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相,我看到的永远是我心里面所见到的这个人的样子。你从来没看到过别人的样子,你看到的永远是你梦里面的样子,你看到的是梦里面的别人。梦里面有一个心识做为你的对境,你看到他穿是什么衣服,所以他身上的每一个衣服都是你帮他穿的,他的每一个发型是你帮他做的。他的每一种显现都是你的心帮他显现的。他是不是这样子显现呢?你不能说:“我把他的境界真正地看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看到的任何的相都是你心里面所现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观察善知识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一个善知识犯错误了!有些人说我的上师犯错误了,如果说你这样想,就是你的内心犯了错误,因为你的心有这个障碍,你就看到善知识犯了错误,或者是善知识有不合理的地方。你要知道是自心不清净。如果说外面真有一个法,那么我们就没办法这样子去做了。我们这样做是自欺欺人,别人是本来是这样子实实在在的显现,我们硬在那儿说:“哎呀,人家没过失的。”实际上心里面是不可能相信的。本来是那样子,然后我自己在那儿是故意在欺骗自己,佛法不是这样子的。所以有些人以为,要观善知识、观佛陀观佛菩萨为清净,这是由于佛菩萨虽然不清净,我们要努力地让他清净。好像是我们要努力,而不是佛菩萨原本就没有问题了。这是一个误区!
要把这个误区完全地认识,那么我们就要认识到“万法唯心”。一切显现都是我们心的显现。所以这里边说:诸法唯一以自心幻化中出生而显现,并如梦般幻化的唯识。我们所见到的这一切,全部都是从我们的心里面,这心它有一个功能,我们心有一个幻化的功能,这个功能是怎么出现的呢?这些功能是由于我们无始劫在内心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了很多种子习气,这些种子习气我们在没有通过修行,将它解决的时候它就会显现出来。这样象放电影,这个胶片有,这个灯光有,种种因缘,依靠胶片一放到那儿,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就根据它原本的状态投射到这个屏幕上去。我们现在所见的,虽然现在没有真正屏幕,但我们可以把它比喻为一个无形的屏幕,这个无形的屏幕,在我们内心的种子就像胶片,通过灯光等因缘,也就是因缘成熟了,这些新的习气种子就开始一幕一幕地放。
我们就是这样,从一开始轮回的时候就开始看电影,一开始看电影的时候就看到现在,看到无始劫来的电影。现在我们觉得电影不够,还要自己又去编写电影,所以我们可以说你就在你的电影当中自编自演,自己是导演,自己是放映者,然后同时自己又是观众,自己演的戏把自己感动了,然后我们假戏真做,永远都出不来,出不了戏。所以我们为什么说现在所说的话叫做戏论呢?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台词而已,实际上从来没出现过这件事。你说一句台词“我是刘备,请张飞出来。”你这样子喊的时候,“嗒嗒嗒”出来了!然后出来了没有呢?实际上这是台词。“我到”是不是真的到呢?这是一个戏论,也就是演戏的论义。
所以我们大家说的话都不是真话,都是一个戏话,说笑话而已。但是我们现在演戏,有些人演入戏这就麻烦。演入戏以后动感情了,哭的眼泪不是催泪水,而是真正的眼泪。就是自己把自己给感动了。我们无始劫以来一直把自己感动,到现在自己感动的是自己。因为我们觉得前面的不是戏,我们看的电影不是电影,而是真有那么一回事。现在我们已经恢复不了了,已经恢复不了观众的这种立场了,已经完全觉得自己现见了一切是真实的一切,而不知道前面的这一切都是我内心当中幻化的,可以说这一切的热闹都是我无中生非所出来的。这就是要认识到世俗是怎么样的,如果我们理解幻化,尤其我们能够理解梦。能够理解梦来理解这个境界,大家就很容易享受到佛法的妙味了。
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有《醒梦辩论歌》,有些道友有闻思过《醒梦辩论歌》。也就是通过一个人站在醒者的立场,一个人站在梦的立场,梦的自性和醒的自性来进行辩论。最后谁输呢?醒是输的,梦是胜利的。也就是说你觉得这个不是梦吧?我们大家可能没有几个人觉得这个是梦。也许你是在装的,因为我在做梦。我习气当中好像很多人都没有醒过。很多人可能处于这一种执著当中。我所认识的可能很多的众生,我们大家的感知当中,假如说“哎呀,这些是梦,我们现在正在做梦”。说这句话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要站出来了。“凭么说是梦啊?我看得清清楚楚的怎么是梦啊?不信,要是梦,你吃了顿饭你没有感觉吗?”假如我给你一点辣椒,你吃下去感觉感觉一下,那么我们也可以跟他说,梦里面我给你一点辣椒你吃起来也很辣的。假如是梦,你坐车不需要钱吗?如果我们做梦的时候,如果你没有钱,也感觉到你在梦里面怎么也坐不了,因为你很着急没有钱啊!所以你梦里面也是有这些显现的。最后一看一个醒的依据都找不到,和梦的显现完全是一样的。醒者找不到一个和梦完全不一样的彻底可以证明他的依据。我们现在就是在梦境当中各人做各人的梦。所以并如梦般幻化的唯识。唯是心识的显现。
