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六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會顯現;你要是普普通通,那你也不過憨憨土土的,什麼都不像,所以你的氣質顯現出來的叫做四不像,就這樣子。所以你修學什麼,我們要你專注,這個時候你就看到定位下來了。

  

當你人格,五大人格性都具足,我跟各位講,所謂都具足最少七十五分以上,七十五分以上,你跟人相處會很圓融,會很和諧。七十五分的人個性強一點;八十五分的人個性不強,他很圓融,大概差別只有這樣子。那有個性也能夠跟人家處得很好,不是有個性跟人家處不好。因爲都是七十五分到八十五分之間,所以我們也常常會犯過,但是不會犯大過,這是正常的。你要求人家都不犯過,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不可能的,因爲你不能圓滿嘛,到圓滿那就已經成佛了,這是第二個條件

  

第叁個,你知道這一切都是假的,肯定了,你對現實的生活有沒有感覺到哪裏不對?當這個時候你就叫做發出離心,你開始對現有的這個世界,按照佛陀的教導,肯定已經不是知識的部分,而是你在生命中去發覺了哪些地方不對,但是你講不清楚。佛陀是這樣講沒錯,一切都虛幻,這些都是有爲法,有爲法都是如夢幻泡影,沒錯。但是怎麼如夢幻泡影呢?肚子餓了不吃就不行了,吃了就不餓呵,這就叫如夢幻泡影嗎,對不對?睡覺的地方不弄好一點就睡不著,弄好一點你就睡得很好,這個叫如夢幻泡影嗎,對不對?你要慢慢地去驗證它,去證實它。當然你找不到答案,你必須有一個這樣的絕對,佛陀的聖言量是我們初學人的一個絕對,慢慢地去求證、去驗證,這個叫疑情。當你這疑情提的時候,你就是對這個世界開始做一種審判,那個疑情就是外道所說的“上帝的審判”。它不是審判你做多少壞事,不是,它就是在驗證佛陀所講的話,如夢幻泡影嗎?對不對,你對著鏡子看看,我還真漂亮啊,鼻子也長得不錯呵,這個……泡影嘛,泡影你捶一捶看看嘛。

  

你要從現實真實的生活裏,要過得很正常,然後你才有辦法驗證,你假如不正常,是個逃避的人生,抱怨的人生,處處不得意的人生。你會發現這種人是什麼?失意的人,失意呀,處處不得意嘛:父母不疼,找個老婆,老婆不喜歡你,生了孩子,孩子也討厭你,那你……你要幹什麼嘛你,這叫失意嘛,你說失敗也沒失敗呵,對不對?有的是事業失敗,一下子打擊大,這失敗的人;一個是失戀的人,愛得要死突然間聽說琵琶別抱,被人家抱走了,這失戀,一下子打擊大。這叁種人叫叁失道人。叁失道人所産生的出離心:“我厭惡這個世界,我怎麼樣……”,那個是假的,不算。當他不失而得的時候,這世間很美,你知道嗎,這個是假的,不是真的修道人。

  

修道人是在正常的生活中,看到這種情況不對,但是他又講不出來,因爲他找不到根本原因嘛,他只知道不對。這個叫做出離心起,他開始在求證,因爲初期是求證不對。當然有的人是直接從這個地方,要去追求真正、真實的生命,真正的生命價值,這個都是前輩子有修的人。那這個時候開始追求真實生命跟生命價值觀的人,他是從果地修,這個叫做發菩提心。只有真正在正常生活中,家庭是屬于幸福、安定的,不一定說你有多少錢,安定的,這種人他才有可能生出離心,再進一步生菩提心。到發起菩提心以後來修法的人修普賢乘最容易成就,發出離心的人就來修普賢乘難成就,因爲他正想要破而已,你知道嗎,這是差別的地方。

  

我們在跟各位談這個因地修學的下手處,是交代得很清楚,但是你要是噪聲太多的時候,你在聽經你會睡著,會打瞌睡。我們在講堂上講了二萬多節了,我們的錄音帶多多少少加起來有二萬多節,只有一個人睡覺,只有一個。那個人跟各位一樣,就坐在地板上,他很厲害,他這樣坐著聽經,有辦法用頭去打地板,然後“嘭”一聲,大家都嚇一跳,我還不好意思笑,他爬起來,還自己爬出來,對不起,對不起,他還知道慚悔,其它沒了。盡管我們在非常偏僻的地方跟老太太講話,她什麼都不懂的人,她也不會睡覺,這就證明大家有這個善根,有這個因緣、有這個福報。你要是個病者,那沒辦法撐下去,聽到睡著了,那是病,那沒話說,否則你就是心病,心病的狀況。

  

我們一再地跟各位談,基本的一定要有,到發菩提心開始,這個部分都在屬于工程面

  

到淨識以前的階段,你自己需要調整。因爲這個地方,尤其意識形態呀,所謂意識形態就是我們講噪聲很多的人,沒有辦法跟你講,因爲一講,不過、但是、可是、還有……那麼多,沒有辦法跟你講。你都是噪聲呵,所以沒有辦法教,除非你自己有所警覺、有所醒悟,自己去調整,調整到一個地方。

