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本空的原因。
假如說給你介紹的方式不是這樣,而是說這個世界上面這些的法,你看到了吧,我來給你介紹。這些你看到的法他自己不空,他上面某些方面是空的,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哦,有一個不空的法,一旦讓你的偷心抓著,讓你的分別心能夠攀緣就一下子抓住他了,抓住了他後你是抓不到好東西的。就只能抓到輪回。所以在介紹的時候,斷除實執就是要完全依賴自空中觀見。我們後面會提到他空中觀與自空中觀無有相違。我們講完全依賴自空中觀見,但有些修行者直接進入的是他空的修法,他會不會完全依賴自空中觀見呢?也可以說是完全依賴的。爲什麼呢。因爲,最後他放下一切客塵的執著,就是在客塵的本體上面,自體本空的。而這一點,和自空中觀的抉擇是能夠互相融合的。即自空中觀就是在解決這些客塵戲論。所以說也是要依賴自空中觀見的,只不過說,能夠真正通達他空中觀見的人,他對于自空見是能夠具備的。
而且,如果對于自空中觀沒有把握住要點,再說哪種心性本體光明之類的美妙名稱,也只是名稱動聽而已。
這句話是我們學習中觀的修行者一定要銘刻于心的。甚至修行禅宗的、修行密宗大圓滿的修行者也應當把這句話銘刻于心,因爲這句話當中的關要太深了太深了。很多的學修者容易在上面吃虧上當。
這裏進一步地給我們講到,如果你對于自空中觀的關要處沒有把握住,只要你有這種前提,即你無法通達自空關要,這樣你說什麼心性光明之類的美妙詞句,或者“大圓滿的覺性”、“如來藏的涅槃妙心”種種的這些“妙明真心”,或者“大圓覺的圓照清淨覺相”,或者“大楞嚴定心”,不管你講什麼美妙動聽的詞句,實際上你的意義都是實執,名稱是很動聽的,意義卻是很差勁的。這名字取得很好,但是卻毫無實義。就像一個人挂羊頭賣狗肉一樣的,外面的是晃子,裏面卻沒有真貨。所以你覺得是如來藏,覺得是大圓滿、大手印,尤其在禅宗當中講的見心性、見本性。這些心地光明,本來風光本來人,這一切說法只是名稱上好聽而已,但是只要你對自空中觀是無法理解的,就說明這些話裏面沒真東西。都是一些拾人牙慧的一些玩詞句的遊戲而已,實際上你沒有真正地受持到法義。
這一點在《圓覺經》中也講過,《圓覺經》本來是給我們介紹大圓覺的這種叁轉的如來藏心的一個殊勝的教法。即使在這個教法當中也講過,如果我們對于客塵萬法的實執不放下,那我們所識辨的一切、所認爲的一切都仍是輪回。無法超越這種分別情念的執著心。在《圓覺經》中也講過:“以輪回心生輪回見,入于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假如你的心是輪回心,你以這種輪回心所生出來的見地,就是輪回見;輪回心生輪回見,然後你還想依靠這種輪回見,入于大寂滅海的佛陀的一切智智證悟境界,這是始終都不會到達的。你有這樣的意願,但是你到達不了這種大寂滅海中去。爲什麼呢?在《圓覺經》中也講過:“種種取舍皆是輪回啊。”你有取有舍就是輪回,你覺得有個顯現法,或者有些好的法,有些不好的法,只要你有實執之心:執著有好有壞,有美有醜,你當爲真實,這樣子去進行取舍分別,這都是輪回。而且說:“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皆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意思是說,你沒有出輪回,你的見地實際上是輪回的實執心的見地,你以實執心生出的實執見當中,你雖然說有一個圓覺的本性,圓照清淨覺相,你會說這種如來藏的教法,雖然你會說這些美妙動聽的心性光明的詞句,但是你卻把這個圓覺都拉到輪回裏面來了。
所以我們在學自空中觀的時候,會將把如來藏來進行抉擇,有些人不敢把如來藏拿來進行分析,有些人說如來藏空不空呢,我站在自空中觀去進行抉擇的時候,如來藏必須空;如果如來藏在自空中觀這個地方還不能空,那麼就說明如來藏是實有的,如來藏是實有的,那就可以執著,只要在二轉的自空中觀中,你有一法是實有的,你就去執著他。那麼,只要你是執著心,是不是真正的如來藏呢?如來藏是執著不出來的,如來藏是要把客塵的執著心要給蕩絕,才能夠顯現我們心性本具的如來藏光明,所以他必須要遠離一切實執,把妄想執著打破,所以必須要遠離。而假如說我們內心有一個攀緣的對境,有一種可攀緣的法,就會一直攀緣他;假如你看到有一座樓讓你可以爬上去,你就會想爬,因爲上面有你希求的東西。你執著爲實有你就會在上面爬;所以你就會去攀緣它。攀緣它的時候,這個東西是不是真正的如來藏呢,雖然說是如來藏,但只是如來藏的名稱,沒有如來藏的意義。也就是說這個如來藏不是真實的如來藏了,這個已經稱爲你戲論的如來藏了,已經稱爲是輪回的實執心了,實執的境界。
