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二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分。

  

應用七菩提分,就是十大願王上面講的法供養。它說你供花,假如只有供花,功德不夠大,下輩子很漂亮,但是你可能沒人緣,有沒有,很漂亮沒人緣,你就冷冰冰了,沒人要,對不對,你只能當花瓶擺那裏。它就告訴你不但要漂亮,要有人緣,要怎麼樣有人緣,要修七菩提分法,哪七菩提分呢?它講的叫法供養,這個叫做應用七菩提分,那就是——如說修行供養、利益衆生供養、代衆生苦供養、攝受衆生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就七條,這個就應用了,所以它有根本,有應用。

  

那麼這裏面除了這個部分以外,它爲什麼講叁次呢?叁次是指重重無盡,意思就是我們的一生當中,要以七菩提分來填滿你的生命空間,叁的意思就是重重無盡的意思,不是每天念叁遍就好了。每天念叁遍沒用,要在生活中起用。七菩提分,不管做什麼七菩提分一直帶著,如何用,不會用,不要緊,你帶著疑情“我要如何用”,你大概叁年的時間,你就會找到一個要領,那就是你的下手處。這是真實法,真實法,你直接從這裏就可以入了。要能夠入到說,我行住坐臥、二六時中,衣食住行,人事時地物,都是七菩提分在運用,紅塵的任何煩惱就打不進來了。是這個樣子,修行是指這樣,不是每天五堂功課,做完就等著看報紙、看電視,你那五堂功課做得再厲害都沒用,因爲五堂功課放下,你就讓敵人大炮直接打進來了,對不對。所以,不是,要填滿你的生命空間,所以我們這裏講,用正念填滿你的生命空間,是指這個意思。

  

四寶你叫慈悲喜舍,你也可以解釋,就看你個人了,你把它當作四攝法也可以。我認爲這個不是重點,這個都無所謂,你用四攝法也可以,因爲你說用四念處,也可以,這都無所謂,沒關系。重點是在于,你必須要以佛法的寶——正念來充實你,不要貪嗔癡慢疑就好了,對不對。我們在熄滅貪嗔癡,你增長戒定慧,你看能夠做什麼,都好,那都不要緊。所以這個生命的語言,它有個好處,它的定義不是說一定要定義什麼,不一定,這是一個我們要進行的。

  

第二個是,它這裏面談的是有一個積極面有一個消極面的部分:消極面就是欄楯跟羅網,就是把那些可能不好的因素遮掉;那個行樹就是好的因素,你積極要去建設。所以佛法來講,它是兩方面兼顧的,你不要把佛法看成很消極,絕對是錯的。

  

我舉個例子你看,無常,一聽無常是什麼,哎呀,黑白無常,世間無常,花雖然美,無常,下禮拜你就不美了,對不對,看就是這樣。看到人家年輕漂亮,你說,哎,無常啊,你想二十年後你就怎樣。看到年輕人英俊潇灑,哎,要注意哦,趁早趕快念佛,不然無常啊。這種講法不能說錯,可是這沒意義。人生是因爲無常才美麗,世界是因爲無常而讓我們感到很精彩。你知道嗎,假如都很常哦,我告訴你,我們永遠都是小孩子,你出生就小孩子,你就很常,就小孩子呀,因爲無常,你才會長大,因爲無常,所以你會失敗,也因爲無常,你才會成功,因爲無常我們才會成佛,你怎麼會都覺得無常不好呢?因爲無常我們才知道活著有意義,要不是無常,今天是我們有福報,你當然是希望這個很常,對不對。可是你對那些窮人,沒飯吃的,他是希望無常,因爲明天才有飯吃。假如一直很常,那永遠沒飯吃,對不對。所以這個世界是因爲無常才讓我們覺得活的真有價值有意義。無常不是不好的,你不要解釋錯誤,是因爲無常,所以這世界才會明天更好,對不對;因爲無常,所以我們對于這些災難這麼多,我們才有信心說,我們可以挽救它,可以改造它嘛。假如你不認爲無常的話,那你就宿命論了,天生如此,何必呢,對不對。所以無常就告訴我們,是真理,你要認爲不是無常,無常是不好的,那你就宿命論了,你就搞錯了。所以我們對佛法有很多誤解,那是不對的。你要重新來看看佛法到底是什麼,它也因爲是這個樣子,你看這就是生命的體驗,透過七菩提分,透過慈悲喜舍,你那生命的體驗産生跟那種法喜—是故彼國名爲極樂”,有沒有。

  

