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做你該做的,做你要做的,就這樣簡單。當你這一生盡了,你的身直接就進法界了,不要經過極樂世界,這個是普賢乘的特色。

  

而在法界裏頭的生命,就像《經首》所講的這個樣子,基本上這二十位大菩薩,就是你的眷屬。當然,這些二十個不是爸爸就是伯伯了,都是伯父啦,你老爸就是第一個——普賢菩薩。法界裏頭,這些都等同是諸佛,十方諸佛上首菩薩都到。你到十方諸佛佛國土去啊,不要Passport的,不要買機票,不要坐十幾個鍾頭,你想去馬上就到。只要那邊有什麼,你馬上相應就到了,法界裏頭的殊勝!這是他最主要的一個關鍵處。

  

生命的原形,我們說普賢菩薩是生命的原形,古代的話叫生命的真谛,那個字太古了,後來我把它改爲生命的真相,現在就叫生命的原形,原來的形狀。誰說普賢菩薩一定長那個樣子?因爲你看他這個樣比較不好意思,叫莊嚴,你覺得他長成這樣比較帥,所以你就把他畫這個樣子。他生命的原形是什麼樣子,只有你到了你才知道,但肯定不會是這個樣子。那也有這一相,因爲在這裏就是這一相,你家裏那一相又另外。今年月曆十二張都是普賢菩薩,有十二相,有沒有看到?沒看到等一下下課拿一份回家,不要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你可以隨喜功德。人家印了就是要給你的,你要不好意思你就多交一點,不要緊。藍色那一張不錯,聽說最近有紫色的,也可以,你怕一張不行,五六張更好。

  

生命的原形,這個原形裏他是很燦爛的。他還是在動,還是在進步啊,你不要以爲止于至善就結束了,止于至善以後又怎樣?又怎樣,太陽出來要起床,太陽下山要睡覺,肚子餓了要吃飯,天冷了就要加衣服,一樣。但是那個生命是很有意義的,怎麼個有意義呢?我們看經文,他說“慧眼明徹,等觀叁世”,就是這種生命。你從文字來講,你也會啦,沒有用。很多人,老禅和子,我最討厭這種人,講起話來佛裏佛氣,禅裏禅氣的,一點道氣都沒有。“慧眼明徹”,簡單,講起來大概沒怎樣,“等觀叁世”就不會講了。什麼叫等觀叁世?過去現在未來你怎麼等觀?你現在腦子裏頭只記得過去的大概不到萬分之一。你不要以爲過去你都記得,去年的今天你記得嗎?除非剛好今天是你生日,所以去年今天我知道,我叫了哪一家的蛋糕,然後吃了一個佛跳牆,結果一挖起來舌頭燙到了,嘴唇這裏紅紅的,有記得。大概你那一天也只記得這一件事,其它沒了。對不對?甚至于那天跟你一起吃飯的人有幾個,你大概也想不起來了。你所記得的過去不到萬分之一。你這輩子以前你根本都沒有,對不對?

  

你看曆史,記載的曆史,大概都只是知識,真的跟各位講,是知識。那一天到長江去,腳放在長江水裏頭,就在想:這個叫長江嗎?在我們這邊想長江:哇!不得了,一定怎麼樣。結果兩腳放下去,長江就這樣,所以你對長江,根本就是一種虛幻的。到黃河去,哇!這個就是黃河。我一看,黃河怎麼這樣?你所記得的跟實際的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我們有個寶貝,在飛機上看了:“啊?這裏的海怎麼都是黃色的?”人家說這是黃河。黃河怎麼這樣?黃河怎麼這樣?因爲你都是意識形態,你不真,連過去你都不真,你想想看未來你真嗎?我常跟各位講,你到底是活在未來還是活在過去?你想想看,絕大部分的人都活在過去。我要買個房子,那個房子就像什麼什麼那樣,有沒有?裏面我要布置怎麼樣,就像什麼什麼那樣。都是什麼什麼那樣都是過去,有沒有未來的?你未來根本沒有嘛。我要買個房子,你怎麼不說我要買塊草地,晚上睡覺就躺在地上,對不對

  天空的星星當我的蚊帳,地上的草地當我的床褥,對不對?那空氣當我的棉被,可以嗎?你大概想說:怎麼有這種瘋子?你沒有辦法活在未來,你通通活在過去,活在零零落落的過去,不完整的過去。你只是把你的期望,你個人那種虛幻的理想理念,你要的,架構起來當做未來。有沒有?你對未來跟過去,你就不等觀嘛,那現在呢?現在叫空觀,現在什麼也沒有,你坐在這裏一直想,過去剪接成未來嘛,現在根本就空了嘛,根本就沒有嘛。你哪有現在?所以你不能等觀叁世,要等觀叁世一定要入空性以後,你才有可能,不然你做不到。所以,當你不證得空性,要講等觀叁世根本沒意義。你也只能夠說,叁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等觀嘛,平等看待。這種話講了等于沒講。但是這樣作答可以嗎?可以。這叫學生作業一百分,現實人生無意義。

  

