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三集

  

弥陀经-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三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昨天跟各位提到,这个极乐国土七宝池八功德水,甚至于在这个七宝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赤色赤光、黄色黄光、白色白光,那么这些意义都跟各位谈了,甚至于我们也跟各位谈在极乐世界里头修法那么三十七道品是个主要的。那么这个地方谈到,这个青色青光、赤色赤光、黄色黄光、白色白光,基本上在讲的就是这个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三十七道品当中的基础,这个一定要做好。我们学大乘,尤其读这种大乘经典的人,常常忽略这个东西,以为它不重要,那你就全错。

   在经典里它的表达方法,这是大乘经典的语言模式,它不是直接的用传统的原始佛教的原始文字。那么它不用原始文字,它还有一层意义,就是要你会应用,不是把四念处背着,说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只有这个。那别相念处四个一一观,总相念处四个一起观,对不对,观身不净也要观心不净,也要观行不净、观法不净,这个叫总相念处观。不但是要观不净,还要观苦,观身是苦、观受是苦、观心是苦、观行是苦。为什么要这样?不是要你只有做这个,这个当然要会,这基础上要会,更重要的是要会应用,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要会用上,那就不只是基础的部分。

   所以昨天我们跟各位谈到,原始佛教是基础佛教,大乘佛教是应用佛教,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要应用必须有基础,没有基础的工程你如何应用呢?同样的,你基础工程完成了,你更需要应用,假如没有应用,这些基础有什么用呢?你运用的范围不大。为了使我们在这个世间能够穷尽,所以应用自然有其必要,也有其重要性,这个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我们不否认基础的重要,可是我们更肯定,把基础加以应用,那么可以更穷尽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是尤其在科学日益发达,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应用佛教更有其必要,这是我们的一个认知。假如没有这种认知,光在那边争,大乘好还是小乘好,那就无聊了,那就好像说信上帝好还是信佛好,那就看你给我的糖果哪个多嘛,对不对,糖果多最好,那就面粉教了,对不对,那就功利了,那不是事实。我们在探求生命真理的同时,我们应当了解到生命是什么,真理是什么。

   好,这个地方,昨天我们跟各位谈到这里,今天从这里我们要再进一步跟各位讲。这一段经文是佛告诉舍利弗,他说极乐世界的器世间庄严,这个又是这段经文的另一个层面的意义。因为这里讲的,他讲到七宝池八功德水,然后四边阶道,还有池底皆以金沙布地等等,那么这个讲的就是世间,即我们讲的这个世界、自然界的状态。自然界呀,佛教的术语叫做器世间,大自然的状态,它讲的一个表面上的意思是这样,我们不要被表面上的状况给迷惑了,所以这一点我们也不忽略。那为什么这一点我在后面跟各位提出,而不在前面先提器世间的这种状况,这个是要衔接后面的状况。这个是器世间,下一段讲的是眷属世间。因为它这个经文里头“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一共有四句。我们在读经,你都不知道这经本有统计数字的,这经本为什么这个地方出现四次呢?你要留意到是这一点,它出现四次,有出现四次的用意,所以第一次出现它讲的是器世间,第二次要讲的它就眷属世间。那我们看看眷属世间讲什么,我们再一句一句的讲下去。

   他说:“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咽⒅诿罨┭绞蛞诜穑匆允呈被沟奖竟故尘小I崂ィ止脸删腿缡枪Φ伦稀!这是第二段,第二个“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个昨天我们跟各位谈过,这句话是语出《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是怎么修的,我们昨天跟各位讲过了,是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带他参观两百一十亿佛刹以后,花了五劫的时间结集其中最殊胜的国土,把它作成极乐世界,对不对。其实这个是阿弥陀佛的心法,大概讲经的人他们也看不清楚,因为他只看这部经,就不知道这部经的殊胜在哪里。我告诉各位,这个心法在十大愿王里面也出现,那是普贤菩萨的心法。菩贤菩萨的心法里有二十四句,当中有四句是总结法藏比丘的这个做法,那么这个做法在哪里呢?他说“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有没有,这个就是《无量寿经》上面的这种精华的结论。最后一句“以菩贤行悟菩提”,这个就很少人去提到了。那么会讲十大愿王的人,也会漏了这四句,很多在导归极乐的人,他看不出这四句的重要性,那就表示他对经典抓不到重点。我们告诉你说,你从这个地方,你看《阿弥陀经》是在这里,就这么十二个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在十大愿王是二十八个字,不是十六个字,对不对,四句嘛——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那么在《无量寿经》里,那法藏比丘又花了五劫的时间结集精华,构成极乐世界。这个经文你看看,三部经文前后一贯在讲一个东西,这是阿弥陀佛的心法,也是普贤菩萨的心法,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心法,你大概不知道。

