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六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定位,投入,自然就會成就,所以不去區別。那麼這些寶你就要好好去用功,每一個都要修。修不是你要修,不是,你在事相那個地方下手,投入,就對了,其它你不要管,因緣到你要修這個,因緣到你就修那個。這個同修來你要修布施,對不對,那個同修來你修供養,那個同修來你修呵斥,呵斥也是爲了他好。你不要老是罵人,回家罵那一個就叫呵斥,我是爲你好,不是,它有一個標准在,在運作,那個標准去運作。所以當你定位以後其它各方面你就要去做了,四攝、五分法身、六度、七菩提分、八正道通通要並進去用了。那什麼時候因緣到用什麼,什麼時候因緣到用什麼,這個你的一條菩提道就很清楚了。但是你不定位沒辦法,你想這樣也對,那樣也對,人家一講,對,我也這樣想。齋僧要不要去,還沒決定。人家講一講,對,我是也這樣想,人家說去,你也這樣想,人家說不去,對,我也是這樣想。這個就跟鴨子一樣,人家往東走你就往東走,人家往西走你就往西走,不行,覺性要帶起,人生自己要定位。

  

諸莊嚴具流光如雲”

  

莊嚴具啊,這個我們那個淨土的佛畫裏頭,這個都講的很清楚不再講了。這個“莊嚴具流光如雲”就是莊嚴具一直在起作用,因爲這雲它有存在,但是不執著,雲應該來講是這樣,存在又很自在。我們是存在就不自在,有沒有?你在不在,在,你在這裏就不在那裏。跑到這裏來聽經就不在家裏,要在家裏就沒在這裏聽經,對不對,所以不自在,你是存在但是不自在。雲這個字是形容它存在但是它很自在,它會隨緣而起作用,所以叫“流光如雲”

  

從宮殿間萃影成幢”,

  

這個宮殿不是只有一個,一個就叫殿,宮殿就有很多個。在這宮殿之間萃影成幢,幢是高顯,萃影是織,交織起來,成爲網影的這種狀況。所以我們所修的法是衆寶,這個法,會相互之間有關系。那個相互之間的關系呢,它架起來叫“萃影成幢”,很高顯殊特。我們現在剛開始在編織的,用大腦想象的叫一切有爲法。進入到生命領域的這些法是正法,正法會在法身慧命裏頭起作用,所以它會“萃影成幢”,而且在各宮殿之間,每一個宮殿都是你的一個生命改造工程。我們從因地現在開始發心一直到成佛,那你會有很多工程要進行的。

  

我舉個例子你看,剛才講的吃飯、煮飯,我要投入煮飯就這麼簡單,你假如說那個沒我的事,那個沒我的事,我的事就是按開關,那你叫做一世人撿角。這世人撿角了,這輩子撿角了,沒用了。但是當你完全投入的時候不一樣,你看,飯要怎麼煮好吃?第一個你會試著,我不知道你會不會試啦,反正我這個人跟喝飲料一樣,亂調,叫作調酒一樣,調茶。煮飯我也是這樣調,因爲有時候吃起來飯很澀,我就把它丟一塊肥豬肉下去煮,後來吃素就不能丟肥豬肉,就把它倒一點,第一次不會倒很多,後來就知道倒一點點,滴幾滴就好,色拉油,這飯一煮就不一樣。你們有沒有試過,你都不用心,試了以後就不一樣,而且我發現丟豬肉的飯是最好吃,後來因爲吃素沒辦法,就只好這樣吃了,再後來我就……豬肉的以後能不能不用豬肉,因爲豬肉很好吃,味道有時候味道很強。我就試著蓬來米配在來米,在來米配糯米,發現糯米是最粘,你把它泡進去就不一樣,我不止試米而已。試米你會發現有些米容易爛,有些米不容易爛,你就慢慢去調,後來呢我把薏仁加進去,把大麥加進去……第一次把綠豆加進去,那一餐差不多罵死了,因爲綠豆不爛。後來才發現綠豆有新豆有舊豆,新豆容易爛,舊豆不好爛,後來就慢慢……這個就是一個工程啊,有沒有?這個就一個宮殿出來了。

  

那麼當你在開始在經營這個部分的時候,這個是一個工程。當我做這個飯的時候你想想看,我這個白米飯我加糙米的時候應該怎麼煮才好吃,你們現在煮糙米飯人家不喜歡吃,因爲你不會配料。糙米飯應該要怎麼泡水,然後在煮的時候再滴幾滴油,怎麼樣再去配,不只這些,那麼包括薏仁、包括大麥,大概這五六個就很多了,不要什麼幾種谷……二十八種谷,什麼谷什麼米飯,那個是養豬吃的,不是人吃的。人吃的你就配一種就好了,配一種那口感會不一樣,人家吃起來會有味道。這一個,好,我今天配大麥的時候,我菜怎麼做好?我今天配薏仁的時候,菜怎麼做好,第二種工程出來,有沒有