所以你今天要學佛,我就跟各位講,你一定要活起來。這個地方可以不懂就真的不懂,你不要裝作懂。現在我們最討厭的就是,根本你就不懂,那你就硬裝懂,那這個就沒辦法,這個很難教。這個爲什麼難教啊?這個叫意識流。這意識流裏,當你活在意識流裏,根本就沒有辦法教你佛法。第一個你傲慢,當然你會說“我根本就不傲慢,我就是要來跟你學”,但我告訴你,你心裏就像那滿滿的一杯水一樣,你拿那一杯水要來學,說“你再把我加一點”,告訴你加不進去。

  

這裏,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你是在這個地方(生住異滅圖的凡夫生死,滅的部分),這個叫什麼?凡夫生死。這個“滅”叫什麼?意識形態這個叫變異念。變異念裏頭啊,其實是意識形態,你的意識形態裏,還不只是一個意識形態,你有非常非常多的意識形態在這裏面。所以每當人家跟你講一句話,你就:“不過——”,不過人家跟你講完了,“可是——”,可是人家跟你講完了,你就“但是——”,但是跟你講完了,“還有——”。這個沒有用,佛陀再一萬年來教也教不動,爲什麼沒辦法教?那叫做意識流,他很多很多的意識流在這裏面,一直流,你的意識像河流一樣一直流過去。這種人學佛無益,他一面學佛,是一面在造業。所以我跟各位講,你假如是這種人,人家一跟你講,你“不過、可是、還有”很多,通通在這裏面,這個學佛沒有意義。所以我們《梁皇寶忏》今天晚上開始,在超度當中,往昔比丘、比丘尼等,往昔,往古以來,優婆塞、優婆夷等,那就是這些人,看起來好像在學佛,其實都還在這裏面,絕對生死輪回。而且我告訴各位,只要是活在這裏面,因爲這是變異念,這裏面是一種思維模式當你那個思維模式一再産生跟運作的時候,這叫相續心。這模式你會一再地運作,運作一次地獄一次,因爲你一再的運作,所以從地獄出來又進去,進來又出去,這個叫什麼?這個叫阿鼻地獄。所以死後阿鼻地獄報。當然你假如這個模式是好的,不一定是不好的,所謂不一定是不好的,就是不是貪嗔癡慢疑這一類的,那看你還有什麼,那就是好的。

  

第一個在這邊這個叫意識流的人生,這裏用變異念,這裏面構成的就是意識形態。意識流就是有很多很多的意識形態堆在一起,這種人通常都是聰明能幹,能說善道,懂得很多,懂得很多沒有用的,就是這種人。那麼這種人分兩個部分,這個叫善惡念,他是修養的人生。這些人概念很多,意識呢,大概一百個概念構成一個意識形態,知道嗎?所以當你這個概念裏頭有很多概念在一起的時候啊,我就把它叫做概念包。你有好多概念包,一包一包,包子的包,不是概念包在包子裏面,是好多概念像個包子一樣,像粽子一串,那個叫做概念包。那個概念包裏頭的人有一個特色,這種人(指修養人生)是比這種人(指凡夫生死)單純,基本上你會覺得這種人(指修養人生)比較好。怎麼好呢?憨憨的,他不像前面這種人(凡夫生死)那麼伶俐,這種人呢比較憨。

  

這裏面(異的部分,修養人生)分兩種,一種叫淨識,一種叫染識。染識人就是有概念包,他有一個特色,什麼特色呢?電視說、報紙說,他沒有主見,電視說就好、報紙說就好、醫生說就好、老師說就好、師父說也對,他就有一個可靠,那個靠叫中心價值觀。所以當你提出一個問題,作答的時候,他就會說:不是說嗎?不是說十二點以後不能吃嗎?那你就跟他講,中午午餐吃過以後就不吃了,你中午幾點吃都不要緊,吃完以後就不要吃了,這個叫做持齋。那他說:啊,不是說十二點以後不能吃嗎?他就會很簡單的一個中心價值觀。不是說嗎,就這樣子,他沒有了。你一跟他講,他說“哦”,一面吃,“不是說不能吃嗎,怎麼又在吃?”這個就是中心價值觀對他會有一種幹擾,這個叫染識。這個染識裏頭其實很多,因爲每一件事有一個,吃,他也有一個染識,你怎麼講,他就“不是說嗎”,又擡出來了。穿衣服也是,那個人穿那紅衣服好漂亮,“不是說佛教徒不能嗎?”哪個師姐燙頭發好漂亮,“啊,不是說……?”又來了,都“不是說”,不是說他也有說,這個叫染識。

  

所謂淨識是什麼?淨識是真正修養好的人,真正好的人,他沒有染識,沒有中心價值觀,他很單純,一個概念就是一個概念,都是單一概念。概念只有一個,他不跟其它概念碰在一起。非常單純的人,不是憨憨的,他單純,但是,他很伶利,他看得很清楚,他沒有“可是、但是、還有、不過”,沒有那些東西,他也沒有“不是說嗎”那個東西,這個叫智慧。從這地方開始,你才有可能修行,很多修行人“不是、可是、還有、但是”很多的那些還講說他修行,無有是處。他講的你看一定都是佛裏佛氣的東西,跟他生命不相應,你先看清楚這裏。

  

好,從這裏開始啊,淨識開始就可以開始修行了。淨識啊,淨識是屬于到達初信位的前面,還沒到初…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