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羅門計我是最勝之種類,剎帝利等,是下劣之種類,我自梵王之口而生,余不爾者。十五、妄計清淨論,如某種外道,計入恒河沐浴,則除諸惡而清淨者。又持狗戒牛戒,食糞食草以爲清淨者。十六、妄計吉祥論者,供養日月星辰,誦咒燒火,以求吉祥者。見《瑜伽論.六、七》、《瑜伽論記.二》
二十種外道 一、小乘外道,計人死如燈火之滅者。二、方論師,以方角爲諸法之生因者。叁、風仙論師,以風爲萬物之生因者。四、韋陀論師,以《韋陀經》所說之梵天爲萬物之生因者。五、伊賒那論師,以伊賒那天爲萬物之生因者。六、裸形外道,以裸形爲正行者。七、毗世師,即勝論師。八、苦行論師,以苦行爲涅槃之正因者。九、女人眷屬論師,計摩酰首羅天先作女人生一切萬物者。十、行苦行論師,計罪福功德總盡爲涅槃者。十一、淨眼論師,以智爲涅槃者。十二、摩陀羅論師,以那羅延天爲萬物之父者。十叁、尼犍子外道,計初生一男一女,此二和合而生一切萬物者。即六師外道之一。十四、僧佉論師,即數論師。十五、摩酰首羅論師,以摩酰首羅天爲萬物之生因者。十六、無因論師,計萬物無因而然者。十七、時論師,計萬物由時而生者。十八、服水論師,計萬物以水爲本者。十九、口力論師,計虛空之力爲生萬物者。二十、本生安荼論師,計由安荼生萬物者。見《外道小乘涅槃論》,《叁藏法數.四十六》。
叁十種外道 一、時外道,以時爲生因者。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風空五大爲生因者。叁、相應外道,計學定者內心相應之理爲其我者。四、建立淨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爲清淨者。五、不建立無淨外道,與上相反,不建立一法,無所修之淨法者。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爲生因者。七、流出外道,與建立外道相似,建立謂自心生一切法,此則謂自手出一切法也。八、尊貴外道,以那羅延天爲生因者。九、自然外道,計萬物爲自然之法者。十、內我外道,計身中別有我而轉運此身者。十一、人量外道,計神我之量,或大或小等于人身者。十二、遍嚴外道,計神我雖能造諸法,而世間有尊勝遍嚴之事,是我之所爲者。十叁、壽者外道,計一切之法,至于草木四大皆有壽命者。十五、識外道,計有識遍一切處,地水火風識皆遍滿者。十六、阿賴耶外道,計有阿賴耶識持此身,含藏萬像者。十七、知者外道,計身中有知者,能知苦樂等事者。十八、見者外道,計身中有見者,是爲真我者。十九、能執外道,計身中別有能執者,是爲真我者。二十、所執外道,計能執者是識心,其所執之境界,是真我者。二十一、內知外道,計身中別有內知者,是爲真我者。二十二、外知外道,計有外知者,如外塵之境界是爲真我者。二十叁、社怛梵外道,社怛梵,古來不勘翻名,是與知者外道之宗計大同者。二十四、摩奴阇外道,摩奴阇翻爲人,計人由人而生者。二十五摩納婆外道,摩納婆譯爲勝我,計我于身心中最爲勝妙者。是毗紐天外道之部類也。二十六、常定生外道,計我是常住,不可破壞,自然常生而無更生者。二十七、聲顯外道,計聲以緣而顯聲之體,爲本有常住者。二十八、聲生者外道,計聲本無,以緣而生,主已,即常住者。二十九、非聲外道,撥無聲體者,已上二十九種之外道加一總我,稱爲叁十種之外道,見《大日經疏.十二》,《十住心廣名目》。
九十五種外道與九十六種外道 經論中舉出西域道外之總數有九十五種與九十六種之二說。九十六種者,《六十華嚴經.十七》曰:「令一切衆生得如來幢,摧滅一切九十六種諸邪見幢。」《央掘摩羅經》四舉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種種之苦行外道,其結文曰:「如是是九十六種,皆因是比丘種種形類,起諸妄想,各自生見。」《增一阿含經.二十》曰:「我能盡知九十六種外道所趨向者。如來之法所趨向者不能分別」。《智度論.叁》曰:「雲何勝一切。九十六種外道論義能破故名勝」,同叁十二曰:「世間諸法實相寶山,九十六種異道皆不能得」。同叁十六曰:「九十六道不說依意生識。但以依神爲本」。同四十八曰:「與九十六種邪行求道相違,故名正勤。」《成實論.十》曰:「以戒取故。九十六種有差別法」。《婆沙論.六十六》曰:「如是正見中。九十六種外道所無。」《釋摩诃衍論.九》曰:「言外道者,九十六種諸大外道,九萬叁千眷屬外道。」而《摩婆多論.五》解其數曰:「六師者,一師十五種教,以授弟子,爲教各異,弟子受行各成異見,如是一師出十五異見。師則有法與弟子不同,師與弟子通爲十六種。如是六師有九十六種。」九十五種者,《南本涅槃經.十》曰:「世尊常說,一切外學九十五種皆趣惡道,聲聞弟子皆向正路。」《大集經.五十五》曰:「剃除須發,身著袈裟,名字比丘,爲無上寶。比余九十五種異道最尊第一。」