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中觀的論典都是中觀理聚論。在這裏面抉擇是通過勝義理論來給我們顯示的,而這個顯示是隨順佛陀二轉*輪的抉擇來給我們顯示的。
最初,修習自空中觀極爲關鍵,因爲斷除回根本的實執,完全依賴自空中觀見。
這句話是一個很關要的地方。“最初”是指我們學法的最初,當我們面對著中觀的學習的時候,一開始要怎麼學呢?就像一個人要閱讀《大藏經》,這樣浩瀚的經典,你怎麼去閱讀,怎麼去閱藏,對你的修行才有幫助呢?你如果沒有遵循一種有效的次第,你學習的方法方式有問題,就會左拿一本右拿一本,就像看熱鬧一樣,最後看亂了,就亂了陣腳,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在學中觀時也是這樣的。因爲中觀殊勝的論典有很多,如果你在學習時,不講究一種善妙的方式、方法的次第,最後會把你學糊塗的。雖然論典是很殊勝的,諸佛菩薩是不會糊塗的,但是我們學習時我們不善于學習,卻用這些智慧把自己搞糊塗了,這是我們不善于學習的原因。所以“最初”這兩個字就給我們講到在開端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趣入。
開端時“修習自空中觀極爲關鍵”:“關鍵”就像門,有一個機關,如果有這個機關,你能夠打開這個機關,門才能打開,這個機關你不能打開,這個門也就打不開,你也進不了門了,所以要進入堂奧,你就要能夠把機關打開,關鍵處就是你開門而入于殿堂的機會。所以修習自空中觀極爲關鍵,是我們斷除輪回的這種境界能夠出現的關鍵點,後面會講到理由:因爲斷除輪回根本的實執。輪回有種種的顯現,輪回的因有種種的抉擇,有些是站在業和煩惱上面去抉擇,最根本的業和煩惱的因就是這個實執。
你有一個實執,即使這個世界是個虛空,由于你有實有的執著,最後你就會執著有一把鋤頭,然後又看到前面有一塊大地,你就執著有一塊大地,(這是一個比喻)也就是說,拿著你執著出來的鋤頭,然後走向你前面執著出來的大地,就開始在那兒挖坑,挖了坑以後,你又用你執著出來的鏟子,把你自己埋在裏面去!這就是我們通過實執的方式把自己活埋在輪回當中。我們在輪回中實際上從來沒有出現的。如同前面的比喻,鋤頭沒有,地面也沒有,鏟子也沒有,而且你的身體也是沒有,但是由于你的執著,首先你執著了你的身心,然後用你執著的鋤頭去挖你執著的土,最後用你執著的鐵鏟,把你執著的身體,埋在你挖出來的實執的坑裏面去。最後把自己埋在裏面。而這就是一種活埋的狀態,這種活埋的痛苦是從我們無始輪回以來就産生的,到現在還活埋在輪回裏面,我們一直在這裏面,沒有超脫沒有自在。而這種活埋的境界是怎麼産生的呢?就是實有的執著。當你哪一天認識到實際上這些泥土不存在,我用的這些工具完全不存在,甚至連我的五蘊身心都是本不存在的,那有誰去受輪回呢?有誰稱爲是輪回呢?沒有輪回,也沒有誰在裏面輪回。這樣子你當下豁然大悟的時候,你就看到從來就沒有這回事。所以一開悟時,禅師們有的笑了有的哭了,覺得冤枉了,有些覺得怎麼會這麼可笑呢?我們一天到晚的痛苦,實際上是一個子虛烏有的瞎忙,瞎熱鬧。
所以輪回的根本是實執,如果沒有斷除這個實執,你還是在不斷的活埋自己,沒有誰把我們送到輪回當中來埋葬,就是我們自己的實有的執著一直把自己埋葬在這裏面。這一點在《圓覺經》中講得非常殊勝:一切衆生于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明輪轉生死。一切衆生在無生當中虛妄地見到了生和滅,前面我們講的是自空中觀,是從法界無生的方面來進行抉擇的,因爲本來這個法界就是無生,而在無生當中,我們這些衆生,又會虛妄地覺得有生,一旦有了“生”以後,就會有顯現,然後就有顯現的滅亡,就有生有滅。所以我們有出生到這個世界活了一段時間,最後又在這個世界上面死亡。而一切萬法都是如此的生生滅滅,這就是從最初一念無明上面已經産生了一個“生”的妄執。由“生”的妄執就會出生“滅”的妄執,這個生生滅滅,滅滅生生,或者說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輪轉不息的狀態就是我們在輪回當中被活埋的狀態,也是生死的輪回。
《圓覺經》說到本來一切萬法是無生的,而我們又虛妄的執著有生滅,所以我們就稱爲輪轉生死的衆生,如果說他是實有的,我們的解決輪回的辦法就是另外的方法,也就是說你要把輪回當中存在的東西將他改造,將這些東西一個一個地毀壞,破滅,這樣子你才能夠解決生死輪回,但是《圓覺經》中有沒有讓我們去把這個世界破滅呢?一個一個的東西把他燒毀呢?沒有。
