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p align="left">“入于無量叁昧海門,于一切處皆隨現身”,這個“叁昧”呀,我們前面有跟各位講過了,這“無量叁昧海門”是師子頻申叁昧這個範圍裏頭有無量叁昧海,有無量的叁昧門,它都屬于師子頻申這個叁昧裏頭的一個項目。
我記得常跟各位談這一點,我們的業力,你要消,只有靠叁昧力消業力。因果,你造了那個因,要消這個業呀,那只有靠叁昧力。這好爽啊,好像就中獎了,那你就趕快講吧,讓我擁有叁昧力。叁昧力不是垂手可得,它是你修來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我們很各位講,你要發願,要定位,定位以後把你的業力交給法界,交給法界,然後你自己盡形壽行菩薩道。那個菩薩道你要自己定,怎麼爲衆生,怎麼爲叁寶服務的這個菩薩道定下去,永不悔改,決不移動,決不更換。大概叁年的時間,這裏面對你心境的起伏和波動,你可能會産生,我發那個願到底對不對?我一輩子就要這樣嗎?就要這樣!當你這樣穩定下來以後啊,大概就成了,就成了。
問題是這個叁年的時間你度不過去,當你一再的在那邊:唉! 我是不是應該修正一下?那就破功了,叁昧力不能成就。所以我們才附帶兩個條件,第一個,對叁寶具足信心;第二個,每天歸零功課,隨時隨地歸零功課。你不要去講說,我又沒有錯,這個就沒有用,不成法器,不成爲法器。到現在我沒看過一個,因爲你老是在那邊後悔,老是覺得你對嘛。不行啦,你要以爲你對,你就去作佛祖,你還坐在這裏幹嘛,對不對?你既然都對,爲什麼不去成佛?你既然不能成佛可見你就是業重嘛,就拜忏嘛!但是盲目的拜,不見得,盡形壽行菩薩道,事修要有,對不對?理修呢,對叁寶具足信心!怎麼具足呢?只要有境界就拜忏,證明它。告訴你啊,叁年以後啊,你的生命就轉了。你就能夠做到,身在世界,業在法界,這個時候的業就交給叁昧去處理了。這個叁昧不是你的叁昧,你哪有叁昧。只要你能夠交給法界以後,性起法界的菩薩願力就能夠幫你處理,這個業啊,你就能轉。不是你要轉業怎麼樣,所有的業報都會有驚無險,就過去了。
你自己要訓練呢,你就甚深禅定,而且還要到師子頻申叁昧以後。假如不這樣的話,你靠叁昧力是不行的,超越叁昧,那個叁昧是不能成叁昧力的。認爲我九次第定到超越叁昧,超越叁昧還在第九次第定的範圍裏,只是你會超越它而已,你不要一階一階進一階一階出,只是在這裏跳來跳去,你還沒出叁界啊。師子奮迅叁昧是比較強一點,但是它正在那關卡上,以出叁界來講,還在關卡上,那師子頻申叁昧才有可能,這另外一個方法。
除了禅定以外,修密法是可以,密法它有叁昧耶,叁昧耶戒,還有叁昧耶曼荼羅,它要你一再的發願,一再的去做。對啊,叁昧壇城啊。好了,那你一再地發願,一再地去做,還不是又回到我們圓融道上面的菩薩行、菩薩道上面,對不對?密法是這一條簡單,但是你假如不具足對叁寶的信心,不具足歸零功課的話,那不行。那你就必須叁昧耶曼荼羅、羯磨曼荼羅、法曼荼羅、佛曼荼羅,四個曼荼羅完全要具足,叁昧耶曼荼羅才能起作用。你用圓融道下去,叁昧耶曼荼羅,叁寶具足,歸零功課,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啊。那就看你了,願不願意。
要按照密法的修法,它一再的激勵是可以的,一再的激勵。這個是早期印度哈達瑜伽跟思辨瑜伽上面的行法。我們圓融道上面的這個行法是結合了奉愛瑜伽的部分。所以在印度形成這個思想的時候來到中國,剛好中國文化進入停滯時期,停止發展,所以沒有再展開了,沒再展開。現在我們遇到好時機,只有我們這一代,佛教第四期文明要興起,我們正好可以投入,那麼普賢乘也正在這個時候,可以重新推動。這是很難得的,能不能掌握到就看各位了,我已經把他展開了,提供給各位了,所以希望各位能夠好好的把這個地方給弄好。
當你叁昧力訓練——你自己不知道有沒有叁昧力,你要記得,這個菩薩道行以後,它會有很大的威力,它的威力就是:全法界的因緣會繞著你的生命而轉,因爲你已經定位了,全法界的因緣會繞著你轉。所以我跟各位講,你在這個道場,你福報很大,這道場的資源非常多,你就不用,不會用。然後一拿到你身上,“我怎麼知道,我什麼都不會”,你不會誰會呀!你看我們資源那麼多,世界佛教青年會要我們當會長,誰當?現在給我們當秘書長,搞了那麼久,秘書長要幹什麼也不知道,人家還要把會長貼過來,你要不要?當你沒有覺性的時候,這些資源對你來講是個負擔,多少人在爭啊,我們不要,資源給你也沒用。
