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始,報紙上就一直看,漲價漲價漲價,一直漲一直漲,還沒買你都已經漲了,你知道嗎?你都還沒去買就已經漲了,都已經送到家裏告訴你,漲了、漲了、漲了,那裏漲了,那裏漲了,你還沒出去,你就完了、完了、完了,薪水一直縮,一直縮,一直縮,你的錢一直縮,它一直漲,你就一直縮,錢是不變。但是,奇怪,你跟人家緊張什麼,對不對,因爲你懂得越多你就越緊張。
四川地震跟你什麼關系,你這邊大概頂多感受到余震,這樣而已,這樣就已經很大了。因爲正在搖的時候我在西安,那時候有感覺:哦!這有六級震。我們臺灣搖過,知道嘛,反正那邊在搖,我想這個最少有六級。假如在很近的地方還好,假如離西安很遠那就不得了了,大概我判斷是這樣,反正馬上通訊都中斷了,你就不知道了,不知道就沒事了。好了,當它報出來是汶川,我一看,完了!叁個月前我才去過,在那麼遠的地方搖到這裏都六級,你看,那地方多危險。好了,馬上一切都中斷,那你就開始煩了,啊!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對不對,會不會又有危險,又怎麼樣,你爲什麼要去替人家操心,這叫慈悲心,對不對,什麼叫慈悲心,吃了自己背,叫慈悲。你爲什麼要去慈悲,跟你無關,你也幫不上忙。對呀,頂多是誦個經回向給他,你就表示你很慈悲了,他已經壓死了,你慈悲什麼,這個叫多余的煩惱。當然佛教徒講起來是慈悲:“師父慈悲,做個功課回向給他。”無濟于事,所以知識懂得越多,你只是越煩惱而已。
我們很想幫忙,很想幫忙是一回事,你要真的幫得上忙,所以有很多知識都是多余的,反而那些知識是製造你的煩惱,你要留意到這一點。所以我們現在在現實的生活裏,更證明說我們的生活是很苦的。現在什麼人最幸福你知道嗎?不看電視,不看報紙的人,沒有新聞他就沒有煩惱,你只要看新聞,你就夠煩惱了,然後就義氣填膺的,不知道你在氣什麼,跟你什麼關系。石油漲價我們又怎樣,你一天吃多少石油,就那麼一點給它漲,你要看不慣,大家不要開車嘛,對不對,你就搭公車就好了,管它漲價,你不買石油哪有什麼漲價,等它反應到這裏來,只是車票漲價,跟石油漲價也沒關系。這個就是我們苦的來源,來自于你的知識,來自于你的識性發達。
在淨土裏,你看,佛陀的淨土裏它只有一個工作,基本上來講在道場裏是不能看報紙的,不能看新聞報告的,在道場裏只有一個東西,就是辦道。你要誦經,你要念佛,你要打坐,你要修法都可以,就是你發心出家,就是我已經放下一切,就是要修法,只有這件事情修法,就其它沒了,這個才叫做出家。
我們出家要幹什麼,出家,衣服免費的,有信衆供養的,穿這個還蠻好看的。我剛出家有人跟我講,你那外八字穿長衫很好看,我是因爲外八字而出家是嗎?搞錯了,出家就是放下萬緣,好好修法,這樣就好,有沒有成功不重要,你要好好修法,不要被柴米油鹽來困擾著你,那你當然沒有煩惱嘛,所以無有諸苦,沒有衆苦嘛。你現在不是,你在家,在家多惡因緣故,因爲你在家,所以你要爲柴米油鹽來,所以石油漲價你就跳腳了,你像鍋子裏頭炸的小魚幹一樣,一直跳。出家人就不管了,管你漲到哪裏去,反正我就辦道,所以差別就在這裏。
所以在道場裏,在佛陀的淨土裏“無有衆苦,但受諸樂”,什麼樂?法喜,一切法喜。各位,你真的要去有那生命的體驗,這個法喜是生命的體驗,我跟你講,生命的體驗才真的法喜,法喜這兩個字,大家不會解釋。你以爲我修法以後很高興,修法有什麼好高興,這兩條腿折起來放在這裏,放兩個鍾頭,有什麼好喜的,你說,你放兩個鍾頭看看,看看你喜不喜,你不要叽叽叫、唉唉叫,又酸、痛、麻、癢,什麼都不能動,我看你什麼法喜,它不是在這個地方。也不是說什麼誦經多好聽了,念佛多好聽,什麼法喜充滿,那個都不算,真正法喜是生命的體驗,體驗什麼,你生命最內在、最深層的那個地方,有一個生命在跟你呼喚、相應。那一個相應扣到,你那個喜悅,那個生命能量是直線往前沖,往上沖起來,是指那一個。
那一個生命的體驗,越是深層的體驗,對于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就是我們整個族群的生命,它有一種再生的能力,傳承的能力。你不要看,只有印度跟中國這兩個民族不會被消滅,爲什麼不會消滅,因爲這兩個族群裏頭,有很多修行人,他有這種生命的體驗,所以大家會一直圍繞著他。你看印度被英國統治它沒有消失掉,回教徒進來它也沒有消失掉,因爲他們有很深的生命體驗,所以外族來統治它不會消失的。中國也一樣,蒙古人來,滿清人來,它沒有消失,它不會消失,因爲他有很多修行人,那種生命的體驗,使得這個民族的生命,一直傳續下去,沒有人知道。羅馬人哪裏去了,住在羅馬市的人叫羅馬人,對不對,你再也找不到羅馬人,不見了,因爲那個民族沒有生命的體驗,沒有生命的體驗,所以它的宗教根本就假的,它只是運用組織在發展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真正的宗教是不要發展的,它自然的傳延下去,它透過生命的體驗它就能傳遞了,所以你沒有辦法消滅它,它是整個民族,整個民族這個大我生命的DNA在傳承,是透過這種生命體驗來的。而這個體驗真正的法喜,它會整個民族、整個社會都能夠享受的到,這個具體的事件,我們就不跟各位談了。
