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樣改造的,這是普賢乘裏最直接的方法。聽一次應該無效,不過我會多講幾次,講到我煩,懶得講了。這個東西就是這樣子不可思議。這是我們講普賢乘它最殊勝的地方——定位。爲什麼?一定位,法界中的所有因素會圍著你轉,要不然你現在只有被你的業力把你轉走。對不對?你一定位,法界的因素會繞著你轉。爲什麼?就是這個原因。我已經寫信跟它講了,我把業力寄放在法界。你寫信跟誰講?我跟法身毗盧遮那佛講了。不是,是你在實踐中。
所以這叁個條件我跟你講了,對叁寶具足信心,信心你要去表達。你有沒有每個月回來,在叁寶前,你要是自己有這種定位你自己講。每個月回來可以到裏面來忏悔,但是每天你要在家裏忏悔,這是具足信心。第二個,盡形壽菩薩事業。這個一定要去進行,不能改,一定要做。第叁個,歸零功課。這裏面有挫折怎麼樣,一定會有。看不慣怎麼樣,一百零八拜。一件事一百零八,兩件事兩個一百零八,今天有幾件你就拜到完。你要從早氣到晚,今天晚上就從晚拜到早,一百零八、一百零八一直拜,看一共有幾個。你不要跟自己計較,哪個小小的拜兩拜就可以了,你拜一百零八賺了一百零六。那個很大的怎麼辦?反正出現一次,你都一百零八就對了,它會再出現你就再拜,不出現沒事。這很簡單吧,這就是普賢乘。有時候你很得意,很如意,這菩薩道真不得了,叁寶加持好光榮。光榮、榮耀歸叁寶,一百零八拜。成功也一百零八拜,失敗也一百零八拜,就拜,修行嘛。人家給你抹黑,給你栽贓,一百零八拜;人家頒獎頒錯了,那一天聽說世界小姐頒錯獎,你領獎一百零八拜,人家又收回去再一百零八拜,那兩個一百零八拜你全賺了,不是說剛好抵消。你爲什麼得獎,一百零八拜嘛。你跟佛陀講,你有一個弟子是世界第一名美女,榮耀分享給叁寶;又收回去,佛陀不好意思,人家收回去了,我不是第一名,你再一百零八拜。修行是很活潑的、很愉快的、很燦爛的。我們現在呢?本來一朵花修了變成苦瓜,那叫什麼修行?你本來是苦瓜修成一朵花,才是修行,倒著修不叫修行。所以這個很簡單的部分,跟各位談清楚了。
那麼在這種狀況中,現在講你到達止于至善以後的這種生命狀態裏,那有這些狀況,經文只是略說。因爲在這個永恒的生命中,全方位的恒動當中,它主要是生命能量的增長。不只自己增長,帶動所有生命能量的增長,包括衆生的生命能量。那麼你有很多是在這個止于至善以後的生命裏頭,有好多那些菩薩——小菩薩、初發心菩薩、最後生菩薩,就是最後生分段生死的這些菩薩,都生在娑婆業寄緣起法界的這些業力,當他的業力跟你的生命因素相應的時候,那就是你要忙碌的時候。因爲這個東西不是你合約書的東西,而是法界裏生命相應的部分。這一相應,你的生命就啓動了。恒動是這個動,你會跟那個生命相應。然後怎麼樣去教化他、調理他。這個東西已經不是我們大腦裏面的,已經不是這娑婆世界的東西。那你呢,你只有一直拜,你大腦所知道的就是一直拜。我跟各位講,你要不願意拜沒事情,保證再來投胎,跟法界不相應。你要跟法界相應你一定拜,沒有爲什麼,就是拜。你不要說“爲什麼,我沒錯爲什麼要拜”,沒錯才要拜,錯了不是拜,錯了爲什麼要拜,錯了就改,對不對?該抓去關就抓去關,錯了還拜什麼?就是沒錯叫做業相。業的相現前,你看到了就拜,修行就是這樣。就在這個時候,法界中的諸佛菩薩的願力,就跟你的業力相應了,這個叫來電,兩個來電。就在這個時候,你的業力整個就被叁昧力轉過去,你自己在堅持的這叁昧把你轉到性起法界,到諸佛菩薩的國土裏去了。就這樣簡單,那個都不是大腦想象的。你說“怎麼轉,我要怎麼證明”,那只有等你去死才知道,不然不可能,因爲那都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知道嗎?那麼在這裏只取其中一點點來講,幾個大原則。
我在講說,華嚴經裏的經文,每一個都是綱要,每一個綱要都可以寫一本書。像這兩句“慧眼明澈,等觀叁世”那就是了,它只是個綱要。這個在大本華嚴裏,這樣子就叫一品經。這一品經按照這種經文來講,少說要叁卷經文以上,不然講不完。我們這略本華嚴也只能夠帶一句,你用文字上解釋根本就沒用,你體會不到。體會不到當中還是要講,講一點給你品嘗一下。什麼叫慧眼?第一個名詞就出現了,那你一定是五眼:一個肉眼,一個天眼,一個慧眼,一個法眼,一個佛眼。這也沒錯,對不對?第叁個叫慧眼,是不是這樣?慧眼明澈,他的慧眼很清澈,不是,這些大菩薩都跟佛一樣,五眼具足,所以他用的那當然是用佛眼,可是他爲什麼寫慧眼呢?這個慧眼的慧本身就是有作用,就是作用的意思。用是五眼並用,不是用哪一眼,哪一眼還得了,五個眼睛都長在臉上,要用哪一眼?你兩個眼睛你用哪一眼?你還不是兩眼都在用,對不對?所以以一個修行人來講,他五眼具足以後一定五眼並用。所以這個地方講的慧眼,是講那五眼的作用,慧的意思是智慧的作用。他不是講哪一眼,第叁眼叫慧眼,他是用慧眼,不是,那個是你小學生的作業,不是指那個慧眼,是五眼的並用當中,以智慧的作用。