《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曰:「九十五種諸論議師,無能酬對。」解九十六種有二說:一、依《薩婆多論》之釋,九十六種悉爲邪道。依此說,則九十六種與九十五種之相違,不可和會,但可視爲異說,是南山宗之義也。《資持記.上一之一》先舉薩婆多論之說,次言「僧祇總有九十種出家人。則佛道爲一,邪道九十五,末詳合數,兩出不同。」(已上一說)。二、依《九十六道經》。九十六道此爲邪合說,邪道定爲九十五,九十六之邪道者,如犢子部附佛法之外道,或加定性二乘兩會通之也,是天臺之釋也。《文句紀.五之一》曰:「《九十六道經》雲,唯有一道是正,余者悉邪。有人引《多論》雲:六師各有十五弟子,並本師六即九十六也。惟《九十六道經》無此說也。彼論自是一途,豈可六師必定各只十五弟子,九十六中有邪有正。」《輔行.叁之叁》曰:「九十五種者通舉諸道,意且出邪。(中略)故《大論.二十五》雲:九十六道中實者是佛 (二十五爲廿叁之誤,「實」字《論》文作「寶」), 然《九十六道經》真僞未決,今不傳。」又見《智度論.二十叁》 (《輔行》曰:大論二十五) 之文曰:「人中寶者是佛,九十六種道法中寶者是佛法,一切衆中十寶是僧。」是佛如爲人中之外,佛法亦視爲九十六種之外,乃爲穩當。 (《智度論》前後之文有九十六種外道,既于前舉之) 。
外道十一宗 九十五種之外道,以十一宗統收之,一、數論師,計冥谛生。從數起論,故名爲數論,又論能生之數,故名爲數論。其造數論及學數論者,皆名數論師。計冥谛生者。《百論》雲:「由冥生覺,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前二十四谛從神我生,以神我爲主。神我者常覺明了,常住不壞,而攝受諸法。是故神我是常一,爲萬物之因,涅槃之因也。二、衛世師計六句生。梵語「衛世」,華言「無勝」。其人在佛前八百年出世。其師晝避聲色,匿迹山薮,夜絕視聽,遊方乞食,似鸺鹠鳥,故時人名爲鸺鹠仙人。及獲五通,遂說論十萬偈,以證菩提。六句生者:一、實,謂諸法體實,爲德業所依。二、德,即道也。叁、業,即作用也。四、大有,與實、德、業同爲一有。五、同異,如地望于地是同,望于水則異,水火風等亦然。六、和合,諸法之和合也。如鳥之飛空,忽至樹枝住而不去,法亦如是。叁、塗灰,計自在天在萬物。塗灰者,即外道之名。此外道計欲界第六之自在天,能生萬物。四、圍陀論師。計那羅延天生四姓。梵語「圍陀」,華言「智論」;梵語「那羅延」,華言「鈎鎖力士」。以其骨節鈎鎖而有力故也。那羅延天能生四姓者。自口生婆羅門,自兩臂生剎利,自兩( 月坒)生毗舍,自兩腳生首陀。五、安荼論師,計本際生。梵語「安荼」,無翻語。本際者,即過去世之初際也。此外道計世間最初有大水,時有大物。故梵天是生萬物之主。六、時散外道。計物從時生。此外道自見草木等物,時有生華,時有生果,時有作用,或舒或卷,使枝條隨時榮枯,時雖微細而不可見,然此華實等,則知有時也。七、方論師,計方生人,人生天地。方即四方。此外道計四方能生人,人能生天地,滅後還入于方。八、路伽耶,計色心法皆極微作。梵語「路伽耶」,華言「順世」。此外道計色心等法,皆由四大之極微能生塵色,是極微,其體實有,世間之塵物,雖爲無常,而極微細之因,則不壞也,九、口力論師,計下虛空爲萬物因。此外道由空生風,由風生火,由火生暖,由暖生水,水生凍,作爲堅地。地生五谷,五谷生命。命終還歸虛空。十、宿作論師,計苦樂隨業。此外道計一切衆生受苦樂之報,皆隨宿世本業之所作。若持戒精進,身心受苦,則能報業。本業既盡,則衆苦亦滅,衆苦滅故,即得涅槃,是故計宿世之所作,爲一切之因。十一、無因論師,計自然生。此外道計一切萬物,因無,緣亦無,皆自然而生,皆自然而滅。見《華嚴經演義.九》。
外學 學外教之典籍及世間法也。 《 毘奈耶什事.六 》記舍利弗降伏撥無後世之外道,佛因聽比丘學外論。其文 曰:「佛告諸比丘:『非一切處有舍利子。其相似者亦不可求。是故我聽諸比丘學盧伽耶等諸外俗論。』時諸比丘聞佛世尊許學書論,遂無簡別,愚昧之類亦學外書。佛言:『不應愚癡少慧不分明者令學外書。自知明慧多聞強識能摧外道者。方可學習。』諸明慧者,習學外典。善品不修。佛言:『不應如是常習外典。』佛言:『當作叁時,每于兩時讀佛經,一時習外典。』比丘遂于年月分作叁時。佛言:『人命迅速,剎那無定。不應年月分作叁時。可于一日分爲叁分。』比丘朝習外典,暮讀佛經。佛言:『于日初分及以中後可讀佛經。待至晚時,應披外典。』比丘即便暫時尋讀,不誦其文。尋還廢忘。佛言:『應誦。』」 《 僧史略 . 上 》曰:「祇洹寺中有四韋陀院,外道以爲宗極。又有書院,大千界內所有不同文書並集其中,佛俱許讀之,爲伏外道,而不許依其見也。」
自心現境界二句以自己意見解佛義
五法…
《楞伽經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