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九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劈柴的砧,然後咔!劈下去。我們大概劈下去都倒過來,尖的不下去,粗的下來。然後拼命拉,拉起來,然後,砰!碰到自己的頭,因爲什麼?技術不行又不用心。他一用心呐,技術就會很好,那一下手他會很准,因爲他只有置心一處——念佛,其它都隨緣。也就在那個時候,一個火,到底是竈坑裏頭的木柴被火燒,啪!那個炸開來,還是他自己弄進去的時候,不小心撞到什麼,那不管。當下他開悟,這就置心一處啊。

  

你要真的處事那麼認真,你看公案你就跟著進去了,跟著進去了,他的法界你也進得去啊。問題是你只會問,他爲什麼“啪”一聲就開悟?我“啪”下去你也不開悟?爲什麼?因爲你不曆事練心。你是置心一處還是善用其心?這是不一樣的,你真的做了,你自己就體會到。你不做那沒辦法。透過這個狀況,你才可以有寶樹枝果,你知道嗎?你要建設,在生命改造的工程裏頭,你有很多工程要進行,那些工程都是透過事情的鍛煉,你的用心方法不一樣。

  

今天,各位都是高級人士,聰明能幹,你就更需要經曆很多事。假如今天你自己知道,我就是憨憨的,比別人稍微差一點,反應沒人家那麼快,那可以。你只負責一件事,那件事情你要做得很好。可是這件事情有一個除外,你不能用你喜歡的來挑。你光是做你喜歡做的,有些你不喜歡做的,那就不行。不管人家分配你什麼事,你去做。分配你的事情可能調來調去,你要接受人家的調度,以平常心去接受,這才有可能。我在做這件事,我就喜歡做那件事。你怎麼老是叫我做這件事,這個已經抱怨出來了,基本上不得成就,而且你會一直造業。你在做,我就做;你叫我做那個,我就過去做那個。那麼你置心一處,這是一種,你其它的都不管。

  

一種是善用其心,去窮盡它、去圓滿它;一種是置心一處。大致上,書讀得少,而且又比較沒有積極性的人,溫馴的,聽候指揮的,那都是置心一處的行法,你要留意到。置心一處,那任何的噪聲你都不要理它,我只要安住在佛號、數息或者哪一個地方,對不對?這個叫置心一處啊。那你說,我不可能,人家孫悟空是七十二變,我差不多七百二十變,那我這個孫悟空我管不住,那你就用善用其心的方法。不管做什麼事你都投入,我要五年,可是他給我叁年的時間,我還沒窮盡,不要緊,因爲因緣如此嘛,對不對?我五年都窮盡了,他已經十年了還不調我走,那你就繼續做。那個基本的心性是隨緣,那麼隨著你的脾性、性格啊,因地叫性格嘛,那你就做到底嘛,你知道嗎,那發展的不一樣,沒關系,成就是你的。

  

那麼,你要懂得這一種,雖然我這輩子是置心一處,沒有辦法“寶樹枝果,周回間列”,但是你的樹啊,樹幹呐,你一定會很堅強,下輩子你再枝果周回間列嘛,對不對?你要留意到啊。你說,我這樣子,人家“寶樹枝果,周回間列”,我就一傻傻的,你就一傻傻的,你先把你的樹幹先養好。下輩子他自然呐,你就會聰明,才華橫溢,這就是不可思議嘛。你現在想:我要修什麼聰明才智,我要跟人家這樣子——十八般武藝……你追求這個追不到。所以你只要懂得那個心隨緣,你不要一直想,想要做你喜歡做的事。只要把這一點除掉,人家的安排我都做。我接納人家的意見,置心一處,你就會成就。基本上是這樣子。

  

所以你會發現到啊,置心一處的修法偏向于禅修;善用其心的修法偏向于密法。有沒有?已經出來了。所以我們還是那一句話,各位你要曆事練心,不要抱怨!很多人喜歡抱怨,到道場來是修法,離開道場,背後講是非,那你白修了,下輩子你還會再進道場,你還是一樣滿頭包,因爲你造了是非的因。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不要抱怨,尤其不要背後抱怨,這是很重要。不要愛現,不要有好惡心,就是這個地方。真的修行我們常常問:什麼叫修行?我這樣做叫修行嗎?我修行是這樣做嗎?你帶著這些疑情下去,不成就是很不可思議的事。你倒過來,到處抱怨,到處是非,那個會成就啊,無有是處。你弄清楚,這種種狀況是不同的,所以這裏談到啊,修行的時候的一種脾性,有沒有?各位的脾氣啊、情緒啊,都有了。

  

好,那麼經過這兩個階段,不管你是置心一處到善用其心,這樣子過來了,佛是這些都走過了。我們因地在修行,你在哪個階段不知道,我們只是這樣告訴你那些階段性的,其實我是假設你已經是法身大士了,有沒有?這個不只法界大灌頂,這個已經是阿阇梨受職位灌頂了,你知道嗎?而且這些行法都跟各位交代得很清楚啊,你要修行馬上就可以著手,現在問題就是你都沒有准備,沒有任何的心理准備。你今天假如來說,我是要來求法的,這下子你法都已經……這叫什麼?大珠小珠落滿盤,你收獲很多;你假如說我只是來聽聽看,你就會說很好很好,回去什麼都沒有,因爲通通掉光光,大珠小珠都掉下來,你一個也沒撿到,這是一個關鍵處。

