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月溪法师讲无始无明▪P9

  ..续本文上一页处,行住坐卧,不离真如,一头了知,则头头无不了知,一念了知,则念念无不了知,乃至百千世界一滴之雨,亦皆灼然了知,此修禅那明心见性之法也,参禅用功即是此法,六根还源,佛性现前,便是如来出世。

  破无始无明用功

  破无始无明用功,用六根的随便那一根,我们南瞻部洲(即是这个地球)的人,以眼耳意三根为敏利,如用眼根,眼睛就不向外看,而向内看,其余五根也不攀缘外境,清清静静的看,向脑筋里面来看,看来看去,看到山穷水尽的时间,达到黑黑暗暗、一无所有的无明境界,这时不可停止,再向前看,看得多,叻的一声,无明就会破的,无明一破,豁然贯通,柳暗花明又一村,彻天彻地的看见佛性了。或者六根齐用,清清静静的将一切外缘放下,眼根反观观自性,耳根反听听自性,鼻根反闻闻自性,舌根反尝尝自性,身根反觉觉自性,意根反念念自性,这样的用功得多,机缘成熟,叻的一声,就会破无明见佛性的。又或者随用一根统摄五根,好比用一主帅,统领兵将来进攻敌人一样,譬如用意根来做主将,带领其余五根向无明窠臼来进攻,眼耳鼻舌身都归到意根上去,放下万缘,清清静静的起一个纯静的思想,来向心里去研究,研来研去,研究得多,功夫纯熟,叻的一声,无明就会破的。又或者我们没有时间静坐用功,就无庸收摄六根,眼由他看,耳由他听,意由他想,但是于其中要执持一个念头,来照顾佛性,不论何时何地,片刻不忘,好似失去宝珠,必定要将他寻获一样,如此观照,机缘一到,叻的一声,也可以见佛性。

  经里边说:「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剎那顷,随顺修习。」考查古今禅宗明心见性的人,历史事迹,通通照此三个法门修的。

  《大宝积经》中,文殊菩萨说:「佛性从烦恼中求得」。参禅、参话头、参偈颂、参公案,大乘用功名目虽然不同,意思是一样的,参话头最要紧的是下疑情,单刀直入,一定会悟。

  如参念佛是谁,就先明白念佛的是从无始无明起来的,假如不起念,是无始无明,非是佛性,识取自己本来面目,本来不起念,如如不动,念佛与本来佛性不相干,二六时中,向身内识取本来佛性,不要向外求,识来识去,因缘时至,叻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就可以见本来佛性。无始无明,禅宗叫做无明窠臼,又叫黑漆桶底。

  如参本来面目在那里,宜先明白,起念是无始无明,不起念亦是无始无明,空无所有是无始无明,本来面目,如如不动,向无始无明那里识取,识来识去,因缘时至,叻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就会见着本来面目。

  如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宜先明白所谓万念从无始无明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指见闻觉知,识指认识,万法从本法自性生,如如不动,亦不起念,见闻觉知,将万念归一念,向无始无明识取本来面目,识来识去,时机一到,叻的一声,豁然贯通,就可以看见万法从自性生。

  如参父母未生以前,那一个是自己本来面目,宜先明白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阴身,一念不觉入母胎,父母未生以前非佛性,明白中阴身受生死,因未见佛性故,如何方能见佛性?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阴身,父母既生以后是见闻觉知的灵性,明白本来面目,识取后,永不入轮回胎胞,此人因破无始无明窠臼遮障,我们就从无始无明识取,因缘时至,叻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本来面目自性即出现,明心见性后,话头就用不着了。

  禅宗是顿教,一悟便悟,不分阶级渐次,一般人主张参禅要破本参、重关、末后关,名破三关,乃是后人伪造本参、重关、末后关,〈传灯录〉均未有,三关之说分两种,出在古祖师公案,黄龙三关、高峰三关。黄龙三关,「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的生缘在何处?」正当交锋,却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名黄龙三关。高峰三关语验学者,大澈底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断?佛祖公案。只是一个道理,因有明有不明?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名曰高峰三关。三关之语,是祖师接引学人用的机锋转语。

  参禅与参话头,等机缘成熟,叻的一声,无明窠臼已破,见佛性,明心见性后,有明眼善知识,则寻访明眼的善知识来印证,如没有明眼的话,就找〈指月录〉、〈传灯录〉、〈五灯会元〉、《维摩经》、《华严经》、《楞伽经》等,细看作印证方可。

  古来将佛性认识清楚,将断妄念不是佛性且不能见佛性,将以前如神秀根本错误之见解推翻,其彰彰可考者,有三人焉,一是六祖,观上文所载与神秀之辩,已阐发无遗。二是神会,〈证道歌〉云:「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其不主张止灭之功,昭然若揭。三是中峰,其主张正与六祖神会一贯,历言断妄念不是佛性,所著〈中峰广录〉,斑斑可考,学者自行查阅,当可了然矣。

