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來到你佛陀這裏,我也成爲你弟子,你也說我是證阿羅漢,我請問你死到哪裏去,死後要到哪裏去,這問題産生了。問一次,問兩次,一個兩個問,可能還沒關系,我看這五百大阿羅漢,這一千兩百五十五個可能天天都在問,你講不清楚我們要離開了,不再混下去了,這問題就産生了。我跟各位談這個疑問,你可能從來沒聽過,因爲我們都是乖兒子,佛教塞給你什麼你就接受什麼,你從來沒把佛法看清楚,這部經就講這一個,這是問題所在。
那麼這部經在這個地方開始講開來以後,這種東西就很多,就很多了。所以這部經的曆史上跟佛教思想史上的重點,在于開啓了這方面的一個領域,它的思維模式重新架構起來,跟原來的那一種阿含,叫你解脫了生死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你留意到,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呀。我們在學佛,你要了解說這經典是什麼,不是拿來我就要如,十個如,聞,十個聞,是,十個是,如是我聞就十個一直講,講那個,你去看辭典就好了,那何必講呢。現在你也都讀過書了,可以看得到了,不會的話到佛學院念兩年,也都知道了,那你不會開悟的,你也不會成就的,這是一個狀況。
第一個,他是跟阿羅漢講,換句話說,所有的阿羅漢死後都到極樂世界,這是已經確定了,從這地方看的。那麼到極樂世界以後,有兩件事要做,第一個,你當然可以一直修到成就,這個候補佛處,到阿逸多的地位來了,你也會開智慧,到了極樂世界可以這樣修。但是在極樂世界有兩個工作要做,就是不休息,極樂世界沒辦法休息,極樂世界沒有晚上,極樂世界不累,要會累的話就不叫極樂,你要留意到這一點,所以它沒有晚上給你休息,因爲假如要休息就不叫極樂。那你先准備看看,你工作八小時就要休息,一個禮拜工作五天,要休息兩天,這種人大概去不了,去到極樂世界馬上被留級。第一個它沒晚上可休息,第二個它沒星期天可休息,所以叫不休息,幹陀诃提他的意思就是不休息菩薩,所以下面一個是常精進菩薩,不但不休息,也不是叫你去旅行,不休息要常精進,這是極樂世界的特色,先看清楚啊。你以爲到極樂世界,每天都穿得很漂亮,遊山玩水,那你搞錯了,極樂世界不是這個樣子,他常精進,修行不休息,你弄清楚。
我們通常都不知道到極樂世界要幹什麼,去了就好,這裏很不好,到那裏很好,我告訴你,到那裏才發現那真不好。在這裏正常狀況五天休息兩天,八個小時以後休息,對不對,搞不好又一個地震、海嘯、臺風,又通通可以放假,到那邊阿彌陀佛哪一天生日也不知道,都沒有假期。你可能都沒搞清楚,你在法界中要做什麼,這是第一個,我先把這個部分跟各位提一下。當然這裏面要講,光這個部分就可以講十個小時了,這個部分。我想我們時間有限,我只把重點跟你提示一下。
現在要講的是前面叁段經文,這個是非常特別的,不過我還是一個一個重點跟各位談。剛才這一段最後一個是天王釋提桓因的部分。釋提桓因因爲一般的經典都會提到,有很多的天龍八部,四大天王,講到釋提桓因通常都會提到大梵天王,這個叫做四梵,就是釋提桓因、大梵天,還有四大天王,這些梵四天王、八部衆等,是大乘佛法的護法。這裏很奇怪就只有一個釋提桓因,換句話說,你要到極樂世界去,你還要有相當大的福報,要有天王的福報。現在要告訴你是,欲界的人你要懂得怎麼去,因爲釋提桓因是欲界的人,對不對,大梵天才是四禅八定的人,所以這裏,最後這個地方出現這個天王,是告訴你,我要從這個欲界天的人跟你們講。但是這部經主要是告訴你,阿羅漢成就要去的地方,那我們欲界的人可不可以修呢?也可以,它用這種也可以的這種情況帶出來。它重點不在天王,它重點是在那阿羅漢要去的地方,留意到哦,而這些阿羅漢基本上都有大禅定的功夫。
你先把這種經典的結構狀況先給弄清楚,它從這前面的序言,這一段序言裏頭就已經告訴我們,這部經它的架構是什麼,這叫解讀經典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你對大乘經典想要了解,這個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要先弄清楚,弄不清楚你大乘經典看不懂,你會當作書來看,那就變成凡所有宗教都是勸人爲善。勸人爲善沒錯,佛教不只勸人爲善,它更重要的是生命改造工程,要改造你的生命,使你從凡夫變成聖人,從有煩惱的人變成沒煩惱的人,從束縛的人變成解脫的人,這是佛教的特色,不只是行善而已。佛教當然不反對行善,但是更重要的是解脫,教你怎麼解脫,那才是佛陀要給你的,這是一個特色。
