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B>我們看後面“總義”這兩個字,總義,也就是說總體的義理,總體的意義。對于這樣子的中觀,那麼可以說是有浩瀚的教海,來诠釋什麼是中觀?如果說你拿著一個法本就直接去看,你看不懂的。就像我們有些漢地的一些道友,也會接觸到清辯論師的《般若燈論》,你拿到《般若燈論》,你是不是就能學出所有中觀的義理呢?你以爲你學的是最了義的中觀,而實則你學的只是一個暫時的、不了義的、自續派的一個宗派。這裏所認知的,就是執不了義爲了義。所以必須要把總體的中觀是什麼樣子,你了知以後,你要對于不了義的中觀,也想具體深入的學習,你可以具體努力,對了義的中觀你會具體地努力。這個時候,你的一切努力是不盲目的,自己心裏面是有一個總體的概念的。所以一個總體的意義是相當重要。
這一個中觀是由益西彭措堪布所講授的,所以下面說益西彭措堪布講授,這是我們傳承中觀的一位傳承上師。然後我們就看原文。
中觀源流,“源”就是本源的意義,“流”就是支流的意思,中觀他的根本的源頭和他所出現的支流有哪些?也就是說中觀的起源和他的發展有哪些?起源就是這個源頭,而這個支流就是他的發展,從這個源頭上面,最後隨著曆史的傳承,就會看到千派萬流展開出來,發展壯大。所以,有些宗派就在一個支流上面發展壯大,有些宗派在另外的支流上面發展壯大。在後面的時候就看到,回溯到他的本源上面一看,哦!原來都具有這些意義。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支流,你對于這些起源,或者最初的根源上面的教法,你的了解就不是那麼透徹。除非你是一個根基很高的人,就在一個本源上面,你能學的很具體化,學的很透徹化,除非你是這樣子的。否則,你就要通過對支流的一個學習,一個支流、一個支流的特色能夠學好,再來看這個本源當中所包含的內涵,和他的組成成分,也就很清楚很清楚了。所以中觀的源頭我們要知道,他的支流和發展也要知道。
下面就來介紹起源和發展。
佛涅槃後,龍樹菩薩出世,以自力撰造中觀理聚論,抉擇佛陀第二轉*輪的無相法門的密意,從此開創了甚深中觀見派。
甚深中觀見派,我們是接觸中觀的時候要知道的,也就是中觀從自空中觀來講,就是甚深見派,是講甚深空性的意義,然後給我們樹立這樣子的一個甚深見地,依靠這個見地而實修實證。然後有廣大行派,廣大行派就像彌勒菩薩,他所宣傳演的叁轉特重法門,也就是特別重視對于叁轉般若的弘揚,或者說對如來藏教法的弘揚,而在弘揚的時候和深甚見派稍有不同,就會在廣大的行持上面,對于道次第的行持上面,他就會很重視。所以兩個法流著重點有所不同。
“佛涅槃後”,是指佛陀涅槃四百年之後。
“龍樹菩薩出世”,龍樹菩薩是在佛陀涅槃之後四百年,他出興于世。龍樹菩薩他的出世,是一個佛教的福音,是一個佛法當中不可思議的橫空出世。也就是他的出現,是一個超越了很多大德的顯現,很多傳承祖師的顯現。可以說,我們接觸佛法,你能夠了解龍樹菩薩,就知道很多的傳承,就是從龍樹菩薩這兒出現的。因爲,就像西安這兒,本身就是八大宗派並興的一個聖地。而實際上,八大宗派的共同祖師就是龍樹菩薩,淨土宗的祖師也是龍樹菩薩,叁論宗的祖師也是龍樹菩薩,然後,密宗的根本祖師也是龍樹菩薩,禅宗也是龍樹菩薩,這些全部是龍樹菩薩,八宗全部都是龍樹菩薩。
龍樹菩薩他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他出現在這個世間,他和佛陀出現在世間,是一摸一樣的,示現了叁轉*輪。他首先轉了第一次*輪,就是整頓了佛教,重樹了戒律,然後示現了第一轉*輪。第二轉*輪,他建立空性般若的這個教法,把尤其大乘的空性弘揚出來,宣演般若的法門,第二轉無相*輪。甚至他後面又宣演了密宗、顯宗的如來藏法門,最後掀起了第叁次弘法的高潮,就是叫做第叁轉*輪。所以在印度聖地,公認龍樹菩薩就是第二大佛陀,第二佛陀出興于世。所以龍樹菩薩的傳奇故事非常多。
龍樹菩薩他在幼年的時候,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從小孩子時候,他就智慧超然。他還在襁褓之中,我們什麼都不懂的的時候,而就在這樣一個嬰兒的時候,龍樹菩薩他就在聽到別人念《吠陀》經典,聽到經典以後,他就能記得下來。所以他在做一個嬰兒的時候,他就能夠記得很多的內容了。後來,他在成長的時候,就把所有的世間的學問都學的精通了。也就說把天文、地理、數術、還有《吠陀》的這些典籍,所有世間的這些學問他全都學通了。
他有叁個好朋友,他們四個都是這樣子的很聰明的人,然後他們這四個在一起碰頭的時候就想:世間的這些學問、知識、哲學、義理全部學透了,現在已經沒有可學的東西了,幹脆我們現在去享受吧!說享受什麼呢?享受五欲,這個時候說享受五欲,又不是王公貴族,他們雖然是婆羅門,就像這個龍樹菩薩的家族,是個很富有的家族,但是,不是一個王宮家族。然後他們就想了一招說,他們去學隱身術,到王宮裏面去受用五欲。他們約好之後,四個人都同意了。
