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总义 第十三课 大缘起因▪P3

  ..续本文上一页切法,就是作为果。果是一种生,也就是果,它的出生,不叫做缘起,果的出生是观待因缘的。因缘让它起现,所以叫做缘起。因缘,站在因的角度叫做缘起。这个果是由缘起而生的,所以叫做缘起生。这里面有因的角度,所以叫做缘起。有果的角度,所以叫做缘生。结合起来就叫做缘起生

  内有情都是由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缘起而产生的,比如今生的识、名色、六入、触、受,是以前世的无明、行产生的,后世的生和老死完全观待今生的爱、取、有三支。因此,有情流转,都是缘起,离开缘起,没有一法存在。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众生的这种轮回状态,就是十二缘起支的不断不断、一波一波的显现。我们这一波一波的显现,完全是十二个侧面的因缘缘起在不断的变化,所以,一个有情在轮回当中,就是因缘的变化而已。我们的存在,就是一种因缘的存在;我们的显现,就是一种缘起的显现。所以,这种众生感受的情形,或者他在六道当中的存在,完全都是观待于缘起。离开缘起之外,没有一法可得。就像这里面讲到说“有今生、有前世、有后世”,今生的识、名色、六入、触、受等这些,还有前世的无明、行,这是由前世的无明、行作为因缘,而出生了今生的识、名色、六入、触、受。这不管是识、名色、六入、触,还是受,都是观待于前世的无明、行等因缘。这些因缘,让它一幕一幕显现了后后的景像。那么在后一世,我们的生和老死,它又是什么因缘呢?完全观待于今生的爱、取、有,以这些作为后面的因缘。所以,有情的轮回和流转完全都是因缘起现,离开因缘的起现,再没有一法可现。

  外界的无情法,也是依缘而生。譬如植物以七因六缘而生长,七因是种、芽、叶、茎、精华、花、果,前前相续产生后后,是后后的近取因。六缘是地、水、火、风、空、时,地大任持,水大摄收,火大成熟,风大增上,空大无碍,时节变化,都是俱有缘。

  那么,我们看外界的无情法是怎么样的。前面讲了内在的有情法,外在的无情法,就不会提到心识。前面呢,会提到这些心识,我们内心的这些因缘,后面完全是说心外的其他的因缘。这些因缘是哪些呢?有主因、有助缘,主因就是近取因,助缘就是俱有缘。近取因是什么呢?就是种子、苗芽、叶、还有它的茎,还有它的精华、花、果。就是首先种子发芽,芽长出来以后,又能够慢慢形成叶,叶长出来以后,慢慢有了茎和干,然后又出生了它里面的这些精华,精华凝结出来以后开花,然后结果,这就是前前相续产生后后的。前前是后后的近取因,芽的近取因是种子,叶的近取因是芽,茎的近取因是叶,精华的近取因就是茎,花的近取因是精华,果的近取因是花。都是以前前作为后后的近取因。

  那么缘是什么呢?缘就是地、水、火、风、空,这些不断的对它,地大来任持它,水大来摄收它,火大来成熟它,风大来催长它(也就是增上它),空大来让它无碍地有空间,时节在不断的迁变的时候,让它不断的成长。这些就是它的俱有缘,这些每一个侧面都对它产生了一个特定的作用。

  所以后面说,特定的因缘聚合,产生特定的果法。因缘转变,果也随之而转变。内外诸法都是以如是因、如是缘而显现如是果的。

  特定的因缘一出现的话,特定的果马上就出现,这是完全特定的。说到特定,也就是说它是很特一的、决定的、没有错乱的、没有混杂的、丝毫不爽的、因果不虚的,因因果果完全一因。它的因是特定的,对应它的果也是特定的,这是一个丝毫不差错、丝毫不爽的。因缘一旦转变,果马上就转变。所以我们这个世界,要想让它好,必须要认识这个世界能好的因缘,能够让它的这个因缘转变,这个世界才能变好。同样,我们一个人的命运要想变好,就必须有好因缘,才有好命。如果你的因缘一直不转变,还是以前的那些恶业因缘,你就没办法有好命。所以完全需要以这个好因缘,才能让人生出现好运、好命。这个世界要出现一个好的,一个和谐美妙的温馨的世界,也要有它温馨的特定的因缘。所以我们做的努力,就是在因缘上面去改变它。而不可能说,通过你的主观意愿,想让它好,它就能好。必须要观待因缘,我们的所努力的地方,就是在因缘的转变上面。

  后面说,内外诸法,都是以如是因如是缘显现如是果的。

  不管是内在的法、外在的法,都是以如是因如是缘而显现这一切果法的存在的。我们这个世界,实际是一个业力的世界,其实在这个世界上面,只要我们在因缘上面去努力,我们能够做一些事业的,能够有所作为的。那么,最主要是说,如果我们不在因缘上面,不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上面去努力,我们就会容易对于世界有种种的牢骚、种种的怨言,总是怪罪于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某个法。实际上都不能怪这些,我们应当知道这都是因缘。要去面对这个因缘的现实,然后在这个因缘的现实当中,创造实际意义的因缘,这才能够让我们意愿当中的果法得以显现。这就是看到法法都是因缘法。