我們把極樂世界解釋爲在極樂世界想吃什麼就來什麼,吃完了都不要洗它就自動跑掉了。你去五十樓那邊吃西餐,你想吃什麼它自動跑來了,吃完了,杯杯盤盤都自動不見了,那裏就極樂世界呀,不是,這種講法,有時候我們覺得是太可愛了,對無知的那些叁教九流的、那些拜拜保平安的,沒飯吃的想要吃好東西又太貴的,那可以,我想要吃什麼它會自動跑來,吃完它就跑掉,因爲他從來沒到西餐去吃套餐,所以你這樣講騙他還可以,像各位常常一天吃好幾餐西餐的,再跟你講這個有什麼意思。不是,它是一個真實的生命體驗所産生的那個法喜,而這個法喜不受任何的這些紅塵七情五欲的這種幹擾,所以它才叫極樂。而不受它的幹擾,一直産生法喜從哪裏來,就從慈悲喜舍、七菩提分來的,這已經講的很清楚了。一個修行人你要做什麼事,到這裏就交代很清楚了。你是上根上器的話,上上根器的話,你這裏就解脫了,該解脫啦!不要一聽解脫就入定了,鼓掌可以精彩一點,不要緊,你用心鼓掌我也不會嫌你不好!

  

好,我們看第叁段,就是經文的第四段,“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個也是我們大家看得一愣一愣的。

  

極樂世界確實很美,用這樣來講,說極樂國土有七寶池有八功德水。七寶池裏頭有八功德水,大家都聽過了,七寶池知道嗎,就是這裏解釋的: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七個,是嗎?還好極樂世界沒小偷,要不然這些看你放多久,不是指這個。七寶池就是七菩提分,我們的心泡在這個七菩提分裏。八功德水大家也知道,這個解釋都有,怎麼喝都不膩呀,它多深呀,你下去都不會淹到你等等,這些這個古代解釋可以,你現在解釋那有什麼意思。要講八功德水,你幹脆可口可樂加蘋果汁再加7-UP、加雪碧,可以嗎,加七種,是不是加八種叫八功德水?不是,那個沒有意義,它不是,八功德水就是八正道,意思就是身口意叁業是行在八正道上面心是泡在七菩提分裏面。你這樣的話,就沒有七寶池有多大的問題,對不對,它沒跟你講多大啊,重點也不是七寶池大小的問題,重點是我們的心泡在七菩提分,身口意行在八正道上面,這才有意義

  

你想想看你是不是修行人,你要七寶要八功德要幹嘛,對不對。你要的是那極喜,極喜知道嗎,極爲喜樂。那個極喜,我們中國人把人家解釋的不好。法喜的喜大概這樣,我一有法喜,嗯,大概這樣就已經不行,露齒笑不行了,犯戒了,你笑到牙齒露出來就犯戒了。不是,極喜是一種狂歡。阿難,阿難是梵文,印度話,阿難就是慶喜,慶祝喜樂,要怎麼慶祝,你最少放煙火,要跳踢踏舞,對不對。我們不是,嗯,你笑笑就什麼極喜,什麼慶祝,不是。他內心的那喜悅,所以我們南傳佛教的這個叫什麼,浴佛節,叫衛塞節,衛塞節他們叫潑水節,那個慶祝是比較像。我們北傳佛教的衛塞節慶祝,就拿個勺子把佛淋叁下,還在那邊吵架,頭要不要淋,要不然只有洗澡怎麼不洗頭,這實在是會昏倒。你看那桶子拿來就沖下去了,管你頭不頭。喜樂有一個喜樂的表達法,我們這種民族不夠喜樂,嘴角翹兩下叫喜,表達不出那種熱情來。你要留意到,它這個地方真正在表達的那個,就是告訴你那內心的那喜悅體驗的方法,就一個一個講過來。

  

池底”,爲什麼池底純以金沙布地?這更沒有意思,讓人家覺得,哎呦!你們這佛教珠光寶氣的,對不對?不是,金沙布地在古代來講,我們這個地方搞不清楚,印度人金沙的意思是表示你走在天上的意思,它用金色,是天上的顔色是金色。我們現在體會不到,我們勉強來講說,金子是古代最好的東西,大家都喜歡的,所以表示那個世界不是泥土的地,是黃金的地,富貴嘛,他是這樣講的。這樣講好像也通,但是事實上不是,印度人的原意是天上是金色的,意思就是你走在天上,不是走在地上,它很簡單的意思是這樣。這一點各位可能不知道,也沒有人去解釋這個東西。我是從祆教上面來的,因爲祆教是說啊,它是拜火教嘛,拜火教的目的要升天,他們天上是金色的,天空的土地、天空的光都是金色,跟我們想象不一樣。你就發現爲什麼印度人喜歡用金色來講,因爲他們就認爲是在天上,所以這裏講的說,你的土地是跟天上一樣。

  

四邊階道”,土地既然是跟天上一樣,四邊階道當然都在天上了,所以它這個四邊階道講的是金、銀、琉璃、玻璃合成,這四邊道講的就四攝法,這個就四攝法。攝,攝受衆生;階道,攝受衆生的四個方法:布施、愛語、利行…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