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总义 第六课 自续派中观与应成派中观 中观释词 中观所破

  

《中观总义》第六课

  

益西彭措堪布造 圆春法师讲授

  

  

顶礼大恩至尊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顶礼本师释迦牟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浩瀚前译三根本!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的众生,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究竟佛果,请大家发起无上的菩提心。

  发起菩提心之后,我们继续来共同学习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所编著的《中观总义》。《中观总义》现在已经是第六堂课了。今天我们学习中观分类当中最后一种分类,也就是应成派和自续派的分类

  资料上面是自续派与应成派。很多的道友也许会觉得,我们学中观,就好好学中观,学那么多分类干啥呢?那么多分类都把人搞晕了。实际上,这些分类,即使不分,在说的时候也会落到这些涵义里面去。以应成的方式去表达,就会落到这一派所抉择的法义上面;以自续的方式去表达,就容易落到自续派的抉择义理里面。所以,这种分类,即使不抉择出来,不分出来,大家的这个理解——对于“中观是什么”,都会落到这两派的义理里面的。所以,不分也实际有这种现象出现,而不是说分了以后才会出现的。

  五、自续派中观与应成派中观

  这种中观的分类,是我们学习第二转*轮——般若空性的最重要的两种分类。我们在学习大乘中观的时候,就是要把这两派所抉择的观点能够清晰地认识。那么,我们对于完整的中观,才能够在内心当中圆满地受持。所以,学中观的时候,一般都要对这两派来进行分析、辨析。

  原文当中说:“宁玛派自宗认为”。这一句话就给我们表达:这是宁玛派自宗所说的,不是其他宗派。其他宗派的看法和宁玛自宗的看法不一定是一样。宁玛派又称为是前译派,也就是莲花生大士来到西藏以后建立的一个派,又叫做旧译派。也即不是新译派,其他的藏传佛教的很多宗派都称为是新译派,而唯一莲师所建立的宁玛派是旧派。

  我们宁玛自宗这样说:

  中观自续派和应成派,在承许胜义中万法为远离戏论的大平等性,及名言中为如梦如幻的方面,并没有差别

  这是站在究竟上面来看的。站在究竟上面,不管自续派的中观也好,应成派的中观也好,都要承认万法是离戏大空。这一点胜义的义理大家都承认,因为龙树菩萨在《中观根本慧论》中说:“一切万法都是要远离戏论的。”只要有一法不远离戏论,那就不是真正的中观。我们都会在学龙树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或者说《中论》)中看到这些词句。不管哪个中观的论师,他都是要以《中观根本慧论》作为他们抉择的参照根本依据的一个论点。所以,大家都是在说法上必须要随顺而抉择的。

  胜义中,既然《中论》中已经讲到万法要远离一切戏论,建立是离戏平等的这种平等性,所以大家都是这样承许的。自续派、应成派都是这样说。还有名言,名言就是我们大家通过名称、言谈而表达的这一切见到的这些法。这些言说的法是如梦如幻的、而不是实有的。虽然见到了这些显现,但它不是真实的。如同梦境,如同幻化。这种表达在两派中都有。当然,下面我们会具体地去辨析这两派在有些侧面有所不同。但是在表达上都会出现二谛的抉择——胜义谛是离戏大空,世俗谛是如梦如幻。这两个表达都出现在这两派中,并没有差别。

  换句话说,自续派虽然暂时着重抉择相似胜义,但究竟而言,唯一真实胜义是真实性。因为《分别炽燃论》、《中观二谛论》、《中观庄严论》等中宣说的缘故。

  这三部论典是中观自续派的代表论典。《分别炽燃论》是清辩论师的论典,《中观二谛论》是智藏论师的论典,而《中观庄严论》是静命论师(又叫做菩提萨埵)的论典。这三个论师代表了自续派。他们所造的论典是什么样的说法,我们就看到自续派是怎么说的,所以他们的论典是代表了自续派的说法。这些论典中都讲到过:暂时要抉择一个单空,建立一个空性;最后,单空(也就是空性)也要超越。首先说万法皆空,最后是不是有一个所谓的空呢?这个空也是分别概念。这个概念必须打破,最后才能够远离一切分别,入到无戏论的空性当中。所以,在抉择的时候,自续派的论师暂时会抉择一些相似胜义,说万法通过胜义理论一观察,看到是空性的。所以说色即是空,空是有一种认可的。既然是认可,就是在语言分别当中是接受的;接受以后再用胜义理论一观察,实际上空和现是观待而建立的,最后这一个观待也不是实有。那么要打破相似胜义,也就是说对于空的建立。所以究竟而言,唯一真实胜义是真实性。也就是说,无有任何的建立,连空性都不建立;不仅没有万法的显现的建立,甚至连“空“也不建立。这样的一个宗派所抉择的观点,就已经达到了真实胜义的真实性。

