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六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经文讲到这里,它是越到高峰是越精彩。听经的人有个毛病,尤其是遇到很会讲的法师,当然不是指我,那你就会好像你就是里面所描写的那种成就者。所以为了打破你这种自以为是的观念,我们就会把你再拖回来从最基础上开始,问你说有没有做到这些?这个是一个讲经师的第二个原则。什么第二个原则呢?第一个原则是什么?第一个原则是不能讲错,第二个原则是不能给人家听错。你讲是没讲错,可是人家都以为他成就了,你讲得那么好,他听一听都已经开悟去了。为了避免这些,所以我们要回过头来,因地的部分你有吗?这是第二个原则。
第三个原则,还要你讲出去,你不能讲错。因为讲的人他都会讲错了,听的会听错,那你再转出去又转错了,那个越远就越麻烦了,所以我们有这三个原则。做为一个弘法师要经常自己检点自己:我这样讲有什么后果、负作用没?不要讲一讲,人家住十八层地狱,第十九层地狱都给讲经法师住的,那麻烦了,对不对?每一个讲的都以为我讲的对啊,可是你不知道你讲出来,人家听错了,所以这一点我们要一再一再地警告。
那也因为如此,因为讲到因地来就有很多人:咚!自己中箭下马。那个箭在天上飞,你不要自己伸手去拿来插自已,对号入座,而且对的那么准。讲经的人不会针对某个人讲,你绝对放心。为什么不会针对某个人讲,而你又会以为人家在讲你呀?当然这是一个很鲜活的例子,因为你活在娑婆世界里,这是人性共通的缺点。假如你认为说这个在讲你的话,而你就负伤而逃,我告诉你不是佛弟子,因为你忘了佛教的基本前提。因为佛陀他骂人就最凶,所有娑婆世界的人通通被骂了。假如按照你会中箭下马负伤而逃的情况来看,那你就是说佛陀骂遍天下人,因为他讲这个世间一切皆虚妄,他说这个世间都是假的,他说这个世间都是如梦幻泡影的,他说这个世间你所做的都错,有没有?那你怎么不中箭?那你又跑来这里听经,然后又说人家骂你。谁骂你呀?因为在娑婆世界里本来就有这种状况,你不要以为只有你经历过,别人没经历。
我举例跟你讲,般舟三昧大家有修过吧?我修过一天,它是四十九天,我去参加过一天,一天以后,告诉你结论就是跑好似飞呀。因为一天一夜没睡,又不能蹲下来,不能坐下来,不能躺下来。后来我回来躺了三天三夜。般舟三昧搞一天,要睡三天还补不回来。所以我再仔细地研究经文啊,我说它是伪造的经典,不是佛陀的。因为般舟三昧这个法佛陀修过,因为他还没成道前,在婆罗门教的范围里是真修过,但是他从八正道以后他就不修这个了。现在我们一些土包子拼命修呀,所以我一批评那个人就中箭了,他说我批评他修般舟三昧。我哪知道你修般舟三昧?你来哪时候填写报名单说你修般舟三昧?我只是把我的经验列了一下,你就自己万箭穿心。
我说不倒单,你有学过不倒单吗?我学过啊,我告诉你,我十五岁就不倒单了。那时候师父教我数息法——我家吃饭的饭桌是二十几个人坐的大圆桌,因为怕说万一睡着跌倒怎么办,我就把饭桌上的菜碗通通拿掉,坐在上面,我告诉你,金山银山呀,所有菜香味通通跑出来。你知道吗,那个圆木桌怎么擦都擦不干净,那油、汤、酱油什么东西都在上面,一坐下去那真是什么五味杂陈、百味俱陈。为了要排除那杂味,只好一路精进,从一数到三千多。人家数息法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师父没教我,我那个时候自己数息就一一直数数到三千多。你以为数到三千多那么好数,数到七八百的时候常常忘了,是七百八十九还是九百八十七,你去数数看,数到天亮,不倒单呀。因为常常那边弄错了,记得是一千八百多,怎么好像又变成八百九十几,一千到底有没有?算到最后你就会自己停止,好好想一想。后来精进学佛了,我跟各位讲,我师父叫惟宗法师,惟觉法师的师兄弟。另外一个叫光宗法师,他住在山上精进,他不倒单,我到山上去跟他不倒单,我还没倒我就看他倒,他也不正式倒。他下山来,到我家来,我们也不倒单呀,我看他那种摇来晃去怎么会不倒?好像刮强烈台风一样。所以跟你讲怎么样不倒单?我随便提一下你也中箭。
你要精进,我们不是不知道,我们都精进过。你日中一食,我讲日中一食,你也中箭。我讲禁语,禁语你也中箭,我怎么知道你禁语?我怎么知道你日中一食?你要知道啊,这些都是娑婆世界的现象,你要成为一个佛陀的弟子,你就应该知道佛陀都喝斥这些不正确的精进者。我们这里曾经有一位来这里很精进的,四十九天不倒单,然后断食,不吃。那很精进很好啊,然后他的精进就干扰别人了,人家休息他要精进,人家上殿他跑去睡觉,那你这怎么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情况。
