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總義 第五課 內外中觀及其他兩種分類▪P3

  ..續本文上一頁的相,我看到的永遠是我心裏面所見到的這個人的樣子。你從來沒看到過別人的樣子,你看到的永遠是你夢裏面的樣子,你看到的是夢裏面的別人。夢裏面有一個心識做爲你的對境,你看到他穿是什麼衣服,所以他身上的每一個衣服都是你幫他穿的,他的每一個發型是你幫他做的。他的每一種顯現都是你的心幫他顯現的。他是不是這樣子顯現呢?你不能說:“我把他的境界真正地看到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你看到的任何的相都是你心裏面所現的。

  正因爲如此,我們要觀察善知識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一個善知識犯錯誤了!有些人說我的上師犯錯誤了,如果說你這樣想,就是你的內心犯了錯誤,因爲你的心有這個障礙,你就看到善知識犯了錯誤,或者是善知識有不合理的地方。你要知道是自心不清淨。如果說外面真有一個法,那麼我們就沒辦法這樣子去做了。我們這樣做是自欺欺人,別人是本來是這樣子實實在在的顯現,我們硬在那兒說:“哎呀,人家沒過失的。”實際上心裏面是不可能相信的。本來是那樣子,然後我自己在那兒是故意在欺騙自己,佛法不是這樣子的。所以有些人以爲,要觀善知識、觀佛陀觀佛菩薩爲清淨,這是由于佛菩薩雖然不清淨,我們要努力地讓他清淨。好像是我們要努力,而不是佛菩薩原本就沒有問題了。這是一個誤區!

  要把這個誤區完全地認識,那麼我們就要認識到“萬法唯心”。一切顯現都是我們心的顯現。所以這裏邊說:諸法唯一以自心幻化中出生而顯現,並如夢般幻化的唯識。我們所見到的這一切,全部都是從我們的心裏面,這心它有一個功能,我們心有一個幻化的功能,這個功能是怎麼出現的呢?這些功能是由于我們無始劫在內心阿賴耶識裏面種下了很多種子習氣,這些種子習氣我們在沒有通過修行,將它解決的時候它就會顯現出來。這樣象放電影,這個膠片有,這個燈光有,種種因緣,依靠膠片一放到那兒,每一個片段每一個片段就根據它原本的狀態投射到這個屏幕上去。我們現在所見的,雖然現在沒有真正屏幕,但我們可以把它比喻爲一個無形的屏幕,這個無形的屏幕,在我們內心的種子就像膠片,通過燈光等因緣,也就是因緣成熟了,這些新的習氣種子就開始一幕一幕地放。

  我們就是這樣,從一開始輪回的時候就開始看電影,一開始看電影的時候就看到現在,看到無始劫來的電影。現在我們覺得電影不夠,還要自己又去編寫電影,所以我們可以說你就在你的電影當中自編自演,自己是導演,自己是放映者,然後同時自己又是觀衆,自己演的戲把自己感動了,然後我們假戲真做,永遠都出不來,出不了戲。所以我們爲什麼說現在所說的話叫做戲論呢?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臺詞而已,實際上從來沒出現過這件事。你說一句臺詞“我是劉備,請張飛出來。”你這樣子喊的時候,“嗒嗒嗒”出來了!然後出來了沒有呢?實際上這是臺詞。“我到”是不是真的到呢?這是一個戲論,也就是演戲的論義。

  所以我們大家說的話都不是真話,都是一個戲話,說笑話而已。但是我們現在演戲,有些人演入戲這就麻煩。演入戲以後動感情了,哭的眼淚不是催淚水,而是真正的眼淚。就是自己把自己給感動了。我們無始劫以來一直把自己感動,到現在自己感動的是自己。因爲我們覺得前面的不是戲,我們看的電影不是電影,而是真有那麼一回事。現在我們已經恢複不了了,已經恢複不了觀衆的這種立場了,已經完全覺得自己現見了一切是真實的一切,而不知道前面的這一切都是我內心當中幻化的,可以說這一切的熱鬧都是我無中生非所出來的。這就是要認識到世俗是怎麼樣的,如果我們理解幻化,尤其我們能夠理解夢。能夠理解夢來理解這個境界,大家就很容易享受到佛法的妙味了。

  所以全知麥彭仁波切有《醒夢辯論歌》,有些道友有聞思過《醒夢辯論歌》。也就是通過一個人站在醒者的立場,一個人站在夢的立場,夢的自性和醒的自性來進行辯論。最後誰輸呢?醒是輸的,夢是勝利的。也就是說你覺得這個不是夢吧?我們大家可能沒有幾個人覺得這個是夢。也許你是在裝的,因爲我在做夢。我習氣當中好像很多人都沒有醒過。很多人可能處于這一種執著當中。我所認識的可能很多的衆生,我們大家的感知當中,假如說“哎呀,這些是夢,我們現在正在做夢”。說這句話的時候很多人就會要站出來了。“憑麼說是夢啊?我看得清清楚楚的怎麼是夢啊?不信,要是夢,你吃了頓飯你沒有感覺嗎?”假如我給你一點辣椒,你吃下去感覺感覺一下,那麼我們也可以跟他說,夢裏面我給你一點辣椒你吃起來也很辣的。假如是夢,你坐車不需要錢嗎?如果我們做夢的時候,如果你沒有錢,也感覺到你在夢裏面怎麼也坐不了,因爲你很著急沒有錢啊!所以你夢裏面也是有這些顯現的。最後一看一個醒的依據都找不到,和夢的顯現完全是一樣的。醒者找不到一個和夢完全不一樣的徹底可以證明他的依據。我們現在就是在夢境當中各人做各人的夢。所以並如夢般幻化的唯識。唯是心識的顯現

