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總義 第八課 略說自續派與應成派的所破差別 上▪P3

  ..續本文上一頁派他們認爲自己是應成派。在破除諸法的顯現的時候,他會保留顯現,不破這個顯現法,而是在破上面的實有,加上這樣的鑒別,也就說鑒定、區別,也就是說要加上一個區分,加上這種所破的區別以後而宣說某法是空的,是講什麼空呢?不是顯現空而是上面的實有空,那麼加上鑒別而且在打破的時候說:顯現在世俗當中存在,空性在勝義當中存在,所以所破是在勝義當中打破的。頌詞當中說:“自續論中雖稱有。”自續派論典當中雖然這樣子承認過,也有這樣的簡別,區別對待,打破實有的時候是在勝義當中打破而不是在二谛當中打破。但是後面講:“由以觀察勝義言。”這個時候就是我前面講的,我們把立場認清楚,立場是徹徹底底不含糊的立場,是觀察勝義的立場。現在我們是在觀察勝義,我們在觀察勝義真實的情況是什麼,這個時候不直接談萬法皆空,而是說在觀察的時候是勝義裏面空而世俗裏面有。你說“勝義是什麼樣子?絕對空就可以了,或者說勝義就是離戲就可以了,又何必說勝義抉擇的時候世俗是空的,把世俗給拉進來了,加上這點有什麼用呢?”如果加進來我們也許會說畫蛇添足,說得太多,不必要說。假如我們說不是太多,不是畫蛇添足,那就等于說你說的就是我們在觀察勝義的時候,世俗的顯現還是有的,就等于建立這個世俗的有了。建立它的實有,不僅沒辦法建立空性,建立這個遮除一切的分別,反而遺害無窮,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仍然非常嚴重。也就是說,已經把這些顯現法,雖然想在勝義當中打破,但實際上沒打破。所以我們在給自續派發太過的時候,他雖然說,這些顯現是如幻的自性的顯現。我們一觀察,你這個是實有的顯現。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在觀察勝義的時候,你們說有這個世俗的如幻顯現,那就等于說在勝義觀察之下建立的東西,都是稱爲真實有,都是稱爲是實有了。

  雖然說是如幻的自相有,但是最終一去觀察就只能是實有,因爲是勝義理論觀察的結果。勝義理論觀察的結果是一個真實相。觀察出來的結果卻有這個顯現,就是真實相的一個顯現,就是實有的一個顯現。所以加上彼者有什麼用呢?不僅沒用,反而會遺患無窮。

  下而別說應成派的所破:

  那麼應成派是怎麼來破的呢?我們要去了解一下。否則的話,很多人認爲自己已經通達應成派,實際上,見解只是自續派。雖然是應成派的宗派,但是見解只是達到了自續派的高度。我們宗派之間會有這種示現,宗派是由一些高僧大德建立的,高僧大德不可能不懂最了義的觀點。他們只是懂也裝不懂,故意裝不懂來度化衆生而已,他是有個甚深的密意。不可能說這些高僧大德不懂,只是爲了幫助衆生而已。暫時權巧的、善巧不可思議的方便來度化衆生。做爲我們學修者,對自己的見地必須要不含糊,見地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見地是了義的還是不了義的,通過這些宗派的觀察就會看出,我的觀點是和哪個宗派的說法一樣,就看得出自己的觀點究不究竟,了不了義了。對應成派的所破,不一定把這叁個字“應成派”一說出來的時候就懂這叁個字所代表的宗派的所有觀點。一談“應成派”這叁個字,以爲是應成派這叁個字所代表的宗派的見解,但實際上這叁個字所代表的宗派你享受不起。因爲你不懂它。所以我們就要特別來宣說。特別來學習。

  “應成派是否以勝義理論遮破顯現”是一個大問題,

  這是一個大問題,不是一個小問題。所以在學的時候也要把它看成一個大問題來學,不要把它看成一個小問題,是一個不痛不癢的學習,甚至覺得這個區別對我來說,唉呀,這個學也可以,不學也可以,反正這個空性嘛,就是萬法皆空嘛,應當學得輕松一點。怎麼學空性還要搞得這麼複雜,學得這麼艱難呢?實際上學習空性嘛就是很簡單嘛,萬法皆空。以爲這麼簡單,實際上,這個簡單裏面有大問題存在呢。不能這麼簡單。否則不懂空性,不懂什麼叫做萬法皆空,要麼落到斷滅空,要麼落到單空。其實,“應成派是否以勝義理論遮破顯現,顯示萬法皆空”這是一個大問題。面對這個大問題,過去印度自續派和應成派的論師彼此就展開了許多辯論。這是在印度形成的,印度就已經開始辯論了。是不是要遮破顯現,首先在印度展開(了辯論而)自續和應成派的觀點有所不同。這個應成派的論點傳到西藏來以後,西藏前代及後代的中觀論師也對此爭論不休。前代中觀論師按照兩種分法。一種分法是,前代中觀論師就是指的甯瑪派;一種說法就是,無垢光尊者前面是前代,無垢光尊者後面的叫做後代,是這樣的。也對些爭論不休。

  “自宗則秉承西藏前代論師中的大法王無垢光尊者即全知麥彭仁波切等的觀點。”

