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来给我们从理论上来抉择。这就是一般显宗的抉择方式。这种抉择首先通过理的抉择,后来抉择的结果就是总相;有了总相见解,然后按照实地修行,最后会证悟实相。这是趣入实相的一种方便。
"譬如,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自述其传讲缘起真实性的方法为:“如彼通达甚深法,依于经教及正理。”就是要通过教理而介绍万法缘起的真实性。
依靠正理抉择离戏实相的意义时,需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所破
二、对其能破的正理
三、以此如何破斥之相
四,对自方没有同等过失
那后面来看以比喻说明。以比喻显示,所破如箭靶,能破如箭,如何破斥如射击方法,没有同等过失如护身盾牌。
我们给别人介绍一个法时,就要有破有立。有些人说中观本来无破无立嘛,为什么要讲破要讲立呢?就是站在名言的表述方面来说的,有一个破有一个立。所破就像一个靶子,首先要竖立这个靶子;能破就像这个箭,箭射出去,要中这个靶子;射中了箭,如何射很关键。射击的方法就是如何破斥的意义;如果你一个箭射出去,假如别人还一箭,你招架不住!你中箭了,你就完了。虽然你现在很厉害,把别人打了,但把别人打倒时自己也没活下来,那就完了。所以自己要有一个真正很殊胜的宗派,你自己能把别人打破,还要保证你自己不会被别人打破。这样,每一个宗派都会说,我把靶子树立好以后,我在用箭通过我的方法把它打破。打破的时候,我是没有这些过失的,就用这个盾牌把自己能够保护得好好地,这样一个宗派才能胜利。
认定所破
认定道所破和认定理所破。打破什么呢,我们在道理上有道理上的打破,在修道上面有修道上面的打破。修行佛道要打破哪些东西?打破的是我们的实执、是我们的障碍;而道理上打破的什么呢?道理上打破的是我们知见上面的错谬——把这些不如实的知见把它打破。所以理所破就是把知见所知法上面不如实的东西打破,而修行正法就是把我们内心当中的实执打破。现在我们先来看道所破,就是修道当中所要破除的。修道是要修什么道呢?就是要修初地的登地的这个道,也就是大乘的见道,还有大乘的修道。大乘的见道和修道,都是我们修行所要成就的。这一切道所破就是见道和修道所要打破的。
一、道所破摄为二障
也就是烦恼障和所知障。有人会说我们汉地有三障,是不是说汉地要打破的障碍会更多一点呢?实际上,就是烦恼障、业障、和报障。如果说把业和报归到所知障的话,那么是开合不一而已。其实总的来说就是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
《菩提道次第广论》云:“总所破等略有二种,谓道所破及理所破。初如《辨中边论》云:“已说诸烦恼,及诸所知障,许此二尽故,一切障解脱。”此所破事于所知有,此若无者,应一切有情不加功用等,得解脱故。”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宗喀巴大师所造的。他在这部论当中,给我们总说所破略的归摄有两种。广说有很多种,但是归列起来有两种,就是道所破和理所破。初如《辨中边论》就是指的道所破。《辩中边论》是弥勒菩萨最初所造的论点。在这部论点当中说:已说诸烦恼,及诸所知障——也就是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两者只要一完全穷尽,一切的障碍就已经穷尽了,就可以得到彻然的解脱。后面说此所破事于所知有,在我们所了知的当中,就是有这两种所破事。如果没有的话,应一切有情不加功用大家都解脱了,大家就自在了。如果烦恼障没有,所知障没有,凭什么我们是凡夫众生呢?凭什么现在不得自在有痛苦呢?就是因为我们有障碍,这是很现实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全知智慧?问我们,美国现在究竟发生什么了事情?我们都不知道,但是你现在问佛陀,现在美国发生什么事情他是知道的。甚至你说,我美国的一个亲戚他住在美国的哪条街、几层楼,他现在在干什么,佛陀不需要思维,说他现在在舀饭,或者说他现在在睡觉,他在干什么,他都可以完全给你宣说出来。为什么我们不能够知道呢?这就是因为我们有障碍。正因为我们有障碍,我们才没能像佛陀那样随问随答。所以说,佛陀现在说,世界上所有的人头发有多少根,佛陀可以给你讲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为什么我们不知道世界上所有人的头发有多少根,就是你自己的头发你也数不清啊。我们为什么数不清呢?因为我们有障碍,佛陀的智慧是不需要数的,当下就知道,世界上面所有人的头发。现在下大雨了,整个广东地区下的大雨,雨滴有多少滴?佛陀会一下子给我们讲出来。而我们不要说整个广东地区了,就说千佛塔寺这个寺庙当中的地方下了多少滴雨,你说这个事情居然还要我数。哇,你让我数,这件事情也太不现实了吧。为什么不现实呢?对你来说确实不现实。就是因为你有障碍。如果你没有障碍的话,你当下就应该会知道的。所以,所知障和烦恼障,这就障碍了我们对万法不得自在。
