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二集▪P2

  ..續本文上一頁他在這裏改革了,讓你出叁界,有沒有?這是他的工作。因爲很精進的人,你會發現他就犯了這個毛病,當然我們不能說佛犯毛病,他的成就是在這種狀況中。那在因地,因地他很精進,他就鎖著這種東西精進不放,這是絕對對的。

  

可是你再看第二個B Type的這種人。他的成就是要比A Type的人慢。慢的時間也就是說,B Type的這種人成就的時間要比AType的人要加叁倍以上的時間,爲什麼呢?因爲他要教化衆生。他在開,開戒的時候,你吃一餐,我吃叁餐。這個給衆生示範走八正道,你要這樣來。這八正道不是苦行道,你要留意到,這個八正道裏頭就在現實生活裏,你要圓滿,要圓融,要滿足。這個是第一個,他最少要加一倍的時間,然後他要産生一種狀況。第二個狀況是,釋迦牟尼佛這個時代他沒有辦法做的。因爲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物質文明很昌盛,精神文明很豐富,文化又很多元化,最重要的是修行人非常多。他提出那一個橫出叁界的這個程序改革,馬上就可以得到很大的影響,這是當時的特色。可是B Type的人他不一樣,他在這個時代裏,他要教化衆生,告訴他怎麼修行,因爲修行人很少,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因爲他結的,他所修的因地就是教化這些人,因爲這些人就是不能精進,沒辦法精進,所以他才要開。開幹嗎,開去教育他,讓他從基礎上開始修。加一倍了,又加一倍時間了,他成佛時間又往後延了,加兩倍時間了,你想想看。

  

這些人一講他就能來學佛,開始想要修行,儲備資糧道,那這很簡單,但問題是他在開源的過程裏,他還要再做一個爲什麼這樣的教化,爲什麼要開?當然很多人會說,這樣子很好,這樣我才喜歡。是沒有錯,但是他要教育他,意思就是,在人格還沒有完成的狀況之中,你要先矯正他的人格性,使資糧道能夠具足。這個時候又要再加一倍的時間,所以B Type的人比A Type的人成佛要教化衆生,那麼他的這個成佛要比A Type增加叁倍的時間,這個是他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但是A Type的教化衆生,他的範圍小,這是指福報的問題,因爲他精進,他廣結的善緣不夠。B Type廣結善緣廣,所以教化衆生成就以後,那教化的幅員非常廣大,因爲他已經多花了叁倍的時間。你知道嗎?這是A B之間的差別。

  

那C Type的這種人,到達成就以後就是這種佛,他是高高興興成佛,那時代的人也都很高興,因爲福報相當大,八萬四千歲,那麼他影響的層面當然比B Type的又更大,可是C Type的人比B Type的人他時間還是一樣要增加叁倍,比B增加叁倍,不是比A 哦,B是比A 加叁倍,C 是比B再加叁倍。換句話說,A Type的人是在人壽百歲的時候成佛,B Type的人在人壽萬歲的時候成佛,C Type 的人是在人壽八萬歲的時候或者八萬四千歲的時候成佛,他是這樣來的。當然這只是一個大約的講法,你可能在兩萬歲的時候成佛,那個彈性你自己拿捏才知道。

  

所以一個行者,他向因果負責在這裏。爲什麼要開戒,他有目標,他也知道,這因果律裏頭,他有種種這樣的調整。知道嗎?我成就的時間會往後延,我爲什麼要開,我可以不開,我管你們那一堆死光光,跟我什麼關系,這歸元無二路,我自己趕快沖啊,你周遭的人你就沒有辦法。有的人會顧慮到這裏,顧慮到這部分衆生的時候,他自己的智正覺成就會慢,但是當他在跟衆生相處的時候,他智正覺本身的幅員會一直放大。一個行者在這方面是很清楚的,不清楚的不算。爲什麼要開?爲什麼不開?都對。人壽百歲的時候要不要有佛來度衆生?這是法爾如是,衆生就有這種情況,有的急驚風,有的慢郎中,有的就吃得起苦,有的根本就不吃苦,有的這種條件有的那種條件,就是這樣的狀況。

  

有的人“你看他根本就那哪叫修行人,修行人哪是那個樣子?”你最好不要造業,你批評的彌勒菩薩,你就完蛋了。他就是那個樣子啊,他怎麼還一天吃叁餐,早茶午茶還有宵夜又點心,躺下去還要含著一塊什麼東西才睡,因爲他就是那種福報,那種C type的人,他不只八萬四千歲,他還要在淨土裏成佛,那你才麻煩呢。通常不會到淨土成佛,都在這種世間成佛,所以你在這邊看。人壽百歲到八萬四千歲當中,你如何去調理,這個就很麻煩了。也是第一次跟你講的,人類史上第一次聽到的,對不對?

