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八集▪P2

  ..續本文上一頁麼好告訴人家。所以這一番勤耕耘,是非常重要的。你有這一番辛勤的耕耘,那你就可以想象的到你的菩提勝果會挂滿藤,會一直挂在你的藤蓼上面。你假如不經過這一番,永遠也挂不上去。這一番辛勤是需要,但你一定要經過這兩個階段,一個昏沈、瞌睡的部分,你一定要克服它。

  

你來這裏聽經,大概不會打瞌睡,但是,你聽我們一般師父的講經,大概會睡到說還翻身,這就是你要克服的。你不要以爲說“不會,我聽你講什麼時候打過瞌睡”,你聽我講不會打瞌睡,聽別人講你就會打瞌睡。選這種明星的,不算。你去外面聽人家講故事你也睡不著,不要說你想睡。可是只要有老師上課,你都呼呼大睡,鼻子還會吹泡泡,這個就表示說你的體力跟你的生命能量都很低檔,你一定要克服這個部分,你在菩提道上才有可能上道。知識懂多少是一回事,現在都是知識分子的時代,我告訴你,書讀多少、懂多少沒用,這一關一定要克服,否則你永遠不算佛弟子,永遠不算。

  

所以跟各位講說,你一定要定位,禅、淨、律、密,當然這是粗分法。你要打坐,基本上把你歸類爲禅,不一定是禅,我打坐我坐好,然後我一直念阿彌陀佛,這叫禅嗎?這個叫做淨土。這個時候你要用心的是:我念佛要如何念一心不亂?跟打坐沒關系,打坐只是個媒介。

  

我們現在通常講打坐是講數息法,不用佛號,把心置于一個地方,透過呼吸看很清楚。因爲數息法有很多大功能,就大功德,第一個就是,當你一口氣不來的時候,你很清楚,你自己可以停止。好了,我准備再過叁百個呼吸就走了,那就跟大家講,我要走了,大家“不要走,不要走”,他自己算得很清楚,叁百個一到就停止呼吸,就走了。這個是功夫吧,這只有透過數息法訓練的人才知道。你現在不受數息法訓練,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呼吸呼到哪裏去了,真的在做訓練的人,所謂精進、閉關的人,他這一點很清楚。一個早餐吃完以後,我准備好坐下來,然後一直到用午齋的時候,幾個呼吸他很清楚。那用現代人來講,手表一丟,他一下子就知道了,一個鍾頭幾個呼吸很清楚,一天幾個呼吸很清楚。現在你幾個呼吸?一碗飯吃幾口都不知道,一口飯咬幾次也不知道,你是什麼知道什麼,你什麼知道,你除了那money money money以外,還計較的是意見、意見、我對、你對,你還計較什麼,你對自己的生死都不管,到那時候說“師父,幫我回向”。你都沒有給我揍了,還幫你回向。不是,你一定要在這裏下功夫,數息法是很好的方法

  

有人說我吸進來叫阿彌,吐出去叫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也可以,這是念佛法門,這不是數息法,他把念佛法門並在他的呼吸上,這個有更好的一個好處,就阿彌、陀佛就這樣沒了,就往生了,這個也不錯。你要有這種本事啊,你不要哎喲、喂呀,哇!這下子就麻煩了,是阿彌陀佛,不是哎喲喂呀,你到那時候一痛起來就哎喲喂呀,哎喲喂呀,那不行。

  

這都是功夫。你自己要去想象,你的功夫這樣用對嗎?你的功夫要怎麼樣能進步?這個就是方程式,這個不能叫方程式,這個叫什麼,運作的技巧,解方程式的技巧。你要沒有解方程式的技巧,光是方程式也沒用。你列了方程式就要去進行,進行就是這個進行解方程式的技術你有沒有,沒有就不行了。我們在學校上課,老師教了一堆,老師在講都會,考試卷一發下來,哇!死了,要用哪個方法?你用不上,幾個題目出來,你用了幾個方法全部弄顛倒,所以沒有一題解得出來。所以你現在在進行生命改造工程的時候,你就要積極地去進行這兩個東西。這個東西,一個是心靈方程式的架構,一個是解方程式的技巧,告訴你,經典沒有辦法記載。這兩個東西,在禅門中叫禅不可說,在修法上叫密,秘密沒辦法說,說了不叫秘密,所說的都是經文,都是顯的,那現在告訴你的這個就是密法中密中密,甚深密。這個灌頂了啊,通通入定了。(鼓掌)

  

行法上的這個部分,它是很微妙的,是秘密的,不是不可說,我們都說了,說了也沒用,它必須你去做啊,必須你去做,你要怎麼用功,用功是指這個。不是說我念佛念多少,誦經誦多少,那叫用功啊?那叫繳稅,繳給釋迦牟尼佛的稅,那個都媒介。透過念佛,透過誦經,你怎麼用功,那解那個方程式的技巧有沒有?所以列出方程式來是工程面,你這一個用功的方式,它是技術面,就兩個,這個都是真實法,工程面你要列,技術面你要進行。

