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伽经疏▪P3

  ..续本文上一页罗门计我是最胜之种类,剎帝利等,是下劣之种类,我自梵王之口而生,余不尔者。十五、妄计清净论,如某种外道,计入恒河沐浴,则除诸恶而清净者。又持狗戒牛戒,食粪食草以为清净者。十六、妄计吉祥论者,供养日月星辰,诵咒烧火,以求吉祥者。见《瑜伽论.六、七》、《瑜伽论记.二》

  二十种外道   一、小乘外道,计人死如灯火之灭者。二、方论师,以方角为诸法之生因者。三、风仙论师,以风为万物之生因者。四、韦陀论师,以《韦陀经》所说之梵天为万物之生因者。五、伊赊那论师,以伊赊那天为万物之生因者。六、裸形外道,以裸形为正行者。七、毗世师,即胜论师。八、苦行论师,以苦行为涅槃之正因者。九、女人眷属论师,计摩酰首罗天先作女人生一切万物者。十、行苦行论师,计罪福功德总尽为涅槃者。十一、净眼论师,以智为涅槃者。十二、摩陀罗论师,以那罗延天为万物之父者。十三、尼犍子外道,计初生一男一女,此二和合而生一切万物者。即六师外道之一。十四、僧佉论师,即数论师。十五、摩酰首罗论师,以摩酰首罗天为万物之生因者。十六、无因论师,计万物无因而然者。十七、时论师,计万物由时而生者。十八、服水论师,计万物以水为本者。十九、口力论师,计虚空之力为生万物者。二十、本生安荼论师,计由安荼生万物者。见《外道小乘涅槃论》,《三藏法数.四十六》。

  三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为生因者。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为生因者。三、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为其我者。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为清净者。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为生因者。七、流出外道,与建立外道相似,建立谓自心生一切法,此则谓自手出一切法也。八、尊贵外道,以那罗延天为生因者。九、自然外道,计万物为自然之法者。十、内我外道,计身中别有我而转运此身者。十一、人量外道,计神我之量,或大或小等于人身者。十二、遍严外道,计神我虽能造诸法,而世间有尊胜遍严之事,是我之所为者。十三、寿者外道,计一切之法,至于草木四大皆有寿命者。十五、识外道,计有识遍一切处,地水火风识皆遍满者。十六、阿赖耶外道,计有阿赖耶识持此身,含藏万像者。十七、知者外道,计身中有知者,能知苦乐等事者。十八、见者外道,计身中有见者,是为真我者。十九、能执外道,计身中别有能执者,是为真我者。二十、所执外道,计能执者是识心,其所执之境界,是真我者。二十一、内知外道,计身中别有内知者,是为真我者。二十二、外知外道,计有外知者,如外尘之境界是为真我者。二十三、社怛梵外道,社怛梵,古来不勘翻名,是与知者外道之宗计大同者。二十四、摩奴阇外道,摩奴阇翻为人,计人由人而生者。二十五摩纳婆外道,摩纳婆译为胜我,计我于身心中最为胜妙者。是毗纽天外道之部类也。二十六、常定生外道,计我是常住,不可破坏,自然常生而无更生者。二十七、声显外道,计声以缘而显声之体,为本有常住者。二十八、声生者外道,计声本无,以缘而生,主已,即常住者。二十九、非声外道,拨无声体者,已上二十九种之外道加一总我,称为三十种之外道,见《大日经疏.十二》,《十住心广名目》。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出西域道外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众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我能尽知九十六种外道所趋向者。如来之法所趋向者不能分别」。《智度论.三》曰:「云何胜一切。九十六种外道论义能破故名胜」,同三十二曰:「世间诸法实相宝山,九十六种异道皆不能得」。同三十六曰:「九十六道不说依意生识。但以依神为本」。同四十八曰:「与九十六种邪行求道相违,故名正勤。」《成实论.十》曰:「以戒取故。九十六种有差别法」。《婆沙论.六十六》曰:「如是正见中。九十六种外道所无。」《释摩诃衍论.九》曰:「言外道者,九十六种诸大外道,九万三千眷属外道。」而《摩婆多论.五》解其数曰:「六师者,一师十五种教,以授弟子,为教各异,弟子受行各成异见,如是一师出十五异见。师则有法与弟子不同,师与弟子通为十六种。如是六师有九十六种。」九十五种者,《南本涅槃经.十》曰:「世尊常说,一切外学九十五种皆趣恶道,声闻弟子皆向正路。」《大集经.五十五》曰:「剃除须发,身着袈裟,名字比丘,为无上宝。比余九十五种异道最尊第一。」《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曰:「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解九十六种有二说:一、依《萨婆多论》之释,九十六种悉为邪道。依此说,则九十六种与九十五种之相违,不可和会,但可视为异说,是南山宗之义也。《资持记.上一之一》先举萨婆多论之说,次言「僧祇总有九十种出家人。则佛道为一,邪道九十五,末详合数,两出不同。」(已上一说)。二、依《九十六道经》。九十六道此为邪合说,邪道定为九十五,九十六之邪道者,如犊子部附佛法之外道,或加定性二乘两会通之也,是天台之释也。《文句纪.五之一》曰:「《九十六道经》云,唯有一道是正,余者悉邪。有人引《多论》云: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并本师六即九十六也。惟《九十六道经》无此说也。彼论自是一途,岂可六师必定各只十五弟子,九十六中有邪有正。」《辅行.三之三》曰:「九十五种者通举诸道,意且出邪。(中略)故《大论.二十五》云:九十六道中实者是佛 (二十五为廿三之误,「实」字《论》文作「宝」), 然《九十六道经》真伪未决,今不传。」又见《智度论.二十三》 (《辅行》曰:大论二十五) 之文曰:「人中宝者是佛,九十六种道法中宝者是佛法,一切众中十宝是僧。」是佛如为人中之外,佛法亦视为九十六种之外,乃为稳当。 (《智度论》前后之文有九十六种外道,既于前举之) 。

