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快,那更何況像玻璃這種東西,一下子就破了。這個就是“諸佛神力”,要把它聚在一起,是不容易,但是當你聚在一起的時候,那股力量是相當大的。
你不要看這文字很簡單,是很簡單,但是呢,它也是不可思議啊。當你從文字上去解釋的時候,那沒什麼,給你解釋過就完了,所以你弄到最後會說,所有的宗教都是勸人行善。佛教在這個地方,不只勸人行善,它在改造你的生命,要使你達到止于至善,要你把這凡夫的生命改造成聖人,他在教我們的是這一套工程。你看看,你要進行這個部分,要下多少的功夫。
大家在看《華嚴經》,我期望各位的是,不要把《華嚴經》當做一般的經書,尤其不要把《華嚴經》當做普通的書籍看。佛經裏頭的任何一部經,都是從生命中向你交待的,你不要把它看成這外面書店——臺北書店,聽說統計每個月出四千多本書,全世界就更不用說了,當那麼多的書擺在一起的時候,其實都是浪費自然資源,都是浪費。你不給他出,叫做思想牽製,你要給他出,破壞地球生態。這個叫做我們這個世界的共生結構,我是叫共犯結構,共同犯罪的一種結構,他們說這樣不好,他聽了會生氣,就改成共生結構,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製度。
印那麼多書,各位看幾本,我們當中有沒有人,每年看一本書的?我看都很少啦,要講說每個月看一本書的,大概沒有啦。每天看報紙大概就看那幾版,報紙都已經浪費了,雜志更不用說,書籍更不用說,但是每個月出那麼多。你想怎麼辦?這個叫做——知的權力,是嗎?不是。這個我們不談,但是我們要告訴各位,經本是不一樣的、經本是生命的,尤其《華嚴經》,它是解讀你生命奧秘的百科全書。什麼書都可以毀,這本書不能毀,因爲它是生命體現的一個——我們叫作地圖。你要解讀你的生命,這部經講得最清楚。我們要改造自己的生命,你也按照這部經來,它是非常好的。我常跟各位講,這部經打開,基本上我們看不懂,不要緊,你不要看它,你給它看,可以吧?你把經本打開,給經本看看嘛,把你自己給經本看看,你沐浴其中,就好像給爺爺看,看你一樣,給爸爸媽媽看著你一樣,真的佛光普照。你自己要去感受這個部分。
叫你看書,你看不懂;要不然就是一切空白,嘴巴是念過去了,腦袋一片空白,那你幹脆就給它看,靜下來,那種幸福感很殊勝的,非常殊勝。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師父怎麼叫我給書看,我應該看書才對啊。反正你看了等于沒看,幹脆給經本來看你,它看你,那種佛光普照,你還能感受到那一份幸福跟殊勝。這是提供給各位了解這個《華嚴經》的殊勝。
這裏是講到宮殿,到這個地方,從“其地堅固”到“其菩提樹,高顯殊特”,然後呢,他的“宮殿樓閣廣博嚴麗”的這種狀況。再來呢,就講師子座,“其師子座,高廣妙好”,這師子座非常好,第一個,高,第二個,廣。我們一看,從前面跟各位談的,他在菩提樹下,怎麼跑出這些東西來啊,這個就是佛經裏頭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講宮殿,你比較感覺不到,現在在菩提樹下,我們再看剛才那個圖案。好,我們先看這個地方。這一張,佛陀在菩提樹下,有沒有?他坐什麼,坐草地座,對不對?坐草地座,誰看到草地座?你我他肉眼看的嘛,對不對,你也不會說他是佛,你只是說他是個人,那個修行人,那個和尚,對不對?西藏人會說,那個法王、仁波切;南傳佛教的人會說,那個比丘。對不對?就坐在樹下,這個時候啊,這個看他的人,假如是說,他在這個樹下成佛,這樣的話,這個人叫做阿羅漢。我們現在假設,各位都是阿羅漢,阿羅漢看到的是釋迦牟尼佛坐草地上,這個佛呢,叫做劣應身佛。
另外一個呢,他不是坐草地座,他坐天衣座,這個地方是天衣,那麼你同樣是看他一個人在這裏,看到他坐的地方有天衣,這個叫做勝應身佛,這是圓覺人看的,勝應身。勝應身啊,這看佛的話,他就不是單純一個瘦巴巴的人,你會看到他氣質出來了,所以呢,他所坐的不是草地而是天衣。那麼第叁個,他看那個佛坐在那裏,這個佛,天衣座上有蓮花,坐在蓮花座上,這是大乘始教。然後大乘終教呢,看到佛坐在金剛座上,天衣覆蓋著蓮花,蓮花下面那還有金剛座。