  

工程面就環觀,我的生活環境裏,我要怎麼盡形壽去行這個菩薩道,哪些事要做、哪些事要做,這些列出來。好,那些事要做的時候,要怎麼做才會做好,不是流于形式的,流于形式沒有用。我怎麼把它做好,這才是辦法。當然有些辦法,你把它做好的辦法,會變成慣性的。變成慣性的,那就是人天福報,出不了叁界。你要注意哦,有很多東西是很好的,可以解脫的,但是你把它變成慣性,沒有用。慣性的話就叫相續心,相續心爲輪回本,輪回的根本。但是你做的那種方法是好的,所以是人天福報,你那個方法是不好的,那就叁惡道,就這樣子。所以我們還是告訴你,自己的解決方法,最好是架構在疑情上面而疑情是一個動的,恒動的,它一直帶你到達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不只是從世間轉入法界而已,從法界裏還能夠一直到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到了那裏以後再繼續前進,永恒的生命,燦爛、美好的恒動,它會一直前進。這個是我們跟各位談最重要的。

  

你今天是個修行人,必須具備這些條件,必須具備!沒有的話不算,沒有的話只能叫口頭禅,在淨土叫佛裏佛氣,在禅門叫口頭禅,講的都跟你心性無關的,只是語言文字,在那邊跟人家爭辯計較,不是真修行人,那跟佛門一點關系都沒有。你不要以爲說,他都出家了怎麼樣,穿起衣服來多象樣,像個大師,拜佛,哇!姿勢好美。美沒有用,能成就才要緊。成就不在姿勢上,要姿勢美的話這兩尊最美,對不對?它們只能叫佛像,不能叫成佛。成佛是你的心,所以你如何用心,這才重要。因此你進門來第一個,文殊菩薩就告訴我們,善用其心,有沒有?善用其心就在這裏。

  

懂得這個部分你修行就快,不會有障礙,而誰也障礙不了你,因爲那是你的心靈工程,誰能障礙你呢?任何的逆境都是你的助道資糧,任何的順境也是你的助道資糧,那還有什麼好障礙的?所以我們反過來跟各位講圓融道的時候,逆順二境全部做歸零功課歸零就是要你不要就外在的事相去解決,直接回到叁寶跟前,一切成就、榮耀歸叁寶,一切挫折、逆境回到叁寶面前來忏悔,因爲通通要一百零八拜,所以不好說,我們就叫歸零。

  

因爲一般人你看,你一發生事情,一發生事情,你一定用大腦去解決它,對不對,這簡單吧。解決以後當這裏再發生事情,你大腦又來解決,又往外跑,當再發生事情,你又再解決,你大腦會一直往外跑。等到最後大腦不能解決的時候,你已經迷了,你回不來了,回不來了。那時候你就會發現,即使你叫他“你就回來拜忏”,你“不過……”;“那放下吧”,“但是……”;“你不要理它,放下就好了”,“可是……”;“那個不管,你現在顧自己要緊”,“還有……”,這沒有用了,這個就是走得太遠了。因此我們一直講說歸零功課、歸零功課,一發生事情,你就回來拜忏,一發生事情,你就回來拜忏,這叫歸零。發生的事情不管好的壞的,通通回到原點來,這個叫歸零功課。

  

不是叫你把以前所修的通通丟掉重新來那個叫歸零,那個不叫,那個叫依止功課,依止善知識了,那以前的通通要放下。你說通通放下可以,不過還有這個,這個我覺得很好再留著,那因果你就自己背,這裏是借你住的。不是,依止的話,全部放下一切噪聲。那你在這裏好好修,到了六十六分以後,以前所修的通通可以起妙用,自然就來了,你都可以用了,因爲那時候你會串聯起來。你現在呢,不行,必須放下,這個叫依止。

  

歸零,是你圓融道在進行的時候,發生任何社會上的事,不用大腦解決,不用大腦。大腦當然是方便順帶一下可以解決完,你還是回來做功課,這個叫歸零功課,這個都是指你“會用心”。“用心”,你的“用心”的“心”是心意識、用大腦;善用其心是“會用心”,“會用心”是不用大腦。弄清楚,“用心”是用大腦,用心意識,“會用心”的話是用真心才叫“會用心”。會用大腦思維推理,誰不會?那不叫“會用心”,那叫“用心”。“會用心”就是會用生命思維,不用大腦,這個才叫“會用心”。差一個字,那個心都不一樣了。這是簡單的跟各位做定義。

  

你能夠來到這個地方,整個修行的狀況都清楚了。所以在我們這裏,目標很清楚,腳跟也很清楚,對不對?你從這裏起點,你從無極而太極,一直走到現在,不知道呼到哪裏去了,不知道,呼到哪裏去怎麼講?不管他,反正你已經被那個鹽水蜂炮…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