  理解了缘起的涵义之后,再来看大缘起因的释词:诸法由缘起生,能成立无自性,缘起是抉择诸法自性空的理论,称为缘起因。

  前面我们讲缘起生,实际上是站在名言显现的角度去分析这些缘起法的周遍性。那么这种缘起法能够了解到一切世俗显现都是缘起的显现的话,再来看缘起因,大缘起因,也就是这点的话,已经涉及到由名言转向为世俗,以名言谛为方便,能够产生方便生的胜义谛,所以由于诸法是从缘起而出生,就能成立无有自性,所以缘起是抉择诸法自性空的一个理论,称为缘起因。以缘起作为理论,能够认识诸法无自性的一种因,就叫缘起因。

  

她同时对诸法的因、体、果抉择,摄尽了金刚屑因等的胜义理论,成为正理之王,故赞为大。

  

缘起因就已经包含了它的意义,那为什么还加一个“大”字呢?其实这个“大”是赞叹之词。赞叹之词,也就说明它是一个值得赞叹的正理之王。为什么是正理之王呢?因为它摄尽了金刚屑因等其余的四种胜义理论的方方面面。怎么具体来知道它摄尽了金刚屑因等胜义理论呢?因为它是对于诸法的因、体、果三个侧面通盘地进行抉择,所以它已经摄尽了其余的胜义理论。其它的理论要么偏重在一个方面,最多偏重两个方面,而它却是将三个方面完全统揽起来进行抉择,完全不用再进一步的抉择,这样的一个正理就是正理之王。所以以赞叹之词加了一个“大”字,叫做大缘起因。

  大缘起因:《如意宝藏论》自释中说:“显现分(有法)无实有,是缘起故,犹如影像。”

  “显现分”是有法,“无实有”是所立,“是缘起故者”是根据,“犹如影像”是比喻。

  譬如水月是缘起故,无实有。天月和河水因缘聚合的时候,水面上显现月影,以缘起的缘故,正显现的水月,没有一微尘许的实质,上、下、左、右何处也找不到水月的自体,不得生处、住处、去处,非一非多,非常非断,无生无灭。

  这里面就用了水月的比喻,让我们认识到它是缘起的缘故,所以它没有实有。我们看水月,它出现的时候需要有因缘,需要天上有个月亮,河中有清水。天上的月亮和河中的清水,因缘交感、聚合在一起的时候,水面上面就浮现了明明朗朗的月亮的影子。这是以缘起的缘故显现了水月。而正在显现的这个水月,我们去观察的时候,没有一微尘许的实质可得。上面去找,找不到;下面去找,也找不到;左边右边怎么去找都找不到水月的自体。猴子捞月,怎么也捞不起来月亮。所以,这是找不到它最初的生处,当下的安住的地方,也找不到最终的去处。它不是一体的,也不是多体的,因为它本体不可得,所以什么一体、多体都找不到。它也不是一个常法,也不是一个断灭——因为它可以显现就不是断灭;因为它不是实有,它就不是一个常法。它没有出生,更不可能有最后的消灭,所以是一个无生无灭的一个本体。这就像禅师所说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虽然是有这样的缘起显现,但是我们应当知道“万里无云万里天”,就是要知道,万法都是这样的一种像水中月的这种月影显现,它是因缘法,实际上了知它的时候,就像虚空一般的空无自性。

  所有观待因缘而产生的法,都像月影一般,依仗众缘和合,无而忽尔显现;因缘灭尽,又像幻化的象马,无踪无影地消失;先前没有、后面没有,中间短暂的一段,以因缘力显现,正显现时,找不到极微尘许的实有自体。

  这一段讲的特别殊胜、非常的殊胜!也就是说,所有观待因缘产生的法——这就是讲到生,这种生,实际上是一种无生。是一种忽尔显现的一种生,就像月影突然出现,是依仗于众缘的和合而让它显现的。这一种现显是无而显现的,无中显现。这就是月影一般的无生。同时,假如说因缘一旦消灭的时候,因缘一抽空了,这个时候,显现马上就无影无踪。就像幻化的大象和骏马,只要让它幻化的这个因缘一停止,马上就没有这此大象和骏马,无影无踪,消失得没有一个影子。这是讲到灭。前面讲生,又讲到灭,现在再讲中间的安住,先前是根本没有了,后面也没有,中间短暂的这一段,它是什么原因呢?这也是因缘支撑着它的显现,正在显现的时候找不到微尘许的实有自体,只是看到因缘,每一个因、每一个缘,我们去看的时候,它都没有一个具体的、能够可以不分的一个法,都完全是因缘——…

《中观总义 第十三课 大缘起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