這個智慧的作用爲什麼叫明澈呢?就是他跟緣起法界的那些業,業力的業,因緣到了激發他了,這個時候他在相應,一個都不漏,這個叫做“慧眼明徹”,你知道嗎?爲什麼前面要跟你講修行講到那裏去?不講到那裏,你這一句話你接不通。你以爲我吃飽閑閑講經講那麼遠幹嘛?是接這個地方。因爲你對那個境界都漠然,都無知,你“慧眼”只好照學生作業寫:慧眼明徹,明是叁明六通的明。也可以,那更清楚,對不對?他的慧眼明徹的意思就是沒有戴眼鏡,看得很清楚。是嗎?他是那個境界裏——諸佛菩薩的法界中,因爲佛菩薩,這種大菩薩跟大佛,他是全法界爲一法身的,所以當你從這個娑婆一發願,定位下來以後,大概叁年的時間,有個折衷、真實沖撞的那種情況,讓他穩定下來以後,你的業力就已經挂到佛的身上去了。因此當你這個色身在這個娑婆緣一到,開始要沖擊你的色身的時候,那就業力現前,那個業力在法界就起作用了,佛的慧眼就逮住你了,知道嗎?所以我們爲什麼跟各位講說,佛的淨土是十全十美的,佛的淨土是真實的,在這個地方證明。
“慧眼明徹”四個字在做解釋的時候,完全跟文字無關,你要進入到佛的境界裏你才知道,他是怎麼起作用的。“等觀叁世”就變成不重要了,因爲每一個他都相應。可是你在娑婆裏頭的,他也只能夠這樣講說:笨孩子,你要早點回來。就這樣子,有什麼辦法?你不發心沒辦法的。只有你真發心,一進入到法界裏,佛陀是一律平等,佛法的殊勝是在這裏。那外面的這些衆生呢,你現在想發心也發不起來,也不想發心:“這個講的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假的,從來沒看過人家這樣寫,這語出何處,可靠不可靠,萬一照他去修被騙的話怎麼辦?”像這種就是結善緣。所以我跟各位講,你只要聽一堂課,不管你在電視上聽,來這裏聽,當然來這裏聽有來這裏聽的殊勝,電視上有電視上的叫緣,絕對度你到成佛。這個緣我們已經結了,你成佛的緣已經結了,因爲我已經跟你講成佛的方法。雖然你也坐在那裏,一個眼睛睡著了,一個眼睛在昏沈,還是結緣,不會把你漏掉。但是你今生所要得到的利益還沒有,因爲你還在很遠的地方。
你一定要走入薩婆若海,這些很快就會兌現,而且一律平等,你跟大菩薩們一樣。我真的跟各位講,你這個進去以後,不管你到哪裏,不管你到哪個十方諸佛的國土去,你都一定坐在佛的旁邊。因爲你是這個世界的,因爲你跟這個佛來講,你是上首菩薩,你一出去就代表這個佛出去的。因爲你再來的話你從業力變成智慧,因爲被佛的願力所攝受以後,轉過來就是智慧的法身,那你就以那個生命因素在十方諸佛的國土裏自在出入。那個自在出入不會像孫悟空一樣,入仙桃園去偷吃仙桃,不會,你是很大方的進去,人家是無量的供養,當然你去也是無量的供養。這裏面有很多,那個寶藏,因爲你的那虛空藏會打開,虛空藏一打開,那像虛空一樣的寶藏,你去供養人家,人家也會供養你,這叫交流,生命因素的交流。每一個生命因素他開始在交融,到等覺以上。所以我上一次跟各位講,我們在芝加哥講《普門品》的時候,無盡意菩薩跟觀世音菩薩供養,有沒有那一段?觀世音菩薩本來是拒絕,就在兩個人推來推去的時候,釋迦牟尼佛說你要接受,有沒有?就在那個時候,那個叫做兩個生命因素——無盡意的生命因素跟觀世音的生命因素在交融的時候。佛是所有的生命因素都交融成一體;我們是所有的生命因素都找不到,都不知道哪裏去;菩薩們是一個主要的生命因素凸現出來。你先把這些弄清楚。
所以進到裏面去你再看經文就完全不一樣了。你就不會拿字典來翻譯了,慧眼明澈,慧眼,查字典,我記得有五眼,慧眼第叁眼,明澈的明;叁明六通,叁明,哪叁明,叁明通通具足叫明澈。對嗎?可以,但是你不懂,佛法是什麼你根本就不懂,所以你從修行上來講,這一個境界展開是很重要。那麼《華嚴經》被稱爲一佛乘,不共別圓關鍵也在這裏,它第一個就先把這個標示標出來,跟法華的成佛,這樣從下面爬上來的不一樣,《華嚴經》把佛境界標出來就在最高的地方。從這裏往下看下來,所以叫作不共別,法華叫做共同;共,華嚴不共;同,華嚴別,不一樣。所以你要了解華嚴一定從果地講下來,他不…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