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因爲在這裏面的人都在修法,都有那種生命體驗,所以都很法喜充滿,所以叫做極樂,因爲他沒有苦,在消極方面,無苦,沒有那些資訊煩惱的東西來幹擾;在積極方面,一直有那個法喜存在,這個是它這裏講的,經典上面的。假如你要把它變成理論的話,就消極面跟積極面,對不對,用數學理論來講,叫必要條件、充分條件,這個講的很清楚啊。可是它的語言模式跟你的理論的語言模式是不一樣。要講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就變大腦的,所以這個語言,這種語言你看起來好像很平常,也沒有什麼理論架構,它就是生命傳遞的地方。它不像大腦用的那個理論規矩,邏輯很清楚,它不是沒有,它很清楚,但是它語言表示的方法幾千年會不變的,幾千年不變,再過五千年,它還是一樣傳遞下去,但重點就在你要會看得懂,你要看得懂你就要修行,你要有體驗你才看得懂。
今天我講給你聽,你會感受到:哦!是這樣。但它已經變成知識了,就算你把它記下來也是知識,你唯一一種狀況可以變成你生命的體驗是什麼?把我講的你整理,整理成一個理論,然後要一直講,一直講,講到變成你的東西,用你的講法講出去,那麼這個因素就會指引著你,臨命終時一口氣不來,刹那際帶領你往生極樂世界,就是這個東西。
所以我們就要它變成我們的生命因素才有用,把它變成你的知識,沒有用。知識,下輩子你就忘了,不用下輩子,癡呆你就忘了,過兩年你就忘了。明年我再來,你說師父去年講什麼講的不錯,講的很好,都不見了,關鍵是在這裏,這是重點。你假如要把它變成你的,你只有把它整理成一個理論,兩叁千個字這樣子,然後一直講,講給人家聽,講著講著你就變成你的,這樣它才會變成你的生命因素,不然不會,它不會變成你的生命因素。不變成你的生命因素,它只是知識而已。知識就麻煩了,知識的時候你一講,人家有不同意見,你就沖突了,沖突就起煩惱,你就但受諸苦無有衆樂,對不對。我們是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所以生命的體驗非常重要,用這個方法也能得到體驗,當它變成你的那種體驗,你就知道了。你講幾遍以後你就:啊,對,我知道了。啊!這個是什麼。開始你就轉化,那個時候你的體驗就出現了,那就很不可思議了。這是第二段經文,佛陀叫了兩次舍利弗。
第叁段“又舍利弗”,你看,一句話就叫個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爲極樂。”這個極樂是怎麼來的,那我們講過就是體驗,對生命的體驗。生命體驗怎麼來的?你看,這裏講的,他都用相講給你聽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這是什麼?欄楯,七重就七菩提分了,七菩提分把你圍著,紅塵境界攻不進來,有沒有;七重羅網,七菩提分像羅網把你包著,貪嗔癡慢疑打不進來,有沒有;七重行樹,你看看,通通把你圍著,就是七菩提分像行樹一樣,行樹是建設,你修七菩提分有成就了,一直架構起來。所以前兩個是擁有消極的、除弊的作用,障礙呀,那些塵境攻擊,通通把你遮著。七重行樹是你建設,你在七菩提分上有所成就叫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四寶是什麼?慈悲喜舍。你留意到,就是這個,用慈悲喜舍圍繞著你,圍繞什麼?圍繞七菩提分,然後七菩提分再圍繞著你,有沒有。
你看看,你不懂你就——七重,七層樓閣,有沒有,做了很多這種解釋,文字相上是這樣。他講的純粹都是表法的,法上的東西。叁個七,它有兩重意義。第一重意義,七菩提分法。七菩提分有根本七菩提分,還有應用七菩提分。根本七菩提分就是念覺分、擇法覺分、喜覺分、猗覺分、精進覺分、定覺分、舍覺分,這是根本七菩提…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