  

可以開始教的就是染識,染識你還有中心價值觀。通常師父要跟你談的時候,都從這個地方講,你就那個地方放下吧,那個中心價值觀放下吧,有問題有因果師父替你背,那你就好好待下來,這個人可以從這裏開始教。

  

那你要是意識流概念包一大堆的時候,不可教,這叫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這個要等到下輩子了。基本上這些人假如已經進了佛門以後,難!因爲他要消這些業障,那意識形態的業障要把它除掉,他又不覺醒,根本就除不掉,除非他已經覺醒,說師父我這樣怎麼辦?有這一種決心的人那還有可能。別人來是一步,從中心價值觀破,那麼他來要好幾步。爲什麼要好幾步啊?他意識流概念包不容易除掉,因爲你一跟他講,他會跟你起沖突的,會起沖突的。那常常師父就會給這些人修理得很慘,弄不好出去以後又造大業,是非誹謗一大堆,就是這樣來。所以通常一個明白人對這種人不教,你要知道,不教。有,有一種方法,你要剃度,你要幹什麼都可以,但是不要在我這裏,你到外面去。因爲他有自己的主見,他不是佛陀的主見,通常都是自己的主見。

  

所以我們在這裏一再跟各位講說,你一定要弄清楚,你是來學佛的,你不是來做山寨主人的。我們是來學佛,我們不是要在這裏多厲害多厲害,所以你不能說和上說,我要跟誰報告,我要怎樣……沒有那回事,你要懂得團體要和諧,要圓融。不是對不對,不能拿著尚方寶劍去壓別人,來到這裏大家平等平等,你有特別因緣就和上說,別人呢?不是呀,生活中你不能用這個方法,修法中更沒有這種東西,更沒有這種東西,所以你要記得這叁個原則要具備。

  

這個具備以後可以開始修,那就我們上面所畫的圖,各種圖你都可以用,你很快可以找到下手處。假如這些條件沒有的話,那根本做不到,那根本做不到!所以我們說資糧道把你統歸起來就那麼叁個,你假如不把這個東西弄好,不行。

  

進入佛門,所謂進入佛門,對于佛陀的前提性問題一定要能肯定。所以我再一次講說,你不要在這裏聽經,老是中箭下馬,對號入座。我跟你講,我們發生的誇張事多得多。有個師姐來聽經,我講經頭都這樣轉來轉去,看到那一個人怎麼這個樣子,坐歪一邊,斜著眼看,然後又瞪著。晚上下了課了,我在外面看:“你第一次來嗎?”打個招呼。她一句話說:“你爲什麼一直罵我?”我說:“我們認識嗎?”“不認識。”“不認識我怎麼會罵你?”“我在L.A.聽你就一直罵。”我說:“你聽多久了?”“我聽二年了。”她還被罵得好舒服,聽了二年,說我每天都在罵她,她回到臺灣來,我還在罵她。“你看今天,你講經也一直在罵我。”今天我講經也一直罵你,這被虐狂,怎麼我會一直罵你呢?我不過是舉一些這個社會上的狀況,你剛好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其實這種人是很好修行的,因爲她有缺點,她很緊張。指到了,指到你就修正就好嘛,然後還專程跑回來跟我罵一頓。我不會罵誰呀,我怎麼會罵誰?所以常常跟你講,講到你純屬巧合,事件絕對真實。那個事件絕對真實,但我不會是說你,那只是巧合而已,剛好你坐在這裏,你不坐在這裏就沒事嘛,對不對?可是她在看電視都出事了,你看看,我們都不相識,怎麼會去罵你呢?那佛陀呢,不罵我們更慘嗎,對不對?

  

所以這一點你要弄清楚,你一定要從這個地方下手。這個地方沒辦法翻開,光是等著和上說你“修得真好呵,頭頂發光呵,腳底發光呵”,又怎樣嘛?然後你回去就開始作夢,我夢到我打坐的時候湧泉穴“呯!”湧泉穴“呯”,怎麼樣?湧泉穴噴出來,你大概就沒救了。我跟你講,老是愛發光,老是講感應,老是要人家贊歎你成就,沒用!。真的有成就的人,他會很虛心,他還怕聲聞過剩,對不對?人家贊美的聲音超過他實際的成就,這叫君子之道嘛。今天都走小人之道,老是愛現給人家看,讓人家贊美你,你這哪叫修行人呀?不對呵,這些缺點通通自己要去改,不要人家講。我們還沒改到那裏,那依于經文講到那裏,點到了我們就要很慚愧,一百零八拜,對不對?你還在那邊怪說人家“就是在說我”,還講修行,還要跟人家稱說行者,我受戒,叁壇大戒多久,學佛多久,這個都不行,都白學了。你在寶山荒廢多少年,光這一點就夠你一直拜了,夠你一直拜了。

  

我記得有一次,那一次是到新店,那叫海會寺是…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