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才能夠跟你講,現在只能跟你講這個原則,你到底要出叁界呢?還是要到大禅定,四禅八定是大禅定,你可以繼續往這邊走,而這一條路很明顯,你自己可以感受到。
所以,修南傳禅定的人 ,那四禅八定的很多,而且也很多人這樣子,沾沾自喜,我到初禅,我到二禅,我到叁禅,師兄你是幾禅,他問到我,我都說很慘,不是我慘,是你慘,因爲你到幾禅去,大概就沒有辦法到幾果去,那個師父教你到幾禅去的時候,絕對不會教你到幾果去的,教你到幾果去的師父,他會不讓你去到幾禅那裏,你去留意看看,這個你一定要分辨清楚。
今天,你不是跟我學,那我可以不付責任,你要來這裏修學,那這一點我必須跟你講清楚,那你到了這個時候,就是你自己用功到這樣的一個程度,是到哪裏呢?那師父要跟你負這個責任。
你說師父,我現在要往禅定走呢,還是往阿羅漢走呢,那師父要告訴你你要怎麼走,我要告訴各位的是,很多指導者在這裏分不清楚,往禅定怎麼走,往阿羅漢怎麼走,沒有辦法跟你分別,那這個時候,那你就自求多福。
你最好是像古大德一樣,回家好好用功,我們告訴你這個時候,你就要往阿羅漢走,阿羅漢走怎麼走呢,現在關鍵在這裏,現在要教你的是把左腳拿出去跟著右腳走,剛才第一個置心一處是先把右腳跨出去了,現在到這個時候是先把右腳收回來還是把左腳拉回來的問題了,現在要告訴你的是怎麼把左腳拉出去了。
【禅定與舍掉六根】
因爲在這個時候,你從定慧跟喜樂來看的話,他本身修行到這個時候,他第一個就是鼻根跟舌根首先舍下,原來你在禅坐的時候,那麼有光有香,有天音樂,現在第一個就要把鼻根的天香舍掉,舌根,飲食你會舍掉,現在臺灣就很多這種情況,他有沒有修禅定不知道,修到最後都是吃那個,那個不用講了,他一定要吃一個很特別的,這個就是他選擇的是舌根跟鼻根的部分。
我們要告訴各位這個部分舍掉以後,再來就舍耳根,眼根耳根,還有身根,要先舍掉了,再舍掉就進入二禅了,所以他會很具體的看到,色身的變化,然後從這個地方越舍,越少越好。
所以到了叁禅定的時候,他存在只有意根的喜樂在起作用,意根喜樂作用的粗細,他再把這個部分舍掉就進入到四禅了,你去留意到,由喜樂的粗轉細,而五根不起作用,那這個是叁禅天的部分。
把那個喜樂的喜的微細也除掉,喜樂都沒了,剩下來得就是舍念清淨地,第四禅天,那你想想看,到了這個地方以後,你大概就上去下不來了,因爲那個境界非常的特殊,那我們要的是另一條路,所以在這個地方帶有一點喜樂,定慧的時候,你不要去在意他,這個只證明說你已經真的止住妄想,欲界的妄想可以舍離了。
這個時候,你開始要讓他産生生命的境界,那個生命的境界不是你用大腦去推的,他自然會現前,你在止住妄想的那個時候,你只要止住妄想就好,其他你不要管,但是有一個地方你要注意,鼻息你要照顧到。
【積極處衆生界】
爲什麼我們跟各位講說,息出息入的長短冷熱,粗細,你要很清楚,避免枯木禅,這個地方假如不留意,你就會變成枯木禅,那你會留意,就是說在禅定中你會留意他。
而且,在生活中就是不坐禅的時候呢,你會積極的去跟衆生接觸,假如你變成枯木禅的時候,在生活中你討厭跟人家接觸,這個是很麻煩的事,那你就變野狐禅,你會成天在那邊打坐,什麼也不管,成天都坐在哪裏,因爲你到外面去很討厭,尤其那個人的味道跟那個豬的味道差不多。
你沒有到禅定你不知道,你一止住妄想你就知道,人的味道還是很討厭的,你家裏有養狗你還會知道,你還會種種香水跟他噴,假如不噴,你去養那個大狗看看,人的味道其實跟他是一樣,因爲我們大家都是人,混在一起,聞不出來,那麼你一修行的話你會知道,哎呀,這個人的味道真不好,就好像我們到豬寮的那個味道一樣,你就會不喜歡跟他相處了,這個問題就在這裏。
但是我們現在要告訴各位,你要跟衆生相處,那要怎麼相處,你對息入息出要很清楚,從這個地方走出來,就是一個岔路右轉左轉的問題,你要左轉就是四禅八定,現在要你右轉,你要走四果的這個部分,這是第一個,你要留意,開始像右轉了,這是第一個。
【用經文來推動生命觀境】
