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集

  

華嚴經經首第二十集

  

海雲繼夢和上

  

今天我們再看經文第九頁,《經首》的經文第九頁倒數第叁行。我們先念一段經文,大家對對地方。“慧眼明徹,等觀叁世;于諸叁昧,具足清淨;辯才如海,廣大無盡;具佛功德,尊嚴可敬。”我們先看這個部分,這裏這段經文是這些二十位大菩薩的境界,他講這個菩薩的境界。這個菩薩,我們首先回複一下前面經文他所講的。

  

這個“經首”是我跟它取的名字,“經首”的兩個字的意思是法界經典的最前面的那一段,《華嚴經》可以稱爲一切經文的領袖,它是萬王之王,那麼它經文的最前面這一段,我們就把它叫“經首”。它不只是《華嚴經》的經首,是一切真理的第一幕,真理的存在的第一幕。按照我們的基本定義來講,所謂真理是跟生命有關的;跟生命無關的真理,它叫物理不叫真理。所以真理事實上就是生命的真相,就是真理的第一幕,第一個顯現出來的,那個生命的真相。那這樣跟你講這個生命的真相,你未必會心服口服,你也未必能夠真正的接納,這是爲什麼?因爲你不了解生命是什麼。

  

生命,我們從修行的立場來講,就是要到達止于至善的這個目標。那麼生命到達止于至善以後,是不是就結束了?這大概一般人不去想它了,反正你證得空性以後啊就the end,下面就不談了。白雪公主啊就挽著白馬王子的手腕,然後走向紅地毯的那一端,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劇終,就沒了。你修行到最後證阿羅漢就出叁界,劇終。出叁界以後呢,劇終了,劇終就別談了,你也就不知道了。升天國,升完天國以後呢,劇終了,你就不知道下面幹什麼了。出叁界,出了叁界到哪裏去?劇終。劇終就不要討論了,你別問我,已經劇終了,你要問問導演,要不然你就到屏幕的後面去看。因爲紅地毯再往後延伸到哪裏去,你不知道,你都不知道白雪公主跟白馬王子生下來的是黑雪公主還是黑馬王子,你就不知道了。他們會不會爲了取名字吵成一團?我看有。我們很多白雪公主跟白馬王子,結婚典禮那天很幸福,結婚以後就開始吵了。那個你不探討了。你知道證得空性以後幹什麼嗎?不知道。那華嚴在這個地方,已經告訴各位很多了,證阿羅漢以後怎麼樣?證空性以後怎麼樣?出叁界以後怎麼樣?

  

各位可能不知道,我也差不多叁十年沒看《阿彌陀經》了,這一次到溫哥華以後啊,大家說講講《阿彌陀經》啊,我就講了一部阿彌陀經,再看一次,講了五天。《阿彌陀經》是跟誰講的?佛爲什麼要講《阿彌陀經》?你要了解他爲什麼講,這是一個佛教徒,今天佛教知識青年,一個有良知有血性的佛弟子,他應該要去探討的問題,你了解嗎?

  

佛陀當時,他在印度,不是在中國。今天所有講《阿彌陀經》的人,都沒去印度,都住在中國,然後大喇叭就開始吹了,你都不知道你吹到哪裏去了。他當時發現印度婆羅門教主流修行錯了,佛陀發現這一點,他革命了,改革了,他修法正確,所以他證得出叁界。對不對?這沒錯吧?那麼他開始弘法,就是把這個法教導當時那些婆羅門教的教徒,對不對?有沒有弄錯?腦袋弄清楚啊。那麼當他把舍利弗——第一個他降伏舍利弗,對不對?目犍連,是不是這些人?這些人都是婆羅門教的一把手。當時佛陀也是婆羅門教裏的一把手,他在他的道場裏,他證得非想非非想處定啊,他覺得不對,所以他加以改革,然後成就了。現在呢他以這個成就降伏了那些外道,所謂舍利弗、目犍連這些人。但這些人你知道,他原來是吃印度文化的奶水長大的,他們長大以後,他當然就按照印度的傳統文化來看。他信什麼?克裏須那,對不對?克裏須那教導他們超越一切回到神的王國來,是不是這樣?反正到最後啊,你死了就死到我這裏來就對了,這是所有宗教的本懷。佛陀說這個不對,他要你出叁界,這一點我們在前面跟各位講了很多。

  

因爲神的國度有喜怒哀樂,神的國度是他的欲望跟妄想所創造的,是不是這樣?你想想看,神創造了什麼?一個跟他一樣的亞當,然後要陪他聊天,然後這個亞當顯得很無聊,這個神也很厲害,所有我們現在排骨都少一根,有沒有?女生我不知道我沒摸過,男生的排骨少一根,聽說就是上帝從亞當的排骨裏把它拉一根出來創造了女人。這個上帝也奇怪,對不對?按照他來做,創造兩個男人不就得了,他就創造一個男的,然後又弄了一個女的。這女的出來以後呢,他不是創造這世界是完美的嗎?弄了一個伊甸園給他們,可是他又擺一條蛇在裏面,擺一條蛇還不要緊,又擺一個什麼智慧果。聽說那個後來叫蘋果,最好你不要吃,吃了你就要被趕出伊甸園。他吃了以後,就被趕出伊甸園,然後生下來的這些子孫都是壞蛋,把上帝氣得要死。然後他看看這世間,把好人都放到一個方形的船上去,然後發大水通通淹死了,這也有夠殘忍。那麼那些好人生下來又一堆壞蛋,包括我們,所以發動世界戰爭。你看他來兩次啊,聽說還要來第叁次啊,我看災難快到了,你有沒有可能被放到再來那條船?大概不是方舟,可能是圓舟,最近都流行圓桌武士。那再發大水淹,你們大概通通要被淹死了,沒有用。爲什麼?因爲他憑他的妄想,憑他的欲望,所以這個世間是不對的。

