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果。而实际上呢,这是一种说法。而从另外一种说法,也就是说真正你能够证悟圆满的法无我的时候,本身圆满的法无我,就是一个诸法的实相。你证悟了这个实相,自然能发起随顺的菩提心了。那么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主要还是证悟这个般若上面。只不过我们强调菩提心的重要的时候,就像道次第论当中会说,大乘必须要有菩提心,假如没有菩提心,只有空性智慧,那么会落入到小乘。而实际意义上,假如他已经圆满证悟了万法的中观般若空性,那么没有涅槃可得,没有轮回可出。他怎么会去执守画城,求取涅槃,远离轮回呢?不会的。所以自然会让他证悟这一种般若心体的时候,他出定的过程当中,就自然会引生非常自然自然的、强烈的菩提心。
但得本不愁末,只要般若能够认识,能够证悟,出离心自然生起,菩提心自然生起。就像我们通常的叫法,要去改造内心才,能够生起一个出离心。但是只要你有那么几次,知道万法是如梦如幻的,还不是说你已经证悟空性了,就是你通过中观正理,能够认识万法是空即离戏的,是一场梦的这种显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努力,何必去那么认真呢?轮回何必去那么认真呢?这时你会觉得以前执著的很当真的东西都错了,全错了。这样你不放下是不可能的。所以传承上师们也有这种说法,假若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修学般若,可能修学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虽然我们很想生起出离心,但是在这个时代,要放下很困难。然后我们想修行菩提心,要想真正利他,“习气,自私自利的习气。”也很困难。但是,这个时候你借用上面的般若的教法,让你看到万法是如梦如幻的,你自然会放下。如果看到万法是如梦如幻的,还有什么的自私自利可以求取呢?所以这个时候,就会自然发起:“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菩提心。”所以,以高的教法来从根本上面来下手,一切枝末的功德自然会出现的。
我们众生接触到中观,或者般若的这个功德,就是你善根当中遇到佛法根本的一个善根,这个善根是根本的善根,也就佛法的一个中心的善根。在论中曾经说过“薄福于此法,皆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也就说福报不够的人,连这一个世界是不是幻化的,可能是幻化吧?这样子的一种怀疑都无法生起。更不用说是,他听到般若的词句以后,还很欢喜的去闻思。假如说他能够稍微怀疑一下,这个世界可能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子,不是实实在在的吧,可能不是实实在在的,也许是如梦如幻的吧?就这样一种怀疑,已经开始让他的相续当中,种下一种善根,这种善根将会瓦解他的轮回,瓦解他的三有。所以,般若即使你听不懂,对你来说意义都超过其他的教法。但是你千万也要尊重其他的教法,因为我们要珍惜这样一种善根福德。你是一个宝器以后,你更需要去爱护这个宝器。但是,这样子的般若空性即使你没有修学好,他会让你很快的成就,即使你听到了起邪见,那结果会怎么样呢?奥,你会堕地狱,堕了地狱出来又会怎么样呢?很快就解脱!
就像文殊菩萨他给一些人传讲空性的时候,这一些比丘就听到了这种词句,心里面生起恐惧之心,这个时候都纷纷堕地狱了,然后呢,大目犍连尊者就去给佛陀告状了,说:“文殊菩萨为什么这样子?把这些众生都给送到地狱里面去了?假如文殊菩萨不宣说空性,他们不就会安安稳稳地修行他们自己的妙法,不会受这地狱的痛苦嘛?”然后去给佛陀一告状的时候,佛陀就说了:“文殊菩萨真是善说啊!他这种善说,让这些众生极快地成佛啊!”也就是这些众生,如果没有接触般若,虽然他不会依靠这一次因缘下地狱,但是他在轮回当中在这个小乘的修行当中,一直执守这种不了义的境界,什么时候成佛,走向成佛的境界,这真的是说不清楚。
就像以前有一位比丘尼,佛陀时代的一个比丘尼,她是个阿罗汉,她就去劝化释迦族的一些贵族妇女出家,这些贵族妇女就说:“我们出家可能有违缘,因为我们的相貌比较好,然后我们容易遇到破戒的这个违缘,可能这样子出家不好吧?”然后这个阿罗汉就给她们讲说:“破戒就破戒!”她们就说:“啊!破戒就破戒,破了戒,那不就以后受苦呀?那到地狱去呀!”“说:“下地狱就下地狱!”“那下地狱不是那么剧烈地痛苦,谁受的了呀?”,“受苦就受苦!”说:“为什么会这样子呢?”说:“你下地狱出来之后,你会得到涅槃的因缘。”她说“我以前是一个妓女,曾经出了家以后,破了戒,也下过地狱。然后,我现在成了一个自在解脱的阿罗汉,现在我有种种的神通功德,有种种地自在享受,而这一切奇特稀有的成就,如果不是以前我出家,我现在怎么会拥有呢?虽然你不会破戒,但是你也没有解脱。”所以即使是遇到般若的教法,她诽谤了,她下地狱了,最后,也是依靠这个善根,而得到解脱。