  

這當中我們簡單畫起來,是叁條線,其實A Type跟B Type有很多。B Type到C Type中有很多,C Type下面就不知道。我想這叁個舉例來說明,你就可以了解到,這個狀況你就會發現到,你要跟衆生講,跟衆生講法,你要他成就哪一條線?現在給你教化衆生,你要他走哪一條線?你知道他的根器是哪一條嗎?你不會講,對不對?那會講的是怎麼樣?他一定是各種根器都知道的,“辯才如海”是指這個。你現在辯才如海是什麼?強詞奪理的,佛裏佛氣,就懂那麼一句話,人家講這個,你“不過”,就講這個。人家一講那個,你“但是,還有這個”……這個叫意識流,不是辯才無礙。辯才無礙是指對各種不同的衆生,從他這個地方,第一個激發他這個部分,第二個他開始成長。

  

因爲剛開始發心的衆生,我們都要他走C Type。那麼這一條線從這個L1到L2之間是勸他走C Type的線,但是你發現他到這個時候,常常又是閑著沒事做,你就在這個地方,告訴你,你現在要走B Type的線,開始壓縮他了,所以在這階段他是走C,這個階段要他走B。然後這家夥還可以壓縮一下,再逼一下——功課不只這樣做而已,本來馬馬虎虎,念佛,心情不好就拜佛,看看佛,一天叁拜就好,來到這裏,不行,你要開始做功課了,就把你壓縮過來了;做到這裏不只做功課了,你要日中一食,夜不倒單,你要變A Type了,有沒有?這個師父真狠,越來越那個。那就看你的衆生的狀況,有些時候你從這裏,把他帶到這裏了,好,把他壓縮到這裏了,再到這裏,一連串的收獲;師父,不行,不行,再開放到這裏,對不對,他又開始走C Type 了;可是到C Type以後他又覺得不行,我這樣不行,已經八十五了,再這樣子不行了,對不對?然後他自己就要求,要死也要這樣死,然後他這一段走這個。所以這個叫做法身慧命成長的曲線,它是彎來彎去的,不會直的,我們理論化是畫直線。事實上我們在指導衆生修行,它是彎來彎去的,而最彎的階段其實是在這個階段——L1到L2。通常到L2以後,他已經成熟到某個程度,自己會摸索,自己會定位,那就他自己定了,所以我們一直跟你講說,要盡形壽,盡未來際。你一定了以後,你自己就會走自己的一條路上去了。知道嗎?你自己的生命,掌握在你自己的掌中,自己來。

  

師父——像我算不錯了,不能叫“辯才如海,廣大無盡”,至少這一點把你抓住了。我也只能講到這裏,剩下的就要你自己來。我不能替你了生死,我只能跟你講這樣子。我跟各位講,我這樣講,你在聽,天上地下還有無量無邊的這些菩薩們在聽,不是只有你們,但是重點在你,你自己。天上的地下的也一樣,完全看你自己,你如何命定你自己的成長模式?

  

就這樣而已,你假如這一點你不能掌握到,我告訴你,這輩子你來人間真的曠廢,浪費了。假如沒人講,那就沒辦法。我都講了,你也都在現場了,你再不學,那未免太過分了,知道嗎?這個百千萬劫難遭遇給你撞上了,然後滿天金星就把它昏倒了,這麻煩了,真的麻煩。而這個部分完全看我們自己如何掌握它,所以你不要看說“辯才如海,廣大無盡”要幹嘛?他完全都是對衆生的,他自己怎麼成就的,就在摸索這個狀況當中,他對生命完全了解。爲什麼我們說生命是全方位的?就在這裏。你真實的走一遭,你所感受的絕對是全部的、全方位的。但是你假如完全靠腦筋知道的,告訴你沒用,沒用。你不要看這種狀況,畫出來很簡單,雖然這個圖案畫的不叁不四,畫的不完整,但是我告訴你,你能夠有這種體驗,已經是不可思議了。

  

我們一直知道很多老參,爲什麼我們說他是佛教的老油條,他炸一炸已經變炸油條了,沒用了。沒有可塑性,他不能再塑造了,沒用了,他除了臭油味以外沒有什麼。你的生命絕對是活的,活的生命,你不要把自己弄死了。所以我們一直提醒各位不要僵化,不要僵化自己。而我們在這裏要教各位的,也不是教你知識,教你程序,你要去學那個程序,成佛的模式。你自己的,不是誰跟你弄模式,沒有,模式是你自己來成就的。不是說我這個方程式給你,你就把這個方程式拿回去,不是,佛要你成佛,沒有叫你變成釋迦牟尼佛。那你要成佛,你有自己的一套心靈方程式。我不是說這個心靈方程式要給你,你就照這個來,不是,我是要你去架構一套你自己的方程式!有人主張沒有心靈方程式,他自己就亂搞,亂搞是地獄的方程式,你不要去學那一些狂禅、狂慧的那一套。你絕對有那麼一條,你照著那樣去做,去摸索架設你的心靈方程式。有業,我跟你負責,你要是不來這一套,自己去搞,亂無章法的,那不都是噪聲嗎?那只有下地獄的份。你說你照著這樣去摸索一套自己的方程式還會下地獄,告訴你,地藏菩薩所講的,唯碎地獄,閻羅王一定找出來修理,不可能抓你們去…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