中來是最正確的。有很多人是停在那裏,他也幹的不錯,不是說他不好,也不是說他混蛋,他是對的,因爲他從那一條路一直下去,他認爲人生這樣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這不是不對,這從《阿彌陀經》的這個標准來看的話,他叫外道,已經走到外道去了,所以有的人會坐在樹梢上,走路離地叁寸,有的還不只,走在那個草尖上,你有沒有看過?沒有哦,我告訴你,我沒看過,但是我師公會,我師公就是我師父的師父。

   有一天,我師公坐在樹的上面,我師父找不到他,他大聲叫,他就坐在上面笑,哈!哈!哈!找不到我吧,他一看,哦,好厲害!我師公就跟我師父說:“要不要學這個,你要乖我就讓你學。”因爲我師父很調皮搗蛋,他十叁歲就拔槍打死人了,你想想看。他就說:“你要不要學,要學就要乖,我就教你。”他就把槍拔起來:“你那個厲害我這個厲害?”砰!他就從樹上掉下來了。他很厲害,我師公很厲害,他住在上房山,北京房山縣的上房山,上房山有個地洞可以通到五臺山,他去走過一遍。他跟我師父說:“那有個地洞可以通到五臺山,你要不要走我帶你去。”我師父走到裏面就趕快溜出來,哎呦!嚇死人。

   所以很多人在摸索生命的究竟價值與意義的時候,常常會跑到外道裏面去,這是很正常的,你不要說人家不對。我告訴各位,你要來聽我講經,這個觀念要弄清楚,外道不是不對,只是它的因緣如此。就像你喜歡吃餃子,他喜歡吃面一樣,有的喜歡吃辣,有的不喜歡吃辣,你不要說人家不對嘛。你喜歡這個,他喜歡那個,只是這樣子,他因緣在那裏他繞到那裏去,從華嚴的立場來講,那只是一法,那一法並沒有錯,那一法到最後他還是要成佛,因爲以華嚴的標准來講,到最後人都要成佛的,早的人他已經早成佛了,雖然走外道他也成佛了。但是問題是,這麼多各種不同的法,只是相上不同而已,它的本質是一樣的,你能不能找到那個本質,這個才是重點。那麼你走外道法,只是時間要繞很久就對了。那你直接從他這個法來,是最直接,最直接的方法,是一個捷徑中的捷徑,是這樣的情況。那麼這個部分,昨天我們跟各位講過了。

   那麼這一段經文,現在第二段的這個經文,最主要講的是講這個部分。它怎麼直接呢,說來到淨土的人,心很清淨,他不會雜染,不會去繞圈子,不會跑到別的地方去,所以它說這個地方的人,他的福報很大,所以這都是天的,你看“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爲地”。昨天跟各位講過“金沙布地”的金的時候,就跟你講黃金就天上的,對不對,黃金爲地就天上啊,天上都金色,所以它的地也是黃金爲地。但是人家的黃金不像我們黃金重的要命,它的黃金是浮在天上,我們黃金是很重的,對不對,比重最大就是黃金嘛,是不是這樣,所以黃金最重,所以你擁有黃金是業,這些天人在天上有黃金不是業,你用黃金做衣服穿穿看,大概站不起來,關鍵就在這個地方。

   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這個都講天的狀況。我們這裏的呼吸空氣,是空氣,你的空氣裏氮氣成分很高,氧氣成分不多,但是在天上,我們的腦筋裏是說在天上空氣稀薄,對不對,什麼東西稀薄,氮氣稀薄,它裏面都純氧,所以你呼吸的時候你會精神很好,那空氣才是真好,是純氧的。我是舉例,你不要以爲天上的人真的是吸氧。

   那麼下面這一段就講到,這個衆生的一個特質,這裏的人的生命是這個樣子。“其土衆生常以清旦”,清旦就是一大早就對了。清旦就一大早,天才亮的時候他們就起床了。“各以衣咽⒅诿罨,這衣丫鴕…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