所以當你沒有警覺性、當你不覺醒的時候,這些都沒用的。可是當你覺醒啊,法界這些因緣都在身邊。當你不覺醒、不定位的時候,這個同樣的這個因緣,對你來講是個業力。當你覺醒的以後,你發現這資源很好用,你不是可以帶著我們華嚴走出去嗎?對不對?然後你會說“我有夠累的,我要做這個,我就是業力重。”關鍵就在這裏。不止這個,我們的因緣太多了,漢堡大學提供兩個機會,博士學位或者副教授以上,到我這裏來學宗教。我們派誰去啊?找人,哎呦!哎呦……都是這一種,這叫大丈夫?這個叫做將相所不能爲?佛祖看到這些,不昏倒才怪。
那麼大的資源,爲什麼不會用?因爲你在佛門中在混日子。我們是很多,我附帶講一下,你想報名你就報名,沒有限製說誰不行。所以當你這樣定位以後再繼續實踐,繼續前進,這些都會現前。這個時候啊,已經不是你要用叁昧力去改變你的業力或消除你業力的問題,因爲它已經完全翻過來了。用個白話講,鹹魚翻身,麻雀變鳳凰了,你知道嗎?蚯蚓變飛龍,蚯蚓叫什麼,蚯蚓已經變成天上的飛龍。它變了,你的生命變了,可是你不認真修行就沒有辦法。這個時候無量叁昧海門就現前,就現前,“于一切處,皆隨現身”,你哪裏都可以出現了。
我跟各位講,我發願講經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想法,七天都講經。一個禮拜七天,七天都講。當時很認真,也是七天都講,禮拜一在臺北,禮拜二在臺中,禮拜叁在嘉怡,禮拜四在臺南,禮拜五在高雄,禮拜六在鳳山,禮拜天一天趕回來臺北。趕回來臺北,禮拜天晚上趕到桃園海邊那觀音鄉去講,講完才趕回臺北。這樣就很滿足了,每周臺灣跑一圈。所以現在開車那麼厲害就是這樣。那個時候一塞車啊,那就是路肩土霸王,一路往前沖。而我這樣講經下來,我只有叁次耽誤,都是高速公路出大車禍,塞死在裏面,那個沒有辦法,要不然我沒有一堂課缺過。當時也不過是這樣想而已——講經認真講,講到實在跟的人都累死了。我說我講的都沒累,你跟的人累什麼。後來改爲這裏一個禮拜那裏一個禮拜這樣子,一個月四個禮拜繞一圈這樣,都沒想什麼。
有一次,當時叫做波士頓,我也不知道波士頓在哪裏,說希望師父到美國來跟我們講經。我說好,你安排好我就去,他給我安排了一個五十叁天,從舊金山下去到波士頓轉回來,出去一共五十叁天。那就像吉普賽人一樣,每個地方住個四、五天,又打包又走,又住四、五天,又打包又走,一共走了十一個地方。你不知道,走這一趟路不怎樣,回來啊,損兵折將,死的死,失蹤的失蹤,跑掉的跑掉了,不知道累死還怎樣我不知道。
就這樣一直轉,轉到現在。你知道我們怎樣,我們在教內沒有跟人家來往,我們就講經,就講經,你定位好,隨緣,它就轉了,你也到澳洲去了。當然講是到澳洲,我哪裏也沒去,就到雪梨,就機場到道場,講完經到機場;然後機場到布裏斯本,布裏斯本,機場又到道場,講完經又到機場;然後機場又飛墨爾本,墨爾本,機場又到道場,講完經又到機場飛奧克蘭;奧克蘭也是機場到道場,講完經又到機場飛臺北。這樣我哪裏都去了,我告訴你,哪裏我都沒去,我只去兩個地方,一個是機場,一個叫道場。
定位嘛,“入于一處,皆隨現身”,你不管它,你做,各種因緣它就會出現,是好是壞,我們只有一個原則,這世間衆生有沒有福報?有福報是哪種福報,它自然發展。我們只能呼籲各位說,你要參與把這個法給推動出去。你說叫我推動,我當然願意推動,我沒時間去推動,我就機場到道場,我要怎麼推?我總不能把飛機推到道場去吧!這個就是,我們自己在轉,你怎麼轉你不要管,緣,那個緣會幫你轉,我們只要堅持就好,這個就是行者的一種特色。
下面這一句是很重要的一種狀況,“世法所行,悉同其事”。這一點從修行者來看,你可能無法去分辨。世法是世間法,那你看看,他都入法界了還有世間法嗎?這裏頭就要跟你講到,法界和法身到底是什麼。跟你講你不能用大腦自己想當然爾,絕對不能這樣想:他在法界怎麼有世法呢,他這法身怎麼跟世法怎麼樣呢?這個大概沒人跟你交代,他也沒有辦法交代。
所謂入法界就是你證得法身,你叫做法身大士,是這個樣子。這是一個定義,但是你不能分開,這定義下面還有但是:法身是無形無相的本體,他要起作用,他就要現相,現相他就要現色…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