這個時候就去找一個人,會隱身術的一個人那裏去學隱身術。去到那裏以後,這個會隱身術的人他心裏就想,我要是把我的法術全部交給他們,他們就可能不會重視我了,他們是這麼了不起的年輕人,他們不會瞧得起我這個小技術的。所以我不能夠全部傳完了,必須要留一點,所以師父在教東西的時候要留一手,這樣子才能鎮得住徒弟,他就想到不想交給龍樹菩薩他們,然後他就在四個年輕人一直要、一直要求他傳這個隱身術的時候呢,他也只能是完成他們的一個想法,但是他不會徹底地和盤托出,他就一個人給一個藥丸子,說你們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你們就會隱身的。一拿這個藥丸子化水的時候,龍樹菩薩就給這個人,講了這裏有多少味藥,有七十味藥,七十味藥他就把每一味藥的名稱,和每一味藥是多少克的重量,把這個配方全部給這個人說出來了,然後這個人就很驚訝了,說:“你怎麼知道我的這個配方呢?”他說:“因爲有藥氣,我一聞到這個藥,我就知道這裏面有哪些藥?甚至我能知道有多少克,多少斤兩。”像我們說,你能夠聞出一個藥味就很不錯了,甚至你夠能把裏面所有的味道都能聞出來,這是很不可能的。
就像以前鑒真和尚東渡的時候,後來他在日本去了以後,他眼睛不行了,但是鑒真和尚,他是一個非常、具有方方面面的一個全才,他對建築數學,他也是很精通的,他對醫學,也是很精通的,所以日本人是很感恩鑒真的。因爲傳統文化,可以說鑒真給他們樹立起來很多的傳統文化。鑒真和尚他就是這樣子的,他就用手一拿起來,聞一下他就知道是什麼藥,全部是一點都不會錯。但是龍樹菩薩的顯現是這樣子的,也就是說已經變成藥丸子了,裏面已經混合在一起的時候,他能把七十味藥,我們一般的配方,最少的幾味藥,多的十多味藥,再多的二十多味藥,叁十味藥的藥,就算是很多很多的藥了。然而呢就像是這個隱身術,用了七十多味藥。而龍樹菩薩他能夠把每個藥說出來,名稱說出來,多少克,也就是多重能說出來,最後這個修隱身術的人他就想到,哇!這樣有智慧的人,聽到名字都很難得,更何況我親自遇到,所以就對他很恭敬,把他的所有隱身術就教給他們四個人了。
後來他們四個人就去王宮裏面行五欲了。到了一百多天以後,王宮裏面這些美人全部都懷孕了。懷孕以後,國王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覺得是什麼樣的一個不吉祥事情出現了。然後大臣商量得出結論說“哦,假如是人,我們會用刀兵把他們殺害,如果是鬼,我們就用咒術把他給解決。”最後,就讓這些人在進門的地方撒上細沙子,然後在門口那兒,讓力士在那兒把著門,不讓一般人過這些門道。然後到他們四個去的時候,一去就踩在這個泥沙上面,就看到腳印了,一看到腳印的時候,這幾十位,上百位力士,就拿著刀在虛空當中揮砍,就把他其他叁個朋友刀砍在頭顱上面,頭顱掉地。然後他很聰明,他就跟著這個皇帝,皇帝跑到那,他就跑到那,皇帝隔著皇帝妻子的地方,大家就不敢砍,所以他就躲過這一遭了。躲過這一遭後,他嚇得魂魄驚心,想這個五欲的過患確實是即生就見到了,所以他就再不想幹這些事情了,他就想著要去出家修道。在他被這個國王的力士砍虛空的時候,當時他就發願了,他說只要讓我出去,只要我能夠順利地出去,我絕對不再幹這些了,我就去出家修道。後來他終于跑出去以後,他就出家修道了。
出家修道以後,他也是個很出名的一個人,他去首先先依止了小乘的上師出家以後,很快就把小乘的這些教法,通過九十天,把小乘的叁藏教法全部給學通達了。學通達以後,他沒有學的了,然後他就覺得,哎呀,就只是這些意義嗎?然後又遇到一位大乘的比丘,又給他介紹大乘的教法,也是幾下就學完了,通過九十天,又把大乘的教法全部給學通達了。最後他又覺得沒有學的了,是不是只有這些佛法呢?他就內心當中輕視大乘的教法,他就覺得他要樹立另外一個宗派,他想單獨立一個宗派,依靠他的智慧,去引導大衆去實修教法。
他正要想這樣子做的時候,後來龍王就知道了,就故意通過一些因緣,讓他到龍宮去了,接他到龍宮去。一接到龍宮去以後,他看那些書,看了很多很多的書,他看了九十天之後,然後龍王就問他說:“你看完了嗎?”說:“沒有呀!”說:“我只看了一小部分,但是這一小部分已經比人間的十倍都不止。”然後龍王就給他講說:“這龍宮還算少的呢!在忉利天當中的佛法,比我龍宮的教法還要多百千萬倍!”最後龍樹菩薩一下子心理面前面的那種傲慢他就打破了,他覺得這麼浩瀚廣大的教法,後來他就把《華嚴經》,《般若十萬頌》這些從龍宮裏面取出來到…
《中觀總義 第一課 中觀總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