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卷
佛陀的遺産
氣大則咄咄催逼,終至氣盡而衰。
量大則氣來順受,終能氣足而圓。
有一次,羅睺羅和他的師父舍利弗出去托缽,途中,有一群無賴漢看他們一老一少,就前來戲弄。有人把泥沙放進舍利弗的缽內,舍利弗視若無睹也繼續往前走;羅睺羅走在後面被打了一拳,頓時,血從面頬流下來。但是,他倆仍繼續向前走。
當遠離那些無賴漢後,舍利弗對羅睺羅說:「你不要生氣!佛陀教我們要憐憫衆生、起慈忍心,這正是我們修行的對境啊!」
羅睺羅流著淚回答:「師父,我沒有生氣,也不埋怨,我很感謝佛陀遺傳給我慈的心念、忍的功能。佛陀一生爲了衆生。辛勤地教化,而衆生仍充滿憎嫉、逞強欺弱,以致造成社會的禍害,天下的動亂。我是因爲悲憫他們的無知才流淚啊!」
明日黃花
在生命的白紙上,聖人每天題上一篇好文章;
凡夫卻匆匆翻過每張白紙。
佛陀在過去生中,有一世身爲國王。當時他即對佛法認真鑽研,並經常思索:何謂人生無常?
有一天,他帶著許多宮女嫔妃到禦花園散心。一朵朵黃花正豔麗地盛開著,令人賞心悅目。國王讓宮女嫔紀們四處嬉戲遊玩,自己走進涼亭休息;不一會兒,他竟睡著了。
不久,國王醒來,見宮女嫔妃們在不遠處嬉笑玩耍,就好奇地走過去;到了她們身邊,國王長歎一聲:「唉,原來這就是無常啊!」
宮女們聽到國王的歎息聲都覺得奇怪,趕緊跪下問:「國王,您爲什麼歎息呢?」
國王說:「剛才來時所看到的郁郁黃花,待我一覺醒來,它已飄零滿地了。無常這麼迅速,我們卻因耽于樂而不知自己的生命、權勢、財富隨時都有可能産生癡變化,多麼愚癡啊!」
國王回宮之後,就舍棄王位,出家修行了。
誠懇的求道者
佛言:知佛恩者,見師則承事,不見則思維教誡;
如孝子念父母,如人念飲食。
有一位年輕人,以非常誠懇的心拜師求法,。雖然師父都沒有傳受他一點道法,但是多年來,他仍然死心塌地追隨師父。
有一天,師父出門辦事回來,因爲非常疲累,就往床上用力一坐,然後倒頭呼呼大睡,沒想到竟然把床腳震斷了一只。他看到師父的床鋪只剩下叁只腳,就趕快蹲到床下,用肩膀支撐折斷的床腳,讓師父能安穩地躺在床上。
第二天師父醒來,看到了弟子蹲在床邊,就問他爲何蹲在那兒?他把事情的原委稟告師父,師父聽了深受感動,也感到很慚愧!因爲這麼多年來,他都沒有教授弟子一點道法。從此,他開始認真地將自己的法門傳授給弟子。
過了一段時間,師父試試弟子的誠意,于是有一天,他將鹽拌在水裏當酒,拿起鹽水對弟子說:「我想喝酒!」
然後將整桶鹽水統統喝下,不久,他就開始嘔吐;吐完之後,他假裝酒醉,然後像說醉話一樣告訴弟子:「你若敬重我,就把地上的東西吃下。」
說完,就假裝睡著了。
他一面裝睡,一面偷偷觀察弟子的反應,沒想到弟子真的蹲下要把他吐出的東西吃下去。
他見狀,趕緊伸手將弟子拉起來,非常感動地說:「你這一念誠心,令我無比感動!我全部的道,你已經學了八分;其余的二分,我會再傳授給你。」
天堂的鑰匙
經雲:若有善業,自然力故,受好業報;
雖國王黨援力,不如業力。
幾年前我到總統府,當時的李副總統和我談起宗教問題。
他說:「這個社會,爲什麼會這麼亂?大家都不肯犧牲,你爭我鬥,到底要爭到什麼?鬥什麼?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就像我,目前我是副總統,但是即使到了天堂,這副總統的頭銜也與我絲毫不想幹。地位再高、錢再多,都與天堂無關;只有一樣是和我們息息相關的,那就是要做一個好人;也就是要做一個『你愛人人,人人愛你』的人。這種行爲才會與在堂有關系。」
人活在這個世上,希望別人愛你,就必須先去愛人;爭鬥是不能達到目的的。
哪裏是東方
要檢討自己,不要依賴風水。
有一位地位和教育程度都很高的人士對我說:「師父,我最近可能不會到花蓮。」
我問他:「爲什麼呢?」
他說:「最近一位摸骨先生爲我摸骨後,說我近日不宜去東方,包括日本、花蓮都不能去。」
我說:「如果東方不可去,那房子的東方可不可去呢?你只往西或往南北走,那你如何回到原來的地方呢?更何況普天下的東方本來就難定,在臺北說花蓮是東方,在花連則認爲臺東才叫東方,東方的過去才是東方,西方的過去才是西方,到底哪裏才是真正的東方呢?人只要心正則氣盛,自然隨時隨地都吉祥。何必被這些莫名的惶恐,束縛我們的心?」
巴西人的終身大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挂心頭,使是人間好時節。
中國人有許多規矩,如結婚要合八字、看時辰;有人往生也要看時辰,以避免犯沖。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自設的規矩。
有一次我有個俗家親戚從巴西回國,他告訴我:「由于平時大家都有忙,因此巴西人有個習慣:結婚都是利用星期日;另外,人若往生,必須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出殡。」
又說:「巴西人的墓地不必看風水,因爲當地的墓園都是花園公墓。由政府規畫之後,請建築師設計。樓下是大廳,在假日可以提供全家人作爲休閑之用,樓上則是放棺木的地方。在度假休閑時,可與自己的祖先們相聚,多親近啊!」
巴西人民,不也生意照做、家庭生活過得美滿幸福嗎?
