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月溪法師講大乘絕對論▪P40

  ..續本文上一頁。使現量暫時脫離于比量,使眼識暫時離末那識,而得到相對的涅槃。

  一念無明好像是一股泉水,自無始的深山中出來,向著低處奔流,有的流入江河,有的流入深谷,有的流入糞坑,有的流入大海。它能解人渴,亦能溺人命,能使人喜,亦能使人愁,能使天地爲之低昂,風雲爲之變色,宇宙爲之震怒。

  不但光線和色彩皆是線條,一念無明之境界。

  音樂不但使耳根暫時歸原。其余各根亦暫時歸原,故孔子聞韶,叁月不知肉味,就是舌根歸原的證明,《華嚴經》雲:「一根得還原,六根盡解脫。」

  尼采的超人不是別個,就是自己的欲望。他把一念無明的代身,他自己擡著自己,越擡越高,最後他把上帝從寶座上拖下來,讓欲望坐上去。欲望的提高就是「我執」的發展。越提越高,好像輕汽球一樣,只管上升,一直到沒有空氣的地方,就自己爆炸。當還沒有爆炸的時候,它是不顧一切的,唯一所知的,就是往上升,結果就是爆炸。它不怕爆炸,因爲爆炸是它最完美的歸宿,是新的欲望開始。

  叔本華要否定人生,但結果是給人生所否定;尼采要肯定人生,結果亦是給人生否定。不過在他們的墓志銘上,各別刻上了悲觀者和樂觀者的頭銜而已。蘇格拉底要追求人生,認識人生,結果亦是給人生所否定,所以他臨死的時候說:「人生是疾病」。

  人是相對的,相對的東西,永遠得不到自由,要被統治。人一生下來便被自然所統治、被國家民族所統治、被他自己的欲望所統治,甚至被人所統治,被兒女所統治,但人還不自足,還要要求一個更高的統治者,于是自己創造出「上帝」,創造出「神明」,創造出「領袖」作爲絕對的統治者,所以人是最忠實的相對者。

  人一天到晚嚷著要自由,但這相對的宇宙中只有相對的自由,于是人只有服從自由。自由是一個圈子,一間小監房,人只有在這裏才得到他的自由。因此有些人便自足快樂,有些人卻憤激發狂,有些人便頹廢自殺。他想肯定自由,但自由卻無情的把它否定。

  如果人想得到更大的自由,想打破那監房的鐵柵──相對的界限,必須要有極大的犧牲精神,他最先碰到的便是自己被否定。

  我在全世界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的著作中,看到每一個時代相對的人類的面孔,或憂愁、或欣喜、或伶俐、或笨拙,或凶猛、或溫柔、或樸實、或奸狡,他們是相對的人類的代表者。但無論是怎樣的相反,但結果通通被否定,被相對所否定。沒一個得永遠存在,一切天才者,有如天邊的閃電,他的美麗不過瞬刻,他的壽命不過俄頃,他被時間空間所吞噬、淹沒。因爲他不過是一個相對的動物。

  羅素欲以精密的數理,結成一領巨網,來撈捕那條絕對的巨魚。但他所撈到的卻是一條相對的小魚,因爲他的網還不夠大,沒有超過相對的海。

  一些莫名奇妙的相對的人們,他們是相對中之最相對者,他們不作越獄的夢想,他們喜愛他們的監獄,他們自願居于渺小,他們知道總有一天被否定,他們不去想它,不去管它,甚至用「快樂」和「偉大」這些名詞來做興奮劑、安眠藥。他們說黑暗是仁慈的,牢獄是溫暖的,他們的知覺根本就沒有標准。

  有這一個極端,便有那一個極端,它是一個東西的兩頭,因爲它是一個東西,所以有兩頭。宇宙亦是一個東西,所以它亦有兩頭──地獄和天堂。如果只有地獄,地獄便是天堂了;如果只有天堂,天堂便是地獄了。如果沒有天堂。則同時沒有地獄;如果沒有地獄,同時亦沒有天堂。

  戰爭雖然那實殘酷,但大家卻在死心塌地的服從它,甚至歌頌它。說人類這樣才有進步,它不是在破壞文明,而是在創造文明。

  在同一化學實驗室中,有人在研究救人的藥物,有人卻在研究殺人的毒氣。研究藥物的人,一心一意要發明驅除世界上最害人的疾病的特效藥,越靈驗越好,救的人越多越好。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也許想發明一種長生不老的特效藥,使人類完全免去老死的威脅;研究毒氣的人,卻一心要發明一種能殺人的毒氣,越厲害越好。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亦想發明一種一下子便可將全人類完全消滅的毒氣,去消滅他的敵人。這兩種研究者,同抱著一個信念──我是在做著一種救人類的神聖工作。

  在上帝的轄境內,人們實在沒有自由的命運,一切只有聽上帝來決定,于是有人就不免要驚疑問道:上帝究竟有沒有情感呢?他老人家的脾氣究竟什麼樣?如果上帝的脾氣好,度量大,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你我怕都早已生在天堂上了。因爲他的兒子耶稣曾說過「信我者得救」。因爲上帝的權力很大,他要誰上天堂或入地獄,完全由他來決定。如果上帝有時亦會發點兒脾氣,那麼不幸碰到他老人家不高興的時候,我們只有入地獄一條路了。

  從前滿清末葉有一位大官到某地辦清鄉,這位老先生脾氣很怪,凡是送來的匪犯,一概不問,只說一聲「處斬」,便押出去殺掉。有一次,一位鄉間紳士帶了八名匪犯來見他,他照例喝聲「通通押去處斬」。等到斬完報上來的卻是九名,才知道連那送匪有功的鄉紳都殺掉了。上帝無論如何不會糊塗至此,但靠別人的脾氣 (我們承認他有脾氣好的時候) 來決定命運終是有點不妥,上天堂或入地獄,還是要靠自己來決定。