  外道十一宗   九十五种之外道,以十一宗统收之,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故名为数论,又论能生之数,故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由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前二十四谛从神我生,以神我为主。神我者常觉明了,常住不坏,而摄受诸法。是故神我是常一,为万物之因,涅槃之因也。二、卫世师计六句生。梵语「卫世」,华言「无胜」。其人在佛前八百年出世。其师昼避声色,匿迹山薮,夜绝视听,游方乞食,似鸺鹠鸟,故时人名为鸺鹠仙人。及获五通,遂说论十万偈,以证菩提。六句生者:一、实,谓诸法体实,为德业所依。二、德,即道也。三、业,即作用也。四、大有,与实、德、业同为一有。五、同异,如地望于地是同,望于水则异,水火风等亦然。六、和合,诸法之和合也。如鸟之飞空,忽至树枝住而不去,法亦如是。三、涂灰,计自在天在万物。涂灰者,即外道之名。此外道计欲界第六之自在天,能生万物。四、围陀论师。计那罗延天生四姓。梵语「围陀」,华言「智论」;梵语「那罗延」,华言「钩锁力士」。以其骨节钩锁而有力故也。那罗延天能生四姓者。自口生婆罗门,自两臂生剎利,自两( 月坒)生毗舍,自两脚生首陀。五、安荼论师,计本际生。梵语「安荼」,无翻语。本际者,即过去世之初际也。此外道计世间最初有大水,时有大物。故梵天是生万物之主。六、时散外道。计物从时生。此外道自见草木等物,时有生华,时有生果,时有作用,或舒或卷,使枝条随时荣枯,时虽微细而不可见,然此华实等,则知有时也。七、方论师,计方生人,人生天地。方即四方。此外道计四方能生人,人能生天地,灭后还入于方。八、路伽耶,计色心法皆极微作。梵语「路伽耶」,华言「顺世」。此外道计色心等法,皆由四大之极微能生尘色,是极微,其体实有,世间之尘物,虽为无常,而极微细之因,则不坏也,九、口力论师,计下虚空为万物因。此外道由空生风,由风生火,由火生暖,由暖生水,水生冻,作为坚地。地生五谷,五谷生命。命终还归虚空。十、宿作论师,计苦乐随业。此外道计一切众生受苦乐之报,皆随宿世本业之所作。若持戒精进,身心受苦,则能报业。本业既尽,则众苦亦灭,众苦灭故,即得涅槃,是故计宿世之所作,为一切之因。十一、无因论师,计自然生。此外道计一切万物,因无,缘亦无,皆自然而生,皆自然而灭。见《华严经演义.九》。

  外学   学外教之典籍及世间法也。 《 毘奈耶什事.六 》记舍利弗降伏拨无后世之外道,佛因听比丘学外论。其文 曰:「佛告诸比丘:『非一切处有舍利子。其相似者亦不可求。是故我听诸比丘学卢伽耶等诸外俗论。』时诸比丘闻佛世尊许学书论,遂无简别,愚昧之类亦学外书。佛言:『不应愚痴少慧不分明者令学外书。自知明慧多闻强识能摧外道者。方可学习。』诸明慧者,习学外典。善品不修。佛言:『不应如是常习外典。』佛言:『当作三时,每于两时读佛经,一时习外典。』比丘遂于年月分作三时。佛言:『人命迅速,剎那无定。不应年月分作三时。可于一日分为三分。』比丘朝习外典,暮读佛经。佛言:『于日初分及以中后可读佛经。待至晚时,应披外典。』比丘即便暂时寻读,不诵其文。寻还废忘。佛言:『应诵。』」 《 僧史略 . 上 》曰:「祇洹寺中有四韦陀院,外道以为宗极。又有书院,大千界内所有不同文书并集其中,佛俱许读之,为伏外道,而不许依其见也。」

  自心现境界二句以自己意见解佛义

  五法…

《楞伽经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