心的幻化,在名言当中心是最真实的,就像在梦境当中心是最真实的。就是梦心在这种境界当中我们认可它。你入梦的时候是因为有梦心,有梦心的时候看到的这些外境它是不存在的,它是幻化的。从这个侧面上面,遮止了外在法的认可,而唯一认同于我们内心。一切万法唯心,其他的都是幻化的。所以在《地藏三经》当中的《占察业报经》当中,地藏菩萨所描述的一个修法,首先修世俗谛的时候修唯识观,也就是你走到哪儿也都要知道这个是心的幻化。一旦你不断不断地知道是幻化,又专注到它是现而无的,完全归入到自心,你就会慢慢慢慢地把以前朝外去扑着、朝外去驰求的这个很疲惫的心就把它回收回收、内敛内敛、不断不断地内观。将一切对于外在的执著和追求最终回收到内在的一种认可,最后朝外的内心,就直接地内收内收到自己的内心,最后会出现一种三昧叫做色即三昧。也就是外在的这个色法由于是内心所幻化出去的,最后你一旦认识到它这种幻化的自性,安住到它的真相,它就收回它的幻化,最后对外在的万法你不会执著了。你内心的见地、内心的境界就是完全唯心的境界。一旦一个人到了这种修法的时候,菩萨心开始坚固了,心力开始坚强了,智慧开始敏锐了,种种锐利的心的潜能就开始开发出来了。
反而由于我们对这种显现太负责了,觉得真有一个外面的事情。所以我们一直把心向外投射,不断往外不断地往外投射,这个法分了我的心,那个法也分了我的心。法法把我的心通过我的这个实有的执著,一分心以后,我们的心就会被这些显现同时的执著心给障敝了我们本具的能力。我们设想一下,一个盲人,他的手的感知能力绝对比我们一个眼睛好的人的感知能力强。为什么呢?拿一张钱给我们摸里边的盲文,我都几乎摸起来是平的,摸到稍微有点突的也感觉不出很明显,但是一个是眼睛瞎的盲人,他摸起来很清楚,甚至以前没有盲文的时候他随便一摸一下,他知道是多少钱。然后假如一个人手断了一只,另外一只非常有力量,不信你去看一下。然后耳朵不好的人,他看东西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你越是功能全,看起来越是朝外去做很多事情,可以说四只手都在活动,但是四只手都没有做很强的活动。尤其在我们内心的境界当中就会有很多的感知能力不如旁生,还不如一个畜生的感知能力。地震出现的时候,我们一点都预知不了。看起来最聪明的人跑得最晚了,然后其他的动物早就知道了,只不过它想跟你说一句话的时候沟通不了,没办法。所以你看我们的感知功能都是受着我们种种的执著慢慢慢慢地弱化了。反而我们说要回归我们内心的时候,你真正把朝外驰求的心、境这些万象完全内观,这样你心的能力就得到不断地上升。
在我们古代的当中曾经出现过混沌未开,在我们中国的一些理学当中,或者在中国的观念当中、哲学当中,古代的一些实修境界,也许一些古人的实修境界,在《庄子》当中可以看到很多古代的修行人出现的境界,就像混沌,我们现在为什么说“一窍不通”,其实“一窍不通”不是说你开了很多窍,然后就有一个窍还没开,开得越多越聪明。其实古人的观点是七窍都开了,开多了麻烦了。假如你不开,反而就能得到精神的超越,能达到精神的王国。最后其实是不要让我们一窍要通的,窍窍都要把它关起来,也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慢慢慢慢地把我们的感知,把我们的根识关起来,把五根关起来,让它不要朝着外。
所以甚至在古代的养生当中,都让我们看的时候不要看太远了。因为朝太外去投射,把自己的能量给消耗了,尤其看月亮更是很忌讳的。看很高很远的这些不要做,然后吐痰的时候不要吐太远了,就轻轻地吐在最近的地方。所以你看我们现在就不在乎这些了,我们朝外去。所以要吐痰时,有些甚至要表示自己吐痰很厉害,故意要“扑……”一下子,很远很远的。看的时候要看最远最远的,甚至眼睛已经看不到的时候还要用望远镜使命地往远处看。实际上你越是要向外,你越是离着我们的内在,开始遥远了。一旦一个人背离了自心,背离了自己真正的境界,一个人就开始走向可怜了,就开始走向了很支末的、很细碎的没有能力的世界了。从上面我们看到为什么现代的文明比不上古代的文明呢?也许有人说:古人难道有我们开的车吗?古人不需要开车,因为古人不需要干那么多事情,古人也不需跑那么远,因为他在家里就很满足了,你现在如果给古人一辆车反而会把他搞烦恼了,你没有给他一辆车他反而活得很好很好。古代的社会是一个安宁的、内观的社会。古代的文化,我们中国文化称为:“东方神秘学说”,为什么神秘呢?不归到心里不会神秘的,就因为这很多学说涉及到我们内…
《中观总义 第五课 内外中观及其他两种分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