  而且,承许世俗犹如幻化,如果以胜义理论观察名言,则不可得,这也是《般若灯论》、《二谛论》的颂词及自释等中宣说的缘故。

  从世俗的认可上面,大家都会说世俗的显现如同幻化般了不可得它的实有。如果以胜义理论一观察,凭什么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呢?我们现前所见的这些景象,就像我们见到这个法堂,是由砖块堆砌起来的。我们会认为它有一个基本的组成。还有我们面前的这些桌子,它有一个基本的组成。还有这一个话筒,我们会觉得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话筒。那么真实当中观察,是不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话筒呢?如果它是实实在在的,它就必须有一个能让我们找得到的基本组成存在的。这个话筒我们可以把它分、切割,也就是说,话筒是由中间的一部分和两端的这些部分所组成的。我们随便拿出一端来看,它是不是实有的?是不是实实在在的?拿出一端来看,就像前面这一端,一看它还可以分;不断的分还可以找到不断的组成,不断的分还是找到不断的组成。最后无限分、分、分,无限分,最终没找到一个真实的、不可再分的基本元素,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的寻找,找不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基本组成。就像我们说有一个砖块作为基本组成,可以一块砖、一块砖的堆砌一个房屋,但是你连一块砖都找不到,那这个房屋就等于形同虚设了。所以,不管任何一个法,我们都可以去寻找,找不到它实有的组成,最后只能承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幻化的世界,见到就是一个如同幻化师所幻变出来的一个显现。

  通过胜义理论(就像我前面用的这种切割),用这种离一多因去分析的这种理论就叫做胜义理论。这是胜义理论的一种。这种胜义理论所分析的结果就是不可得万法的实有,所以万法就是幻化般。这是在《般若灯论》(也就是清辩师论的《中论》的注释)中,还有智藏论师的《二谛论》中,他们的颂词及自释里面所宣说的缘故。

  下面就讲一下这两派的区别。

  但是,在“是否最初及着重抉择真实胜义“这一点上,二派存在差别;

  这就是应成派和自续派的最根本性的区别点。“但是”,就是一个转折。前面虽然说了两派共同的地方,“但是”,也就说和前面不同的。也就是在最初一开始就不要找一个次第,一抉择就是着重抉择真实胜义,这样的宗派就是应成派;刚开始只是抉择相似胜义,抉择到一定时间以后不断地上升,最后打破相似胜义的建立,然后抉择应成派的(或者说和应成派一致的),这种真实胜义就叫做自续派。所以,在最初着重抉择上面是有所差别的,不是看它们最终,是看它们最初。最初拿出来的是什么很重要,最终又转变了一下而拿出来的,那就是后来改变了。最初一拿出来是真实胜义就是应成派中观,最初拿出来的是相似胜义这是自续派中观。所以两派存在这样一个差别。

  而且,对于世俗犹如幻化,一者只在他方前承许(认),另一者不仅在他方前承认,自方也承认,这也是有差别的。

  从胜义谛的抉择上面看到两派是有差别的。然而从世俗谛上面也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就是在自方承认和他方承认这两个方面。这一个名词可能有很多道友在听到的时候是第一遍听到,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一个自方承认和他方承认呢?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就像我认为有一个话筒,我认为有一个经堂,经堂当中有很多道友一起来学习中观。那么,我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我说“我看到了大家在这里。这一个看见,我也看见了,你们也看见了,那就等于是说我自己承认了,你们也承认了,是大家都共同承认的。也就是说,我看到了,你们也看到了。”假如我换成另外一个表达方式,就是说我现在转述你的观点。你认为看到了法座上讲法的我,和在这个旁边的这些道友,以及这个经堂的布置。你所认为的你所看到的这些,是不是真正存在呢?我用道理去分析它存不存在,这就是他方承许的方式,也就是说你们承许,而我自己不承许。你们认为看到了我,我说没有一个我,实际上我想表达的就是我不承认我有一个显现,我没有显现过,只是你们觉得看到了我,这就叫做他方承许。也就是说我之外的人,他们认为有。就像一个证悟的圣者,这一个…

《中观总义 第六课 自续派中观与应成派中观 中观释词 中观所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