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路,我們常常把這衣服拿起來,有沒有。用這個地方裝種種寶花妙華,裝在這裏面,它意思不是說你用衣服,當然他也不需要其它的工具。那要講衣服就更麻煩了,它用什麼紡織的,紡織機器在哪裏,對不對,是這樣子的。天人是不要這麼啰嗦的,所以這個衣呀駁氖巧肀咦罴虻ィ罴虻サ囊恢止ぞ撸悴灰芩鞘裁矗偃缒阆衷谝麼竽緣幕埃卵,衣服,那還有裁剪還有設計還有流行,有沒有走秀,天人的model是長什麼樣子,你不要用大腦去想,大腦一想這個事情就講不成,它是生命的東西。生命的東西是指你生活中周遭最方便的東西,拿起來就裝著你這些寶華去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他方十萬億佛的意思是所有的佛就對了,用我們的話講叫十方叁世一切佛。每天早上都供十方叁世一切佛,供完了以後,“即以食時”就是還在吃飯的時間,一餐早餐的時間就回到本國,然後飯食經行,還是繼續在做修法的工作。

   這講什麼?這文字上這樣講很簡單,它講說這裏的人,這個國土的人,就淨土裏頭的人,他的心性只有一個,心性只有一件事,就是供養諸佛,有沒有,留意到。供養諸佛是什麼意思,是總說,修行的總說,你要留意到。我們現在以爲供養佛,就拿東西來拜佛,這叫拜佛不叫供養佛,供養的意思就是培養自性善根。那麼供養佛的意思,就是培養覺悟的自性善根,就這麼簡單,你記得這個基本定義。現在你腦袋裏頭的意識形態那個定義,我不能夠說你錯,我說你錯那漢傳佛教全部跌倒了,通通要倒閉了。那是古代的講法,這樣就可以饒益衆生在唐朝那個時代。在宋朝以後這個供養佛的定義就不准了,到現在更不准了,所以你要重新定義。所以供養就是培養,簡單講就是培養就對了,你就寫培養就好,可是培養在古代不通,對不對,現代通。但是你這個通還要再加,不是培養兩個字,培養自性善根,供養就培養,主要是培養你的善根。

   所以我們昨天才告訴你說,你在做物質供養的時候一定是透過物質,物質是一種媒介,要再加上法供養,這個供養才叫圓滿,功德才圓滿。假如只有物質供養,那是有漏福報,是修福報,包括你包紅包給師父,供花,供什麼都一樣。你會說我包紅包供養佛,那是最愚癡的,佛又不用紅包,佛只坐在桌子上,對不對。佛不會說晚上到百貨公司去刷卡,白天才去存銀行,不會,他永遠坐在這裏。你不會供養佛,你供養佛是供養道場,師父代你處理,但是不管是用錢、用物質,你要知道它都是媒介,全部都是媒介,那麼在透過這個媒介,你要把法供養帶上來。這個法供養就不叫“菩提分”。七菩提分那誰都會念,我是假設你都會,不會你不用講,回去要背。從華嚴來講是念覺分開始,你在南傳這個原始佛教裏,是擇法覺分開始。念覺分、擇法覺分或擇法覺分、念覺分都不要緊,再來是喜覺分、精進覺分、猗覺分,然後定覺分、舍覺分,它有七個。

   我們現在供養的時候,他叫如說修行供養、利益衆生供養、攝受衆生供養、代衆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七條,這個就是一種運用,這樣你就好用了。你背那個念覺分、擇法覺分、喜覺分、精進覺分,那個當然可以,那是根本的,可是你要會應用,所以它擴大以後應用就就變另外的七條,叫法供養。爲什麼法供養,用法來培養自性善根,關鍵是在這個地方。七覺分也是你要培養自性善根,所以心要泡在七寶池裏面,就是泡在七菩提分裏面,意思就在這裏。

   換句話說,用這供養一切佛的情況來告訴我們,在淨土裏面的衆生是人人都以培養自性善根爲第一要務。所以我們才跟各位講說,僧團是很殊勝的,在僧團裏你就只要負責培養自性善根,其它你不要管。因爲僧團是佛陀的淨土,你要在裏面認真修行培養善根,其它柴米油鹽你不要管,爲什麼,因爲那是信衆的事。信衆到道場來是他在培養他的福田,他不是培養善根,他在培養福田。所以他來種福田,所以你一進來有個功德箱,我們這裏沒有,廣種福田,有沒有,要你種福田。那個時候以信衆來講,他不懂得法供養。那你假如有機會多接觸,那你可能也要修法供養,那師父再教給你,因爲修物質供養比較容易,修法供養比較難,那比較抽象。

   當然現在大家都知識水平提升了,師父一講你就懂了,回去你就亂修了,因爲懂是你自己想的,修也是你自己想的,所以你修完以後要問師父說,師父,我這樣修算不算,要去矯正自己。就像昨天講的,我這樣念對不對,我這樣拜對不對,當然對,師父這樣講你這樣修當然對,但是你這樣念有沒有福增無量,你這樣拜有沒有罪滅河沙?既然沒有罪滅河沙,你也感受不到福,也不知道增到哪裏去,可能我拼命念都增到他口袋裏面去,那這樣對不對?你假如高興這樣也沒錯,可是你要知道要怎麼樣才對呢,你要帶這個疑情慢慢去求證,我再繼續拜。

