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總義 第二課 中觀源流▪P3

  ..續本文上一頁思般若的功德很大,你能夠讓自己打破實執以後,那麼一切萬物對你來說,是你智慧的遊舞。你與萬物相隨的時候,是與他進行智慧的交流。而不會被萬物所役使。在萬物圍繞你的時候,你是自在的,因爲你沒有實執了。萬物爲什麼對我們有利有害呢?就是因爲我們執著他,我們執著了東西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我們不執著的,我們沒有實執的狀態,那麼一切都沒有對我們有利有害,不會對我們産生利益,也不會對我們産生危害。

  因爲,本來一切萬法就是大空性的自性。在大空性當中,或者大虛空當中,我們自己用實執捏造了種種的形形色色的萬法。由于我們的捏造是用實執所形成的,所以,我們如果有實執的時候,這些法就起作用了。甚至爲什麼我們有內在的障礙,有外在的障礙,我們說內在的貪、嗔、癡的障礙很大,業的障礙很大,外在的魔王、魔軍、魔眷屬的力量很大,讓我們內外都受苦,這都是來源于我們有實執。假如我們沒有實執以後,一切群魔無法幹擾,一切業力將會消盡。在《楞嚴經》當中講到過:假如說一個人已經證悟了空性,完全寂滅了一切實執,這個時候,魔王不敢靠近的。就像這一個冰塊,他不敢靠近熱湯一樣,冰塊靠近了熱湯,只能是讓冰塊融化,連他自己都會毀滅。所以,證悟空性者,魔王拿你沒辦法。魔王爲什麼對我們會有傷害呢?這是他借用我們的實執。所以,我們沒有實執的時候,他也沒法借用我們的實執來傷害我們。

  所以,月稱論師就是這樣的一個超凡成就者。他用般若空性的這種智慧火焰,燒盡一切實有執著的薪柴,使一切萬物無法對他形成傷害。這樣的一個偉大成就者,他本身也是文殊菩薩攝受加持,或者也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他一生當中示現了在顯宗當中稀有的成就和功德,在密宗當中稀有的成就和功德。在佛法傳承過程當中,都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一生。

  然後,寂天論師(寂天菩薩)和月稱菩薩的顯現有點相似。寂天菩薩當時在那爛陀寺稱爲是叁想者,也就是他一天只會想吃、想睡、想拉撒。所以,他在寺廟中,就有一些沒有神通的人,就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叁想者”,也就是一天只想這叁件事,其他什麼事情都不會想。也沒有看到他誦經,也沒看到他聞思,就一天吃喝拉撒的,這樣子過去;所以有些人不起信心。

  後來,有一次,大家就想把他趕出寺廟了,覺得這樣的一個人爲他好,不要讓他在寺廟裏空受信施。因爲,作爲出家人,需要念誦經典呀,需要聞思修行呀這些。他又不做這些,一天到這裏,只是虛消信施,對他不好。所以,好像是好心的狀態,要想把他趕出寺廟。但是,要趕出寺廟又要找個理由,所以,當時他們就給月稱論師出個難題,說要讓他到寺廟裏面誦經,誦經基本上就是背誦的意思,用背誦的方式。然後,這些剛開始還爲了爲難他、取笑他,做了一個很高的法座。這個很高的法座又沒搭梯子,讓他座上去。當時,寂天論師到了現場以後,他一看,哇!這個法座很高。但是,他一點都不犯愁,他用手稍微一按這個法座,他就騰空上去了。坐上去以後,他就問大衆說:“你們想聽的是聽過的呢?還是沒聽過的?”大家就想取笑他:我們就看一看他能誦過什麼沒有聽過的;然後,讓他誦沒聽過的。

  最後,他就誦了他自己造的一部論,叫做《入菩薩行論》。從第一個字開始念起,一直念念念,念到第九品智慧品的頌詞“若實無實法,悉不住心前。爾時無余相,無緣最寂滅,”念到這一個偈頌的時候,他就開始騰空了。騰空的這種狀態是越來越高、越來越高。在傳記當中說,這好像是神通和虛空來賽跑,也就是說虛空是很高的,但是,他的神通,讓他比這個虛空看起來還高,最後要超過虛空一樣的。最後大家就看到,他在虛空當中消失了。只聽到聲音,在念念念。然後,大家聽的時候,有些人很多是成就者,他們有不忘陀羅尼,就把寂天菩薩傳揚的論點,全部記下來。但是記得時候有些人的境界不同,有些記得九品,有些記得是十品。最後,據說寂天論師他在某一個塔子那兒。然後,大家去找到他的時候就取證說:“究竟是有多少頌詞?”最後一對,就是十品的頌詞是最完整的。大家就受持十品的頌詞。

  大家就問,有一個叫做《經集論》和《學集論》的,這兩部論點在哪裏呢?然後,寂天菩薩說:“在我的房梁之上,你們去把它取下來”。大家回到寺院,又把這個取下來了。取下來以後,後來,按照傳記當中提到,寂天菩薩他就基本上沒有回寺廟,他就是在外面去用神通度化了很多很多的人。