如果没有这些障碍,一切众生就应当得到解脱的。但是有些人会继续问:不是在佛经当中,尤其是在《圆觉经》当中说“一切烦恼皆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嘛?在《圆觉经》当中已经说,一切烦恼就是觉悟,而且是究竟的觉悟,也就是佛觉的状态。说得念、失念,也就是说我现在失去了正念,得到了正念,不管正念得到,还是正念失去,这两种状态都无非解脱。为什么这样讲呢?其实这只是从这个能破上面去让我们去打破一种障碍。我们在障碍当中有这种执著,觉得有一个实在的贪嗔痴,有一个实在的、究竟的佛陀觉悟,有实实在在得到正念,有实实在在的失去正念。有这些实执我们就要去打破,实际上是为打破我们的这些执著,才说得念失念无非解脱的。就是为了对治我们,所以,我们要去看他为什么这样说,故于这个地方是没有矛盾的。
大略说来,总的所破有道所破和理所破,道所破即修道的障碍,无余归摄在烦恼障和所知障当中,这是所知法中存在的法,理由是:如果所知中无有,应成一切有情不加功用,自然解脱。
功用,就是说“加功用行”。为什么我们修行很辛苦呢?就是因为我们要把一分一分的障碍打破。能够打破一分障碍,就能显发一分法身;能够显发一分法身,就能拥有一分自在。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得到法身的究竟觉证状态呢?就是有密密麻麻的、厚厚重重的障碍,一点没打破。完完好好的、彻彻底底的一个合格的凡夫就是因为他没有把障碍解除。就是因为我们有所知障,有烦恼障,所以我们现在才努力去修道。如果说我们没有这些障碍,我们现在不需要修行了。大家很好,你也好,我也好,大家都好。虽然说大家好了,但是大家还是没有好,大家还是没有解脱。大家为什么还没有好呢?就是我们大家要好好地修行,把烦恼障、所知障打破。
以下从本体、作用、数量决定三个方面阐明二障:
(一)、二障的本体
《宝性论》云:“三轮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所知障,悭等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烦恼障。”对于施者、受者、施等三轮的虚妄分别心,承许是所知障;六度违品——悭贪、贪欲、嗔恚、懈怠、散乱等的虚妄分别心,承许为烦恼障。二者都是在能境上安立的。
二者都是在能境上面安立的,二者都是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去安立的。安立是在哪上面安立呢?就是我们内心的虚妄分别心。虚就是不实,妄就是不真,虚妄就是不真实的意思。我们的这个心,起心动念是不真实的。阿难尊者在《楞严经》当中,佛陀问他:你的心究竟是在外面吗?是在里面?是在中间吗?是在上下,还是在一切无着吗
是在哪里?阿难尊者一会说心在这里,一会说心在那里。讲了七个心在的地方,佛陀都给他打破了:假如心在里面的话,为什么首先不看到里面呢?假如心在外面的话,为什么不首先看到脸面呢?需要用一个镜子才能看到脸面吗?阿难尊者最后就把心在内外中间这一切七个安立全部打破了。阿难尊者说:“完了,难道现在我没有心了吗?我现在不是对佛陀有信心吗?难道我就没有心了吗?”阿难尊者就一下子就找不到心了。找不到心以后,佛陀就用手摸他的顶,给阿难尊者安慰,说我有什么什么的妙法,会给你开显,让他不要着急。阿难尊者所认为的这七个认为有心存在的道理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说,现在有心是站不脚的,只是我们自己认为有。我们觉得起心动念,在里面起动念,起烦恼了,或者说起分别了,这是我们认为的。其实,你能找到心吗?如果真能找到的话,祖师大德应该能给我们找出心来。但是二祖禅师,二祖大师他给达摩祖师说:觅心了不可得,最后没有找到一颗心。正是因为没找到心才找对了。所以达摩祖师说已经给你安好心了。真正来找心,我们的心都是虚妄的,虚妄的心是不真实的。既然不真实,哪儿可以有一个心可得呢?所以说是虚妄分别心,是不真实的心。
…
《中观总义 第六课 自续派中观与应成派中观 中观释词 中观所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