   我告訴你我大概,我跟你講我是拜了叁十萬拜以後,叁十萬而已啊,因爲我從第一拜開始帶疑情,我拜了叁十萬拜以後,我才發現,啊!應該這樣才對,因爲我拜到十萬拜的時候,我自己在拜,我就是看到一個字——極,拜一拜,樂,拜一拜,世,拜一拜,界,拜一拜。我就這樣拜,拜到有個師父來說你在幹什麼,我說我在拜經,他說不是這樣拜,我說不要吵,我拜完再講,他就拉著我說你拜錯了,我說哪拜錯了要不然怎麼拜,他教我的。他教我完了以後,他走了。我拜完了以後我覺得奇怪,那個師父是怎麼進來的,我門不是鎖著嗎,對不對。我去看門,鎖著沒錯,那他怎麼進來的,怎麼走的?那時候因爲我專心在拜,我不知道,可是他教我只是相上改了,我還不知道應該要怎樣,但是我每一拜我都帶著疑情,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我已經拜十幾萬拜了,因爲我還滿小氣的,因爲每天都統計我拜多少拜,算到十幾萬拜我覺得,到底我罪是有多少,不然拜那麼多怎麼看不到效果。後來當然我知道了,因爲有效果你也不知道,他罪把你滅了,你就沒看到嘛,對不對。可是我拜到叁十萬拜的時候,我發現了,不對,應該怎麼拜才好,怎麼拜最有效,那發現了。

   我那個發現的時候,其實我告訴你,我身體裏頭的癌症已經到達末期,那一改就過了,就停在那個地方。過了大概五年還六年,醫生檢查說我癌症末期,我就肯定,你跟我說癌症末期,我在想我已經停住了,已經停住了。後來過了叁個月,檢查報告出來,臨床大夫說你是癌症末期,他當時就宣判我剩下二十一天要死了,但是病理大夫說這是良性的,我肯定是良性的,因爲在五年前我已經把它改了。而那個瘤很大,惡性腫瘤很大,就在那個時候,他開刀以後的第二年就已經鈣化了,不可能在那個時候鈣化,鈣化他說要五年以上的時間,你想想看。你透過拜佛,你的身體、你的心理、你的命運,我告訴你百分之百都可以改。

   但是你一直懷疑:這個一定祖師騙我們的,什麼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哪有滅?我當初也是這樣,你想想看,一個高級知識分子,莫名其妙對著一張紙,畫個小姐旁邊寫個字“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你就拼命拜,你不是神經嗎?這樣拜會罪滅河沙那才奇怪。是啊,我是懷疑,可是我一面拜我一面在追求答案,我應該怎麼拜才對,怎麼拜才對?你在拜的時候,你會看到真的觀世音菩薩就站在那邊給你拜,你在拜的時候你就看得很清楚,真的,不是畫的。觀世音菩薩不是你看的這一種,很多人都說我看到觀世音菩薩,他長怎麼樣。你根本不知道,你說很漂亮那一個,漂亮,誰說觀世音長那個樣子。

   你慢慢的慢慢的,你就會經驗到,因爲你在求證,在求證的過程裏,因爲你深入到某一個程度以後,你的心跟境是膠著在一起的,你會分不清楚是心還是境,是能還是所,那是因爲你的疑情提到那邊,你進入到那領域裏頭,能、所之間是分不出來的,那個才是關鍵處。也是那個地方在轉化你的生命,就透過那個狀況我發現,應該怎麼樣才對。然後我就繼續再拜叁十萬拜,拜完就已經夠忙了,忙得一塌糊塗了,沒辦法再拜了,所以到現在沒拜,現在唯一的就是一天拜兩個叁拜,其它沒拜了。你要懂得那要領,所以你要帶著疑情,去培養你的自性善根,生命,法身慧命的那個善根,去培養它,這個才是真正的。

   那麼在淨土裏的衆生呢,都是以這樣的心境。而我們這個世界有淨土,不是沒有,就是佛陀的淨土——僧團。佛陀的淨土在佛世時代,它是以比丘僧團爲主,比丘尼僧團爲輔,是其次的。佛滅度以後,幾乎我們看到的僧團都是比丘僧團,到大乘佛教裏有比丘尼僧團,那無所謂,可是我們現在來講應該叫四衆僧團,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家要共扶正法,共同扶持正法。不管怎麼樣,這個清規,道場清規,你進到道場裏面,應該以真正的修法爲主。那麼所有的信衆,去成立護法團來護持這個僧團,僧團才能專心辦道,不要愁衣穿,不愁衣穿,不愁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律不管。但是有一個原則,在道場內不論其它是非,所以我們昨天講到,不能看報紙,不能接電話,不能看電視。因爲你要專心辦道,你還接什麼電話。所有的消息訊息全部由下院處理,下院就是護法的這個部分處理。那麼護法群這邊把優秀要修行的人,跟上院的知客師溝通,把那個人送進來,好好的來修行,是這個樣子,這個製度就很重要。

   我們現在僧團破了,製度還沒架構,所以目前呢,師父都要忙著賺錢,辦法會,信衆忙著消災拔度,所以正法你就看不到了。我們希望這裏能夠很快的,把真正的僧團給建立起來,因爲只有僧團的存在,才能代表佛陀的淨土存在,佛陀的淨土存在,正法才有可能推動,真正的行者在行法上才有可能真正的用功。各位假如能夠…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