  曾經有一次,他要度化一個國王,他就給國王當保镖,他身上就佩戴的是一把木劍;很多的人看到以後,就對他起邪見了,說:“這個人絕對對國王不好,要不是的話,怎麼拿一把木劍還能護持國王呢?”然後,就給國王說一些是非,讓國王一定要把他給趕走。這個國王就找到他說:“你靠什麼來維護我呢?佩戴的是一把木劍,你讓我看一看你這個木劍。”寂天菩薩他就說:“你千萬不要看,看了這把木劍,你的眼睛受不了。”他就不相信,一定要央求寂天菩薩讓他看一眼,在寂天菩薩沒辦法拒絕之下,他把寶劍抽出來了。剛一抽出來,光焰太強烈了,就把這個國王的眼睛給弄瞎了;後來,國王在他面前忏悔、皈依以後,才得到加持。在傳記當中沒說他眼睛好了,是不是後來寂天菩薩把他的眼睛加持好了,這一點沒有明顯地提。他就是以這種方式讓整個國家,本來剛開始是學外道的,後來從國王那兒一直到國民那兒,全部都信了佛教。他就是這樣子,到一個國家、一個國家,把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度化成佛教。

  有時候在一些有爭執的地方,他就故意闖到裏面去,他在裏面弄幾下,大家就不吵架了,大家就不打架了;所以,聖者的度化衆生的事業是我們想不到的。我們也許要找一個人去勸說、說服教育呀這些;但是,他就在這兩邊當中走過去、走過來的,稍微活動兩下,大家就平息了戰爭了;所以,寂天論師他也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成就者。他用他的菩提心,用他的般若智慧,加持了無量修學者得到超凡的境界;這就是秉持應成派的第二位論師。後面益西上師會講第九品,讓寂天菩薩示現“非空”的頌詞;也就智慧品的注釋,到時候會給我們講,講了以後,我們在網絡上進一步的學習。

  然後,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我們大家知道就是道次第的傳承者;或者很多人就知道的是:他叫皈依班智達;有些人知道他是菩提心偉大的修行者。我們很少知道,他在應成派學說上的建樹。其實他來到藏地以後,看到藏地這塊土地,最需要建立的是最初皈依的教法;然後,他著重的去弘揚皈依,弘揚皈依的同時,他又按照道次第的引導,讓很多人來傳持菩提心的教授,使很多人生起了菩提心;因爲這是當時藏地的根基。

  實際上,他在戒香寺,本身就是一個班智達。五百世當中都是做班智達的、一個不可思議的成就者;而且,他菩提心的修行,雖然是依靠金州論師;但是,金洲論師在給他傳講道次第論的時候,在講般若的時候,用的是不了義的見解,也就是隨理唯識的不了義的見解。因爲金洲論師他的見地,就是以唯識見地作爲他的見地。但是阿底峽尊者首先聽聞過大般若空性應成派的見解,而且內心了然,無有疑惑地能夠了悟這種見地,受持這種見地。當時金洲論師在給他引導菩提心,讓他成就的過程當中,在給他弘揚般若的時候,他自己的見地並沒有受到影響。沒受到影響的時候,金洲論師非常贊歎他,說:“像你這樣的大智慧者,真是稀有呀!你受持的是這麼了不起的應成派的見解。”金洲論師雖然是受持的是唯識宗不了義的見解;但是,對他非常的贊歎。所以,他的應成派的見解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只不過說在他一生的修持當中,他覺得菩提心的生起是依靠金洲論師,所以,他覺得金洲論師對他是不共恩德的。但是他應成派的教法不是從金洲論師這兒得來的,所以他也是應成派一個宗派的弘揚者。

  這些大成就者他們的種種功德,我們一個一個的去了解,恐怕要花很多時間。但是,我們一點不了解,我們就會覺得,確實這些成就者,羅列了名單又有什麼意義呢?其實,我們看到這每一個名字,都要知道,這當中任何一個大德的名字,拿出來,都是在這個世間上面驚天動地的大成就者。以這些驚天動地的大成就者,浩浩蕩蕩地來弘揚應成派、浩浩蕩蕩地來弘揚自續派,使這兩大弘揚的宗派都是以持名成就者,以殊勝的偉大佛菩薩來進行弘揚的、無垢的這個宗派。那麼,應成派通過這些秉承者來弘揚以後,又像後面說:及雪域藏地出世的諸多智者成就者,依止了阿底峽尊者,就從這兒傳承了月稱菩薩的見地呀,寂天菩薩的見地呀,這些就受持了應成派。

  依靠這些智者成就者所抉擇的宗軌,中觀的二種傳承直到如今都沒有中斷講聞,繼續安住于世。

  就是依靠這些智者超凡的智慧,成就者超凡的成就,他們用這些智慧成就,來抉擇了這個宗派的軌範。使中觀的兩個發展的支流的傳承,也就是應成派和自續派的傳承,直到現在,都還沒有中斷過講授和聽聞。通過講聞的方式繼續傳承著它,那麼,就使它繼續安住于世。所以佛法是要通過講聞來傳承的;如果沒有講聞抉擇,這個佛法就會斷了傳承。所以,需要有這個傳承。今天上師在講課的時候也提到了,也就是說,傳承是要有這個耳傳的。就像我們學《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當中,講了叁種傳承,一般補特伽羅凡夫的這種傳承就是要通過講和聞,來現場聽聞,這種口耳相傳,來使這些佛法得到傳承。這兩大宗派也是要通過這種講和聞,來得受傳承的。因此,現在這個宗派也仍然在世界上面安住。

  下面講到在藏地的弘揚情況:

  在藏地,中觀自續派的宗軌,前弘期主要依靠靜命菩薩的言教開顯;後弘期,自鄂·勒巴協繞、鄂·洛丹協繞,至宗喀巴大師父子期間,曾得以…

《中觀總義 第二課 中觀源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