  婆羅門教又是另一種說法──人們本來生在梵天上,因爲有了欲念和罪惡,所以墮落到這個世界,如果能革面洗心,修練梵行,把罪惡洗滌幹淨,便再生到梵天上了。于是有人就不免發生疑問道:如果罪惡本來沒有,何以後來又會生出來呢?如果後來才生,則我們修行升梵天之後難保四季平安,倘有一日心裏又闖出了罪惡的念頭。又墮下世間來,又要再修行,再上梵天,這樣走上走下,經過那麼多萬劫,我們的腳就是不跑斷亦會生雞眼呢!

  未入絕對而承認「則其所承認者皆假加假等于假,又一加一等于二,由是再加,則無窮數皆假也。」

  否定一減一等于零,無可再減,否定終止,否定終止即承認了開始。

  老子「爲道日損」,用否定之式減至零時,乃至于「無」,否定雖終止,而承認則沒有開始,故未圓滿究竟。

  爲學之道可以二方式概之──一加一減。加者承認,減名否定。加譬如一加一等于二;減譬如零減零等于零。

  羅素妄想藉其以數理構成之天羅地稱,捕捉此超越迹象之巨魚──絕對,結果不但一無所獲,反將自身纏縛于羅網之中而無由自脫。中國不識字之柴夫,聞一語而證悟絕對;又有看桃花而證絕對者;聞擊離竹之聲而悟絕對者 (皆出《傳燈錄》) ,不知何年西洋人才能懂得也!

  羅素以數理來擬構宇宙大概是什麼,此獨斷論者,並不高明多少。柏格森說康德想創造一大數學綱把宇宙籠罩下來。生存活在相對界中的西洋哲學家,他們受相對界自然矛盾的啓發,利用屬于相對中的絕對的數學和物理學來否定周圍相對的東西,這是以相對否定相對的方法,可是他們還沒有完全清楚,數學、物理學的本身就是相對的,如果離開了相對的時空,數學和物理學,甚至一切科學便無所施其技了。最後當數學和物理學等等超越相對時空,進入絕對的時空時,數學和物理學環顧周圍,一切皆是絕對者。雖欲加以否定,而無法下手。此時數學、物理學本身即是絕對者,完全脫離了人們愚蠢的腦筋,而自己存在于絕對的宇宙之中,它們于是得到「永生」。

  唐初引老子爲同姓,對道教予以保護,並一度用老子的《道德經》作爲科舉的科目。武則天時代,因對唐代有替位之心,遂僞作《大雲經》,致武後受佛預言的因緣而來臨天下,于是道教乃退居佛教之下。

  據清代趙翼《二十二史劄記》所載:唐之太宗、高宗、憲宗、敬宗、武宗等,皆因服藥而喪命。

  月溪法師講大乘絕對論-絕對語錄6

  [大乘絕對論]  [絕對語錄1]  [絕對語錄2]  [絕對語錄3]  [絕對語錄4]  [絕對語錄5]  [絕對語錄6]

  宋學

  先天易說

  天人合一論

  二程

  張橫渠

  修養方法

  朱子 太極

  理氣辯

  朱子對佛法之批評

  易

  周子用功方法─無欲

  姚廣孝駁宋儒書《道余錄》

  《維摩诘經.不思議品》

  《維摩诘經.問疾品》

  打破無明

  絕對與相對(荷澤語錄)

  法身永生

  我執

  四段法

  以幻除幻

  我相

  不立文字

  轉識成智

  無明

  打破無始無明見佛性

  阿賴耶種子論

  慈悲心

  論四相

  首釋我相

  次釋人相

  再次釋衆生相

  末釋壽者相

  一切皆空

  叁界唯心

  《涅槃經》

  尼釆

  宇宙綜合

  佛性無緣起論

  宗教之別

  只重實踐不重理論

  大小乘區別

  《維摩诘經》

  世谛─相對觀點

  《普賢行願品》

  密宗

  《維摩诘經》

  華嚴一真法界 天臺諸法實相

  發願

  天臺智者大師《十疑論》

  《觀無量壽佛經》之應身別觀旨

  慧遠《觀經疏》之說

  叁論主義中解釋佛家與道家之別

  叁教同源

  淨土宗系統

  我相

  佛之名號

  說法

  柳宗元叁教同源說

  《叁昧經》有念佛法門

  道生的著作

  神秀的著作

  淨土宗

  乞士

  地位

  以無所得故

  十二支

  無無明盡

  靜坐

  誦經

  心經

  亦無人亦無佛

  一句了然超百億

  解脫力

  了了見無一物

  看經

  一即一切

  神通

  用功

  五陰

  看經

  說法

  湖南長沙景岑招賢禅師

  二祖不言少林謂之得髓矣

  釋迦未發明禅法前而禅已存人心中

  衡嶽南臺守安禅師頌曰

  《楞嚴經》卷一七頁

  《楞嚴經》卷叁

  《楞嚴經》卷四第七頁

  第八頁

  正誤感言

  宋學

  向林冰《中國哲學史綱》:「所以從思想的內容上來看,宋學就是儒教哲學及道家哲學的內面的綜合。」

  哈克曼: "Chinesische Philosophis S 312-313" 認爲宋學發展的條件是佛教的影響與與其時代的不安。

  李石岑以爲儒、道、佛之謂調融…

《月溪法師講大乘絕對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