因为我们有这些实际的例子,告诉你,你不要走在佛教的叛徒上面当这一种佛教徒。我们要你做的是佛陀的弟子,跟随佛陀真理的足迹而前进的,那你要能够真的拿到佛陀所教的用心方法。文化的部分是可以转化的,可以转变的。有一些初发心的人需要一些佛教文化的这种提携与勉励。但是假如经过十几年了,你还一直停留在那个地方,那是没有办法,已经成为佛教文化的信徒而不是佛陀的弟子,这个是我们在前面一再地跟各位讲过。只要你能够在这里严辨,很严格地辨别清楚,你是走在佛教文化的轨迹上面,还是走在佛陀真理的足迹上面,你分辨得出来吗?这是很重要的。你来到这个道场里,没跟你讲什么,你把这一点学起来,你福报就不可思议。
我们进入佛门,假如你要的只是跟一般民间拜拜的,那叫三教九流的佛教,不反对,那个外面很多,你到那里拜拜就可以。来到这个地方,我们认为你要来到这个地方你不是要找那一些三教九流的拜拜,你要的是佛陀的真理,跟外面那些是不同的,那你就不是要找三教九流的佛教,你要的是三家之学。
儒家理学,本地有;道家玄学,本地也有;本道场最大的招牌菜:佛家的论学、佛家的行法。要的是要你要得到这个,这是三家之学,你要学这个东西。你假如对于佛陀基本命题:娑婆世界的一切皆虚妄,你不能肯定,只肯定你自己要的,你不是佛陀弟子,也不是佛教的信徒,你是佛陀的叛徒,你要知道,因为你已经否认了佛陀的基本命题。我们从这个地方跟你提起,我们要追求的是佛陀真理的目标,你一定要弄清楚这些,所以你不要以为说我一直讲,我讲的佛法跟别人的佛法不一样。我告诉你,我讲的佛法绝对正确,我讲的是大家要到达的终极目标的那个地方,我不是一直在讲佛陀的基本命题那个部分。原始佛教对于佛陀的基本命题是非常强调,我们认为各位在这边呢都已经具足这个基本命题才来的。那你假如这个基本命题不能肯定,那你想要在这里精进就很困难。
所以这个基本问题有三个:第一个这个世间,娑婆世界的假像你必须肯定,你必须肯定,你要记得。第二个你的日常生活里,家庭,尤其夫妻,你要处理得圆融,这个叫人格性,人格要健全;遵守道德与法律的能力;自我约束适应团体生活的这个能力要有,没有的话这个人人格有问题,这五大人格性我跟各位解释得很清楚了。
所以一个出家人为什么要出家?他对团体的僧团的生活他必须要能够遵从,约束自己适应僧团的生活习惯,你必须要能够遵从、服从,要不行,你不是僧团的人,你要留意到。同样的,你来到这个道场里,这个道场有共同的制约,就是圆融、和谐,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不要老是跟人家讲说和上说,和上要我怎样,没有那回事了。团体,尤其当你用和上说去抵触其它师父说,这是犯根本戒,因为你是携天子以令诸侯,对不对?你就知道和上说,别人都不知道和上说?这根本就不对嘛,僧团有僧团的运作,我们学会有学会的运作,那是整个的制度问题,不是你跟和上有特别关系。有什么特别关系?那个关系没用,一定是团体的运作,那团体运作的规则你不能遵循的话,你人格有问题呀,对不对?人格呀,你自己想很多,都是你自己想的,不是。这是第二个,这包括五大人格性,人格是第一个。
所以从这里面你就可以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由于你人格性不健全,你犯了很多人性中的毛病。那一天,那个卑男族族长雕了一个东西“人都爱人捧”,人人都是爱人捧,他自己雕刻的。人为什么爱人捧?爱人捧的人是什么人?人生观不健全,你为什么爱人捧?关键就在这里。不是,我们有一个很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生观的人,他是走在健全的人生大道上。
我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很多人问,师父我这样对不对?你问对不对干吗?你要用功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都不耕耘,你凭什么收获?那也不过是前辈子不小心,你在野外拉一泡尿的时候,刚好浇了种子,那种子长大果实你没有接,它掉下来刚好掉到你这辈子,你拣到的。你以为飞来的?不是,是你前辈子不小心种的,这辈子不小心得到,只是这样而已呀,那你再祈求第二个,没有了。所以我们要求的是,你要认真修法,认真修法!你是个修禅的,禅的特质会显现;你是修密的,密的特质会显现;你修净土的,净土的特质会显现;你修经教的,经教的特质…
《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