《圓覺經》當中讓我們怎麼獲得解脫,讓我們怎麼得到證悟呢,《圓覺經》說:“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只要你了解到一切萬法的境界,是空中花,虛空中的花,那麼你就沒有輪轉了,在你知道沒有輪回的時候,也會知道沒有一個身心在這個輪回當中受這些生死。所以只要知道“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不需要再去做辛勤的努力。所以這是從了義的修法從根上去認識,一旦我們從根上面去認識,省力處得無限力,非常省力,又得到無限的力量,巨大的力量,徹底地把輪回掀翻,不費一點的工夫,不費一點的工夫是什麼原因呢。來源于一切萬法自體本空。如果不是自體本空,我們絕對不會如此輕松,而假如你覺得要成佛必須要通過很辛苦的,很造作的方式去努力,那麼這些方式都是在次第教法上面,或者在接引你進入到究竟的教法上面的一個中間過程而已。而實際上越是走向究竟了義的教法,越能夠安上這個無生本性的時候就是當下成辦的。
所以 大慧宗杲禅師一生接引學人就是經常唱念一句話: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越是得力的修法越是省力的修法,越是省力的修法越是得力的修法。你看小乘的修法,省不省力氣?不省力氣啊,很恐懼輪回,很想求一己的解脫。而大乘的修法省不省力呢?與小乘修法比就省力多了,大乘菩薩來到這個世界,根本不懼怕這個世界。他沒有象小乘行者那麼恐懼這一切的顯現,他來到這個世界象遊戲一般,享受著這種如夢遊舞的境界,可以與萬物進行空幻的遊舞,這種自在,這種輕松,誰能享受呢?這個算不算是自在呢?如果按照上上的教法去認識的時候,還不夠自在,爲什麼呢?因爲只要你能夠認識到無生空性,這一切幻化的妄相就會當下寂滅的,如果能夠當下寂滅,你還要做多少的積資淨障呢?所以真正了義的修法按照禅宗啊或者按照大圓滿去講,就是說你積累這些善法,這一切實際上按了義來看,你都是在一些幻化上面用工夫,沒有從本性心地上面去用工夫。所以本性心地上面認識空性,諸法自體本空的時候,當下就入到寂滅境界,一旦入到這個寂滅境界時,就是虛空粉碎,大地平塵。整個山河大地完全還歸一片晴明的大虛空。
所以一證悟的時候什麼都不用操心了,我們想到要把這個世界的種種痛苦的刑具就像地獄當中的種種痛苦的刑具。假如有一個實有的痛苦的地獄,你怎麼把地獄中的衆生全部的痛苦解決呢?然後這個世界有種種的染汙,種種的缺陷,而我們內心當中有種種的煩惱,佛陀的境界有種種的智慧要顯現,這一切我們要一個一個地將不好的東西把他粉碎,將好的東西一個個地把他積累下來,你要花多少時間呢?這是很難想象的一個工夫。但是,我們最根本的就是要回歸萬法的本性,一旦證悟到這個空性的本性啊,這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因爲本來沒有一個實有的地獄,也沒有一個實有的旁生,也沒有一個實有的餓鬼,甚至沒有實有的天人,也沒有實有的佛果。
最後的問題在哪裏呢?就是解除當下的實執心,把實執心一打破,當下就成辦,所以我們修行的要訣在于:從根執上去找時,看到是實執,實執一旦打破,所有的問題都能夠解決了,所以一切輪回的問題就是實執的問題。而要把這個實執的問題解決就要依靠自空中觀,因爲假如你不介紹一個自空中觀,給你說是有如來藏的,或說有某一個法的,你就會一聽到的時候馬上就啓用實執,一啓用實執時,又開始埋葬自己了,只要你有一法可攀緣,你就會偷心不死,一直盜取這些法做爲實執的根本,所以我們必須要依賴這個自空中觀見。如果不依賴這個自空中觀見,我們的實執是打不破的。就像小孩子他如果覺得他手裏一直拿著他特別貪著的玩具,是他特別想玩的玩具,特別喜歡的,只要在他手裏抓住了,就絕對不會放手了,假如你跟他說,實際上你從來沒拿著一個玩具,你手裏什麼都沒有,他一看真的什麼都沒有,發現以前是看錯了,這時,這一捏手時什麼也捏不到,他才不會想到他的玩具怎麼樣了。
我們一直在輪回當中就是這樣貪玩,貪玩這些顯現法,貪玩的過程當中,我們會當真,怕失去,也很想得到。只要有一法讓我們可以擁有,只要有一法讓我們看到,我們就想去貪他,想去求他。這種實執心就一會直顯現。所以說要完全依賴于自空中觀見,先不談他空,如果要斷除輪回,首先要把自空中觀學好。自空也就是說諸法自體本空,你看到什麼法你都要知道自體本空,看到什麼法你都要知道自體本空,你想到什麼法你都要知道自體本空,那麼見聞覺知的一切法都是自體本空,那你的境界當中有什麼法不是空的呢?沒有任何的法不是空的。所以就是法法都是大空性的,既然沒有任何一個法不是空性的,你在你的見聞覺知中,有什麼東西你能抓得住呢?抓不住,最後你才發現原來以前我認爲我獲得的、擁有的一切實際上都是猴子撈月亮,原來以前我所覺得擁有的一切,獲得的一切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時你就會啞然失笑,就會想到應當放下,那麼因爲諸法自體…
《中觀總義 第叁課 中觀分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