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十九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啊,不一定啊,不一定……那個誰呀,我是看來的還聽來的,忘了,有人統計說啊公司裏頭要都是帥哥美女的話,那公司大概快沒救了。不是只有表面,它是真誠的,往往是什麼啊,他需要的是能夠投入,那公司才有前途。要怎麼投入,它是關鍵。

  

同樣的我們一個人,你在你的生命裏程裏,你怎麼投入,在那投入的過程裏,你自然會産生感化衆生的作用。那麼你運用你生命本質中的這一種真誠的心態、立場、那個爲人處事的態度,那你看看你會轉化嗎,你一定轉化。

  

我記得跟各位舉過一個例子,爸爸、媽媽都是臺大的教授,非常優秀的人才,總共生一個兒子,那個兒子只會笑,什麼都不會,然後吃的肥肥胖胖的。那氣得要死,要生第二個也生不出來,那兩個太精英哦,就很難製造新人類。就製造了一個憨憨的,只會在那邊傻笑,這個爸爸是越看越氣越看越氣,氣也沒辦法,自己兒子總是不能把他捏死。好了,那兒子二十歲的時候,爸爸生病了,住院了。住院了人家的兒子去看病呐,等一下就“我有約會啦,你自己住啦,我有約會啦……”,都不理老爸生病的狀況。這個老爸就有這個只會憨憨站在那裏笑,想一想,還是這個孩子乖,啊,二十幾年來,住院一個月啊沒離開過他一步。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真誠會感動他,雖然被他氣了二十年,最後一個月完全改了。這孩子單純,所以真誠,對不對。讀書,你看兩個博士生一個土豆,什麼都不會,九九乘法背到二十歲九九表還沒背起來,ABC二十六個字母還沒有接上去,就這樣子。真誠,你就會感動人,這就是德啊,德啊。當然這個德不是佛家的德啦,佛家的德是經過不斷重複所訓練出來的定力跟窮盡底源所創造出來的這種智慧,一個技術面,一個工程面,他累積出來的就是德行。那麼這個德行呐,自然就會影響出去。

  

那我們從這一個地方看,這個菩薩,就是這個生命因素是從哪裏來呢?從他訓練這一種柔美的、柔軟的,爲人處世的態度上啊,他鍛煉出來的這個就修行法門。你以爲修行法門是什麼,一張嘴碎碎念,一直念一直念這個叫做法門?這個就是法門。從爲人處世的態度、立場,那個心境、心態上去與人相處,然後從這個地方來培養他的德行,這個德行直接就可以教化衆生,同時這個德行直接可以感化你其它的生命因素,這個叫“大明德深美音”。你不要看這些名字,它不是語言文字好啊,它的內容更好,這個就是很重要的一類生命因素。

  

第十個,“大福光”,這個地方,我們大概二十個當中只有這個講到“福”“福光智生”,光也是智慧,智也是智慧。那麼有一個“生”字在這裏,這前面也有幾個“生”啊,前面那個“功德寶髻智生”,它也是“智生”,這邊也是“智生”,有沒有。你看到這“智生”都講到智慧能力的作用。“大福光”是這個福啊加一個“大”就不是世間的福報而已,這是無盡福。

  

這個福報我們常跟各位講,這無漏福啊,是用不完的,用不完。你要,它就來,你不要啊,它就停,你想要,它還會再來。哇,這個太好了。你在想說我想刷卡的時候它錢就來了,或者我刷完卡錢就來了,這個不是小叮當變魔術啊,而是你在人生的旅途中,在饒益衆生的這個層面上,它就會有這種情況。而這個福呢,有個“大”在,它是窮盡的,它不是爲自己用的福,是衆生用的福你要爲衆生,它就出現,你不是爲衆生,它不來,因爲這是要給衆生的,不是要給你的。所以我們常跟各位講,這個是很多人沒有辦法做到的問題。

  

我說身爲出家衆,他有個特色,他所有的財産都是衆生的,不是自己的。同修們買(指脖子上挂的念珠),“師父,這個送給你。”師父說:“謝謝你,阿彌陀佛,功德無量。”這不是你的,你只是代表道場收了,你還活著可以用,死了是歸道場的,不是你的。你前輩子大概有點福報這東西你還用得到,你沒有這個福報,這個用不到。人家送我很多的,都給人家沒收了,師父你那條不錯啊。你要知道這都不是自己的,這是一個基本定義。你買計算機送給師父,那也是道場的,可是這些人要背因果就是,人離開把計算機都背走,理由就是人家送給我的,這因果你就算進去了。書也一樣,你不要說我要讀的書,那你要跟常住要,常住要能給你的給你,要不然那是十方的。你要知道啊,不是說我妹妹買給我,我哥哥買給我,不一樣。

  

