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總義 第十叁課 大緣起因▪P3

  ..續本文上一頁切法,就是作爲果。果是一種生,也就是果,它的出生,不叫做緣起,果的出生是觀待因緣的。因緣讓它起現,所以叫做緣起。因緣,站在因的角度叫做緣起。這個果是由緣起而生的,所以叫做緣起生。這裏面有因的角度,所以叫做緣起。有果的角度,所以叫做緣生。結合起來就叫做緣起生

  內有情都是由從無明到老死的十二緣起而産生的,比如今生的識、名色、六入、觸、受,是以前世的無明、行産生的,後世的生和老死完全觀待今生的愛、取、有叁支。因此,有情流轉,都是緣起,離開緣起,沒有一法存在。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衆生的這種輪回狀態,就是十二緣起支的不斷不斷、一波一波的顯現。我們這一波一波的顯現,完全是十二個側面的因緣緣起在不斷的變化,所以,一個有情在輪回當中,就是因緣的變化而已。我們的存在,就是一種因緣的存在;我們的顯現,就是一種緣起的顯現。所以,這種衆生感受的情形,或者他在六道當中的存在,完全都是觀待于緣起。離開緣起之外,沒有一法可得。就像這裏面講到說“有今生、有前世、有後世”,今生的識、名色、六入、觸、受等這些,還有前世的無明、行,這是由前世的無明、行作爲因緣,而出生了今生的識、名色、六入、觸、受。這不管是識、名色、六入、觸,還是受,都是觀待于前世的無明、行等因緣。這些因緣,讓它一幕一幕顯現了後後的景像。那麼在後一世,我們的生和老死,它又是什麼因緣呢?完全觀待于今生的愛、取、有,以這些作爲後面的因緣。所以,有情的輪回和流轉完全都是因緣起現,離開因緣的起現,再沒有一法可現。

  外界的無情法,也是依緣而生。譬如植物以七因六緣而生長,七因是種、芽、葉、莖、精華、花、果,前前相續産生後後,是後後的近取因。六緣是地、水、火、風、空、時,地大任持,水大攝收,火大成熟,風大增上,空大無礙,時節變化,都是俱有緣。

  那麼,我們看外界的無情法是怎麼樣的。前面講了內在的有情法,外在的無情法,就不會提到心識。前面呢,會提到這些心識,我們內心的這些因緣,後面完全是說心外的其他的因緣。這些因緣是哪些呢?有主因、有助緣,主因就是近取因,助緣就是俱有緣。近取因是什麼呢?就是種子、苗芽、葉、還有它的莖,還有它的精華、花、果。就是首先種子發芽,芽長出來以後,又能夠慢慢形成葉,葉長出來以後,慢慢有了莖和幹,然後又出生了它裏面的這些精華,精華凝結出來以後開花,然後結果,這就是前前相續産生後後的。前前是後後的近取因,芽的近取因是種子,葉的近取因是芽,莖的近取因是葉,精華的近取因就是莖,花的近取因是精華,果的近取因是花。都是以前前作爲後後的近取因。

  那麼緣是什麼呢?緣就是地、水、火、風、空,這些不斷的對它,地大來任持它,水大來攝收它,火大來成熟它,風大來催長它(也就是增上它),空大來讓它無礙地有空間,時節在不斷的遷變的時候,讓它不斷的成長。這些就是它的俱有緣,這些每一個側面都對它産生了一個特定的作用。

  所以後面說,特定的因緣聚合,産生特定的果法。因緣轉變,果也隨之而轉變。內外諸法都是以如是因、如是緣而顯現如是果的。

  特定的因緣一出現的話,特定的果馬上就出現,這是完全特定的。說到特定,也就是說它是很特一的、決定的、沒有錯亂的、沒有混雜的、絲毫不爽的、因果不虛的,因因果果完全一因。它的因是特定的,對應它的果也是特定的,這是一個絲毫不差錯、絲毫不爽的。因緣一旦轉變,果馬上就轉變。所以我們這個世界,要想讓它好,必須要認識這個世界能好的因緣,能夠讓它的這個因緣轉變,這個世界才能變好。同樣,我們一個人的命運要想變好,就必須有好因緣,才有好命。如果你的因緣一直不轉變,還是以前的那些惡業因緣,你就沒辦法有好命。所以完全需要以這個好因緣,才能讓人生出現好運、好命。這個世界要出現一個好的,一個和諧美妙的溫馨的世界,也要有它溫馨的特定的因緣。所以我們做的努力,就是在因緣上面去改變它。而不可能說,通過你的主觀意願,想讓它好,它就能好。必須要觀待因緣,我們的所努力的地方,就是在因緣的轉變上面。

  後面說,內外諸法,都是以如是因如是緣顯現如是果的。

  不管是內在的法、外在的法,都是以如是因如是緣而顯現這一切果法的存在的。我們這個世界,實際是一個業力的世界,其實在這個世界上面,只要我們在因緣上面去努力,我們能夠做一些事業的,能夠有所作爲的。那麼,最主要是說,如果我們不在因緣上面,不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上面去努力,我們就會容易對于世界有種種的牢騷、種種的怨言,總是怪罪于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某個法。實際上都不能怪這些,我們應當知道這都是因緣。要去面對這個因緣的現實,然後在這個因緣的現實當中,創造實際意義的因緣,這才能夠讓我們意願當中的果法得以顯現。這就是看到法法都是因緣法。

