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根躲入井裏;快到井底時,看見有一只大毒龍正張著血盆大口等他,旁邊還有四條毒蛇對他張舌吐信。他被眼前的情形嚇壞了,立即抓住樹根往上攀爬。不料,他的頭頂上方卻有一只黑鼠和一只白鼠正在齧吃樹根。這時候,他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在驚惶無助之際,井上的一棵大樹忽然滴下一滴蜜在他的嘴裏;他細細品嘗那滴珍貴的蜜汁,竟迷于它的美味,而忘了要趕緊離開這口險井。
我們可以借著這則譬喻反觀自己:是不是也常被世間的欲樂所迷惑呢
屋漏偏逢連夜雨
生活在幸福天地的人,經常無病呻吟,
因爲他不了解真正的病痛。
宜蘭有一對李姓夫婦,每天將孩子打點妥當就一起上山工作;結束一天的工作,又一起回家。雖然貧窮,倒也享受了天倫之樂。
但是好景不長,有一天兩夫妻上山工作時,孩子到海邊玩水,不幸慘遭滅頂。做父親的深感因工作而疏忽小孩,才使孩子遭到不幸,因此在事故發生之後半年,他就不再上山工作,而就近從事捕魚的工作。
但是,他上船工作的第叁天,船在海上遇到大風浪,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這位婦人半年前失去一個兒子,半年後又失掉丈夫,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但是她爲了撫養其余的四個兒子,不得不強打起精神與毅力,繼續到山上工作。
當她上山工作時,家裏兩個幼小的孩子,一個叁歲、一個七歲,由于乏人照顧,在家裏玩火柴,不慎將一間茅屋燒毀。當時的她,真是痛不欲生!村裏的人,看到這位李姓婦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接連遭遇叁次不幸,十分同情她。于是,村人便合力爲她在海邊簡單地造了一間房子。但是房子蓋好不到叁個月,又在一次臺風造成的水災中被沖毀了。
就在這位婦人貧窮無助時,我們發現了這個個案,就和村人合力再爲他們在頭城造了一間房子,並且按月資助他們的生活費用。
有一天,我到宜蘭複查貧戶,心想:我們爲她蓋的房子,大概也差不多完成了,便決定去看看她。到了她家,房子已經蓋好,牆是用磚砌的,屋頂覆蓋黑油紙,看起來滿堅固的,不過門卻鎖著沒人在。
我們正想打聽婦人的去處時,鄰居們問我:「師父!您是不是從花蓮來的
」
我說:「是啊!」
他們說:「這位婦人真可憐,還好有您的幫助!昨晚她的孩子被毒蛇咬傷,現在人在醫院,可能很快就會出院回家了。」
我說:「是不是傷勢不要緊
」
他們說:「不是!是因爲沒錢住院。因爲醫生說要注射血清,但是她沒錢繳費,聽說今天早上她去辦出院手續。」
我和委員不敢再久留,便馬上趕到醫院去。到了病房,看到這位婦人一臉「無語問蒼天」的無助模樣,真是令人同情。
我問她:「孩子的情況怎樣了
」
她手上拿著一張單子回答我:「我想辦出院手續。」
我說:「妳不能辦出院手續。」
「若不辦出院手續,我根本無力繳交血清費及醫藥費。」「孩子的腳都腫起來了,怎麼可以出院呢
你要讓他繼續住下去,慈濟會幫助你的。」
經過我們的勸說,她才爲孩子辦了繼續住院的手續。我松了一口氣,但是心卻隱隱作痛!爲眼前這對可憐的母女,也爲這人間的苦難衆生。
飽與餓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因爲沒有人能離群獨居。
曾經有人問:「地獄的衆生想吃飯,卻因爲筷子太長、手太短而吃不到飯,因此他們都餓得很痛苦;天堂的天人,他們的筷子和地獄衆生的筷子一樣長,卻能吃得又飽又快樂。這是爲什麼呢
」
我說:「因爲地獄的衆生,心地都很自私,誰也不願意爲別人付出,所以永遠也吃不到東西;而天人彼此都能互助、喂食對方,因此大家不但能吃得飽,同時也吃得很快樂。」
可悲的是,前者的現象在人間社會卻也處處可見。
誰比較愛誰
兒女的歡笑,是父母的冬陽。
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大,隨著兒子和媳婦來花蓮看我。我向她說:「老菩薩,妳真的好有福哦!」
她非常高興地說:「我這樣就是老菩薩哦
」
我說:「是啊!因爲妳用愛心栽培這個菩薩子,所以他才能奉獻人群、利益社會;能夠奉獻人群、利益社會的人,就是菩薩啊!他既然是菩薩,妳就是老菩薩了!」
她說:「師父,您真好,我很感謝您!因爲您讓我的兒子和媳婦處得很好,我再也不用操心了。」
我問她:「以前不好嗎
」
她說:「以前他們兩個很會吵架。」
聽說以前兩夫妻吵架時,常說誰怕誰
有一次我對他們說:「不要說誰怕誰
要說誰比較愛誰
」
從此,這對夫妻如果有沖突時,就會同時想到「誰比較愛誰
」而互相有愛的競爭,能夠彼此禮讓、體諒對方,因而相處得很好。
母愛的升華
能藉事練心,才能節製心靈無止境的饑渴,
並體驗付出後的快樂與滿足。
有一位才七歲的小孩,將他所有的儲蓄,以父親的名義捐給慈濟。
這位媽媽才叁十出頭而已,長得很秀氣。她聽了小孩對我說的話後,感動得流淚!
