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十集

  

華嚴經經首 第十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再看經文第四頁倒數第叁行最後兩個字: “複以諸佛威神所持,演說如來廣大境界,妙音遐暢無處不及。”

  

這個文字上看,大家都很容易了解。前一段講到宮殿樓閣的時候,最後是講佛——諸佛威神“一念之間悉包法界”,這裏呢也是“諸佛威神所持”,但是他不是講禅宗的講法。“一念之間悉包法界”,這是禅宗的語言模式,在這個地方他不是這個模式,他講的就複雜了,這是密法的語言模式,所以他講到廣大境界——“演說如來廣大境界”,如來這裏是從自性講,演說自性的廣大境界。各位的自性有什麼境界呢?鑽牛角尖,百般計較,這個叫什麼境界?他這裏是廣大境界。

  

廣大境界呀,我們通常在講的就是從時間跟空間來講過去、現在、未來,這個叫叁世。你從宏觀來看這樣就夠了,要從微觀來看,過去有過去的過去、過去的現在、過去的未來。你看看漢武帝跟他的兒子說:“我的爸爸跟我說以前有個周公。”從漢武帝來講,周公是他的過去,漢武帝對我們來講是過去,從漢武帝講周公,就是過去的過去。漢武帝說:“我這個時候統領大軍打匈奴。”這個時候是過去的現在,有沒有?漢武帝跟他的兒子講:“將來有個唐太宗。”將來會有個唐太宗,這個就是過去的未來,對不對?那我們現在呢,也一樣發生這種情況,唐太宗跟他的兒子講,他說:“過去的漢武帝,他跟他的兒子講以前有個周公。”那麼這個時候從唐太宗來講,他是講過去的過去,唐太宗在講他那個時候的事情,那就是過去的現在,那麼他在講未來,那就是過去的未來,那麼他當時在講的時候,他也可以說,他講未來的未來,也可以。他唐太宗告訴他的兒子說:“將來會有個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他告訴他的兒子說,“他以後他們會有個孫中山。””從唐太宗來講,講到乾隆皇帝講孫中山的時候,這個就是未來的未來。所以這個叫作九世,這個九世從過去的過去到未來的未來有九個,在一念之間完成,這個叫作十世。這個就微細了,其實他還可以更微細,過去的過去他還可以再講,過去過去的過去,過去過去的現在,過去過去的未來,那就更微細了。我們通常講到這個地方,就表示重重無盡。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境界很廣大了。我們只會眼前兩句話,你剛才跟我講什麼意思,剛才……剛才呀,然後就吵個不完,吵到氣的要命,這個叫計較,沒有心量。

  

這是從時間上來看,從時間上來看是比較難,從空間上來看是比較容易。空間上來看我們現在叫作世界觀,這個容易,我們要有曆史觀很不容易。一個人要成就具有世界觀的事業,是很容易的,不難。成功的企業家他容易成就,他就是世界觀,他才走得出去。那你看很多這些雜志,什麼《天下》、《卓越》、《遠見》……他們在探討的都是世界觀,沒有人探討曆史觀,也就是空間你要講廣大,容易講,大家也容易體會得到。

  

最近臺灣的經濟一直下沈,那麼有人講臺灣危機,可是呢,我們仔細分析你會發現,臺灣的政客有危機,臺灣的商人沒有危機。臺商爲什麼沒危機呢,你知道什麼原因嗎?因爲他有國際觀,他有世界觀,他有十方的觀念,因此他的財産,是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哪邊有風險只有那一塊,大概百分之九十他都保得住。其實他看到哪邊有風險的時候,他那個風險地方的財富跟事業,他已經分散到全世界各地去了,他真正會發生風險的,不到百分之一。因爲他有世界觀,所以他不會有風險,他知道風險存在,但他已經把風險全部分散。政客就麻煩了,政客他只賭一個,非死即活,這些人都是意識形態在爭執,你不要跟著吵下去,要留意到這一點。因爲你意識形態一爭執的時候,你就鑽牛角尖了,鑽牛角尖了,你不會宏觀,一鑽牛角尖你沒有廣大境界,沒有廣大境界。所以,廣大境界從空間呐,十方的空間來培訓是容易的,但是有沒有人想到未來呀?沒有啊,他事業會分散到全世界,但是他沒有辦法延續下去,幾百年的事業,沒有。

  

要延續幾百年的東西,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看,有兩個人做到,兩個人,一個是孔夫子,孔夫子做到了。他的事業到現在兩千五六百年了,他的子孫還享受他的福利,這是一個。第二個也有這種氣魄的,這真的是很有遠見的,就是範仲淹。範仲淹到現在一千年了,他的子孫基本上沒有一個犯罪,沒有一個壞的子孫,你就留意到。爲什麼呢,因爲人家有曆史觀,而曆史觀真正的誕生,在于因果的堅信程度。你不信因果的人,你不會爲未來想,你在做壞事,只求眼前自己的利得,你不會想到往後,更不會想到你的子孫,知道嗎,這是很重要的!