好,我們現在看第二段經文,第二段經文講,“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首先就:舍利弗,過來,“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是第一個。第二個“舍利弗”你看,講一句叫一個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爲極樂,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這裏頭問題就多了,我們大概這種文章因爲白紙寫黑字嘛,大家都看懂所以就過了,我告訴你,你絕對看不懂,怎麼不懂呢?我舉幾個例子看。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就這一句話懂嗎?從這裏向西方去,經過十萬億佛土,那裏有個世界,那個世界叫做極樂,這很清楚嘛。那你這樣,你根本就不懂得佛法。爲什麼要從這裏向西方去呢?你大概都沒有留意到,你的意思是假設地球是不動的,這個宇宙是不動的,所以我從這裏向西方去。今天,現在來看,現在是差十分九點(晚上),早上差十分九點的西方,跟現在的西方一樣不一樣?你想想看。我現在請問你,現在釋迦牟尼佛在跟舍利弗講的時候是幾點?你想想看,他早上講?晚上講?那個西方跟你現在西方就出問題了,對不對,早上的西方到了晚上剛好變東方,地球在自轉,對不對,那請問你,你講的西方是什麼意思,什麼意思?根本就不能用了,這個西方已經不能用了,所以你西方不能夠用手一指,太陽下山那裏叫西方,不是,不是指那個,那你就弄錯了。
佛法講東南西北方,它是有用意的,我簡單的跟你定義一下,東方是初發心叫東方,太陽升起來表示剛開始,發心以後要認真修學,認真修學會摸索,摸索有對有錯,你不要以爲師父講的都對,我告訴你,師父講的絕對對,師父不會把錯的講給你,一定把對的講給你,但是你一定弄錯,一定弄錯,因爲你不能照師父講的這樣去做。你一定要去思考:我這樣做對嗎?你要記得這個原則,我這樣做對嗎?我這樣修對嗎?師父說念阿彌陀佛,我就念阿彌陀佛,這沒有問題吧,對不對,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我念阿彌陀佛,我福增在那裏,口袋裏?還是戶頭裏?還是抽屜裏?到底請問你:你的福報增在哪裏?你有沒有感受到?沒有啊!那就有人說“那你念一聲沒有啦”,可它明明寫“念佛一聲,福增無量”“啊,沒有啦,你算什麼,一天最少要念十萬聲。”好,你念十萬聲,一聲都無量了,十萬聲就十萬個無量了,那口袋已經裝不下去了,對不對,到底有沒有?我們不計較有沒有,你要反過來看,我這樣念到底對不對,因爲我念的是不對嘛,所以福才沒增加,對不對。
“禮佛一拜,罪滅河沙”,請問你,有沒有拜,有拜,罪有滅嗎?罪假如沒滅,一定你拜錯,你絕對不承認拜錯,那就我這樣拜應該有問題吧,對不對,你要這樣想:那我應該要怎麼拜才對,要怎麼念才對?這裏面牽涉到“能”,牽涉到“所”的問題。這“能、所”問題你沒有解決,那你拜只是個機器一樣嘛,對不對,這個就是修行啊,就是修行。所以當你找到正確的方法的時候,那叫南方。那有了正確的方法,最後你就會成就,成就叫西方,所以到最後一定到西方,你放心,一定到西方,這是佛法基本的語言模式,就這樣決定了。那北方呢?成就以後起作用嘛,那就北方,所以北方叫不空成就如來,這很清楚,這佛法這當中都弄得很清楚啊。
所以你再看看經文,那個《大般若經》裏面最後,是昙無谒菩薩,昙無谒菩薩是《大般若經》講初發心修行嘛,所以他就一直往東方求善知識,初發心往東方;到了《華嚴經》講善財童子向南參訪,有沒有,向南,正確的方向;那麼到了這個寶積部、大集部通通講西方,爲什麼,成就。你看,到密法羯摩部,通通講北方,要起妙用,不空成就。這個就是經典的語言模式,所以你一講西方你就念過去,那你就弄錯了。這是第一個,我應該講的很清楚,有沒有聽不懂?
第二個要跟各位談,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外,十萬億是什麼?西方,我們現在假設,你不管向哪一方,十萬億表示什麼,他是在祇樹給孤獨園裏面講的,這裏頭要告訴各位,你一定要把它弄清楚,十萬億現在來講叫十萬億光年,十萬億光年的地方有多遠,你知道嗎?一光年就是光在太空中走一年叫一光年,那個距離,那十萬億個光年有多遠,我告訴你現在什麼天文望遠鏡都找不到的地方,你就往生到那裏去吧,那裏有多遠呢,那裏在哪裏,你知道嗎?你不知道,這就是佛陀他微妙的地方,他看到。
最近這兩年天文學家們,舉了一個例子,它是叫無限遠的地方的距離在哪裏呢,向前看無限遠的地方在哪裏?剛好在我們腦後,最遠的地方不在哪裏,就在我們這裏,看不到的這裏,你哪裏都看得到,你就是這裏看不到。十萬億佛國土用這種理論來看,我只是舉例給你看,就是家裏的後門,他從國土來講嘛,所以你不要以爲外面有沒有,真有!爲什麼我跟你講這個理論,你去思考。
因爲佛陀所在的地方,你注意看,佛爲什麼贊歎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而不贊歎他自己的世界?各位老參大概發現,佛陀,我們在所有的經典裏…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