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處,行住坐臥,不離真如,一頭了知,則頭頭無不了知,一念了知,則念念無不了知,乃至百千世界一滴之雨,亦皆灼然了知,此修禅那明心見性之法也,參禅用功即是此法,六根還源,佛性現前,便是如來出世。
破無始無明用功
破無始無明用功,用六根的隨便那一根,我們南瞻部洲(即是這個地球)的人,以眼耳意叁根爲敏利,如用眼根,眼睛就不向外看,而向內看,其余五根也不攀緣外境,清清靜靜的看,向腦筋裏面來看,看來看去,看到山窮水盡的時間,達到黑黑暗暗、一無所有的無明境界,這時不可停止,再向前看,看得多,叻的一聲,無明就會破的,無明一破,豁然貫通,柳暗花明又一村,徹天徹地的看見佛性了。或者六根齊用,清清靜靜的將一切外緣放下,眼根反觀觀自性,耳根反聽聽自性,鼻根反聞聞自性,舌根反嘗嘗自性,身根反覺覺自性,意根反念念自性,這樣的用功得多,機緣成熟,叻的一聲,就會破無明見佛性的。又或者隨用一根統攝五根,好比用一主帥,統領兵將來進攻敵人一樣,譬如用意根來做主將,帶領其余五根向無明窠臼來進攻,眼耳鼻舌身都歸到意根上去,放下萬緣,清清靜靜的起一個純靜的思想,來向心裏去研究,研來研去,研究得多,功夫純熟,叻的一聲,無明就會破的。又或者我們沒有時間靜坐用功,就無庸收攝六根,眼由他看,耳由他聽,意由他想,但是于其中要執持一個念頭,來照顧佛性,不論何時何地,片刻不忘,好似失去寶珠,必定要將他尋獲一樣,如此觀照,機緣一到,叻的一聲,也可以見佛性。
經裏邊說:「善男子,此叁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叁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考查古今禅宗明心見性的人,曆史事迹,通通照此叁個法門修的。
《大寶積經》中,文殊菩薩說:「佛性從煩惱中求得」。參禅、參話頭、參偈頌、參公案,大乘用功名目雖然不同,意思是一樣的,參話頭最要緊的是下疑情,單刀直入,一定會悟。
如參念佛是誰,就先明白念佛的是從無始無明起來的,假如不起念,是無始無明,非是佛性,識取自己本來面目,本來不起念,如如不動,念佛與本來佛性不相幹,二六時中,向身內識取本來佛性,不要向外求,識來識去,因緣時至,叻的一聲,無始無明一破,豁然貫通,就可以見本來佛性。無始無明,禅宗叫做無明窠臼,又叫黑漆桶底。
如參本來面目在那裏,宜先明白,起念是無始無明,不起念亦是無始無明,空無所有是無始無明,本來面目,如如不動,向無始無明那裏識取,識來識去,因緣時至,叻的一聲,無始無明一破,豁然貫通,就會見著本來面目。
如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宜先明白所謂萬念從無始無明起,叁界唯心,萬法唯識,心指見聞覺知,識指認識,萬法從本法自性生,如如不動,亦不起念,見聞覺知,將萬念歸一念,向無始無明識取本來面目,識來識去,時機一到,叻的一聲,豁然貫通,就可以看見萬法從自性生。
如參父母未生以前,那一個是自己本來面目,宜先明白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陰身,一念不覺入母胎,父母未生以前非佛性,明白中陰身受生死,因未見佛性故,如何方能見佛性?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陰身,父母既生以後是見聞覺知的靈性,明白本來面目,識取後,永不入輪回胎胞,此人因破無始無明窠臼遮障,我們就從無始無明識取,因緣時至,叻的一聲,無始無明一破,豁然貫通,本來面目自性即出現,明心見性後,話頭就用不著了。
禅宗是頓教,一悟便悟,不分階級漸次,一般人主張參禅要破本參、重關、末後關,名破叁關,乃是後人僞造本參、重關、末後關,〈傳燈錄〉均未有,叁關之說分兩種,出在古祖師公案,黃龍叁關、高峰叁關。黃龍叁關,「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的生緣在何處?」正當交鋒,卻複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卻複垂腳曰:「我腳何似驢腳?」名黃龍叁關。高峰叁關語驗學者,大澈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有明有不明?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名曰高峰叁關。叁關之語,是祖師接引學人用的機鋒轉語。
參禅與參話頭,等機緣成熟,叻的一聲,無明窠臼已破,見佛性,明心見性後,有明眼善知識,則尋訪明眼的善知識來印證,如沒有明眼的話,就找〈指月錄〉、〈傳燈錄〉、〈五燈會元〉、《維摩經》、《華嚴經》、《楞伽經》等,細看作印證方可。
古來將佛性認識清楚,將斷妄念不是佛性且不能見佛性,將以前如神秀根本錯誤之見解推翻,其彰彰可考者,有叁人焉,一是六祖,觀上文所載與神秀之辯,已闡發無遺。二是神會,〈證道歌〉雲:「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其不主張止滅之功,昭然若揭。叁是中峰,其主張正與六祖神會一貫,曆言斷妄念不是佛性,所著〈中峰廣錄〉,斑斑可考,學者自行查閱,當可了然矣。