  而且你會隨著這種工程,你在饒益衆生,那不可思議的力量就會自然會發揮。你不要天天跟人家講,我今天弄什麼,那叫大面神,愛現。你弄好大家吃,靜靜的看大家吃,有什麼感覺。有的人很敏感,有的人像鴨嘴巴一樣,有得吃就好根本就沒有辦法分辨。好,那你就看看衆生的心性,然後從他們的反應當中,有的人一吃,奇怪,會看東看西,但他不會講,就表示他有感覺到不一樣,那麼他在找什麼?我開始去問,你覺得怎麼樣?第叁種工程——你對人性開始在了解。因爲你的變化看到群衆的變化,有沒有,你開始在一種相應就來了。因爲你從煮飯這件事情,你的投入,你會開始關懷。因爲你的投入反應如何,就是你的關懷嘛,你爲要了解對方的反應嘛,是不是這樣?告訴你這個法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啊。

  

你現在去煮飯好像在罰你,那你就業。每次到大寮就是師父在處罰我,你爲什麼老是這樣想呢?修行人到哪裏都是修行,你到這個環境來我要怎麼用心,到那個環境來我要怎麼用心。基本上是一個禮拜的時間,最笨的人,最不能適應的人一個月的時間你要適應下去,然後開始提起正念,這個才叫修行人啊。你搞了半天什麼都無關,只有進大殿才叫修行,離開大殿都不叫修行,那個就不對了。所以你要懂得怎麼用功,怎麼用心,這裏面都告訴我們。所以爲什麼人家會宮殿好多棟,就是因爲他在生命改造的過程裏,他同時進行的很多。而且他會一階一階往上爬,樓閣那不只是一層兩層而已,那好多層。這個就是修行,完全投入。你慢慢地看,然後在投入的時候你各種寶,各種法都要修,要忍辱、要精進、要禅定、要布施、要持戒,對不對。七菩提分都要,四攝法也要,關鍵就在這裏。所以你會衆寶諸莊嚴具通通具足。

  

無邊菩薩道場衆會鹹集其所”,這個佛的宮殿樓閣這邊呐,各種菩薩道場通通聚集起來,因爲這一句話是跟後面,這十方諸佛各派代表到菩提樹下來,慶祝悉達多太子成佛有關,所以他講無邊的菩薩道場衆會都來了。因爲佛沒來,佛是不動本座,但是他上首弟子們在佛成道的時候他們都會到,這一點你因地也要修。我跟各位講很多長老、比丘或比丘尼可能不是你師父,跟你也無關。他們往生、成就,所謂成就現在不是說他成佛,譬如說道場落成,你有緣的話要去參加。不要太自私說:“我是華嚴人,只有我們家的事我參加,別人家的事我不參加。”那你這不是菩薩,你看佛在娑婆世界成佛,十方諸佛國土,上首弟子諸大菩薩,通通都來參加,這是成佛啊。當然你不必如此,但是有人道場落成或者大事,就是佛教所謂的喜事的時候,要參與,隨喜功德。你不要“唉呀!我不要供養他,供養我們華嚴道場就好了。”不能這樣子,隨喜嘛,所謂隨喜——隨分、隨力、隨緣,有那個緣你要隨喜,隨喜的時候你要隨分、隨力,不要說人家一百就好,我們家一千。不可以這樣,這個你就沒有隨分、隨力了。這個有主從之分沒錯,但是心量不要那麼小,所以人家在蓋廟你要隨喜。人家在講經、在做什麼你要隨喜,把心量打開,將來他們成佛,你才有機會去參加,對不對。將來你成佛人家才會來參加,或者你成佛的時候,不要去了,以前他都不來,我們這次也不去了。這個叫因果,你懂得因果,我們學因果,因果律你知道啊。所以平常就要,而且更何況呢,這個菩薩道場衆會,他示現給我們看,我們更應該要學習啊。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你看看,無邊菩薩道場衆會鹹集其所,那你現在因地行法,你更要這樣去隨喜功德。好,下面:

  

以能出現諸佛光明不思議音”

  

這個地方前面講菩提樹恒出妙音,這個地方也是講佛光明的不思議音。這個他出現這佛放光明,佛成佛本來就要饒益衆生。那佛放光明跟我們放光明不一樣,佛的光明有兩種,一種叫常光,一種叫放光。常光啊,這裏面我們要講的是常光,常光的這個部分,常光就是他的身體就跟電燈泡一樣,一直發光就對了,不要再開關,他就會發光的這個部分。那麼這個常光你看不到,你要有慧眼才能看得到。這個理論要展開來是相當廣,我只是簡單的跟各位講:

  

佛的光明跟前面的音聲一樣,他也是不可思議的,也是你用大腦無法分辨的。不信的話你就是碰到釋迦牟尼佛,你在看他,他也是一樣,跟你一樣傻傻的。因爲你是傻傻的,所以你看他也是傻傻的。因爲你沒有智慧,所以你看不到他的光明,所以你不要用大腦去找,大腦絕對看不到。你看他,他只是物理現象而已,你要留意到,但是他有光明他就跟剛才那個聲音一樣。聲音,對你身體的水分會起作用,不管你懂,你不懂,它都起作用。同樣的,你的水對外面的聲音會相應,不是你大腦所能控製的,對不對?同樣的,佛放光明的時候,外面的境界會相應,他是跟你的大腦不相關的。現在我們麻煩就…

《華嚴經經首 第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