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六科 華嚴禅行法▪P28

  ..續本文上一頁t">這兩種,空跟色産生一種氛圍,是有存在,但是你沒有辦法去很明確的感覺到他們存在的狀況,這是連那個無礙,那自在交流的那種具體情況也不見了,所以這個我只能夠你自己慢慢去。

  

【華嚴行法的六相圓融】

  

要怎麼到達這樣的一個地步呢?那有方法的,我們華嚴行法最大的特色叫做六相圓融,就是後面講的,前面那幾個你自己去背,一即具多,多即非一,彼此不違,互相不濫,共相成辦,各居自位,你好好背好了,以前讀書不背現在就認真背,以前讀書很會背,現在背這個就快了,跟各位講,你看這種文字就頭大,硬邦邦冷冰冰,那你就好好去享受。

  

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後面,總別、同異、成壞、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這個是搜玄記裏,智俨法師從十地法門裏頭幫我們挑出來的修行要領,你用這六個去整理這兩個東西,色空的東西,用這一套方法,可以很快的幫助你成就。

  

那麼下面講此等六相百萬法門,這六相就有百萬法門了,你看看把這個東西用到上面去,那就百萬法門了,都是真空絕相觀,用這種修法就是能的部分,第一個。第二個,等你這個成就以後我們才有可能講後面的這個部分,所以理事無礙觀跟周遍含融觀應該要並在一起,這兩個部分下次來,我們把他打好給大家,我是要去給各位去對一下,他是十個,這個也是很容易跟周遍含融觀,這個十個跟剛才十個你很容易混錯,尤其是前面那四個,理如是法門,事如真理門,是含理事門,通局無礙門,在理事無礙觀裏叫理遍一事門,事遍于理門,依理成事門,事能顯理門,都是事跟理,事跟理之間的關系,所以我們在背的時候,第一個你是在理事無礙觀的十門,要背的很熟,那麼周遍含融觀的十門,你也要背的很熟,然後呢,叫交叉不亂,不要把理事無礙門背一背,把周遍含融觀的通通背進來了,要背周遍含融觀的,又把理事無礙觀那邊給背進來了,那就不妙了,那你在起觀會錯亂,這二十個你要背好那就不是簡單的事了,背一個一天,背兩個兩天,這兩個要同時背起來大概要一個禮拜,因爲你會混亂,你看理遍一事門,跟理如事法,你看看就常會混在一起了,因爲都是理事理事的,那麼這個裏面,所涉及所談的,在這個地方們不詳細跟各位談了,這是在這個部分,修學的一個重點。

  

【事事無礙與劣上慢心】

  

那剛才我們跟各位提到過,這個理事無礙在我們修學的過程裏,所占的時間,事實上不多,成佛以後,真正運用的事事無礙。

  

那麼我在這裏要跟各位談一下,佛法有一種叫做狂禅,狂風暴雨的狂,狂慧,狂禅狂慧的人通常要引用的那都是事事無礙的語言,我們告訴各位,我們自己少引用這些語言,你應該要知道,但是跟人家談吐的時候,少引用,因爲那是一種劣上慢心,下劣的傲慢心,叫劣上慢心,人家在談真理的時候,就是在談真空的時候,千萬不要拿理事無礙或者事事無礙的來壓人家。

  

我們發現很多人,人家談真空,我就講妙有,人家講妙有我就講真空, 這個就叫做劣上慢心,這個叫狂慧,這種狂對你沒好處,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他會障你的道。

  

我們在論道,在跟同修談佛法,那麼他談到真空,我們就要注意聽,因爲真空是對的嘛,那他怎麼講,表達的好不好,有沒有缺點,不要緊,表達的好的地方,你是不是要學起來,那他講妙有,那他是不是表達的好,表達的好,你要寫起來,有沒有缺點你不要管他,你管他有沒有缺點幹嘛?就算你,哦,他怎麼有這個缺點,那你就要警惕到自己,我有沒有這個缺點,我有這個缺點我要避開,我要改掉,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地方,因爲我們對真空也不了解,對妙有也不了解,所以人家一講真空,你就臭屁一下妙有,反正我不跟你同流合汙,你那麼厲害,我就比你更高明,你擡出孔子來,我就用老子打你,你拿老子來,我用孔子打你,你弄釋迦摩尼佛來,我用孔子打你,一個一個,反正打到最後統統死掉,你什麼也沒有,那不行,這是一個很重要,狂慧的障道。而且狂慧容易變成斷見,那麼在事事無礙裏頭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喜歡圓融。

  

譬如說有個老和尚在罵,罵釋迦摩尼佛,那個魔說到末法時期,我就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飯,住你的家,不講你的法,那佛不是哭了嗎。有什麼好哭的,到最後魔不是也要成佛嗎,诶,那也對呀,所以呢,所以就不要修嘛,也不要修嘛,也不要渡衆生,也不要弘法,反正到最後都會成佛,這種圓融法有弊端,你就真的比佛厲害,佛在哭,哭什麼哭啊,你就比他厲害啊?不對啊,這就喜歡站在事事無礙法界裏面到處包容,他不是這樣。

  

事事無礙法界是要這樣處理的,要把魔抓起來,那麼有些人會很激動,就把魔打死。那你說,不要打了,魔他到最後也會成佛,把他關起來好好正法教育就好了,那這就對嘛,那你不要說魔,魔管他的,反正到最後都會成佛,那不能這樣啊,那壞蛋抓起來那放他去啊,那不要抓了,反正到最後統統會死,對不對,他殺死人是他殺死那個人,不殺死他也要死啊,這是什麼理論嘛,這是在世間相對的法則裏頭,要有相對法則的處理法,那你在講出世間的這個部分,到事事無礙,從真空絕相都是出世間法的部分,他不能引用到世間法來。

