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經首第二十八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今天接著再跟各位談另外一個修行中的理論性問題。這也是我們修行人你自己要能夠自己去鑽研的一套理論。昨天我們提到你在了解佛境界是什麼,這是一個很大的因緣跟福報,你才能夠聽得到。
大概人類到今天爲止,我們可以看到,他只有兩個特色,一個會從他生命的故鄉走出來,但是回不去。各種理論都這樣講,上帝創造這個世界,他又氣得要死,發洪水把所有的都淹了,結果留在方舟上的又作怪,現在准備又要再來了。你看他們一直在講上帝會再來,那准備再一次洪水。這一次不一定洪水,可能發大火也不一定,把這些不聽話的、壞蛋通通給燒死,那麼好蛋可能放在——大概不叫方舟、叫方船,飛到天空去,等燒完了再降落。但是沒辦法,這些人會繼續再造惡。上帝會造這些人讓他走出來,但是沒有辦法讓這些人走回去,沒有辦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萬物”也是,萬物怎麼回到道裏面去?回不去。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演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之六十四,然後一切萬物出來,怎麼回到太極,回到無極去呢?沒辦法,這是人類的一個特色。
第二個特色那就更好玩。人類創造上帝、創造無極,無極像什麼,他可能就不知道。無極裏面是什麼?不知道,叫混沌。假如搞到後來大家都回到混沌去,那把大腦拿掉就好了。所以說回到上帝的身邊以後也傷腦筋,不知道幹什麼。所以大家解脫了,出叁界了,到哪裏去?到了天國就結束了嗎?裏面是什麼?沒有人能講。這個是人類文明的第二大特色。可能還有,我現在先找到兩個,向各位作報告,看有沒有人推翻這兩個。
佛教在這裏有個特色,有一條路可以讓你歸真返璞回到原點去,回到你來的地方。這個叫做本來面目、生命的故鄉,對不對,歸本還原。佛教有這麼一條路要你去做,這不是爭的,這是真的,不是爭論的,是真實的。我們在提供給各位佛法修行之道、菩提道、成佛的解脫道、清淨道,通通是指這個部分,解決了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那解脫以後的境界呢,回到上帝身邊的境界呢?我們現在假設,把上帝,所謂的上帝也當作真理來解釋,那回到上帝的身邊,也就是你回到真理那邊的時候,那又怎樣?他沒辦法講。沒辦法講,這些名詞就沒意義,上帝、天國沒意義。
華嚴呢,在這裏充分地給你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在這個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裏不是死寂的,不是空洞的,不是無聊的,更不是被罰站或罰坐的,而是活潑的、恒動的。這個動,還是能饒益這個世界、饒益法界、饒益衆生界,所以是光明的、燦爛的。我們把這個部分跟各位交代的很清楚,可能我的語言比較笨拙,不能描述的像真實的那種狀況、那麼的燦爛、那麼的絢麗,但是我相信,我們在經典裏所看到的,這個關鍵點我已經跟你描述出來了。
爲了不使我們浮在半空中,一種自大,所以我們有進一步的要求,就是你要回到原點來,你從基礎上到底是怎麼做的,這一點我們要一再的檢點。我第一步是怎麼上來的,第二步、第叁步,乃至于方程式怎麼架構的,這個部分我跟各位講過了。所以你在普賢乘的範圍裏,這個頭尾兩點已經確定了:現在我在哪裏,然後我的目標是什麼樣子。你確立這樣一個基本觀念:現在我在哪裏,目標是什麼?當你確定這兩點以後,你的福報就一再往上升,善根也會一再的往上升。你自己感受不到,你只要每天思維幾次,“嗯,我現在在哪裏,這樣不對,我要的是那個止于至善的那個境界。”
這個《經首》,我跟各位講,每天讀誦,慢慢地看,浏覽一下,這些每一個字師父都講過了,你在讀的時候回味一下,告訴你,你的生命質量將從這個地方直接的就往那止于至善的地方前進。我不是說你這輩子就到了,這是一種熏習力,因爲你沒有離開目標,你一定會超越這輩子的水平跟標准。至于提升多少呢,就看你的用功,你一天只有一次,人家一天八次,那當然是你的八倍;你每次叁秒鍾,人家每次叁分鍾,你看你差多少,對不對?你每一次只是偶爾念一下,那一片空白,只有福報,你要是能夠回味跟浏覽的話,你善根還跟著增加。這裏面牽涉到你自己進行的部分。好,這個架構也給你了,你這輩子,我絕對沒欠你。