公媽喜坐搖搖椅
迷信不如不信,要平安,先要心安。
有一個人告訴我:「師父!我家常常不平安,地理師來看了之後,說神位的方向不對,我就把它移向另一方。但是另一個地理師來,又說放這個方向不對,前前後後共移了六次,我該怎麼辦呢
」
我說:「你家的公媽怎麼這樣難侍候,整天椅子坐不穩
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人生就像是一個舞臺,下臺後把裝飾、配件拿下來,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再也沒有臺上所扮演的關系了。」
「我們的廳堂上有『公媽牌位』,最主要是要讓我們的子孫知道以前的祖先是從何處來
籍貫在哪裏
姓名是什麼
這是人生的根,讓我們知道如何尋根、常常回報父母恩,而不是要我們常常挂慮『公媽』的位置。所以,你只要心安就好了。」
孔子的小老師
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朱熹》
孔子七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乘坐馬車經過一個地方,正好有個孩子在路上用泥土築起一座城。
子路很急躁地對孩童說:「小孩子,你沒看到馬車來了嗎
怎麼不趕快閃開呢
」
小孩子很安然自在地擡起頭說:「喂!自古以來,應該是馬讓城呢
還是城讓馬呢
」
孔子在馬車上聽到,便趕緊下車,雙手打恭作揖地說:「孩子,你真是我的老師啊!我這個七十多歲的老人都沒想到這個問題,竟讓你教我體會到這個道理。你真是我的老師啊!」
賣米粿的夫婦
看淡自己是般若,因有般若而自在;
看重自己是執著,因生執著而煩惱。
有對中年夫婦從臺南來,他們是做小生意的,推著小推車,在路邊賣炸米粿。
去年,他們看到「慈濟」的報導後,當天整晚都睡不著覺。太太建議說:「我們辛辛苦苦參加的兩個互助會,是不是把它標下來給師父建醫院呢
一來不怕被倒會,二來又是真正在種福田。」
先生聽了,非常贊成太太的建議。
太大又問他:「我們的小攤子一遇刮風下雨就無法做生意。如果我們把會標下全部給師父,你的心會怎樣
」
先生回道:「別人吃叁餐,我們可以只吃兩餐啊!兩餐不繼,就吃一頓吧!」
有一次他們專程來花蓮,到精舍已是傍晚時分。由于我的腳部扭傷,所以沒與我見面。因爲隔天晚上還要做生意,他們第二天一早就搭六點多的車子回去了。
有人問他們:「你們不是要見師父嗎
」
他們說:「早上師父出來吃早餐時,我們已經遠遠地看到了,這樣我們就很滿足了。」
延遲訂婚的年輕人
能舍私利,才得公益。
在籌建「慈濟醫院」時,有一位年輕人讓我好感動!他一聽到慈濟要建院,就和母親商量,准備將訂婚的金飾全部捐出,以響應建院。
他說:「慈濟建院只有一次,而今年不訂婚,還有明年;明年不娶,還有後年。真正願意嫁給我的人,絕不會只看在金飾的分上。」
一對感人的夫婦
寶物不用如廢物。有智慧的人,能利用它而得福德。
有一對夫婦,將他們儲蓄的珠寶盒捐獻出來。
我問先生從事什麼行業
他說:「我白天上班,晚上開出租車。」
他是在一次聽我講經之後,深深覺得:慈濟工作,人人有責。所以,他一回到家便和太太商量,太太馬上將戒指、項鏈、手镯和孩子的帽花取下來交給他。
她告訴先生:「我們有沒有這些東西都一樣;但是捐給師父,卻可以變成救人的事業。我們雖然沒錢,但是還有這些東西,就把這些金飾統統捐出去吧!」
高雄也有一位幫人糊紙袋的年輕婦女,家境並不富裕。她從我講話的錄音帶中,得知我們要建醫院十分感動,便將脖子上的結婚項鏈和孩子彌月的金帽花,連同現金一萬元,托委員帶來給我。
他們都不是富商巨賈,維持叁餐溫飽並非易事,但是他們卻點燃了人性愛的光芒——照亮別人,也照亮自己。
蜜汁的迷思
衆生處在危如深井的叁界中,無常如狂象,晝夜如二鼠,
生命難保常安;若迷于世樂,則難逃墮落之苦。
佛經中有一則故事:
有一個人在曠野中,被一只狂象追逐。他驚慌地逃到一口空井時,發現有一條樹根伸入井中,便順著樹…
《慈濟心燈·秋之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