所以般若的善根,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想到这样子的一个民族当中,经常看到《心经》,让大家处处见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大皆空”,在电视剧当中经常也会说这些,所以也是非常好的。甚至我们看到在古代的这些书法家当中,几乎都是在书写《金刚经》呀、《心经》呀,几乎没有几个出名的书法家他不写《心经》的,不写《金刚经》的,几乎都在写。而这些大家见闻觉知当中,就会觉得《金刚经》可能是很神秘的一个经典,仅仅是一个经题,仅仅是《心经》的一句话让众生能听到,他虽然听不懂,这也是对于他来说,是成佛的根本的一个善根。所以,很有意义。你信也好,不信也好,对你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甚至你还能信,甚至你还能去学习,甚至有些人能够在即生当中,就能树立起般若的见地。那般若的学习,这种因缘,就是佛陀最想做的事情。所以佛陀在宣讲般若的时候,自己给自己铺设法座,甚至给阿难交付教法的时候说:“你千万要把般若这个教法要完整无缺地流传,里面的一字一句丢失,我都会甚为伤痛。其他的教法,你要尽力地去护持,但是,尤其是般若,只要一字一句流失了,我都会甚为心痛。”因为这是像佛陀的心脏一样,假如说这个世界还有般若在弘扬、有中观在弘扬,说明佛陀的心脏还再跳动,假如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般若了,虽然有其他的这个教法,那都是佛法的、佛陀的形象在那里显现,而心脏已经不再跳动了。所以般若就是诸佛的心脏。正因为诸佛的心脏,我们前面说:“但得本不愁末”。你只要掌握了根本,其他的支末的功德一样具有。
那么有些人说:“那我祈祷观世音菩萨,我能千处祈求千处应,那我祈祷般若,会不会能够千处祈求千处应呢?”我们可以说,如果观世音菩萨离开了般若,她绝对不会出现千处祈求千处应的功德的。她有这样子得功德,有这样子的自在,就是修行般若。那么,你学了形象上的般若化现的观世音菩萨,当然有效果。即使你不祈祷形象上的观世音菩萨,你就直接祈祷般若,也会起巨大的效果的。
以前,帝释天王和魔王波旬战争的时候,就是靠思维般若佛母的意义,而念诵词句,最后把魔军给降伏了。我们在佛法当中会遇到《心经》回遮仪轨,也是通过念心经,去回遮我们一切不吉祥的事情,一切的违缘可以通过念《心经》,祈祷般若,最后遣除一切违缘。甚至,在我们汉传佛法的念诵课本当中,经常会看到“摩诃般若般罗蜜”。在祈祷了诸佛菩萨之后,再念摩诃般若般罗蜜,这也是有很大渊源的。
以前五祖禅师,在有一次很多的匪徒要想来攻打他们所住的一个城市的时候,当时这个城市里面的人一片恐慌,然后就祈祷五祖弘忍大师他能出来,给大家创造一个顺缘,遣除违缘。五祖弘忍大师他做的是什么呢?他让全城的人都念:“摩诃般若般罗蜜,摩诃般若般罗蜜,南无摩诃般若般罗蜜。”就这样子念。念了之后,这些敌军夜来要想进攻的时候,就看到城墙上面全是天兵天将,看到就吓坏了。他们就觉得这个城市当中绝对有异人存在,也就是说有特异功能的这个人,这种特异功能不是练气功的特异功能,而是有超凡的佛法成就的圣贤在里面,所以他们就不敢侵犯这个城市,后来就退兵了。你看,这就是依靠祈祷摩诃般若般罗蜜,还不是念诵《心经》,就只是在念一个经题,或一个名称而已,还没有说是念里面具体的字句。所以,我们在汉传佛法当中,经常会看到念诵课本,要么在祈祷诸佛菩萨之后,再念一边摩诃般若般罗蜜,这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从根本上面得到利益。
甚至像《心经》,《般若经》,还有《金刚经》,这些在弘扬的过程当中,经常都会看到遣除违缘的。就像以前有个沙弥,他能降魔,就是他会念《金刚经》。还有些能降伏魔,就是因为会念《心经》。还有一些治病的,还有遣除违缘的,还有些遇到不吉祥的时候想到了《心经》,抓紧念《心经》,最后遣除违缘的,这样子的事情是非常多的。
“但得本,不愁末”。如果你有一个善根是在般若中观上的善根,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其他的善根,也许你现在还没有抒发起来。但是你依靠般若,你以后一定会抒发其他的善根。能够成就其他的善根的。那么最好的一点,就是你对于般若中观尊重,对于其他的也尊重,根本和枝末你都尊重,但是我们介绍他的功德的时候就知道,即使你其他的善根都没有,你有一个般若的善根,你会受苦,这种苦是有希望的苦,是一个短暂就会结束的一个苦。
假如说你没有遇到般若,也许你会受少一点苦,其实没有般若的话,你不可能少一点受苦,因为你在轮回当中永远的受苦。暂时看起来你没有依靠这样子的恶业,缘着佛法造的恶业,缘着般若造的恶业你堕地狱。但是你绝对会有其他的轮回的因缘,一直让你在轮回当中受尽痛苦。所以,哪一天你有般若的善根,就从那一天你就开始,具有断除轮回的相续,从根子上面断除轮回的一个力量在你的善根里面了。所以,学习中观,学习般若意义具大。
“总义”,<…
《中观总义 第一课 中观总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