我們這裏這一尊,這個叫做蓮花座。這一尊,蓮花下面有個金剛座,有沒有?這個叫做金剛座,這個是終教的佛。受過大乘終教訓練的人,看到佛成佛是坐這樣。那麼你假如是頓教,就大乘頓教,禅法訓練所看到的佛,那麼佛坐在法性座上。法性座啊,就沒辦法表達了,就是這個那個這個,那叫法性座。那麼最高層次的呢,那就是學華嚴的,普融法界師子座。我念給你聽,你記一下,我也沒看過。那個佛所坐的位置,那很殊勝很殊勝,那個法座,普融法界,所有的法界都到師子座裏面來了。
那我們叁樓有一尊彌勒菩薩,我叫他畫了畫了………他也畫了一點,反正藝術家沒修行,跟他講他也搞不懂,反正他就畫了一堆就對了。這個背光有畫,這個背光也有畫,就是要把那個境界畫進來不容易。那我們在大陸上找了很多這些古老的寺院,明朝、宋朝的這些佛像塑造裏頭帶有這些影子,這些我們統稱爲華嚴造像法。他在一個佛身,包括他的座,包括他的背光,要充分地表達那個境界,這一種表達方式的造像方式,我們統稱爲華嚴造像法。他就不是單純的那麼一個人坐在這個地方而已。
像這個地方是修法用的,但是呢,他的整個境界表達不出來,不完整。那真正要製作的時候,不只頭部這樣製作,你看這帽,有沒有?這寶冠,這個地方,十一面觀音這裏,你看這個光頭根本什麼都沒有,這寶冠上面還有佛,有很多,十一面觀音這裏呀,這個就是開始在做變化。我一直要找一個——這天冠菩薩的天冠要把它做好一點也是沒有辦法,我們自己不會做,只有拜托藝術家做,藝術家反正聽不懂就變成這個樣子。
我們爲什麼要收集那麼多的數據,包括這種佛畫,包括書籍,一堆一堆的,爲什麼?因爲要找這些數據出來,不然……你要知道,古人在經典裏頭所耗下去的功夫呈現出來的,那都是人類文化遺産。現在我們能夠用現代的科技,把那些相片捕捉下來,那我們大家可以分享得到,這是很難得的。你能夠買到那些相片,就已經不得了了。要不然你憑空怎麼去想象?你根本想象不起來。
你看看古代大德,他們在造像上所下的功夫怎麼樣。所以我跟各位鼓勵說,以後我們要去,我希望大家一起參加。不是說你不要跟別人去,因爲跟別人去你可能看不到,看到大概你也不知道。我們會跟你解釋說,那些殊勝的佛像,他殊勝在哪裏。像他這個地方就是講師子座,師子座在講些什麼,那個整個佛像,他代表整個法界的意義,就從師子座背光跟佛身上面來表達。
那麼你到大殿去,大陸的大殿,我們是正在模仿。大殿裏頭,除了佛身塑像的這個部分以外,他還沒有辦法充分表達,那他就畫壁畫。所以大陸的佛寺大雄寶殿,那個佛像的背後都還有壁畫。我們沒有,我們很少,很少去表達這些。我們這裏算是比較特別,用經文來做背景,來襯托。
那些壁畫,大雄寶殿的壁畫,通通叫做經變。經文啊,把它畫成圖畫,這個叫做經變,經文變化出來的圖畫。那都是很殊勝很難得,看看兩千多年來,祖師們、大德們,在修法上,在護法上,他們所下的功夫是什麼。今天我們有這個因緣,那應該要感恩,要能夠珍惜,所以我們往後會一再地到大陸各地,去看看這些佛寺。那麼也希望各位,有機會,時間許可,你就盡量來參加,大家一起參加。
好,我們來跟各位解釋這個部分。師子座高廣妙好是怎麼個高廣妙好?第一個,“摩尼爲臺,蓮華爲網”。摩尼,爲臺,臺啊,反正你現在坐的就是臺,你也看不到。我們這個地方有做了兩個,這一個所做的這個部分,它是花蕊。大家對于蓮花有沒有概念?中間是蓮蓬,那花蕊在旁邊,所以當蓮花枯謝的時候,蓮蓬外面會有花蕊,有沒有看過?沒看過?這些都是“都市俗”,不是“鄉下俗”,蓮花都沒仔細欣賞過。蓮藕長在哪裏啊?蓮藕就長在蓮花下面。那他的臺就是蓮藕的部分,簡單講,摩尼爲臺就蓮藕的部分是摩尼所成。那蓮花編成網,這個時候你要留意到,他的這個臺,我們這樣講說,他的蓮藕是摩尼做的,你不能體會了。這臺是這個臺啊,因爲他的那個普融無盡的師子座嘛,這個臺,這個部分爲臺,摩尼做的臺。那麼蓮花呢,它應該不只一朵蓮花,它才會爲網,才會織成網,所以它是用蓮花織成的網,而不是一朵蓮花。
現在這個工藝我們沒辦法做。沒辦法做,他就做這個樣子,用這個千葉蓮花,這個叫千葉蓮花,但這個是不到一千葉,要做一千葉,工程就大了。這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用這個來做表達,這個也是華嚴造像法表達的特殊性。那麼,你沒有辦法用一千朵蓮花,那就用一千葉的蓮花來做表達,這個是我們在這個物質世界裏,表達的極限,它産生的變化。你知道嗎?一千多蓮花它上面要怎麼連起來,他沒辦法連。
現代應該可以做,用不鏽鋼還是中碳鋼,用鋼把它架起來,做一千朵蓮花,然後來鍍金…
《華嚴經經首 第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