  

佛陀看得很清楚。但是這些人呢,就像各位你常遇到的一樣“我們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那你們學華嚴要死到哪裏去啊?”叁不五時舍利弗就跟他問一下:“佛啊,老師啊,我們死後要到哪裏去啊?我出叁界了,死後到哪裏去啊?”按照經文來判斷,這些阿羅漢都問過這些問題,就是舍利弗最啰嗦,他智慧第一,一直求證我要死到哪裏去啊,你還沒跟我講。那一天佛陀大概有夠煩了,好吧,舍利弗。所以他連續叫他叁十四次,你看他煩不煩?每講一句就“舍利弗,有沒有聽到?你聽好,我跟你講,你要死死到極樂世界。”他是以這種因緣這種背景,把極樂世界講給這些阿羅漢聽。怎麼證明呢?你打開《阿彌陀經》你就看到,前面有十六個阿羅漢,只有四個菩薩。而四個菩薩當中最重要出現的就是空性的文殊菩薩,還有那一個不休息菩薩,未來佛彌勒菩薩,有沒有?那四個當中這裏叁個,一個香象菩薩。爲什麼?精進修行。因爲你到極樂世界去還要精進修行。證得阿羅漢的人通通到極樂世界,他在這裏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是完美的,是真實的。

  

極樂世界的人是怎麼生活的,你知道嗎?我告訴你,《阿彌陀經》誦叁十幾年,還是看不懂;有的講經講幾十年他也不懂極樂世界的人是怎麼生活的。極樂世界的人只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每天的第一件事到十方諸佛供養,供養十方諸佛,這是他第一件事。他經文說“常以清旦”,每天早上用他的衣服,裝著他的種種供養品到十方國去供養。這是極樂世界的人。第二件事情,就是極樂世界有和雅音跟微妙音,在這當中,衆生都在念佛念法念僧;我們這裏的衆生呢,念錢、念權力,然後念子孫,念到子孫都說你念不停,念不停,有沒有?你在念什麼?所以你有煩惱,極樂世界沒煩惱。這是講淨土的一種狀況。

  

這裏不算,那是第二世界。從這個地方要不休息繼續精進,到第叁世界、第四世界、第五世界一直到n+1個世界。這整個過程裏我們叫法界,從娑婆世界一直到勝蓮華世界,賢首如來的地方,那是最高的層次。所以在華嚴裏告訴我們,生命到了n+1以後叫做止于至善,這已經超越所有的經典所講的範圍,你要知道這是第一個。第二個,生命到了止于至善以後怎麼樣,又發生同樣的問題,到達止于至善以後,每一尊都坐在這裏,姿勢標准的坐那樣,姿勢不標准的坐這樣,對不對?後面有布袋能靠著就半躺著,上面那個是坐太師椅的,這個是坐西方沙發椅的,有沒有?生命到達止于至善以後怎麼樣?這個問題,華嚴人是普賢乘的行者,普賢乘要記得,普賢乘的行者在這裏也要給答案,告訴你兩個狀況:生命是永恒的沒有結束,你要記得沒有結束,繼續前進;第二個恒動的,動的,生命是動的,生命不是這樣坐著就算了,要整天這樣坐著我看不必成就了,對不對?不是,生命不但是永恒的,又是恒動的。恒動是幹什麼,打高爾夫嗎?還是穿的美美的,戴著LV,拖著一個Prada,這樣嗎?不然恒動在做什麼?光明燦爛。恒動在做什麼?經首的經文就是在描寫這個東西,知道嗎?那你假如能夠體會到,我們前面講,身在娑婆業寄法界,寄知道嗎?寄,寄信的寄,業把它寄放在法界裏,讓你的業力跟法界的叁昧力去交融,那你的人生啊,什麼大災難啊,通通一筆勾,知道嗎?

  

你現在啊,我們普賢乘告訴你的是,直接就把業力交給法界,你不幹我就不管了,我教的只能教你到這裏,你還有你的不過、還有、可是、但是,那就不是我的事。我的事是告訴你:直接——身沒有叫你去死,留在娑婆,把你的業象限轉移轉到法界去,那你在這個世界就簡單了,業相現前拜忏,業相現前拜忏,其它不管。跟你講,那是我的過程。雖然醫生跟我宣布剩下二十一天,我跟他說不要緊,stop就好。即使最後一天,我告訴你也死不了,因爲你還沒踏進鬼門關,你叫它stop,停住就好。爲什麼停住?身在娑婆繼續幹,業呢從這個地方停了,不在娑婆,轉入法界,就這樣就好了,死不了的。你要不願意,把業緊抱著在娑婆,那醫生講的絕對正確。但是當你把業轉入法界以後,那其它沒事,你就…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