第二個,還有一個地方,你要一直守住,止住妄想的這種情況,那麼,這個生命的推力會繼續把他往前進,因爲你轉了嘛,他還是向右轉過去了,但還有一個東西,就是經教你要精,一直進行,讀經很重要,你什麼都不管,即使是一部心經也好,一部彌陀經也好,當然最好是華嚴經,你要想讓生命多彩多姿,那麼華嚴經這個經本。
我們爲什麼叫經,他就是會跟一般的書不一樣,書裏頭有很多雜質,經裏頭沒有雜質,這一部經我們假設把他攤開,古代來講叫一卷,攤開一卷,那文字很多意義也很多,事實上告訴各位,你在誦經的時候不要去了解意義,應該來講,光是誦經修行他是一個法門。
你在誦經的時候,要有一點像那個壓縮一樣,把他這樣的一個境界壓縮成你一眼罩得住的那種境界,所以在讀經的時候,不是你了解多少,因爲經本的意義你根本不會了解,你不要看很多注解,聽很多師父講,那不聽還清楚,越聽越不清楚,你就直誦,直誦的意思就是每一句每一句都很清楚,這樣念過去就好。
然後你在打坐的時候,他那個他會壓縮起來,經文裏頭的意義,他壓縮起來會變成你生命的東西,變成你的生命因素,變成你的生命因素啊。
當你在定中,現在轉過來,變成正確方向的時候,你繼續再往前走,他會推你往前走,因此你生命中的境界他自然會現前,那你自己可能會這樣想,我很想做什麼,很想做什麼是你的願力,或者我很不想做什麼,那也是你的願力,你很想做就等于發願,你很不想做其實是一種忏悔。
所以大乘佛法,他一直要你發願或忏悔就是這樣,而那個發願、忏悔不是你念給佛聽的那一段,是你生命中有什麼,忏悔是一種生命反省跟檢討,你自己有沒有在反省檢討,要不然忏悔文你念再多都沒用,那忏悔文念一遍就好像燒一張金銀紙一樣,你說沒功用?有啊,怎麼沒用功,造成汙染怎麼沒功用,你要是真的反省了,你說,哎呦,我這個不對啊,這樣子不好,那這個就在忏悔了,那這個時候是真忏悔,所以當你有這樣的情況在運作的時候,其實他在你的生命裏頭,其實他都在起作用。
那你一入禅定的時候,你一入定的時候,他拿來你生命中所作的調整,那就很快,你會發覺,我們在動的這個部分其實跟你生命中的這一種開關,你在禅定中是個開關,他在那邊一調整,那個生命境界啪就展開了,你平常在運作的就等于在那個資糧道一樣,你把那個引線帶進來,你一入禅定它,它開關就把你開了,所以你平常的功夫要做好,在生活中多跟衆生相處。
我們鼓勵各位跟衆生相處的意思是,你能夠通達人性,通達人性以後你自己好忏悔,反省檢討,你好發願,那麼因爲有這些資糧,再加上經典的資糧,那回過頭來你一打坐以後,一入定,到那個清淨,開關就幫你開了。所以這個時候,生命的觀境,那個生命的境界,他就現前了。
這一個現前其實他還有一個要領,你每一次去,進到那裏,自己要能夠去掌握的到,要去掌握他,這個就是你要訓練的地方,這個訓練起來,那比四禅八定那更舒服,四禅八定是可以進到那個裏面去,沒有錯,可是他有依,所以他還在叁界內,那我們走到這邊來,他無依,你要注意,無依哦,你只是生活中跟大家相處,誦誦經而已,你不是依那個喜樂來決定的,你是在生命中把那個資糧道濃縮進來,在你的生命中往前推動,是用這個方法叫你出叁界。
【四果位的修行】
那這裏面他四果是怎麼來的,我跟各位講,你轉過來的時候就是初果,當你決定我來到這個地方,我要走這條路,初果七次天上人間,他只有天上,他不會到叁惡道去,七次不一定五六七的七,在天上人間你要走幾次都可以,因爲你已經走到正確的方向,不可能到叁惡道去,那你就自然會成就,不管走幾次。
我們在生活中看到很多這一種阿羅漢,還沒有成熟的阿羅漢,應該來講,初果是還沒有成熟的阿羅漢,很多,那麼我們看到最有名的例子,最典型的,那就是廣欽老和尚,他是直接成就四果阿羅漢的,他這個阿羅漢怎麼成就的,就是來自于天上人間的因緣,他這輩子來這裏,你看誰教他?他自己成就的,他有沒有修行呢?好像也有一個修行的底子在,一定現出家相證阿羅漢,這個很殊勝了。
你說我就很懶,很懶不要緊,你就轉彎就好,很懶就到這裏,證須陀洹果就好了,其他你不要管了, …
《華嚴六科 華嚴禅行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