   所以我告诉各位,你读这部经《阿弥陀经》,它最大的特色告诉我们,你可以排除一些冤枉路。各位你在发起觉醒说,人生这样活着有价值吗、有意义吗?开始在摸索怎么样活着才是对的,我是谁,我生从何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的时候,你有没有摸索过很多冤枉的路?也学过书法,也学过插花,有没有,也学过象棋,也算过命,不是给人家算,自己都学算命,甚至于阳宅风水,有没有,你看看都摸索过了。这些人生是你在追求人生真谛的时候,你摸索的必然现象。各位可能摸了一半又回来了,不想再摸下去了,所以回到佛门中来是最正确的。有很多人是停在那里,他也干的不错,不是说他不好,也不是说他混蛋,他是对的,因为他从那一条路一直下去,他认为人生这样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不是不对,这从《阿弥陀经》的这个标准来看的话,他叫外道,已经走到外道去了,所以有的人会坐在树梢上,走路离地三寸,有的还不只,走在那个草尖上,你有没有看过?没有哦,我告诉你,我没看过,但是我师公会,我师公就是我师父的师父。

   有一天,我师公坐在树的上面,我师父找不到他,他大声叫,他就坐在上面笑,哈!哈!哈!找不到我吧,他一看,哦,好厉害!我师公就跟我师父说:“要不要学这个,你要乖我就让你学。”因为我师父很调皮捣蛋,他十三岁就拔枪打死人了,你想想看。他就说:“你要不要学,要学就要乖,我就教你。”他就把枪拔起来:“你那个厉害我这个厉害?”砰!他就从树上掉下来了。他很厉害,我师公很厉害,他住在上房山,北京房山县的上房山,上房山有个地洞可以通到五台山,他去走过一遍。他跟我师父说:“那有个地洞可以通到五台山,你要不要走我带你去。”我师父走到里面就赶快溜出来,哎呦!吓死人。

   所以很多人在摸索生命的究竟价值与意义的时候,常常会跑到外道里面去,这是很正常的,你不要说人家不对。我告诉各位,你要来听我讲经,这个观念要弄清楚,外道不是不对,只是它的因缘如此。就像你喜欢吃饺子,他喜欢吃面一样,有的喜欢吃辣,有的不喜欢吃辣,你不要说人家不对嘛。你喜欢这个,他喜欢那个,只是这样子,他因缘在那里他绕到那里去,从华严的立场来讲,那只是一法,那一法并没有错,那一法到最后他还是要成佛,因为以华严的标准来讲,到最后人都要成佛的,早的人他已经早成佛了,虽然走外道他也成佛了。但是问题是,这么多各种不同的法,只是相上不同而已,它的本质是一样的,你能不能找到那个本质,这个才是重点。那么你走外道法,只是时间要绕很久就对了。那你直接从他这个法来,是最直接,最直接的方法,是一个捷径中的捷径,是这样的情况。那么这个部分,昨天我们跟各位讲过了。

   那么这一段经文,现在第二段的这个经文,最主要讲的是讲这个部分。它怎么直接呢,说来到净土的人,心很清净,他不会杂染,不会去绕圈子,不会跑到别的地方去,所以它说这个地方的人,他的福报很大,所以这都是天的,你看“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昨天跟各位讲过“金沙布地”的金的时候,就跟你讲黄金就天上的,对不对,黄金为地就天上啊,天上都金色,所以它的地也是黄金为地。但是人家的黄金不像我们黄金重的要命,它的黄金是浮在天上,我们黄金是很重的,对不对,比重最大就是黄金嘛,是不是这样,所以黄金最重,所以你拥有黄金是业,这些天人在天上有黄金不是业,你用黄金做衣服穿穿看,大概站不起来,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这个都讲天的状况。我们这里的呼吸空气,是空气,你的空气里氮气成分很高,氧气成分不多,但是在天上,我们的脑筋里是说在天上空气稀薄,对不对,什么东西稀薄,氮气稀薄,它里面都纯氧,所以你呼吸的时候你会精神很好,那空气才是真好,是纯氧的。我是举例,你不要以为天上的人真的是吸氧。

   那么下面这一段就讲到,这个众生的一个特质,这里的人的生命是这个样子。“其土众生常以清旦”,清旦就是一大早就对了。清旦就一大早,天才亮的时候他们就起床了。“各以衣咽⒅诿罨,这衣丫鸵…

《佛说阿弥陀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