  上述三位祖师,将断妄念不是佛性,说得明明白白,见诸辩论与著作,能将相传错误之观点揭出,因三位祖师已见佛性,故言之谆谆,惟是相传因何有此错误?六祖是不从文学悟证的,神会与中峰,则文学修养极深,亦未将其误点,实从老子《道德经》脱胎而来之源流分晰,就管见所及,则其从老庄周易之道理,贯入佛说,似无疑问,以大乘方法论,则老庄周易是哲学,与佛法相离颇远,惟对于中乘小乘之见解,则有贯通之处,学者当自参证,观此则佛法与哲学不同,可无争论,修行有浅深之别,三乘祇归一乘,愿一切众生,勤于精进可也。

  古今来各祖师之明心见性者,尚不止上列三位,其他可查〈传灯录〉、〈指月录〉、〈五灯会元〉,便可了然无遗,非可虚构也。

  永断无明 方成佛道

  《圆觉经》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观此可知欲成佛道,须断无明,毫无疑问,但所言无明,是断妄念无明?抑为无始无明?当成问题,无明有二,上文已引窥基法师之说证明,此言无明是何无明?《圆觉经》详言:已成佛道,则六根、六尘、四大、十二处、十八界,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可知不是断六根六尘,不是断妄念无明,而是断无始无明,无始无明一破,则六根六尘所有一切,皆为佛性,此明心见性所以为最大成就也。

  兹将古人破无始无明见佛性最简单最方便之法,约略举之。众生本具佛性,经已明言,但此性为无明窠臼遮闭,须利用六根,如何可将无明窠臼打破?可用眼根向无明窠臼直观,可以用眼根向无明窠臼直想,以破无始无明,如释迦牟尼佛见明星而见佛性,是从眼根,六祖听《金刚经》而见佛性,是从耳根,其他如子湖闻月下之蛙、圆悟听日中之鸡、沩峤拨火、洞山渡溪、灵云见桃花而更不疑、香严闻击竹而忘所知、德峤遇纸烛之灭、会通逢布毛一吹,皆是顿触,一悟而见佛性,我们足参证以破无始无明者也。

  假设我们见佛性后,即生法身净土(亦名常寂光净土),遍满虚空,四维上下,十方世界,法身即净土,净土即法身,永久不坏,世界坏法身亦不坏,假如未见佛性亦可往生西方,西方是报身净土,到了西方净土,仍须再修,待无明一破,见了佛性,始生法身净土,《大般涅槃经》,弟子问佛生于何处?释迦牟尼佛答之曰:「我今安住常寂光。」是可证也。

  问:「祖师语录中见迦叶、阿难、马鸣、龙树、达磨、五祖、六祖、百丈、马祖等千百人皆是证道的人,未曾说过「我是某人化身、某人应世」种种的神话,或说「我死了生于东方、西方」。又问:「假如有一人证道后,发愿生西方,或东方否?」

  答:自古及今悟道的人,当下见自性,自性遍满十方净土,自性遍满虚空,净土亦遍满虚空,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世界都在自性之内,都在净土之内,这个净土是指法身净土,叫常寂光净土。我今设一比喻,喻如中国,北平如西方世界净土,南京如东方世界净土,西方东方之净土叫作报身净土,报身净土者是私有的,如同娑婆世界是业报之秽土,痛苦甚多,西方东方及他方净报之净土无痛苦,净报之净土亦非法身真净土,在净报之净土修到见性之后,自性法身始生法身净土,法身净土喻如太阳,太阳一照,则十方世界皆见,故见性后,则生东生西尽成两头话,两不相干了,娑婆世界、东方、西方、他方世界中,有见自性者,其所证的法身净土,乃是一般无二的。净土分为四种:常寂光净土,如太阳之光,遍满虚空,十方世界皆有,是真净土,又叫法身净土,凡圣同居净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这三种净土是报身净土,是净报报身得来,如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业报得来的秽土一样,我们这个秽土是假的,那三个报身净土亦是假的,那三个净土东方西方十方世界皆有,四种者一真三假,假如见自性后,则不受后有,所言「某人化身、某人应世」,乃是世俗谬说神话,一人说假,万人传真也。

  最上乘佛法

  佛法三乘,祇有一乘,中小乘是方便众生之说,上文已详言之,又有最上乘,《金刚经云:「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最上乘者,亦名佛乘,其余《维摩经》、《华严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大般若经》、《楞伽经》、《无量义经》等,经中均有最上乘之佛法,乃明心见性之后,直示真如佛性,发挥绝对妙理,就是第六度般若禅。

  最上乘者,就是第六度般若禅,佛法在本来自性上说,本是无言、无说、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证,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德山和尚云:「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语言文字聪明智慧,一概都用不着,故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着一字,最上乘…

《月溪法师讲无始无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楞伽经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