  我們甯瑪自宗,秉承西藏前代中觀論師,大法王無垢光尊者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藏地公認的叁大文殊之一,以及全知麥彭仁波切是這個時代蓮師授記弘揚大圓滿的太陽,這兩位都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他們的觀點是我們自宗秉承的。以下抉擇自宗:抉擇自宗的時候分了立、證、破這叁個層面。首先安立自宗就是立,然後來證明自宗是證,最後去駁斥不合理的其他的爭辯,這就叫做破。立、證、破,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次第。

  首先我們要看自宗怎麼立。一、安立自宗

  “中觀應成派的論典中,有時破顯現,有時不破顯現,實際這是針對不同情況而說的。”

  這個不同情況是什麼呢?就是觀察和不觀察。什麼叫做觀察和不觀察

  用勝義理論去分析去抉擇就叫做觀察。不用勝義理論去分析去抉擇就叫做不觀察。觀察是用勝義理論去觀察。不觀察是暫時不啓用勝義理論去進行分析抉擇破析。破顯現。甯瑪自宗認定應成派的論典的時候(看它破不破顯現)。應成派是一個完整的宗派。這個宗派很系統,包含很多側面來建設這個宗派。建設宗派的時候,有時候是觀察的,有時候是不觀察的。也就是說有時候用勝義理論去觀察,有時候不用勝義理論去觀察。有這兩種不同的情況,就會有破顯現的和不破顯現的。有時破顯現,就是用勝義理論去觀察的時候,絕對破顯現,毫不含糊。有時不破顯現就是不是啓用勝義理論,不經觀察的時候。這個時候也談不上破不破了,就不去破它,不碰它。這個時候就不破顯現。即:

  一、以勝者入定的根本慧爲正量,抉擇宣說諸法空性時遮破顯現。

  二、僅僅是世間面前暫時以世間無患根識爲正量,宣說安立世間名言時不破顯現。

  這裏的正量就是衡量的標准。衡量的標准是以聖者入定的根本智慧做爲標准的話,那麼要相應它來進行抉擇。相應它進行抉擇的時候,是宣說諸法空性。由于聖者入定的時候沒有一切顯現而見到了離戲大空,相應這種標准去衡量的時候,絕對要遮破顯現。第二,僅僅在世間面前,就是說在世間的這種無患根識:眼睛沒有病、耳朵沒有病。這種沒有病無有過患只是站在一個群體當中來認定的,站在人類當中來看一個無患根識,來介紹這些顯現。像人的眼睛,在天人的眼光來看是出問題的。不能說是人的眼睛永遠都不出問題,在六道當中,六道衆生各自的無患根識要站在他們基本的群體當中去認定。所以這個世間無患根識就是講能見顯現的這種根識。什麼叫做無患?要站在一個平臺上面基本的一個群體當中去認定哪些是無患的。那麼以世間的這些無患根識面前作爲標准去說這些顯現法的時候,那就是給大家來進行交流:“哦,你看到什麼,他看到什麼”;就是來認定大家這個群體裏面,都能夠公認的是看到什麼。這只是站在以大家的這個眼耳鼻舌身意這些無患根識爲標准,以這些爲標准的時候當然不破顯現了。因爲大家都看到了嘛。而且以大家作爲標准,以大家說的話來作爲標准,大家的境界來作爲立場,當然你要符合于大家的境界了。就會因爲大家看到了顯現就不破顯現了。這是第二個立場。

  《定解寶燈論》雲:自宗觀察不觀察,已有如此二承認。

  自宗也就是說中觀自宗。觀察的時候不存在,不觀察的時候存在。觀察,顯現就沒有;不觀察,就有顯現,也不破顯現。觀察之後就是破顯現了,所以觀察是一種標准,也就是說“已有如此二承認”。這兩種承認,有承認顯現的時候,有不承認顯現的時候。不承認是在觀察的時候不承認;承認是在不觀察的時候來承認。

  《入中論》雲: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是故不應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言谛。

  前面說自宗有觀察和不觀察。假如一觀察的時候,這一切萬法除了真實本性離戲大空以外,一法不可得,“已離真法界,無比有一法,是故一切法,無不是法界。”這個時候法法都是法界,都是真實性,再沒有一個虛妄境了,再沒有這些虛妄的顯現。所以站在觀察的角度,就不能夠隨便去不分立場。“是故不應妄觀察”也就是說世間所有的名言谛,站在無患根識作爲正量的立場上,這時就不能去觀察了。假如你要觀察的話,這些名言谛就不存在了,就像一個碰不得的東西。勝義理論太厲害了,一碰這個名言,這名言的一切顯現全部都粉碎,完全都沒有了,完全可以打破。它有這種強盛的力量,是經不起勝義理論的觀察的。這個時候假如有人問:這些顯現萬法是空的呢還是不空的?我說:“你是要想聽我說真話嗎?還是要我說一句好聽話呢?”如果你要聽我說真話,就給你講:“一切萬法遠離了真實性以外的話,再也沒有一法可得。一切萬法都是真如本性的一種法界大空,根本沒有任何顯現”。然後你說“不對不對,我們大家都有這些顯現啊”。那你就是要讓我給你說一句好聽話,不說你已經出問題了。說一句好聽話讓你舒服一點。“哦,你們見到了,哦,是啊,你們已經見到這些顯現了”。這就是說好聽話。但是這句好聽話是…

《中觀總義 第八課 略說自續派與應成派的所破差別 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