  

範仲淹、孔夫子爲什麼到現在一千年、兩千五百年,他的子孫還是那麼樣殊勝,那麼的繁榮,爲什麼,就是因爲他們堅守因果律。雖然這兩個人都不講因果,但是你自己看看。有一次,一個算命地理風水師跟範仲淹講,我們家鄉揚州,那裏有塊風水寶地,你現在當行政院長,宰相啊,買下來,對你子孫很好。他說,好,把它買下來。他就買下來了,蓋義學,蓋學校,不是給他家人住。揚州多人才,範仲淹最大的功德。他假如像一般人就把風水寶地私吞,可以不可以,他當然可以,但是他沒有私吞,他就是要蓋一個學校,給故鄉的這些小孩子受教育。這個因果你看大不大?範仲淹窮書生的時候,十年寒窗苦讀,他是住在廟裏,考上狀元,當了宰相,那個廟想大殿要重修,他看看宰相幫個忙,就去跟他化緣了。他就講一句話“我已經供養了。”“啊,你一毛錢都不拔,還供養?”他說:“我告訴你,你回去有沒有哪裏有一棵樹,那樹下你挖挖看,有十二甕金銀珠寶。”去挖,果然裏面有十二甕,他在讀書的時候就看到了,他就把它蓋起來了,他掩蓋,他沒拿。

  

各位,你心動不動?人家深信因果啊,一毛錢不動。他一挖,十二甕的金銀財寶,趕快把大殿修起來。他一毛錢也沒給,他真的給了,他不貪就是布施嘛,就是供養嘛,當然他的子孫會繁榮啊,深信因果!你有貪心,十二甕搬回家,我這下哪還需要考狀元,他沒有,那個心就是如如不動,這就是有曆史觀,有時間的觀念。一念貪心起,因果隨身來;一念貪不起,老天爺都看得到啊,對不對,白花花的銀子誰不想要?他就不要,老天有眼,因果就是這樣來的,那時候他把它帶走了誰知道,對不對?這叫作曆史的宏觀。他不要,不要就不要,不是人家知道不知道,跟那個無關,知道嗎,是你心燈啊,這叫光明朗照。你一看到白花花的銀子,我告訴你,一百個哦,大概五百個心都被無明蓋住了,貪心就起了,你貪回家家裏大小都高興:哦,你真厲害,弄了這麼多回來!沒有人會問說,你該得不該得。但是他堅持。

  

曆史的宏觀,一定要有因果這個基本觀念你沒有因果的基本觀念,不可能養成曆史宏觀。所以我們一直跟各位講,堅持正法的基本立場,你不要被那些貪嗔癡把你俘虜了,不管怎麼樣,你就回到正法的立場來,你會很痛苦,對不對?像這種事他連講都沒講,所以才都沒有人知道,因爲他連講都沒講,所以他煩惱沒有。我們這些人一看到,我不拿,不拿又叁八,又長舌,到處講,我發現了金銀財寶我就是不講,你煩惱一定一堆的,乃至于有人還把你綁票,“講!不講頭砍下來!”你不是自找麻煩嗎?人家就是不講,口業都不造,所以他才會心境朗澈,非常的晴朗,非常的清澈。這個深明因果,我們不明因果,所以,烏煙瘴氣,七竅冒煙,對不對?愛計較,愛指揮,愛造業,那都不行。所以你要懂得,廣大境界是這樣培養起來的。

  

今天的人很麻煩,爲什麼麻煩呢?因爲我們這個世界呀,整個世界有一個錯誤的價值觀,整個社會的中心價值觀産生偏差。我常跟各位講,這個社會中心價值觀是染識的根本,染識啊,使你造成意識形態。因爲有這種錯誤的社會價值觀,在你的八識田中,你就沒有辦法弄清楚了。因爲社會一直教你以利潤爲中心,然後,爲了要利潤你就要大量生産,大量生産就要大量消費。這裏面産生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爲大量生産才能降低成本,對不對?降低成本,我不是生産就好了,我要你消費呀,那要你消費要怎麼辦?叁個月換新的,叁個月換新的……搞不好,我告訴你,下個月就換新的,不用叁個月。爲什麼呢?還沒用壞就要換,還沒用壞就要換,這種東西(手機)最多。所以你看那小孩子,叁個月兩個月就換個手機,因爲不是只有一家,那麼多家手機工廠在生産,新的廠牌出來,新的型號出來,你就一直換,爲什麼會一直換?因爲他要推動你消費,那你呢,你已經被俘虜了,你知道嗎,怎麼辦?這是一個。

  

第二個,它規格一致化。這個也很麻煩,我常跟各位講Starbucks,你喝一杯也是那一杯,你喝一百萬杯也是那一杯,它統一規格。這個統一規格的觀念,跟經常替換的觀念,告訴你,是今天世界災難的根源!因爲你喝Starbucks,我也要喝啊,我不喝我落伍,喝了以後晚上睡不著,天曉得,你就多喝一點就會睡得著嗎?Starbucks是小事啦,你用LV,我也要用LV,這下完了,對不對?你用什…

《華嚴經經首 第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