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根躲入井里;快到井底时,看见有一只大毒龙正张着血盆大口等他,旁边还有四条毒蛇对他张舌吐信。他被眼前的情形吓坏了,立即抓住树根往上攀爬。不料,他的头顶上方却有一只黑鼠和一只白鼠正在啮吃树根。这时候,他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惊惶无助之际,井上的一棵大树忽然滴下一滴蜜在他的嘴里;他细细品尝那滴珍贵的蜜汁,竟迷于它的美味,而忘了要赶紧离开这口险井。
我们可以借着这则譬喻反观自己:是不是也常被世间的欲乐所迷惑呢
屋漏偏逢连夜雨
生活在幸福天地的人,经常无病呻吟,
因为他不了解真正的病痛。
宜兰有一对李姓夫妇,每天将孩子打点妥当就一起上山工作;结束一天的工作,又一起回家。虽然贫穷,倒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天两夫妻上山工作时,孩子到海边玩水,不幸惨遭灭顶。做父亲的深感因工作而疏忽小孩,才使孩子遭到不幸,因此在事故发生之后半年,他就不再上山工作,而就近从事捕鱼的工作。
但是,他上船工作的第三天,船在海上遇到大风浪,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这位妇人半年前失去一个儿子,半年后又失掉丈夫,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但是她为了抚养其余的四个儿子,不得不强打起精神与毅力,继续到山上工作。
当她上山工作时,家里两个幼小的孩子,一个三岁、一个七岁,由于乏人照顾,在家里玩火柴,不慎将一间茅屋烧毁。当时的她,真是痛不欲生!村里的人,看到这位李姓妇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接连遭遇三次不幸,十分同情她。于是,村人便合力为她在海边简单地造了一间房子。但是房子盖好不到三个月,又在一次台风造成的水灾中被冲毁了。
就在这位妇人贫穷无助时,我们发现了这个个案,就和村人合力再为他们在头城造了一间房子,并且按月资助他们的生活费用。
有一天,我到宜兰复查贫户,心想:我们为她盖的房子,大概也差不多完成了,便决定去看看她。到了她家,房子已经盖好,墙是用砖砌的,屋顶覆盖黑油纸,看起来满坚固的,不过门却锁着没人在。
我们正想打听妇人的去处时,邻居们问我:「师父!您是不是从花莲来的
」
我说:「是啊!」
他们说:「这位妇人真可怜,还好有您的帮助!昨晚她的孩子被毒蛇咬伤,现在人在医院,可能很快就会出院回家了。」
我说:「是不是伤势不要紧
」
他们说:「不是!是因为没钱住院。因为医生说要注射血清,但是她没钱缴费,听说今天早上她去办出院手续。」
我和委员不敢再久留,便马上赶到医院去。到了病房,看到这位妇人一脸「无语问苍天」的无助模样,真是令人同情。
我问她:「孩子的情况怎样了
」
她手上拿着一张单子回答我:「我想办出院手续。」
我说:「妳不能办出院手续。」
「若不办出院手续,我根本无力缴交血清费及医药费。」「孩子的脚都肿起来了,怎么可以出院呢
你要让他继续住下去,慈济会帮助你的。」
经过我们的劝说,她才为孩子办了继续住院的手续。我松了一口气,但是心却隐隐作痛!为眼前这对可怜的母女,也为这人间的苦难众生。
饱与饿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因为没有人能离群独居。
曾经有人问:「地狱的众生想吃饭,却因为筷子太长、手太短而吃不到饭,因此他们都饿得很痛苦;天堂的天人,他们的筷子和地狱众生的筷子一样长,却能吃得又饱又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
我说:「因为地狱的众生,心地都很自私,谁也不愿意为别人付出,所以永远也吃不到东西;而天人彼此都能互助、喂食对方,因此大家不但能吃得饱,同时也吃得很快乐。」
可悲的是,前者的现象在人间社会却也处处可见。
谁比较爱谁
儿女的欢笑,是父母的冬阳。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大,随着儿子和媳妇来花莲看我。我向她说:「老菩萨,妳真的好有福哦!」
她非常高兴地说:「我这样就是老菩萨哦
」
我说:「是啊!因为妳用爱心栽培这个菩萨子,所以他才能奉献人群、利益社会;能够奉献人群、利益社会的人,就是菩萨啊!他既然是菩萨,妳就是老菩萨了!」
她说:「师父,您真好,我很感谢您!因为您让我的儿子和媳妇处得很好,我再也不用操心了。」
我问她:「以前不好吗
」
她说:「以前他们两个很会吵架。」
听说以前两夫妻吵架时,常说谁怕谁
有一次我对他们说:「不要说谁怕谁
要说谁比较爱谁
」
从此,这对夫妻如果有冲突时,就会同时想到「谁比较爱谁
」而互相有爱的竞争,能够彼此礼让、体谅对方,因而相处得很好。
母爱的升华
能藉事练心,才能节制心灵无止境的饥渴,
并体验付出后的快乐与满足。
有一位才七岁的小孩,将他所有的储蓄,以父亲的名义捐给慈济。
这位妈妈才三十出头而已,长得很秀气。她听了小孩对我说的话后,感动得流泪!