我告訴你,這裏面已經告訴你夠了。現在要你在架構這個心靈方程式的同時,你要留意到,就我們修行人哪,就叫做行者本色,這個本色就是你自己要架構的。譬如我講說,回到原點開始檢點自己,你就要開始檢點自己。檢點自己不是只有那四個字,你要用什麼方法檢點自己,這個才是你要做的工作。
現代的人很麻煩的就是,腦筋麻痹,師父說誦經,他就誦經,師父說念佛,他就念佛,這叫做乖兒子、乖女兒,畫個圈圈就把你框在裏面,跟孫悟空一樣。這個是什麼?你自己從社會學來講叫乖兒子、乖女兒,從生命的立場來講,這叫慣性,你不敢走出已知的範圍,不敢走出已知的範圍,你將永遠喪失生命的本能。所以叫你誦經你就誦經,誦經沒錯,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我這樣誦對嗎?”你問師父當然對,你誦了總比不誦好,但問題是你每誦都是叁句經,“如是我聞”,然後就孫悟空追豬八戒打,到“信受奉行”,豬八戒投降了,不是叁句嗎?一句“如是我聞”,一句一片空白,然後就“信受奉行”了,這就不行了。你要想辦法說“我要怎麼改進這種情況”,這個只有你自己去想。你問,人家告訴你也沒用,因爲你的心力用不上。
修行我們都有這種情況,念佛會變慣性,不期然的。在洗碗的時候也會唱起來,唱到人家說“你唱得很好聽”,啊!唱什麼?沒有。有啊,剛才唱什麼很好聽。哦,有嗎?嗯。自己在唱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唱。像這一類,都只有單純的福報,叫做有漏福報。
你要想說,我要怎麼有意,有意呀,這個在《梵行品》上面講,我們早期的修行階段,叫做作意修行,這個很重要。而作意修行剛開始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告訴你,每個人,包括你也包括我,會進入一種昏沈的狀態:打坐的人就是會睡著,聽經的人也會睡著,念佛的更會睡著,念經的也會睡著,當這個時候證明你的生命能量是不足的,不足。你必須要有叁年的時間去克服這個困難。你認真克服,叁年一定過去,你不認真,叁十年還在拖,還在拖,爲什麼呢?你的生命能量不足。現在你要入法界的這個因緣、這條路上,你的燃料不夠,所以會有打瞌睡的情況,他一定要越過去這個階段。
因爲有這種現象,所以很多人就認爲,我讀書就好,把書讀完,我弄通了,弄懂了就好,那對不起,跟佛法無關,頂多跟佛學有關,那屬于佛教文化的範圍。你這個身體跟心理的這個因素,一定要設法去改造它,我們叫生命的改造工程。你這個東西都不碰它,跟修行完全無關,這個階段一定要叁年到五年的時間。你假如有在用功,遇到這種情況,我告訴你這是正常的,你一定要戰勝自己。這一關你能克服過,告訴你,百病不侵,就身體來講、生理上的現象來講,百病不侵;就心理上來講,百毒不侵。生理、心理你都會成爲一個勇健的人,勇敢、健壯的人。
過了這個階段,你功課越做會越歡喜,因爲生命能量起來了,起來了以後呢,你就進入第二個階段,叫做歡喜魔。歡喜魔它會來幹擾你,然後你會喋喋不休的跟人家講,哇,學佛多好,我怎麼樣、我怎麼樣,這個叫做著魔,著魔了,因爲你已經著了歡喜魔。
有些人是一開始進入舒服禅狀態,也會有歡喜魔的情況,他沒有經過昏沈的階段,那是法門的適應問題。打坐有歡喜魔,念佛他就有瞌睡魔,這兩個階段你全部要翻過去,有舒服禅狀況,不能夠起歡喜心。當然自己內在、自己的歡喜可以,你還要再精進叁年,克服這種情況。這個時候你就叫身強力健,雖然不會像蔔派那樣子,是個大力士,但是你會人生當中,體力非常足夠,事實上那不是體力,那是生命能量的充沛,它跟體力無關。你的體力可能在身上還是繼續在消耗,因爲體力的部分是物理現象,隨著歲月一天比一天降低,甚至于會降到負的,知道嗎?假如是到零以後,你沒有生命能量,那就死了;你現在有很高的生命能量,那就不一定會死。所以透過這兩個部分,從勝解脫道來講,基本上你的業力已經交給了法界,所以你自己在這個地方要用功。
這一個地方要怎麼克服,在你實際真正進行用功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會瞌睡,會慌心,心會不見了,眼到了,口到了,就是心跑掉了,心不到。這個時候你就要想辦法克服,怎麼樣讓你的心也到。這個心會跑掉的,你一定要克服它。假如你只有歡喜魔,體力是起來,心還沒有辦法穩定下來,那就歡喜魔;心有辦法穩定下來,你很清楚的話,你不會起歡喜心,因爲你知道一步一腳印,一鋤一鋤的耕過去是很辛苦的,沒什…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