  心的幻化,在名言當中心是最真實的,就像在夢境當中心是最真實的。就是夢心在這種境界當中我們認可它。你入夢的時候是因爲有夢心,有夢心的時候看到的這些外境它是不存在的,它是幻化的。從這個側面上面,遮止了外在法的認可,而唯一認同于我們內心。一切萬法唯心,其他的都是幻化的。所以在《地藏叁經》當中的《占察業報經》當中,地藏菩薩所描述的一個修法,首先修世俗谛的時候修唯識觀,也就是你走到哪兒也都要知道這個是心的幻化。一旦你不斷不斷地知道是幻化,又專注到它是現而無的,完全歸入到自心,你就會慢慢慢慢地把以前朝外去撲著、朝外去馳求的這個很疲憊的心就把它回收回收、內斂內斂、不斷不斷地內觀。將一切對于外在的執著和追求最終回收到內在的一種認可,最後朝外的內心,就直接地內收內收到自己的內心,最後會出現一種叁昧叫做色即叁昧。也就是外在的這個色法由于是內心所幻化出去的,最後你一旦認識到它這種幻化的自性,安住到它的真相,它就收回它的幻化,最後對外在的萬法你不會執著了。你內心的見地、內心的境界就是完全唯心的境界。一旦一個人到了這種修法的時候,菩薩心開始堅固了,心力開始堅強了,智慧開始敏銳了,種種銳利的心的潛能就開始開發出來了。

  反而由于我們對這種顯現太負責了,覺得真有一個外面的事情。所以我們一直把心向外投射,不斷往外不斷地往外投射,這個法分了我的心,那個法也分了我的心。法法把我的心通過我的這個實有的執著,一分心以後,我們的心就會被這些顯現同時的執著心給障敝了我們本具的能力。我們設想一下,一個盲人,他的手的感知能力絕對比我們一個眼睛好的人的感知能力強。爲什麼呢?拿一張錢給我們摸裏邊的盲文,我都幾乎摸起來是平的,摸到稍微有點突的也感覺不出很明顯,但是一個是眼睛瞎的盲人,他摸起來很清楚,甚至以前沒有盲文的時候他隨便一摸一下,他知道是多少錢。然後假如一個人手斷了一只,另外一只非常有力量,不信你去看一下。然後耳朵不好的人,他看東西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你越是功能全,看起來越是朝外去做很多事情,可以說四只手都在活動,但是四只手都沒有做很強的活動。尤其在我們內心的境界當中就會有很多的感知能力不如旁生,還不如一個畜生的感知能力。地震出現的時候,我們一點都預知不了。看起來最聰明的人跑得最晚了,然後其他的動物早就知道了,只不過它想跟你說一句話的時候溝通不了,沒辦法。所以你看我們的感知功能都是受著我們種種的執著慢慢慢慢地弱化了。反而我們說要回歸我們內心的時候,你真正把朝外馳求的心、境這些萬象完全內觀,這樣你心的能力就得到不斷地上升。

  在我們古代的當中曾經出現過混沌未開,在我們中國的一些理學當中,或者在中國的觀念當中、哲學當中,古代的一些實修境界,也許一些古人的實修境界,在《莊子》當中可以看到很多古代的修行人出現的境界,就像混沌,我們現在爲什麼說“一竅不通”,其實“一竅不通”不是說你開了很多竅,然後就有一個竅還沒開,開得越多越聰明。其實古人的觀點是七竅都開了,開多了麻煩了。假如你不開,反而就能得到精神的超越,能達到精神的王國。最後其實是不要讓我們一竅要通的,竅竅都要把它關起來,也就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就是慢慢慢慢地把我們的感知,把我們的根識關起來,把五根關起來,讓它不要朝著外。

  所以甚至在古代的養生當中,都讓我們看的時候不要看太遠了。因爲朝太外去投射,把自己的能量給消耗了,尤其看月亮更是很忌諱的。看很高很遠的這些不要做,然後吐痰的時候不要吐太遠了,就輕輕地吐在最近的地方。所以你看我們現在就不在乎這些了,我們朝外去。所以要吐痰時,有些甚至要表示自己吐痰很厲害,故意要“撲……”一下子,很遠很遠的。看的時候要看最遠最遠的,甚至眼睛已經看不到的時候還要用望遠鏡使命地往遠處看。實際上你越是要向外,你越是離著我們的內在,開始遙遠了。一旦一個人背離了自心,背離了自己真正的境界,一個人就開始走向可憐了,就開始走向了很支末的、很細碎的沒有能力的世界了。從上面我們看到爲什麼現代的文明比不上古代的文明呢?也許有人說:古人難道有我們開的車嗎?古人不需要開車,因爲古人不需要幹那麼多事情,古人也不需跑那麼遠,因爲他在家裏就很滿足了,你現在如果給古人一輛車反而會把他搞煩惱了,你沒有給他一輛車他反而活得很好很好。古代的社會是一個安甯的、內觀的社會。古代的文化,我們中國文化稱爲:“東方神秘學說”,爲什麼神秘呢?不歸到心裏不會神秘的,就因爲這很多學說涉及到我們內…

《中觀總義 第五課 內外中觀及其他兩種分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