所以,按照叁轉去衡量時一看,你所認爲我的這個如來藏,不是真實的如來藏,是一個假冒僞劣商品,是應當打破的。或者說就像現在的手機的山寨機一樣的,外面看起來象名牌貨,裏面實際上是假貨。你所認爲的如來藏,哦不錯不錯,我學修了如來藏,我聞思了如來藏,我也學了大圓滿,我講的都是心性的法門,但是,是不是真正講到了心性呢,沒有,因爲你沒辦法理解空性,就是實執戲論的一個法,這個心性已經落入實執的見地當中去了,這個不能稱之爲幹幹淨淨的,無有垢染的心性光明了。所以他只能是在叁轉當中落入到客塵裏面去了,所以在二轉當中的空性如果我們認識不透,我們就會在學叁轉的時候也無法認識如來藏,你所認爲的如來藏都是客塵,雖然在名稱上你說是如來藏,但是在意義上你已經落入到客塵的意義上了,所以對于佛法我們能不能夠理解呢,對于佛法的真實義我們能不能夠受持呢,如果對于叁轉的真實義,甚至密宗的真實義你要受持,自空中觀的見地你沒有,你是受持不了的,
法王如意寶曾經寫過一篇論典,這篇論典在益西上師的《新月釋》當中給我們講過,就是《披戴天飾的惡魔》。這個是法王如意寶在年輕的時候寫的一篇的論典,這篇論典當中的詞句全部是大圓滿的詞句,用大圓滿的覺性啊,直斷啊,種種的這些詞句去用,但是它的觀點,也就是他的意義是什麼呢?法王如意寶用這種詞句只是想表達一種外道的意義,一種外道宗派當中的數論外道,或者秘密派的一些見解,披戴天飾的惡魔,實際上他是一個魔,這個魔的外表裝得比較好,穿的服裝很好,裝飾是天王的裝飾,天王是很尊上的,而魔是一個邪的勢力,戴上這種外殼,而內在是一個魔。寫好這個論典之後就送給附近的一些閉關修行的老喇嘛看,這些老喇嘛一看了後,有些就說:“啊呀,這些修法對我們來說真是太殊勝了,照這樣子修,一生當中就可以成爲聖者,乃至證得普賢王如來的果位”。
法王如意寶年輕的時候有很多的高僧大德出興于世,法王如意寶當時的智慧很厲害,而很多閉關者應當算是不錯的修行者了,我們現在也有種種的修行者,聞思的修行者。以前的這些修行者也是樂于實修,最後由于這種見地上面沒有透脫,還是沒有認識到真正的大圓滿見,然後你用這種美妙的詞句去給他介紹的時候,他無法從詞句上面看出意義上面已經有錯誤了,所以我們學佛法如果僅僅只是在詞句上去學,而不在意義上去領會,不在意義上去透達,那麼你所受持的就是一個外殼,假如哪一天有一個人,他的見地是不真實的,他用一種假的見地,來蒙騙你,你就跟隨他走了。
所以詞句只不過是個工具而已,這個工具做什麼還看我們怎麼運用。法王如意寶就依靠這種表現,向大家教戒說大家千萬要注意自己的見解,如果盲含籠統,連掉入外道的見解當中也不知道了。我們如果和道友們來討論這個人無我的修法的時候,有時候如果說要討論到外道的“人無我”的見解,很多人肯定會覺得和大圓滿沒有什麼區別,爲什麼呢?假如我說,實際上吧,“我”只是一種認爲不象普通人所平常所認爲的那種“我”,我是什麼樣的一種我呢,我是一種不可思議,不能用分別去了達他,不能用人的見聞覺知去觸及他,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一種存在,他是在世界當中的一種根本的本體,這種本體不是語言分別所能夠觸及到,這才叫做真我,而一般人所認爲的這個我是輪回,我的真我就是每個人的涅槃。然後把這種神我的不思議性用大圓滿的種種詞句,用“心性的本來人”,就像禅宗說“主人翁”,這就是叫做“主人翁”,這就是我的本來人。那麼,一介紹很多的外道的這種講法的時候,說法就和大圓滿差不多,跟禅宗也差不多,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假如你只是在詞句上去認識,那麼有沒有真正小乘的人無我的見解呢?連小乘的人無我的見解都無法形成呢,就會最後只是認識到的一個“神我”的見解。外道的見解。依靠外道能得解脫嗎?無法得解脫,甚至依靠外道會産生更多的墮落因緣。
這裏面講的是很關鍵的,如果對自空中觀沒有把握住要點,那麼你沒有把這個法的實有建立給攻破,最後你還是認識的是一個虛妄的戲論。還是在實執分別當中建立的實執分別的概念。這樣子,在《圓覺經》當中講,用這樣的思維去辨別佛陀的境界,就像開在虛空中的花一樣,也即是你在虛空中執著出了花,你執著出花還不打緊,反而你還看到這個花還結果了,這不是更增加一層虛妄嗎?本身首先有花就已經不正常了,最後,你還覺得這個花還能結果。這就是我們在學法的時候,本身你的見地就是一種虛妄的見地,你所認爲的這些見地當中,有實執沒有攻破,最後你卻認爲這種見地還能夠出生佛陀的境界,依靠這些“心性光明”,依靠這些“涅槃妙心”,依靠這些“如來藏”的詞句,依靠這些,你覺得可以出生佛陀的解脫,可不可以呢?首先,這些詞句都是空花,都是你虛妄見的一個客塵法,然後,他怎麼能夠結出一個實果呢?空花只能結空果,所以你依靠一種不真…
《中觀總義 第叁課 中觀分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