  

那麼下面這一句 “摩尼光雲,互相照耀”,剛才跟各位講了,“摩尼”是自在,饒益衆生的自在,光是作用,換句話說,他能夠很自在地饒益衆生,或者饒益衆生的自在性,讓衆生的自在性能夠顯揚出來,這叫光,摩尼光的作用。所以我們一般從主詞來講,就是佛陀啊,他有饒益衆生的這種作用,那麼隨緣示現,這個叫做“摩尼光雲”。這個字啊,文字的解釋,你要懂得他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否則你解不出來。

  

我常跟各位講,我講這些,爲什麼這樣講,你可以記下來,這輩子可能趕不上了,下輩子再來,海雲法師的語言模式與思維模式足夠你去寫博士論文。現在你還不用,現在沒有人認識海雲法師,你要去寫這個東西也沒用,沒有學校會接受。因爲有人來說他要寫博士論文,要我當指導,我說你最好不要講,你回去跟你的教授一講,你就完了。因爲我們沒有知名度,學校要的是知名度,你沒有學位沒有文憑,學校不能要。這個要研究要等我死後,海雲法師已經挂掉了,往生極樂世界了,那時候你可以來研究這個,他不認識,可以,不要緊,那個法師已經走了,離開這個世間,那你可以研究。這個東西我跟你講,你不要看“摩尼光雲”四個字,我是這樣解釋的,爲什麼這樣解釋,現在我這個腦袋裏頭要挖,我也挖不出來,裏面東西太多了,雜草叢生,等我死後你再慢慢去梳理,買幾根梳子慢慢去梳理,會弄出東西來。

  

他隨緣示現又饒益衆生的作用,隨緣示現你就知道他很多,對不對,而且不但隨緣示現,互不相同,他不但互不相同,他會互相撞擊。有時候這個來要誇獎,有時候那個來要把他罵一罵,這個叫作什麼,這就是互相照耀。有時候要叁斧頭,有時候要九鐵棒,爲什麼,互相照耀啊。有時候要獎勵,有時候要呵斥;有時候直說,有時候橫說;有時候廣說,有時候略說,這就是互相照耀,因爲他隨緣示現。有的人來師父會一直點頭說:“對對對……很好很好……”;另外一個也同樣這樣講:“不對不對……,根本就不對,你就弄錯了。”你會說“他都對,我都不對”。他當然都對,你當然都不對,因爲你不是他,這不一樣的。所以書生來,我們用書生的方法談,白丁來用白丁的方法談。我跟科學家講科學家的話,我跟企業家講企業家的話,對不對?那老粗來我要跟他講老粗的話。關鍵是在這裏。你不能拿他來看你啊,對不對?他貪嗔癡重,你是修戒定慧的,怎麼可以跟他一樣,是不是?你想想看。

  

所以一個受過戒的人來談的,跟一個沒受過戒的人來談的,不會一樣,對不對?一個已經修行的人,跟一個還未修行的人,我們談的怎麼會一樣呢。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說,你已經經過人格性矯正,又已經及格了,不但及格你又已經發心了,那這個……讓你不能吃不能睡,因爲你已經發菩提心,要上菩提道,這個要嚴格訓練呐。那個現在正在享受福報,發心也別談,不過隨緣做做善事,那可以。不是我要他的錢,因爲他要發心做善事,對不對?那我們就這樣隨緣。你這個時候要他什麼過午不食了,然後持五戒持八戒,他說最好不要,最好不要,所以你要隨緣,他這個時候因緣還沒到,我們跟他結善緣,給他種福田做功德。那這個因緣已經過了,已經開始要上菩提道了,你已經不是給他種福田做功德而已,這個時候要在菩提道上精進。他說我已經啓動了,啓動了不夠快,你從屁股就踢上去,叫他跑快一點,因爲你已經要上高速公路了,不能時速低于六十公裏;那他還沒有上路嘛,他還在羊腸小道裏混日子過,那平安就好,你叫他超過六十公裏一下子掉到崖下去,粉身碎骨,那不行啊。所以因爲衆生的習性、種類不同,我們所談的不同,所以關鍵是在這裏,這個叫“互相照耀”。佛因應衆生的根器不同,而有不同的隨緣示現,所以叫作叁十叁應身,有沒有?這個就是指這個部分。

  

十方諸佛,化現珠王”,十方諸佛都來了,“化現珠王”,“珠王”基本上就是衆寶之王。大陸有個城叫作統萬城,統萬城就是從西方要進入中原,有第一個城市,那時候這個城市好像西夏人,我記得好像西夏人建立的第一個城市。他說東方所有的城市都是我統治的,所以叫統萬城,現在只有一些當時建築物的地基而已,已經一千多年沒用了,那叫統萬城。那我們也有個統萬物,知道嗎?臺北動物園園長就是統萬物,所有的動物都…

《華嚴經經首 第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