  理解了緣起的涵義之後,再來看大緣起因的釋詞:諸法由緣起生,能成立無自性,緣起是抉擇諸法自性空的理論,稱爲緣起因。

  前面我們講緣起生,實際上是站在名言顯現的角度去分析這些緣起法的周遍性。那麼這種緣起法能夠了解到一切世俗顯現都是緣起的顯現的話,再來看緣起因,大緣起因,也就是這點的話,已經涉及到由名言轉向爲世俗,以名言谛爲方便,能夠産生方便生的勝義谛,所以由于諸法是從緣起而出生,就能成立無有自性,所以緣起是抉擇諸法自性空的一個理論,稱爲緣起因。以緣起作爲理論,能夠認識諸法無自性的一種因,就叫緣起因。

  

她同時對諸法的因、體、果抉擇,攝盡了金剛屑因等的勝義理論,成爲正理之王,故贊爲大。

  

緣起因就已經包含了它的意義,那爲什麼還加一個“大”字呢?其實這個“大”是贊歎之詞。贊歎之詞,也就說明它是一個值得贊歎的正理之王。爲什麼是正理之王呢?因爲它攝盡了金剛屑因等其余的四種勝義理論的方方面面。怎麼具體來知道它攝盡了金剛屑因等勝義理論呢?因爲它是對于諸法的因、體、果叁個側面通盤地進行抉擇,所以它已經攝盡了其余的勝義理論。其它的理論要麼偏重在一個方面,最多偏重兩個方面,而它卻是將叁個方面完全統攬起來進行抉擇,完全不用再進一步的抉擇,這樣的一個正理就是正理之王。所以以贊歎之詞加了一個“大”字,叫做大緣起因。

  大緣起因:《如意寶藏論》自釋中說:“顯現分(有法)無實有,是緣起故,猶如影像。”

  “顯現分”是有法,“無實有”是所立,“是緣起故者”是根據,“猶如影像”是比喻。

  譬如水月是緣起故,無實有。天月和河水因緣聚合的時候,水面上顯現月影,以緣起的緣故,正顯現的水月,沒有一微塵許的實質,上、下、左、右何處也找不到水月的自體,不得生處、住處、去處,非一非多,非常非斷,無生無滅。

  這裏面就用了水月的比喻,讓我們認識到它是緣起的緣故,所以它沒有實有。我們看水月,它出現的時候需要有因緣,需要天上有個月亮,河中有清水。天上的月亮和河中的清水,因緣交感、聚合在一起的時候,水面上面就浮現了明明朗朗的月亮的影子。這是以緣起的緣故顯現了水月。而正在顯現的這個水月,我們去觀察的時候,沒有一微塵許的實質可得。上面去找,找不到;下面去找,也找不到;左邊右邊怎麼去找都找不到水月的自體。猴子撈月,怎麼也撈不起來月亮。所以,這是找不到它最初的生處,當下的安住的地方,也找不到最終的去處。它不是一體的,也不是多體的,因爲它本體不可得,所以什麼一體、多體都找不到。它也不是一個常法,也不是一個斷滅——因爲它可以顯現就不是斷滅;因爲它不是實有,它就不是一個常法。它沒有出生,更不可能有最後的消滅,所以是一個無生無滅的一個本體。這就像禅師所說的“千江有水千江月”。雖然是有這樣的緣起顯現,但是我們應當知道“萬裏無雲萬裏天”,就是要知道,萬法都是這樣的一種像水中月的這種月影顯現,它是因緣法,實際上了知它的時候,就像虛空一般的空無自性。

  所有觀待因緣而産生的法,都像月影一般,依仗衆緣和合,無而忽爾顯現;因緣滅盡,又像幻化的象馬,無蹤無影地消失;先前沒有、後面沒有,中間短暫的一段,以因緣力顯現,正顯現時,找不到極微塵許的實有自體。

  這一段講的特別殊勝、非常的殊勝!也就是說,所有觀待因緣産生的法——這就是講到生,這種生,實際上是一種無生。是一種忽爾顯現的一種生,就像月影突然出現,是依仗于衆緣的和合而讓它顯現的。這一種現顯是無而顯現的,無中顯現。這就是月影一般的無生。同時,假如說因緣一旦消滅的時候,因緣一抽空了,這個時候,顯現馬上就無影無蹤。就像幻化的大象和駿馬,只要讓它幻化的這個因緣一停止,馬上就沒有這此大象和駿馬,無影無蹤,消失得沒有一個影子。這是講到滅。前面講生,又講到滅,現在再講中間的安住,先前是根本沒有了,後面也沒有,中間短暫的這一段,它是什麼原因呢?這也是因緣支撐著它的顯現,正在顯現的時候找不到微塵許的實有自體,只是看到因緣,每一個因、每一個緣,我們去看的時候,它都沒有一個具體的、能夠可以不分的一個法,都完全是因緣——…

《中觀總義 第十叁課 大緣起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