她說:「師父!我什麼都滿足了。過去,我總覺得人生缺少了什麼,永遠有不能填滿的感覺;然而今天,我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她接著說:「我兒子有這分愛父親的善心,身爲母親的我,怎能不如孩子呢
我要用我兒子的名義捐出叁十萬元。」
後來這位媽媽到美國學醫,希望將來學成,能爲病苦的衆生服務。她在留學期間利用時間打工,以籌足她當初發心捐獻的叁十萬元。
她寫給兒子的信中說道:「媽媽沒有打越洋電話給你,忍著沒有聽到你的聲音,是想節省電話費捐給『慈濟』。雖然我們的時空距離隔得那麼遙遠,但心卻是牢牢地連在一起。孩子!你要體諒媽媽!」
我們可以想象:她初到美國,人地生疏、舉目無親,生活一定非常艱苦,然而她卻能克服思念愛子之心,將私情升華起來,化爲奉獻的大愛長情,實在令人感動!
老人的斧頭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一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佛經上有一則譬喻故事:
有一位孤苦無依的老人,一生貧困,只靠伐木來維持生活,手中的斧頭已經跟隨他幾十年。
有一天,一位從外地來的商人,無意中看見老人手中的斧頭時,忽然眼睛一亮!因爲他看出這不是一把普通的斧頭,而是世間少見的寶物;可惜的是,這把斧頭被老人拿去劈薪砍柴,以致磨損了一大截。盡管如此,這位識寶的商人還是對老人說:「老伯,您手中的這把斧頭能否賣給我
」
老人說:「怎麼可以呢
我這一生都靠這把斧頭伐木、劈柴,維持叁餐啊!」
商人又說:「那我用一百匹的錦緞和你交換,好嗎
」老人聽了,心裏很不舒服,以爲商人在和他開玩笑,便不理會他。
商人以爲付出的還不夠,就說:「老伯,你是不是嫌我給的太少了
那我就付給你兩百匹吧!」
老人聽了,很生氣地說:「我現在正忙著,你卻在此糾纏我、浪費我的時間!」
老人臉上露出不悅之色,商人看他這麼不高興,以爲這種價格仍然不夠,就馬上改口說:「那五百匹!五百匹好嗎
」
老人見他如此認真的態度,于是開始相信自己手中的斧頭,能換得五百匹貴重的布,竟然憂傷地哭了起來。
商人以爲老人舍不得賣斧頭,就安慰他說:「老伯,你不要再哭了!如果這樣還不夠的話,我再加到一千匹好啦!」
老人聽了,嗚咽地說:「太多了,實在太多了!只是這幾十年來,我竟然不知寶物在我手中,還用它來伐木、砍柴。如今,這麼寶貴的東西磨損了大半截,叫我怎麼不傷心呢
」
跑道場
不先培養愛心和耐心,則學佛難成。
有一位佛教徒經常跑道場打佛七,她第一次到精舍時就說:「師父,我今天能來很高興,差一點就來不成了。」
我問她:「爲什麼來不成呢
」
她說:「先生不肯讓我來。因爲幾天前,我接連打了兩次佛七。回家後,先生責備我不顧家庭,因此不讓我出來。」
我說:「妳難道沒告訴他嗎
是不是家裏很忙
」
她說:「家裏是做生意的,但是我認爲精進比較重要。人生無常,修行這條路不趕快走怎麼行
所以,第一次打佛七時,我就不告而別;回去後,先生罵我出門也不說一聲。兩天之後,我告訴他要到高雄打佛七,先生又罵我家裏都還沒有整理好又要出去。前兩天回到家,兩人大吵了一頓!事後我的心情很不好,知道花蓮有打佛七的活動,心想來拜拜佛,心情或許會開朗些。」
我說:「對不起!妳來這裏拜佛,心情是無法開朗的。因爲妳來這裏拜佛時,家人正在起煩惱。由于妳的信佛,使全家人反對佛教,他們又會在社會造下多少口業
這都是因爲妳沒做好家庭主婦的本分,難怪先生會反對妳。」
痛苦與痛快
人在痛苦時會發出呻吟;呻吟是聲音,笑也是聲音;
呻吟給人憂愁,歡笑卻給人歡喜。
有一位從嘉義來的脊椎瘤患者,右手腳已經稍有萎縮了。他在慈濟醫院辦好住院手續後,便和太大到精舍看我。
他說:「幾年前,我們就參加『慈濟』了。我一直有個願,希望能來看看『慈濟』:這次開刀,正好兩願一次完成。」
他要離開之前,要求我以最簡單的一句話,告訴他如何消掉業
我說:「你要專心。做事業時,就專心做事業;現在生病了,就要專心治療;有病障來時要歡喜接受。」
他開完刀後,我去醫院看他,正問醫生:他醒了沒
真湊巧,他就在我說話時醒過來了,馬上開口說:「師父!您好!阿彌陀佛!」
我問他:「有沒有信心
」
他說:「我有信心,我要專心調養!」
前天,我又去病房問他:「開刀後,還痛不痛
」…
《慈濟心燈·秋之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