所以道場你既然是取名爲道場啊,就是十方的。你不能夠說我不出嫁而出家,所以呢爸爸蓋一間廟給我,它是我的,那你就搞錯了,爸爸蓋一間廟給你,你死了不是你的財産,是十方衆生的財産。這個基本理念你都要弄清楚,沒有的話你修不了大福,修不了大福。所以我跟政府建議說出家人所有的姓統統改,改爲釋迦牟尼佛的釋,你要還俗那就還回去,還回你原來的。但是呢,出家時間的財産全部充公,全部是國家的,因爲你是十方的,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啊。政府不幹,因爲法律不能這樣,法律不能這樣我們就沒辦法,但是因果你要算進去,因果要算進去。所以大福怎麼修,好修啊,怎麼不好修。只是你不會修而已嘛,這還不簡單。那麼這個福啊,你這樣修你一定産生智慧,一定産生智慧!而這個智慧啊,會饒益衆生,饒益衆生。所以各位學佛不要學到背因果啊,你不但不背因果而且又可以修大福啊。你反過來自己哦,那你就自哀自歎,因爲每一輩子都在那邊“啊喲,人家怎麼那麼好命,怎麼修的福報那麼大”,那你怎麼那麼衰,你爲什麼因地不好好修呢?這就是關鍵,就是關鍵。

  

這是第叁段前頭所提到的這個菩薩,這個二十個菩薩,兩大類,兩部門,一個能,一個所。我這樣跟各位提醒,那你在整個研究上啊,應該可以看得到。那這個能、所兩個部分從華嚴的立場來講,不一定叫能、所,它可以叫理、事,一個理,一個事。那普賢那邊呢叫理,那十普,普字號的菩薩,那十個是屬于理上的生命因素,這邊呢是屬于事上的生命因素。所以我們把理上的生命因素,叫做存在,它只是存在,你用大腦很難去夠,去抓住,你用體會、體驗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大腦的語言很難去表達。那事的這部分就好表達了,它能嘛,心所緣,緣得到的你都好表達,所的部分緣得到,你都不好表達。很多人在談愛情,談愛情怎麼表達?但是你會做出來,可是你講不出來。這個就是問題了。那個理的部分,所的那個部分呐,它有這一種情況,有這種情況。

  

好,這個是針對這二十個菩薩的意義啊,簡單的跟各位談了。我們不能夠說很詳盡,要詳細講的話,那沒那麼簡單。因爲他們的法門都很殊勝,都很殊勝。

  

好,這個經文裏把這二十個菩薩講出來,爲什麼經文要講這二十個,爲什麼?它可以講更多,《四十華嚴》一開始啊講了幾百個,講了幾百個啊,這裏爲什麼要挑這二十個?二十個,經文的幅度算是很長了,很長了。這裏第一個要跟各位表明的就是生命因素的存在,生命因素的存在。果地的這二十個生命因素啊,全部兌現,全部兌現這個樣子。那因地在哪裏呢?經文裏其實是有,但我們現在不會讀經啊,你前後對照不出來。所以《淨行品》上面講了是因地的部分,這是果地的部分。所以從生命因素來看佛經啊,你就很容易通達,很容易了解,這個就是我們爲什麼要先能夠解讀《華嚴經》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的地方。要不然他不用花費這麼多的篇幅來寫這些名字,他寫這些名字都有意義的。

  

好,“如是等而爲上首”,你看它只舉代表啊。這二十個啊,爲上首,就是每一大類當中挑一個,每一大類當中挑一個,它主要分兩大類。每一大類裏頭又還有很多,它各挑十個。十個啊,當然在華嚴的語言裏頭有它的特殊性,用十來表窮盡跟圓滿的意思,十啊,表示窮盡跟圓滿,沒有遺漏。事實上漏得多了,它只是代表啊,全部包括在裏面就對了。所以我們說這十個每一個都一大類的原因就在這地方。

  

有十佛世界微塵數”,這個十也是這個意思,就窮盡的意思,當然不止十了,它用十來代表窮盡了。十,十個;“佛世界”就是佛刹;“微塵數”,這麼大的量。佛成佛的時候啊,那是講所有的生命因素炳然齊現,那麼在講這個菩薩的時候啊,也是他從十方各地來爲佛的成佛啊,這一個喜事來慶祝的,也帶著這個意思哦。這個經文在這裏沒提到,後面都提到這一類的狀況。這個是一個總結,第叁段就要開始了。

  

此諸菩薩”,下面這幾句,你就要背起來,很重要的一個關鍵,也是華嚴思想,我們叫普賢乘的一個核心。他這些菩薩,也就是這些生命因素,這些生命因素啊,你說菩薩好了,“往昔皆與毗盧遮那如來共集善根修菩薩行”,這個是第一個。第二個,“皆從如來善根海生,諸波羅蜜悉已圓滿;慧眼明徹,等觀叁世;于諸叁昧,具足清淨;辯才如海,廣大無盡;具佛功德,尊嚴可敬;知衆生根,如應化伏;入法界藏,智無差別;證佛解脫,甚深廣大;能隨方便…

《華嚴經經首 第十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