上述叁位祖師,將斷妄念不是佛性,說得明明白白,見諸辯論與著作,能將相傳錯誤之觀點揭出,因叁位祖師已見佛性,故言之諄諄,惟是相傳因何有此錯誤?六祖是不從文學悟證的,神會與中峰,則文學修養極深,亦未將其誤點,實從老子《道德經》脫胎而來之源流分晰,就管見所及,則其從老莊周易之道理,貫入佛說,似無疑問,以大乘方法論,則老莊周易是哲學,與佛法相離頗遠,惟對于中乘小乘之見解,則有貫通之處,學者當自參證,觀此則佛法與哲學不同,可無爭論,修行有淺深之別,叁乘祇歸一乘,願一切衆生,勤于精進可也。
古今來各祖師之明心見性者,尚不止上列叁位,其他可查〈傳燈錄〉、〈指月錄〉、〈五燈會元〉,便可了然無遺,非可虛構也。
永斷無明 方成佛道
《圓覺經》雲:「永斷無明,方成佛道。」觀此可知欲成佛道,須斷無明,毫無疑問,但所言無明,是斷妄念無明?抑爲無始無明?當成問題,無明有二,上文已引窺基法師之說證明,此言無明是何無明?《圓覺經》詳言:已成佛道,則六根、六塵、四大、十二處、十八界,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可知不是斷六根六塵,不是斷妄念無明,而是斷無始無明,無始無明一破,則六根六塵所有一切,皆爲佛性,此明心見性所以爲最大成就也。
茲將古人破無始無明見佛性最簡單最方便之法,約略舉之。衆生本具佛性,經已明言,但此性爲無明窠臼遮閉,須利用六根,如何可將無明窠臼打破?可用眼根向無明窠臼直觀,可以用眼根向無明窠臼直想,以破無始無明,如釋迦牟尼佛見明星而見佛性,是從眼根,六祖聽《金剛經》而見佛性,是從耳根,其他如子湖聞月下之蛙、圓悟聽日中之雞、沩峤撥火、洞山渡溪、靈雲見桃花而更不疑、香嚴聞擊竹而忘所知、德峤遇紙燭之滅、會通逢布毛一吹,皆是頓觸,一悟而見佛性,我們足參證以破無始無明者也。
假設我們見佛性後,即生法身淨土(亦名常寂光淨土),遍滿虛空,四維上下,十方世界,法身即淨土,淨土即法身,永久不壞,世界壞法身亦不壞,假如未見佛性亦可往生西方,西方是報身淨土,到了西方淨土,仍須再修,待無明一破,見了佛性,始生法身淨土,《大般涅槃經》,弟子問佛生于何處?釋迦牟尼佛答之曰:「我今安住常寂光。」是可證也。
問:「祖師語錄中見迦葉、阿難、馬鳴、龍樹、達磨、五祖、六祖、百丈、馬祖等千百人皆是證道的人,未曾說過「我是某人化身、某人應世」種種的神話,或說「我死了生于東方、西方」。又問:「假如有一人證道後,發願生西方,或東方否?」
答:自古及今悟道的人,當下見自性,自性遍滿十方淨土,自性遍滿虛空,淨土亦遍滿虛空,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十方世界都在自性之內,都在淨土之內,這個淨土是指法身淨土,叫常寂光淨土。我今設一比喻,喻如中國,北平如西方世界淨土,南京如東方世界淨土,西方東方之淨土叫作報身淨土,報身淨土者是私有的,如同娑婆世界是業報之穢土,痛苦甚多,西方東方及他方淨報之淨土無痛苦,淨報之淨土亦非法身真淨土,在淨報之淨土修到見性之後,自性法身始生法身淨土,法身淨土喻如太陽,太陽一照,則十方世界皆見,故見性後,則生東生西盡成兩頭話,兩不相幹了,娑婆世界、東方、西方、他方世界中,有見自性者,其所證的法身淨土,乃是一般無二的。淨土分爲四種:常寂光淨土,如太陽之光,遍滿虛空,十方世界皆有,是真淨土,又叫法身淨土,凡聖同居淨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這叁種淨土是報身淨土,是淨報報身得來,如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業報得來的穢土一樣,我們這個穢土是假的,那叁個報身淨土亦是假的,那叁個淨土東方西方十方世界皆有,四種者一真叁假,假如見自性後,則不受後有,所言「某人化身、某人應世」,乃是世俗謬說神話,一人說假,萬人傳真也。
最上乘佛法
佛法叁乘,祇有一乘,中小乘是方便衆生之說,上文已詳言之,又有最上乘,《金剛經雲:「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最上乘者,亦名佛乘,其余《維摩經》、《華嚴經》、《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大般若經》、《楞伽經》、《無量義經》等,經中均有最上乘之佛法,乃明心見性之後,直示真如佛性,發揮絕對妙理,就是第六度般若禅。
最上乘者,就是第六度般若禅,佛法在本來自性上說,本是無言、無說、無佛可成、無衆生可度、無生死可了、無涅槃可證,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德山和尚雲:「窮諸玄辯,若一毫置于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語言文字聰明智慧,一概都用不著,故釋迦佛說法四十九年,未曾說著一字,最上乘…
《月溪法師講無始無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