  

從真空絕相以後的境界,是屬于法身大士的境界,是法身領域的境界,是屬于淨土的那個境界,不是娑婆的境界,不是凡夫的境界,所以你不能把那個東西引用到這個地方來用。

  

你要引用到這個地方來,是在一個關鍵處可以用,譬如說把魔抓到了,大家說把他打死,用石頭把他殺死,那說不必了,魔也有佛性,我們讓他把佛性顯現出來,把他關起來教他佛法就好了,那我告訴你,就這一點大家不會同意,因爲要去教魔佛法的人,沒有人會教,魔比你厲害,你把他關起來你想要教他,魔的那張嘴巴比你會說,所以大家都怕他,怕他你就不要教他,你把佛書丟給他就好,你把他關著就好。

  

但是因爲你怕他,所以你就想置他于死地,這樣你就沒有慈悲心,你對法界性看的不夠,所以在那個時候,頂多是在這個地方網開一面,不要置他于死地,這就是關鍵處,而不是說縱容他,各位要留意啊,這是在事事無礙法界的這種知識領域裏頭他所泛濫出來的一種災難,那這種情況對自己是個傷害,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爲,對衆生來講,他更是一個傷害。

  

各位要留意,這個傷害衆生很厲害,他爲什麼呢?他是非不分,他真理跟凡夫的事相分不清楚,他把法身的境界拿到娑婆世界來,相對立的世界來運用,那就不對了,所以你要懂得這個區別。這個弄清楚了你可以看到,到這種高階層次的時候,能力的運用事實上都不是我們所能掌握的,因爲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也沒有到達這個境界,可是呢,我們卻很喜歡引用這個境界的語言,引用這些語言來臭屁,要來蓋人家,人家一講佛法,哼,你都不知道,我講幾句你聽不懂的,空啊空啊,什麼都空啊,什麼叫空,空空了,爲什麼?因爲你根本不懂嘛,但是很好用,爲什麼好用啊?能滿足你的虛榮心,用佛法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當然了,比去買名牌的來滿足你的虛榮心要好,因爲至少你能結緣。

  

那麼在這個滿足的過程中,他還有一個就是你在成長,所以修法過程當中會有很多障礙,有些是造成你法上的障礙,有些是造成你身體的障礙,有些是造成你生活上的障礙,有些是造成人際關系因緣的障礙,那你都不知道,因爲反正你一團糊塗了,所以叫五濁惡世,混到底就對了,什麼時候爬的出來不知道,吃足了苦頭你就知道了,但是這一些成長我們認爲,這樣的代價太重了,不必那麼辛苦,可是很多人就是混在這裏頭,也沒有人能指導,因爲指導我們的人,其實他自己本身都在這邊打迷糊仗,混在一團,那就是問題了。

  

【成就海印叁昧之路】

  

所以我們第一個跟各位講,能觀的能,你要先到達真空絕相觀,要達到真空絕相觀,這個地方我們再跟各位做一個補充,他要有一個真空絕相止,他雖然是講叁觀,其實是叁止叁觀,雖然祖師大德主張說這個六個修學沒有次第,但是我們還是要告訴你,你最好是有次第,真空絕相止一定要先練成,再練真空絕相觀,你簡單run過一遍以後,你可以不要次第,但是真空絕相止的基礎一定要有。

  

換句話說,止住妄想的止不是死心,不是枯木,他不是枯木禅,心是活的,他是真空絕相,他有這樣的一個法門,那我們要訓練的是這個地方要成就,我在跟各位做把關的時候也是站在這個地方,這一關不通過,後面門都沒,知道嗎,那麼要通過這一關,前面展開的就都是了,人格性及格沒,我們及格講七十分,五大人格性,再來置心一處,五大人格性之後,你要厭惡娑婆的虛幻生命,或者欣求淨土的真實生命,這兩個疑情都可以,但你必須要這樣發起真正出離心,追求菩提道,然後開始摸索,這個叫叁個資糧道。

  

這個通過以後,才講置心一處跟提疑情,那就會從七十分那邊一直前進到九十五分這邊,那這個時候,我們假設九十分了,透過真空絕相止的鍛煉,到九十五到九十八分,那你要進入真空絕相觀,法界叁觀成就,海印叁昧成就那才有可能。

  

所以一定要在這個地方把關這個部分,那一個領域不是進不去,是前面的資糧道有沒有,否則把證書發一發,大家都拿證書出去而沒有實力的話,沒有用。

  

不是要我們談論這些名相,而是我們要具有這些名相上實際的實力,這個才是關鍵,這個實力透過實踐所兌現出來的這種境界,這個就是我們講的實力,那你沒有這個實踐,你無法兌現,所以我們告訴各位,大腦所知道的不算,實踐所得到的才算,知道的不算,做到的才算,要做到,那你就去做吧,做就叫實踐,透過實踐才能兌現,光是知道沒用,知道的不能兌現,知道的只能講而已,講的不算,知道的不算,做到的才算。

  

這個是我們在禅修的過程中一再要求各位的,這樣的講,範圍可能不會那麼廣,但是我想這一條路已經很具體了,那麼希望各位能夠早登覺岸,共入毗盧性海,同證海印叁昧,祝福大家。

  

海雲繼夢和上開示,觀心錄入整理

  

(華嚴禅行法圓滿)

  

《華嚴六科 華嚴禅行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