她说:「师父!我什么都满足了。过去,我总觉得人生缺少了什么,永远有不能填满的感觉;然而今天,我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她接着说:「我儿子有这分爱父亲的善心,身为母亲的我,怎能不如孩子呢
我要用我儿子的名义捐出三十万元。」
后来这位妈妈到美国学医,希望将来学成,能为病苦的众生服务。她在留学期间利用时间打工,以筹足她当初发心捐献的三十万元。
她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妈妈没有打越洋电话给你,忍着没有听到你的声音,是想节省电话费捐给『慈济』。虽然我们的时空距离隔得那么遥远,但心却是牢牢地连在一起。孩子!你要体谅妈妈!」
我们可以想象:她初到美国,人地生疏、举目无亲,生活一定非常艰苦,然而她却能克服思念爱子之心,将私情升华起来,化为奉献的大爱长情,实在令人感动!
老人的斧头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
照破山河万朵。」
佛经上有一则譬喻故事:
有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一生贫困,只靠伐木来维持生活,手中的斧头已经跟随他几十年。
有一天,一位从外地来的商人,无意中看见老人手中的斧头时,忽然眼睛一亮!因为他看出这不是一把普通的斧头,而是世间少见的宝物;可惜的是,这把斧头被老人拿去劈薪砍柴,以致磨损了一大截。尽管如此,这位识宝的商人还是对老人说:「老伯,您手中的这把斧头能否卖给我
」
老人说:「怎么可以呢
我这一生都靠这把斧头伐木、劈柴,维持三餐啊!」
商人又说:「那我用一百匹的锦缎和你交换,好吗
」老人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以为商人在和他开玩笑,便不理会他。
商人以为付出的还不够,就说:「老伯,你是不是嫌我给的太少了
那我就付给你两百匹吧!」
老人听了,很生气地说:「我现在正忙着,你却在此纠缠我、浪费我的时间!」
老人脸上露出不悦之色,商人看他这么不高兴,以为这种价格仍然不够,就马上改口说:「那五百匹!五百匹好吗
」
老人见他如此认真的态度,于是开始相信自己手中的斧头,能换得五百匹贵重的布,竟然忧伤地哭了起来。
商人以为老人舍不得卖斧头,就安慰他说:「老伯,你不要再哭了!如果这样还不够的话,我再加到一千匹好啦!」
老人听了,呜咽地说:「太多了,实在太多了!只是这几十年来,我竟然不知宝物在我手中,还用它来伐木、砍柴。如今,这么宝贵的东西磨损了大半截,叫我怎么不伤心呢
」
跑道场
不先培养爱心和耐心,则学佛难成。
有一位佛教徒经常跑道场打佛七,她第一次到精舍时就说:「师父,我今天能来很高兴,差一点就来不成了。」
我问她:「为什么来不成呢
」
她说:「先生不肯让我来。因为几天前,我接连打了两次佛七。回家后,先生责备我不顾家庭,因此不让我出来。」
我说:「妳难道没告诉他吗
是不是家里很忙
」
她说:「家里是做生意的,但是我认为精进比较重要。人生无常,修行这条路不赶快走怎么行
所以,第一次打佛七时,我就不告而别;回去后,先生骂我出门也不说一声。两天之后,我告诉他要到高雄打佛七,先生又骂我家里都还没有整理好又要出去。前两天回到家,两人大吵了一顿!事后我的心情很不好,知道花莲有打佛七的活动,心想来拜拜佛,心情或许会开朗些。」
我说:「对不起!妳来这里拜佛,心情是无法开朗的。因为妳来这里拜佛时,家人正在起烦恼。由于妳的信佛,使全家人反对佛教,他们又会在社会造下多少口业
这都是因为妳没做好家庭主妇的本分,难怪先生会反对妳。」
痛苦与痛快
人在痛苦时会发出呻吟;呻吟是声音,笑也是声音;
呻吟给人忧愁,欢笑却给人欢喜。
有一位从嘉义来的脊椎瘤患者,右手脚已经稍有萎缩了。他在慈济医院办好住院手续后,便和太大到精舍看我。
他说:「几年前,我们就参加『慈济』了。我一直有个愿,希望能来看看『慈济』:这次开刀,正好两愿一次完成。」
他要离开之前,要求我以最简单的一句话,告诉他如何消掉业
我说:「你要专心。做事业时,就专心做事业;现在生病了,就要专心治疗;有病障来时要欢喜接受。」
他开完刀后,我去医院看他,正问医生:他醒了没
真凑巧,他就在我说话时醒过来了,马上开口说:「师父!您好!阿弥陀佛!」
我问他:「有没有信心
」
他说:「我有信心,我要专心调养!」
前天,我又去病房问他:「开刀后,还痛不痛
」…
《慈济心灯·秋之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